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50)
2023(16460)
2022(14105)
2021(13450)
2020(11134)
2019(25801)
2018(25509)
2017(48191)
2016(26417)
2015(30070)
2014(30104)
2013(29401)
2012(27082)
2011(24589)
2010(24506)
2009(22747)
2008(22213)
2007(19546)
2006(17193)
2005(15450)
作者
(76048)
(63417)
(62953)
(59736)
(40377)
(30185)
(28524)
(24879)
(24116)
(22580)
(21609)
(21603)
(20209)
(20132)
(19840)
(19452)
(18794)
(18698)
(18150)
(18007)
(15833)
(15641)
(15194)
(14383)
(14064)
(14045)
(13964)
(13953)
(12764)
(12611)
学科
(101249)
经济(101092)
管理(77513)
(70410)
(58849)
企业(58849)
方法(44441)
数学(38269)
数学方法(37828)
中国(30629)
(27546)
(27493)
(23588)
(23464)
业经(22699)
(20061)
贸易(20050)
(19577)
地方(18210)
农业(17603)
(17538)
银行(17487)
理论(17282)
(17021)
(16844)
环境(16840)
(16787)
金融(16779)
(16765)
(16476)
机构
大学(376568)
学院(371828)
(150446)
经济(147255)
管理(143819)
研究(131191)
理学(123738)
理学院(122296)
管理学(120267)
管理学院(119595)
中国(98808)
(81576)
科学(80016)
(70976)
(66116)
(60638)
研究所(60285)
中心(58323)
财经(56153)
业大(55166)
(53867)
北京(52100)
(51182)
(49516)
师范(49019)
(47855)
农业(47565)
经济学(45812)
(43098)
财经大学(41821)
基金
项目(254258)
科学(199521)
研究(186874)
基金(184976)
(162603)
国家(161063)
科学基金(136754)
社会(117968)
社会科(111675)
社会科学(111646)
基金项目(97404)
(96741)
自然(87896)
自然科(85777)
自然科学(85752)
教育(85604)
自然科学基金(84223)
(82627)
资助(76241)
编号(75492)
成果(63167)
重点(57070)
(56975)
(53488)
课题(52760)
(52347)
国家社会(49082)
创新(48948)
教育部(48890)
(48387)
期刊
(165634)
经济(165634)
研究(113097)
中国(76616)
学报(61727)
科学(56168)
(55632)
(54319)
管理(53892)
大学(46693)
教育(44123)
学学(43764)
农业(38477)
(32107)
金融(32107)
技术(31064)
财经(27784)
经济研究(26551)
业经(25329)
(23808)
问题(21565)
(20610)
图书(19831)
科技(17949)
(17895)
(17858)
理论(17636)
世界(17156)
技术经济(16658)
现代(16172)
共检索到5567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君帜  唐小平  
在研究国家公园体制顶层设计文件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国家公园保护管理制度经验,结合我国国家公园保护的实际需要和发展阶段,提出建立以统一分级管理、国家评估设立、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严格生态保护、资源利用监管、社区共建共管、全民参与共享、资金投入保障等8个关键制度为核心的中国国家公园保护制度体系框架。经梳理国内研究进展和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试验成果,初步明确各项制度的基本要点和关键任务,分析目前我国国家公园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还需深入研究的问题和相应建议,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体制奠定基础。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睿  钟林生  刘家明  唐承财  孙雷刚  
中国保护地体系庞杂类型丰富,存在保护对象交叉、管理主体多头、功能定位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因此理顺保护地体系是协调好保护与发展关系的重要内容。国家公园是一种承担自然生态资源保护和利用双重任务,能够有效协调保护与利用矛盾的保护地类型。基于国家公园内涵与功能定位的梳理,本文认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保护地体系中的II类国家公园是对全球国家公园较为完整和准确的概括。将IUCN界定的国家公园入选条件归纳为面积适宜性、资源代表性、人类影响度和功能全面性,以此作为构建中国国家公园的基本标准。以中国自然保护区为例,逐条按照构建标准筛选出了55处面积不小于1 000hm2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中国国家公园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小平  张云毅  梁兵宽  宋天宇  陈君帜  
