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44)
2023(13356)
2022(11191)
2021(10366)
2020(8407)
2019(19119)
2018(18855)
2017(34197)
2016(18386)
2015(20663)
2014(20508)
2013(20082)
2012(19227)
2011(17800)
2010(17951)
2009(16418)
2008(16080)
2007(14552)
2006(13120)
2005(12177)
作者
(53790)
(44979)
(44720)
(42245)
(28732)
(21478)
(20143)
(17429)
(17268)
(16041)
(15523)
(15149)
(14643)
(14565)
(14276)
(13812)
(13290)
(13014)
(12845)
(12822)
(11561)
(11069)
(10769)
(10369)
(10098)
(10092)
(9938)
(9900)
(9417)
(9096)
学科
(78581)
经济(78484)
管理(51305)
(51031)
(40070)
企业(40070)
中国(30328)
方法(24676)
(23626)
地方(21594)
数学(20918)
数学方法(20774)
技术(19531)
业经(18863)
(17199)
(16428)
贸易(16409)
(16153)
(16094)
银行(16066)
(15942)
(15736)
农业(15648)
(15550)
金融(15542)
(15198)
(13411)
技术管理(13359)
环境(12642)
(12567)
机构
学院(260982)
大学(260022)
(114065)
经济(111815)
研究(102104)
管理(94682)
理学(79417)
中国(78628)
理学院(78423)
管理学(77321)
管理学院(76798)
科学(59597)
(57746)
(52505)
(51838)
研究所(47450)
(45516)
中心(45277)
(41296)
财经(39742)
北京(37731)
(36883)
(36698)
师范(36301)
(36180)
业大(35941)
农业(35322)
经济学(35300)
(32888)
经济学院(31586)
基金
项目(169758)
科学(134210)
研究(128931)
基金(121159)
(107157)
国家(105860)
科学基金(88941)
社会(82924)
社会科(78547)
社会科学(78533)
(67042)
基金项目(62841)
教育(58538)
(56683)
自然(53416)
自然科(52222)
自然科学(52203)
自然科学基金(51324)
编号(51019)
资助(48434)
成果(43231)
(42837)
(40693)
重点(39110)
课题(38230)
(37865)
创新(37213)
国家社会(35105)
发展(35017)
(34446)
期刊
(136868)
经济(136868)
研究(87624)
中国(67100)
(44077)
学报(40753)
管理(40011)
科学(39055)
(37878)
教育(37627)
大学(30993)
农业(30342)
(29036)
金融(29036)
学学(28740)
技术(24031)
经济研究(22758)
业经(22532)
财经(20068)
(17600)
问题(17466)
(17415)
(15702)
世界(15457)
科技(14878)
国际(14692)
(13610)
论坛(13610)
技术经济(13427)
图书(12823)
共检索到4268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薛晓光  张亚莉  高秀春  
中国的国家创新体系已基本形成,但其在世界竞争中并没有全面发挥其效用,因此,文章结合中国国家创新体系构建过程中实际历程和经验,加速优化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并按照实际的规划部署中实现2050年创新型强国的战略目标,针对中国的实际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找到适合中国实际国情的国家创新体系构建路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敬怡  
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是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抓手。为探究“四链”融合发展的现实状况和内在机理,本文首先基于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内涵、系统运行结构以及效能提升框架,详细梳理单链发展现状和多链融合现状;然后针对现状解析国家创新体系下的“四链”作用关系;进一步揭示促进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提升的“四链”融合发展机制。结果表明,“四链”融合通过优化系统结构与布局提升国家创新体系过程绩效和结果绩效;产业链与创新链相互依托、螺旋发展的作用关系是“四链”交叉作用关系网络的结构基础,资金链与人才链之间呈现激励反哺关系,合力服务于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以产业链上布局创新链、创新链上布局产业链、平台模式融合发展为起点的3条融合路径分别从需求端、供给端以及供需匹配视角实现“四链”融合,进而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基于上述研究,本文提出促进“四链”融合发展和国家创新体系提质增效的实践启示,置于国家创新体系与全球创新网络情境设计“四链”融合发展的研究展望框架,深化国家创新体系与全球创新网络的理论研究,为“四链”深度融合提供实践参考。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古琳  张超  
一、俄罗斯国家创新体系现状从表1可以看出,2000-2010年10年间,在全球高端技术产品所占比例上,俄罗斯的排名不但没有上升,反而有所下降,份额相当低。而中国则有显著提升。表1各国高科技产品在世界市场所占的份额(单位:%)2000年2010年排名国家份额(%)排名国家份额(%)1美国17.1 1中国22.72日本11.1 2德国8.83德国7.2 3美国8.14新加坡6.4 4新加坡7.15英国6.1 5日本6.86法国5.0 6韩国6.87韩国4.7 7法国5.68马来西亚4.1 8英国3.39荷兰3.9 9荷兰3.510中国3.6 10马来西亚3.329俄罗斯0.4 31俄罗斯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薛晓光  高秀春  张亚莉  
