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52)
- 2023(15491)
- 2022(13430)
- 2021(12865)
- 2020(10664)
- 2019(24800)
- 2018(24663)
- 2017(46518)
- 2016(25369)
- 2015(29185)
- 2014(29066)
- 2013(28376)
- 2012(26433)
- 2011(23781)
- 2010(23639)
- 2009(21557)
- 2008(20873)
- 2007(18035)
- 2006(15770)
- 2005(13853)
- 学科
- 济(99181)
- 经济(99048)
- 管理(68691)
- 业(62763)
- 企(50910)
- 企业(50910)
- 方法(44178)
- 数学(38308)
- 数学方法(37787)
- 中国(29058)
- 农(27495)
- 学(23702)
- 财(23192)
- 地方(21012)
- 业经(20863)
- 贸(19623)
- 贸易(19609)
- 易(19088)
- 制(18848)
- 农业(18005)
- 理论(16593)
- 和(16508)
- 环境(16459)
- 银(15238)
- 银行(15188)
- 融(15009)
- 金融(15000)
- 技术(14765)
- 行(14572)
- 体(14012)
- 机构
- 大学(357340)
- 学院(353715)
- 济(140508)
- 经济(137460)
- 管理(136501)
- 研究(126032)
- 理学(117776)
- 理学院(116353)
- 管理学(114234)
- 管理学院(113600)
- 中国(94269)
- 科学(79233)
- 京(78293)
- 所(63750)
- 财(62925)
- 农(59746)
- 研究所(58578)
- 中心(56393)
- 业大(54112)
- 江(50684)
- 财经(50590)
- 北京(50020)
- 范(48523)
- 师范(48059)
- 农业(46913)
- 院(46283)
- 经(46160)
- 经济学(42072)
- 州(41075)
- 师范大学(39130)
- 基金
- 项目(246238)
- 科学(192504)
- 研究(179679)
- 基金(178213)
- 家(157279)
- 国家(155772)
- 科学基金(131893)
- 社会(111876)
- 社会科(105779)
- 社会科学(105749)
- 基金项目(94242)
- 省(93912)
- 自然(86100)
- 自然科(83950)
- 自然科学(83925)
- 自然科学基金(82383)
- 教育(81912)
- 划(80645)
- 资助(73974)
- 编号(73090)
- 成果(60361)
- 重点(55185)
- 部(54449)
- 发(52346)
- 课题(50981)
- 创(50383)
- 创新(47101)
- 科研(46982)
- 教育部(46235)
- 国家社会(46193)
- 期刊
- 济(152631)
- 经济(152631)
- 研究(105221)
- 中国(71136)
- 学报(59831)
- 科学(54674)
- 农(54310)
- 管理(49310)
- 财(46380)
- 大学(44619)
- 教育(42353)
- 学学(41706)
- 农业(38020)
- 技术(30049)
- 融(27872)
- 金融(27872)
- 经济研究(24507)
- 财经(23789)
- 业经(23642)
- 图书(20808)
- 业(20729)
- 经(20428)
- 问题(20237)
- 科技(17328)
- 资源(17145)
- 版(17124)
- 贸(16564)
- 理论(16269)
- 技术经济(16077)
- 世界(15965)
共检索到5233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睿 钟林生 刘家明 唐承财 孙雷刚
中国保护地体系庞杂类型丰富,存在保护对象交叉、管理主体多头、功能定位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因此理顺保护地体系是协调好保护与发展关系的重要内容。国家公园是一种承担自然生态资源保护和利用双重任务,能够有效协调保护与利用矛盾的保护地类型。基于国家公园内涵与功能定位的梳理,本文认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保护地体系中的II类国家公园是对全球国家公园较为完整和准确的概括。将IUCN界定的国家公园入选条件归纳为面积适宜性、资源代表性、人类影响度和功能全面性,以此作为构建中国国家公园的基本标准。以中国自然保护区为例,逐条按照构建标准筛选出了55处面积不小于1 000hm2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中国国家公园备...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倩 李文军
1994年,加拿大政府开始减少对国家公园的拨款,加拿大公园局相应进行一系列改革适应这一变化。表面看来,改革后的加拿大国家公园与中国自然保护区类似,其开支都由政府拨款和自身盈利共同承担。论文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极域管理工具分析加拿大公园局改革背景、过程和效果后指出:两国保护区管理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加拿大是在行政管理成熟发展后引入市场机制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原有行政管理优势;而中国目前还没有在保护区管理中形成有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并缺少有效的法制体系和统一的行政机构规范保护区自我盈利行为,因此,必须十分谨慎地运用市场机制,以避免行政管理和市场管理两方面缺点结合,最终导致自然资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余俊 解小冬
美国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早的自然保护区,其对自然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取得了很多的经验。对美国国家公园与我国自然保护区制度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我国的自然资源保护事业起步较晚,与美国国家公园相比有很大差距,立法不足。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改善良策。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美国国家公园 立法体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雄伟 盛方富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构建其生态预警指标体系和研究分析其生态安全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状态—压力—响应—免疫(SPRI)"理论框架模型,设置生态环境状况、生态安全压力、生态系统响应、生态风险免疫等分项指标,构建了生态安全评价与预警指标体系,并以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3—2017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对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能够比较系统地反映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的基本情况及演变态势,并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安全评价与预警提供借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雄伟 盛方富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构建其生态预警指标体系和研究分析其生态安全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状态—压力—响应—免疫(SPRI)"理论框架模型,设置生态环境状况、生态安全压力、生态系统响应、生态风险免疫等分项指标,构建了生态安全评价与预警指标体系,并以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3—2017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对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能够比较系统地反映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的基本情况及演变态势,并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安全评价与预警提供借鉴。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郑雪梅
国家公园体制是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名词。以国家公园体制进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有助于推动国土空间的科学开发和保护利用,同时进行相应的生态建设也符合我国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要求。为进一步研究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背景下,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相关内容,文章以国家公园体制为入手点,通过分析当前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深入解析青海省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管理方面所采取的具体计划。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谢屹 李伟 温亚利 胡崇德
