- 年份
- 2024(7216)
- 2023(10406)
- 2022(8873)
- 2021(8387)
- 2020(7323)
- 2019(17186)
- 2018(16584)
- 2017(31317)
- 2016(17125)
- 2015(19885)
- 2014(19771)
- 2013(19805)
- 2012(18734)
- 2011(17140)
- 2010(17160)
- 2009(16125)
- 2008(16253)
- 2007(14609)
- 2006(12576)
- 2005(11523)
- 学科
- 济(75336)
- 经济(75226)
- 管理(44045)
- 业(43504)
- 方法(35685)
- 企(33320)
- 企业(33320)
- 数学(32230)
- 数学方法(31969)
- 中国(23118)
- 农(20998)
- 财(17909)
- 贸(16705)
- 贸易(16698)
- 易(16315)
- 制(15624)
- 学(15414)
- 业经(14015)
- 农业(13525)
- 银(12420)
- 银行(12380)
- 地方(12148)
- 融(12109)
- 金融(12107)
- 行(11918)
- 和(10796)
- 环境(10534)
- 体(10384)
- 务(9655)
- 财务(9633)
- 机构
- 大学(259247)
- 学院(253291)
- 济(113921)
- 经济(111875)
- 研究(94200)
- 管理(93991)
- 理学(80814)
- 理学院(79806)
- 管理学(78568)
- 管理学院(78069)
- 中国(71460)
- 科学(55884)
- 京(55557)
- 财(51032)
- 所(48447)
- 农(45985)
- 研究所(44278)
- 中心(42358)
- 财经(40862)
- 业大(38121)
- 经(37326)
- 经济学(37151)
- 江(36572)
- 农业(36472)
- 北京(35737)
- 范(33681)
- 经济学院(33633)
- 师范(33361)
- 院(33013)
- 财经大学(30394)
- 基金
- 项目(167590)
- 科学(131734)
- 基金(124239)
- 研究(121084)
- 家(110272)
- 国家(109062)
- 科学基金(91190)
- 社会(79040)
- 社会科(74876)
- 社会科学(74851)
- 基金项目(65087)
- 省(61497)
- 自然(57325)
- 自然科(56003)
- 自然科学(55981)
- 教育(55352)
- 自然科学基金(55074)
- 划(53749)
- 资助(51412)
- 编号(47097)
- 成果(39805)
- 部(39279)
- 重点(38411)
- 发(36113)
- 创(34328)
- 国家社会(34209)
- 教育部(33605)
- 中国(32749)
- 课题(32724)
- 科研(32491)
- 期刊
- 济(122029)
- 经济(122029)
- 研究(77429)
- 中国(50702)
- 学报(42871)
- 农(41593)
- 科学(39276)
- 财(38874)
- 管理(32371)
- 大学(32174)
- 学学(30217)
- 农业(28153)
- 教育(24616)
- 融(23228)
- 金融(23228)
- 财经(21050)
- 经济研究(20710)
- 技术(19548)
- 经(18234)
- 业经(17447)
- 问题(16857)
- 业(16389)
- 贸(15920)
- 世界(14601)
- 国际(14015)
- 技术经济(12844)
- 版(12725)
- 统计(12291)
- 图书(11374)
- 理论(11371)
共检索到3797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韦艳 石磊
本文估算了2005年中国国家尺度上77种元素的流动情况,并与全球尺度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①就元素流动规模顺序而言,中国与世界一致,即净初级生产量最大,化石燃料次之,生物质燃料最小,但每种流所占世界的比例并不相同,化石燃料燃烧与矿物采掘最高,均约为世界的1/5,其中煤炭更高达38.4%;②由人为流主导的元素在中国尺度上有59种,世界尺度上有54种;中国尺度与世界尺度主导因素一致的元素有62种,其中人为流主导的有49种,自然流主导的有13种;③两个尺度上流动规模最大的十种元素有所差异,其中中国尺度有铝无硫,而世界尺度正好相反;流动规模大的元素多为自然流主导,总流动量大于1×108t的前10种元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学勤 陈成忠 林振山
在基于生态足迹模型计算1953年-2007年中国人均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EF)数据基础上,采用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方法研究发现,1953年-2007年中国人均EF存在明显的4.3a、10.8a两个波动周期和一个递增趋势。选取与中国人均EF变化高度相关的产业结构、能源消费、发电量、居民消费、城市化水平等7个指标,不同时间尺度下的驱动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人均GDP、第二产业产值、重工业、原油消费、发电量、居民消费、城市化率7个因素是驱动其不同周期性变化和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稳定经济增长,优化产业机构,降低...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伟强 石磊 钱易