规划体系是国家公园建设管理必不可少的政策工具之一,应作为建立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构建统一、规范、高效的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体制,根据我国国情和管理需求,结合国内外经验,将中国国家公园规划体系设计为2个序列和4个层级,一个序列是宏观层面,包括国家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这是国家公园战略的顶层设计;另一个序列是实体国家公园层面,由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管理计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组成。各层级规划的作用同等重要。通过论述各层级规划的作用、目标、任务和有机联系,提出了应考虑的核心因素和编写要点,应将规划作为国家公园适应性管理的核心环节。基于以上结论,为提高国家公园的管理水平提出了管理意见,以使我国的国家公园规划体系有章可循。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王尚慧  姜嫄  王泰棋  黄梅  谢晶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构建和完善国家公园人才保障体系,为国家公园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和技术保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采用SWOT分析法,对国家公园人才队伍的优势(S)、劣势(W)、机遇(O)、威胁(T)进行系统分析,并对SO、WO、ST、WT组合进行战略分析,利用调研数据进行验证以克服SWOT分析法主观性较强的不足。研究发现:(1)人才结构性短缺。高层次技术人才匮乏,影响了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管理效能;执法人员不能满足国家公园严格执法需要,制约了执法适时性和合规性。(2)人才结构不合理。年龄老化,45岁以上占比54%,比林草系统平均占比高4%。学历偏低,大专以上学历占比50%,比林草系统平均占比低2%。(3)人才供给能力不足。供给侧高等院校未开设国家公园管理等专业,开设的相关度较高专业每年仅有400多名毕业生。(4)人才引进渠道不畅。国家公园存在编制、户籍等管理体制瓶颈,考核、待遇等激励机制创新不够,体制机制是需求侧引进人才的刚性制约因素。通过主客观分析验证得出的结论,对于构建国家公园人才保障体系的实现路径和政策设计具有指导意义。提出政策启示:盘活国家公园存量人才,提升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激发其发挥最大效能;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刚性招才和柔性引才有机结合,形成人才良性更新机制;强化与涉林草院校协作,协同培养高层次人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费宝仓  
近来,关于风景名胜和历史性旅游资源经营权转让问题的讨论,主要围绕保护资金和私人企业对旅游资源保护与管理的可行性而展开,笔者认为深层次的问题在于管理体制。为此,笔者对美国国家公园体系管理体制进行了研究,并在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组织管理、法治和资金来源三个角度对我国国家重要自然与历史性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芳林  田勇臣  闫颜  
我国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关键时期"抢救式"地保护了我国大多数的自然生态系统及其野生动植物资源。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主要是按照资源要素设立,且各类自然保护地分属不同的环境及资源管理部门,并依据不同的法规、标准建立和运行。由于缺乏统一的设立方式,就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问题,如分类不科学、区域重叠、保护标准不清晰、公益属性不明确、多头管理、权责不落实、保护与开发矛盾难以协调等。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点改革任务,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实质是完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提高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治理能力,形成现代化的治理体系,不断提高我国的自然保护管理效能。在梳理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发展及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情况,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重构的目标、原则和主要内容,指出建立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必须彰显中国理念、打造中国模式、体现中国效率,为科学高效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提供了方向与建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芳林  田勇臣  闫颜  
我国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关键时期"抢救式"地保护了我国大多数的自然生态系统及其野生动植物资源。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主要是按照资源要素设立,且各类自然保护地分属不同的环境及资源管理部门,并依据不同的法规、标准建立和运行。由于缺乏统一的设立方式,就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问题,如分类不科学、区域重叠、保护标准不清晰、公益属性不明确、多头管理、权责不落实、保护与开发矛盾难以协调等。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点改革任务,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实质是完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提高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治理能力,形成现代化的治理体系,不断提高我国的自然保护管理效能。在梳理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发展及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情况,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重构的目标、原则和主要内容,指出建立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必须彰显中国理念、打造中国模式、体现中国效率,为科学高效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提供了方向与建议。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薛芮  阎景娟  魏玲玲  