基于新保护区管理理念和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面对威胁因素和利益相关方的分析,探析自然保护区区域共管体系的内涵。提出通过建立以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委员会为首,宗教共管委员会、社区共管委员会、生态旅游共管委员会为支撑的“区域共管体系”组织结构。为确保区域共管体系得以建立和有效运行,应建立引导、回馈、监督、互动、激励等保障机制。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徐博 钟骁勇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自然保护地由各级各类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组成,是优质生态产品的重要载体。当前,自然保护地范围内,普遍存在国有和集体两类产权主体,两者之间主要通过租赁、征收、特许经营等制度安排达成合作,但往往存在稳定性差、制度成本高等问题。在调研云南省普达措国家公园和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后,笔者试图结合自然资源资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君帜 唐小平
在研究国家公园体制顶层设计文件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国家公园保护管理制度经验,结合我国国家公园保护的实际需要和发展阶段,提出建立以统一分级管理、国家评估设立、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严格生态保护、资源利用监管、社区共建共管、全民参与共享、资金投入保障等8个关键制度为核心的中国国家公园保护制度体系框架。经梳理国内研究进展和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试验成果,初步明确各项制度的基本要点和关键任务,分析目前我国国家公园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还需深入研究的问题和相应建议,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体制奠定基础。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曦 梁松斌
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生态文明的核心载体[1],也是国土空间中一类大尺度的生态空间,与生产、生活空间紧密联系,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就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中的四个子体系与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相关思考。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霞 余荣卓 罗春玉 王光玉
国家公园自然教育体系构建是当今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自然教育基本要素、游客感知评价,提出游客感知视角下的国家公园自然教育体系框架。运用语义差异法,以自然资源基础、人员素质、标识系统和自然教育媒介4个因素作为基准,确定与准则层对应的12个指标,建立武夷山国家公园自然教育游客感知评分表,运用李克特5级量表,对武夷山国家公园自然教育游客感知量化进行分析研究。并建议未来体系构建中要挖掘自然本底资源、推广特色自然教育项目,完善自然解说系统、充分发挥国家公园的育人功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艳
社区参与日益成为解决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之间矛盾的一条有效途径。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从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构建居民社区参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模型。以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采用Amos17.0软件对模型进行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居民对保护区的感知通过影响参与态度进而影响参与行为;参与机会对参与态度和参与行为都存在直接的正向影响,进而提出提高自然保护区社区参与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社区参与 参与行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国平 郭勇 刘大为
自然保护区管理效率评估是衡量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绩效的重要手段,然而国内关于自然保护区管理效率评估方法尚未形成科学的指标评估体系。研究针对国内自然保护区管理效率评估方法忽视利益相关者利益失衡的问题,借鉴WCPA评估框架,对自然保护区管理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构建。在对陕西省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效率评估过程中,发现保护区存在产权权属不明、管理资金缺乏、生态旅游不"生态"、社区缺乏沟通等问题,并指出: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效率的关键在于明晰区内资源产权;扩大筹资渠道,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高生态监测重视程度,加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芳林 田勇臣 闫颜
我国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关键时期"抢救式"地保护了我国大多数的自然生态系统及其野生动植物资源。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主要是按照资源要素设立,且各类自然保护地分属不同的环境及资源管理部门,并依据不同的法规、标准建立和运行。由于缺乏统一的设立方式,就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问题,如分类不科学、区域重叠、保护标准不清晰、公益属性不明确、多头管理、权责不落实、保护与开发矛盾难以协调等。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点改革任务,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实质是完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提高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治理能力,形成现代化的治理体系,不断提高我国的自然保护管理效能。在梳理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发展及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情况,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重构的目标、原则和主要内容,指出建立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必须彰显中国理念、打造中国模式、体现中国效率,为科学高效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提供了方向与建议。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体系 国家公园体制 法律法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背景下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重构研究
中国国家公园规划体系构建研究
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治理:历程、挑战以及体系优化
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内涵、构成与建设路径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以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发展研究——以山西阳城蟒河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自然保护区移民生态补偿定量研究——以内蒙古乌拉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主要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研究——以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生态旅游产品设计研究——以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农户对自然保护区综合影响的认知研究——以陕西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