中国的国家创新体系已基本形成,但在世界竞争中并没有全面发挥效用,因此,文章结合中国国家创新体系构建过程的实际历程和经验,为加速优化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并按照实际的规划部署中实现2050年创新型强国的战略目标,针对中国的实际发展历史及存在问题,找到适合中国实际国情的国家创新体系构建路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傅元海  周铭山  
本文内容是根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在经济所建所90周年国际研讨会2019年5月17日第四单元主题论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上的发言编辑整理而成。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副院长傅元海教授和西南财经大学科研处处长周铭山教授分别主持了两个时段的讨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柳卸林  马驰  汤世国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孙明贵  
西方国家消费者金融的市场规模、业务结构等存在不同的特征 ,但是逐步开放金融市场、鼓励消费者金融是基本趋势。西方国家把消费者金融服务体系的建立视作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环节 ,通过政策和技术支持提高消费者金融的简洁化、效率化。为了减少消费者多重负债引发的个人破产问题 ,防止不良债权的发生 ,西方国家采取了消费者金融教育和咨询等措施。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杜根旺  汪涛  
从不同时期、不同国别的国家创新体系的异同点比较、国家创新体系的各组成部分间关系分析、国家创新体系绩效评价、存在问题等方面,对国家创新体系发展评价研究进行综述,分析当前国家创新体系发展评价相关研究的特征和不足之处。指出: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普适性发展评价理论;可借鉴系统评价方法、网络分析方法和经济学方法等;应更注重全球化背景下开放环境中的发展评价;应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等角度研究国家创新体系的内部要素及其子系统的动态关系;应开拓国家创新生态体系评价研究。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崔新健  郭子枫  常燕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国家创新体系(NIS)的开放性越来越重要。文章以开放式NIS为主线展开研究。首先,文章梳理了开放式NIS理论的基础与发展,主要源于NIS理论和开放式创新理论的开放式NIS理论,其发展历经三个时期。其次,分析了开放式NIS的类型与构成要素,类型不同则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反映不同的发展状态。再次,通过归纳分析开放式NIS的衡量与测度,形成以NIS创新能力与NIS开放性构建二维测度指标体系的基本思路。最后,分析从传统的NIS到开放式NIS潜在发展路径及其一般演化规律,提出中国开放式NIS发展路径及其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根顺  包水梅  
文章重点分析了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状况及现存的问题,总结出阻碍研究生教育有效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研究生教育系统内竞争无序,各个主体之间缺乏协调,并由此提出研究生教育应合理分工、有效合作的具体设想。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吴小波  杨阳  刘爱东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温兴琦  David Brown  
基于现有国家创新体系研究文献,对国家创新体系概念的演进过程进行回溯,并对其在实践中所涉及到的机构中介作用进行探讨。通过对发展中国家行业协会中介作用的分析,提出了我国行业协会发展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柳卸林  
国家创新体系的引入及对中国的意义柳卸林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技术创新已被视为一国经济增长的基础,企业发展的依靠。近几年,国际上又出现了一股以国家创新体系作为政府制订经济和科技政策依据的潮流。出现这一潮流不是偶然的。近几十年来,一些东亚国家(如日本)...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汪胡根  刘俊伶  
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和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科技创新成为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战略支点,建设创新型国家势在必行,这需要完善的国家创新体系作保障。尽管我国持续增加科研经费投入、不断出台科技创新宏观指导性政策、逐步提高企业在科技创新组织结构中的地位,但科研经费投入绩效差的状况始终未得到改善。究其原因,是我国国家创新体系中保障性制度和引导性机制尚不完善或缺失。应充分借鉴德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弥补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制度性、机制性短板,建立完善的国家创新体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汤世国  
本文考察了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历史演变及80年代所发生的重大变革。通过比较,分析了中国创新体系的某些主要弱点:1.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抑制了创新单位的活力;2.过份庞大的由政府资助和管理的研究开发机构体系,尤其是工业研究集中在政府资助的部门研究所中,不利于企业研究开发力量的加强,也影响了R&D对促进工业创新的作用;3.体系长期的"封闭"性和追求独立完整性使独立于企业的研究机构越建越多,也导致优秀科技人才和成果越来越多地集中在科研机构和高校,难以流动和转化。新的国内外经济和技术环境已在促进中国改革步伐的加快,中国创新体系中的弱点正在逐步被克服,一个新的创新体系已在萌芽之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