国家公园的游憩利用是在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的前提下,允许访客进入国家公园的特定区域开展游憩活动。对国家公园游憩利用的研究需要以中国时代发展背景下的现实问题为导向。通过总结国内相关研究进展、梳理国外理论技术体系可知:中国国家公园游憩利用必须面对和处理的问题包括生态环境问题,游憩产品、游憩服务和游憩管理问题,经济发展与社会民生问题等,因此需要跨学科的研究视角。国家公园游憩利用的研究框架可从认识论维度与方法论维度来构建:在认识论维度上,是由主体到认知再到行为层面的立体结构;在方法论维度上,则是游憩利用与生态保育、经济发展、社会民生三者之间的联动发展体系。图2表2参3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海霞  汪宇明  
通过对旅游发展的价值取向与管理体制分析发现,美国国家公园体系让国民享受到保护较好的遗产资源和舒适生态的游憩环境,国家公园提供的国民精神教育与实在的公益性服务提高了国民的凝聚力。相比而言,我国国家级保护区体系缺乏统一协调的发展理念、管理部门职能交叉、法律基础薄弱、管理及维护经费无稳定保障、公共服务意识缺失。因而,我国必须改变保护区内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旅游发展价值取向,建议对现有制度作如下调整:严格规范准入机制,重新梳理国家级保护区名录;完善现有立法,切实保护各类具有国家意义的遗产资源;逐步推进大部门体制改革,形成统一化管理的国家级保护区体系;启动淘汰机制限制保护区的数量扩张,将中央财政集中到确需...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曦  梁松斌  
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生态文明的核心载体[1],也是国土空间中一类大尺度的生态空间,与生产、生活空间紧密联系,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就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中的四个子体系与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相关思考。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徐菲菲  王化起  何云梦  
经过一百多年的传播,国家公园的概念已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可。由于各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不同,该如何建设既符合国际规范又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家公园,目前存在许多困惑和争论。我国国家公园应采取什么样的治理模式?国家公园涉及区域广、产品复杂、资源类型多样,我们是否遵循同一治理理念和模式?我国国家公园的治理主体、原则和目标是什么?本文围绕上述问题,基于产权理论,将国家公园产品分为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私人产品三类,据此建立政府主导治理、公众参与协商治理、特许经营市场化治理的国家公园治理体系。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兰伟  陈兴  钟晨  
国家公园是国际上通行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系统保护的有效制度与形式,也是开展相关科研与科普工作并为国民提供游憩机会的重要场所。国家公园建设涉及发展理念、功能定位与功能分区、管理体制与管理原则、法律体系和资源权属等重要理论层面及特许经营制度、收支与门票管理,以及志愿者、社区参与等关键问题。文章通过文献梳理,对国家公园理论体系及我国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为我国生态文明战略指引下的国家公园建设提供理论借鉴和研究参考。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霞  余荣卓  罗春玉  王光玉  
国家公园自然教育体系构建是当今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自然教育基本要素、游客感知评价,提出游客感知视角下的国家公园自然教育体系框架。运用语义差异法,以自然资源基础、人员素质、标识系统和自然教育媒介4个因素作为基准,确定与准则层对应的12个指标,建立武夷山国家公园自然教育游客感知评分表,运用李克特5级量表,对武夷山国家公园自然教育游客感知量化进行分析研究。并建议未来体系构建中要挖掘自然本底资源、推广特色自然教育项目,完善自然解说系统、充分发挥国家公园的育人功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余俊  解小冬  
美国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早的自然保护区,其对自然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取得了很多的经验。对美国国家公园与我国自然保护区制度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我国的自然资源保护事业起步较晚,与美国国家公园相比有很大差距,立法不足。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改善良策。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冯艳滨  杨桂华  
我们对待自然空间有两种模式:保护区模式和旅游地模式,这两种模式代表了我们对待自然空间的两种截然相反的方式。国家公园既不是传统保护区模式的重复,也不是旅游地模式的扩张,它是一种全新的自然空间体系,国家公园试图协调人类游憩利用与自然保护之间的平衡,以达到国家公园的自然空间正义和空间生态文明。生态伦理观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