以2005年为时间截面,以不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地区为空间边界,定量地刻画了中国国家尺度的铝物质流静态图景。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国内消费的原生铝为726.2×104t,再生铝(仅考虑来自旧废铝的量)为166.3×104t,再生铝占国内铝消费总量的18.6%;中国已经成为铝的净进口大国,2005年从各个环节净进口纯铝438.3×104t,铝的总对外依存度为43.7%,在各种含铝物质中,属于净进口的有铝土矿、氧化铝和废杂铝等原材料,而属于净出口的有未锻轧铝、铝加工材和铝金属制品等初级产品;排除含铝产品的制造环节以及使用阶段,各个环节损耗纯铝348.2×104t,其中来自铝土矿开采...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朱帮助 王平 魏一鸣
本文基于2005年4月~2011年9月欧洲气候交易所碳期货价格数据,运用经验模态分解(EMD)模型,将碳价序列从高频到低频分解成若个独立的、不同尺度的内在模态函数(IMF)和一个残差项,并赋予它们相应的物理含义;应用fine-to-coarse reconstruction算法将分解得到的IMF和残差项重构成高频分量、低频分量和趋势分量。这三个分量依次被辨识为短期供需失衡和市场随机活动影响、中期重大事件影响以及长期趋势。最后,针对提高国际碳市场价格预测的准确性,作者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袁磊 杨昆
研究目的:揭示多尺度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尺度因素对驱动力的定量影响。研究方法: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和二分类反应变量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基于面向尺度对比的多尺度回归分析和基于系统观点的多水平模型分析两个角度,探讨多尺度土地利用变化核心驱动力及其定量影响关系,并对两类模型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面向尺度对比的多尺度回归分析法能够从更为微观的角度揭示各个尺度层级上地类变化的核心驱动因子,而基于系统观点的多水平模型分析方法则能够更好地顾及尺度因素的定量影响。研究结论:多水平模型分析方法揭示的各个地类的核心驱动因子集与多尺度回归分析法推导的对应地类的核心驱动因子集之间呈现...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亢小语 张志强 陈立欣 冷曼曼 杨锋伟
针对黄土高原基流的动态变化特征和驱动因素问题,以昕水河流域为例,采用数字滤波法(3次,α=0.925)分割基流,利用Mann-Kendall、Pettitt、小波分析和Hurst法分析该流域基流的趋势性、突变性、周期性和持续性特点,采用双累积曲线法对基流变化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昕水河流域多年平均基流量为0.45亿m~3,基流指数为0.368;流域年基流量呈显著下降趋势(P0.50)。流域降水和人类活动是基流变化的根本原因,人类活动通过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地下水的开发、煤矿开采和水土保持措施等方式影响基流。与第一阶段相比,第二、第三阶段降水和人类活动对基流的影响比例分别为25.89%、74.11%和0.37%、99.63%。进入21世纪,人类活动逐渐成为影响基流变化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黄土高原 中尺度流域 基流变化 驱动因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世文 黄元仿 苑小勇 王睿 叶回春 段增强 龚关
【目的】以北京市平谷区为研究区域,采用传统统计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县域尺度下土壤质地空间变异的规律,探究土壤质地空间变异的机理。【方法】采用Levine’s方法进行方差奇次性检验,根据检验结果选取最小显著性差方法(least-significant difference,LSD)对土壤颗粒组成与高程、母质、土地利用和水域分布关系进行研究。空间预测采用普通克里格法,鉴于土壤质地属于成分数据,插值前对原始数据进行对称对数比转换。【结果】不同高程组、母质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及水域缓冲区组各颗粒平均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不同高程组和母质类型的土壤颗粒组成之间的差异性比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水域缓冲区明...
