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51)
- 2023(11945)
- 2022(10472)
- 2021(10098)
- 2020(8339)
- 2019(19636)
- 2018(19360)
- 2017(37037)
- 2016(20037)
- 2015(22683)
- 2014(22493)
- 2013(22411)
- 2012(20549)
- 2011(18713)
- 2010(18300)
- 2009(16577)
- 2008(16098)
- 2007(13439)
- 2006(11758)
- 2005(10297)
- 学科
- 济(82341)
- 经济(82249)
- 管理(54991)
- 业(50930)
- 企(41963)
- 企业(41963)
- 方法(38857)
- 数学(34166)
- 数学方法(33784)
- 中国(23881)
- 农(20560)
- 财(18523)
- 学(17301)
- 业经(17181)
- 贸(16694)
- 贸易(16685)
- 易(16295)
- 地方(15207)
- 制(13949)
- 农业(13646)
- 和(13288)
- 环境(13196)
- 理论(12765)
- 技术(11890)
- 银(11684)
- 银行(11650)
- 务(11467)
- 财务(11402)
- 财务管理(11386)
- 划(11315)
- 机构
- 大学(283989)
- 学院(279229)
- 济(116263)
- 经济(113907)
- 管理(112642)
- 研究(98498)
- 理学(98250)
- 理学院(97145)
- 管理学(95602)
- 管理学院(95102)
- 中国(73280)
- 京(61993)
- 科学(60054)
- 财(49782)
- 所(48617)
- 研究所(44715)
- 中心(43417)
- 农(42345)
- 财经(40821)
- 业大(40810)
- 北京(39954)
- 经(37446)
- 江(37336)
- 范(37080)
- 师范(36784)
- 院(36169)
- 经济学(35207)
- 农业(33230)
- 经济学院(31809)
- 财经大学(30612)
- 基金
- 项目(196074)
- 科学(154536)
- 研究(143970)
- 基金(143907)
- 家(125707)
- 国家(124729)
- 科学基金(106897)
- 社会(90959)
- 社会科(86283)
- 社会科学(86261)
- 基金项目(76490)
- 省(73215)
- 自然(69380)
- 自然科(67767)
- 自然科学(67751)
- 自然科学基金(66513)
- 教育(65387)
- 划(63239)
- 资助(59880)
- 编号(57635)
- 成果(46710)
- 部(44348)
- 重点(43624)
- 发(41572)
- 创(40413)
- 课题(39613)
- 教育部(38109)
- 国家社会(37884)
- 创新(37734)
- 科研(37389)
- 期刊
- 济(121667)
- 经济(121667)
- 研究(85383)
- 中国(51768)
- 学报(43313)
- 科学(41300)
- 管理(40968)
- 农(37825)
- 财(35289)
- 大学(32877)
- 教育(30838)
- 学学(30673)
- 农业(27344)
- 技术(23632)
- 融(20923)
- 金融(20923)
- 经济研究(20342)
- 财经(19208)
- 业经(17966)
- 经(16401)
- 问题(16042)
- 图书(15371)
- 业(14835)
- 理论(13774)
- 科技(13730)
- 贸(13491)
- 技术经济(13476)
- 资源(12942)
- 世界(12937)
- 现代(12619)
共检索到4027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封志明 潘明麒 张晶
基于对我国国土资源地域分异特点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的认识,根据一定的原则、依据和指标,采取“自上而下”区域划分和“自下而上”区域合并相结合的方法,借助计算机技术、G IS空间分析等手段,确立了我国国土综合整治区划的初步框架。然后,根据控制我国宏观地势格局的自然、经济等界线以及县级行政区划的完整性,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确定各区的地域界限,进而提出一个覆盖我国陆地和海洋,包括11个国土整治区和56个国土整治亚区的中国国土资源综合整治区划系统,并编制完成了中国国土综合整治区划图。在此基础上,提出实施“菱形国土”总体规划的初步设想、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国土综合整治的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申元村 王秀红 程维明 吴金凤 卢琦 冯益明
中国戈壁广泛分布于北方的干旱与极干旱区域,直至目前尚未系统地开展戈壁分区研究。本文在综合分析戈壁特征与形成发生机制关系后认为,我国戈壁的最主要特征是地表砾质覆盖;表层具孔状漆漠结皮,其下具棕红色紧实层及石膏层;植物覆盖度极低,生长旱生极旱生灌木—半灌木。戈壁形成发生的区域仅限于干燥度4以上的干旱、极干旱区域。根据戈壁特征及发生条件的区域分异,选取干温指标、区域地质地貌建造指标、地表物质成因形态指标,将中国戈壁分布区划分为温性干旱极干旱戈壁区、暖性干旱极干旱戈壁区和青藏高原北部亚寒干旱极干旱戈壁区3个一级区(区),其下按区域地质地貌建造特征划分出9个二级区(地区),再按戈壁地表物质成因与形态差异划分出19个三级区(亚地区)。还可根据土壤和植被的地域分异进一步划分出若干个四级区(小区)。
关键词:
戈壁 干旱与极干旱区域 综合自然区划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顾雨舟 梁鑫源 韩博 周寅康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促进都市圈协同发展成为提高我国城市系统可持续性的重要战略。作为国土空间合理配置与区域资源高效利用的关键措施,国土综合整治有助于优化城市地区国土空间规划合理性并减轻城市化负面影响。文章以中国29个都市圈为例,面向城市化进程中的景观格局、发展过程、生态效应等特征与问题,提出时空动态结合的都市圈多维度国土综合整治评估框架。在此基础上,采用三维魔方空间关联法划定城市空间规划提升、低效用地利用提效、生态功能服务改良、规划—利用提质、规划—服务协同、利用—服务改善、综合整治优化、协调发展稳固8个都市圈整治分区,并按照问题优先等级针对规划、利用和服务方面提出相应的整治策略。
关键词:
都市圈 多维视域 综合整治 分区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兰维 张鸿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结合自身实际及资源开发利用特点,探索市域范围内分区开展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针对中部山岳地带、北部丘陵高原与南部平原区域不同的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别侧重不同的发展方向和内容。
关键词:
生态修复 国土综合整治 矿山地质环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念沛豪 蔡玉梅 张文新 马世发 庄立
综合区划是统筹区域各类要素,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格局的重要手段,也是空间政策制定的依据。本文首先应用本体分类法,将国土空间划分为农地、水域、森林、草原、矿产、城镇、交通、自然保留8类地理实体,实现对国土空间产生重大影响的各类多主题和多尺度要素的认知和表达。其次,从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角度将各类地理实体发挥的功能归纳为14类,构建国土空间地理实体与功能之间的多对多网络关系:同一个地理实体发挥着多种功能,同一种功能可被不同的地理实体所体现。在解读地理实体在空间中功能发挥机制的基础上,探讨了国土规划中功能调整与优化的基本思路。最后,从区划对象与评价单元、功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区划方法探索、与部门区划衔接四个方面提出对未来综合区划技术框架的初步设想。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夏方舟 杨雨濛 严金明