关键词:
土壤质地 空间变异 成分数据 因素分析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江孝君 杨青山 刘杰 杨维旭 张苏文 王小艳
基于区级、省级、地级3个空间尺度,综合运用差异指数、尺度方差、空间自相关及空间计量等方法模型,分析了2000—2017年中国城乡收入差异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 2000—2017年,城乡收入差异表现为地级>省级>区级的尺度格局,且各尺度差异总体均呈下降趋势;城乡收入差异尺度方差和构成均表现为地级>省级>区级的尺度格局,即尺度越小,对区域城乡收入差异的贡献度越大。(2)不同尺度城乡收入差异空间类型均以中等城乡收入差异类型区为主,东部沿海地区整体优于中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异均表现出显著空间集聚特征,且空间尺度越小,集聚特征越明显;城乡收入差异空间关联总体以正相关为主,显著关联以HH和LL类型集聚为主。(3)自然区位、战略政策及社会经济等诸多要素综合作用于不同尺度城乡收入差异,但在各尺度的作用强度有所不同。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谢朝武 张俊
时空因素是影响我国旅游突发事件的重要因素。本文根据2006~2010年间我国发生的302起旅游突发事件案例,利用最优尺度方法对我国旅游突发事件的时空因素与各变量之间的关联关系及特征进行分析。最优尺度分析表明,时空因素与旅游突发事件的相关变量均呈现明显的锐角关系,时空因素变量与突发事件相关变量具有非线性典型相关性。在时间分布上,我国旅游突发事件在各时间变量上呈现明显的非平衡性和高发时间上的集中性。在空间分布上,我国旅游突发事件与宏观地域空间、要素空间、景区空间均呈紧密的锐角关系,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并在空间布局上呈现较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和单一关联性特征。本文认为,旅游地应建立基于时间尺度的风险预防...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杨一佳 曹天宇
本研究基于ODIAC公布的全球碳排放栅格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运用碳排放系数法和空间叠加技术以网格为单元估算滨州市2010年、2015年、2020年土地利用碳排放,并借助地理加权回归分析(GWR)模型探究影响土地利用碳排放的驱动机理,为推动土地利用方式向低碳化转变及制订精细化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从时间上看,2010—2020年滨州市土地利用碳排放整体呈增长趋势,其中增长幅度较大用地类型为耕地和建设用地;(2)从空间上看,滨州市土地利用碳排放呈现明显的全局正相关和稳定的局部自相关特征,集聚效应明显;碳排放高值区整体由各区县主城区向四周蔓延,其中滨城区最为明显,而无棣县和沾化区北部呈现轻微的碳汇量增加趋势。(3)基于GWR模型运行结果发现,各影响因素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均不相同。其中,2010年、2015年、2020年人口数量、地区生产总值(GDP)、工业密度与土地利用碳排放始终呈正相关,其中工业密度影响最显著;而土地利用综合指数由负相关转变为明显的正相关,耕地破碎化指数由正相关转为明显的负相关,且具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效应。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滨州市应兼顾经济发展,并制订差别化的碳减排政策及目标,城市化方面应制订低碳城市建设计划,促进能源转型;农业方面利用现代农业的先进技术,发展新型绿色低碳新农业。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朱瑞明 赵荣钦 焦士兴 李小建 肖连刚 谢志祥 杨青林 王帅 张慧芳
【目的】探索不同乡镇和灌溉模式的农业碳排放空间格局及其影响机制,揭示农业水资源和能源消耗的组合特征差异,为农业灌溉模式优化、水资源与能源节约以及低碳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遥感影像、气象数据、统计资料和问卷调研等多源数据,对河南省乡镇尺度冬小麦灌溉碳排放强度及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对比不同灌溉模式(雨养为主的灌溉模式,PI模式;地表水灌溉为主的灌溉模式,SWI模式;引水灌溉工程为主的灌溉模式,WDI模式;地下水灌溉为主的灌溉模式,GI模式)下的碳排放强度差异,并通过地理探测器探究其影响机制。【结果】(1)2018年河南省乡镇尺度冬小麦灌溉碳排放强度均值为15.05 kg·t~(-1),并呈现出由西向东波动下降和从北向南减少的空间分布格局。碳排放强度高(>20.64 kg·t~(-1))的乡镇主要集中在西部高海拔地区,碳排放强度低(<13.76 kg·t~(-1))的乡镇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地区。(2)4种灌溉模式中,冬小麦单位产量灌溉碳排放强度最高的是PI模式(22.22 kg·t~(-1)),最低的是SWI模式(11.05 kg·t~(-1))。(3)平均海拔与有效降水量对碳排放强度空间分异的解释力分别达到49%和39%,是影响冬小麦灌溉碳排放强度的关键因素。同一驱动因素在不同灌溉模式下的影响具有差异性,能源消耗对WDI模式下的冬小麦灌溉碳排放强度空间分异格局的影响力最强,土地投入强度在GI模式下的驱动作用最为显著。此外,不同驱动因素交互作用后具有双因子增强效应和非线性增强效应。【结论】河南省乡镇尺度冬小麦灌溉碳排放强度存在空间异质性和灌溉模式差异,PI模式的冬小麦灌溉碳排放强度最高,WDI模式的碳排放量最高。平均海拔与降水是主导河南省乡镇尺度冬小麦灌溉碳排放强度空间分异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人为因素则是不同灌溉模式下灌溉碳排放强度空间分异的主导力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秋秋 金刚
本文运用2011年针对辽宁省沈阳市964名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数据,利用最优尺度分析方法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就业前接受培训情况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显著因素。同时,不同年龄、不同学历水平、不同技能的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存在明显差异,需要区别对待。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伟强 石磊 钱易
定性解析金属元素的社会流动过程,是定量化开展其物质流分析和资源流研究的前提。铝是世界上生产量与消费量最大的有色金属,同时也是具有良好再生性能的金属。在大量文献调研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本文基于金属元素物质流分析的一般性框架,详细解析了铝在国家尺度上的社会流动过程,将其概括为3个"四":四阶段、四种库和四种流。四阶段包括:生产阶段、加工与制造阶段、使用阶段、报废与再生阶段。四种库包括:矿产资源库、第一和第二阶段产品的暂时性库存、使用阶段的社会累积库、各种含铝废弃物的堆存库(包括弃矿、尾矿、选冶废渣堆存场和垃圾填埋场等)。四种流即正向流、逆向流、废物流、进出口流。以四阶段为依托,重点刻画了四种流的具...
关键词:
铝 物质流分析 资源流 社会流动过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育 朱耿睿
气候类型作为一个地理学概念包含了综合性的气候信息,同时研究气候类型变化也是研究气候变化的重要方式。本文使用气候类型面积变化这一地理学指标来探讨中国1961-2010年年际和年代际气候变化特征,气候型的划分基于国际通用的柯本气候分类法,计算了东亚夏季风指数(EASMI)、南亚夏季风指数(SASMI)、夏季西风指数(SWI)、东亚冬季风指数(EAWMI)等指数,分析这些气候要素的强弱对各气候型面积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大陆主要气候型为草原气候(Bs)、沙漠气候(Bw)、常湿温暖气候(Cf)、冬干温暖气候(Cw)、冬干冷温气候(Dw)和苔原气候(ET);2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天...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黄翌 卢显晶 刘潇潇 施沪静
以2000—2010年的中国345个地市为研究样本,分析人口老龄化的4个直接影响因素,即人口自然老化、出生、死亡和迁移。利用人口统计方法计算4个直接因素对各地市人口老龄化的改变值、改变率,检验了计算精度,通过人口自然老化、死亡和出生计算出的2010年老龄化率与"六普"真实值仅相差0.01%。结果显示:人口自然老化和死亡是人口老龄化的主导因素,贡献值为70.7%,这两个因素与寿命水平密切相关,西部地区人口自然老化作用显著提高了老龄化程度,死亡作用又显著降低了老龄化程度,而东部地区则更稳定。出生对短期老龄化的降低作用较低,贡献值为27.6%,对老龄化的降低呈现聚集特征和明显的"四角分布"格局。迁移对老龄化的作用则表现出省会城市的"异常值"现象,发达地区主要依赖人口迁入降低老龄化程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