研究目的:梳理和总结近40年来中国国土综合整治的文献研究,分析各个时期国土综合整治的阶段演进与发展变化,总结新时期国土综合整治的核心内涵。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国土综合整治相关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起历经起始、发展、演变和延拓4个阶段,在内涵理念上经历了重规划、重协调、重工程与重统筹4个过程,已然成为以服务国家顶层战略为导向,统筹推进现代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的综合平台和重要抓手。研究结论:新时期国土综合整治内涵是以提高国土利用效率和效益、保障国土资源永续利用、改善生态景观环境为主要目的,以全区域、全要素和全周期为特征,利用整理、开发、修复、治理和保护等一系列手段,通过"山水林田湖草路村城"综合整治提升人类生活和生产条件、保育生态空间,最终促进人与自然可持续统筹发展的活动。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贾文涛
2018年5月1日起,原国土资源部于当年3月15日批准、发布的《土地整治术语》(TD/T1054-2018)行业标准正式实施。这是继2015年"土地整治工程技术人员"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2016年"土地整治工程"专业纳入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2017年"土地整治服务"纳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新国标之后,土地整治行业又一件具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闯
在中国地理学发展史上,最值得纪念的成就之一是我国地理学家对中国综合自然地理环境采用区划的方法进行的研究。我国首次发布完整的综合自然地理区划方案至今已有50年历史。在这期间,产生了7个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主要方案,建立了经典的区划方法论。近年来,中国生态区划研究、全球变化区域响应与适应研究对发展我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方法论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在全球和中国对地观测系统数据加速发展的支持下,本文对比了新形势下区划目的、内容、途径、范围、原则、依据、指标、等级系统、界线、研究单元、数据信息、分析计算、基础设施与研究环境条件发生的新变化,认为在中国未来20年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的目的将由主要为农业生产服务转向资源、环境、生态综合考虑,为可持续发展服务。全球对地观测系统,特别是中尺度对地观测系统数据资源和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必将对以信息化、数字化为时代特点的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新方法论的产生和体系的建立起到划时代意义的促进作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符蓉 张丽君 喻锋 马永欢 徐卫华 张静波
国土综合分区是国土规划的重要内容和实施基础。本文在梳理国内外国土分区进展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新一轮全国国土规划编制中国土综合分区的理念原则、分区方法和分区政策等内容,进而将全国国土划分为陆域9区、海域4区,最后以泛东北区和渤海海域为例论述了如何对分区加以指引和管控,为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关键词:
国土规划 综合分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军会 傅小锋
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需要有一个适当的区域划分。本文结合地理学、经济学、生态学等对中国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分析的研究成果,借鉴黄秉维先生所提倡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以自然区划、经济区划、生态区划、人口区划等四种全国性区划为基础,构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综合区划系统。采用叠置与专家评判法首先将全国划分成三大地带,再在三大地带内部划分出N个大区;然后对全国县域(或公里格网)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定量评价,并按类型归并,将归并结果嵌入到N个大区中,用大区的可持续发展等级及地区编号对其命名。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余庆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就建立黄河重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开展滩区土地综合整治、保护修复滩区生态环境、完善黄河流域水沙调控等,提出了设想并开展了有关工作。本文以山东省菏泽市为例,分析了黄河故道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关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乔润令 顾惠芳 王大伟
自2005年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政策实施以来,全国各地积极开展涵盖农村及城镇建设用地的土地综合整治。包括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在内的农村土地整治,已成为许多地区统筹城乡、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举措。而因土地整治所产生的许多问题,成为近几年社会关注的焦点。一、土地综合整治取得了显著成效(一)补充了耕地数量,提高了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军
人类活动对国土的影响范围和强度日趋增大,已成为生态系统的主导者,强烈影响着生态系统。在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千年大计的背景下,国土综合整治如何发力,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和优美生态环境,值得深思。生态系统服务的科学问题生态系统服务是指人类从生态系统中直接或间接所获得的各种惠益,分为供给服务、调节气候、文化服务和支持服务四类,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威 贾文涛
当前,土地整治向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修复转型,以新时代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思想,强调提升国土空间品质,关注国土空间全要素,以空间结构调整优化国土空间功能,以资源高效利用提升国土空间质量,以生态系统修复打造美丽生态国土,以整治修复制度体系建设筑牢美丽国土根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