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87)
2023(7115)
2022(5966)
2021(5644)
2020(4681)
2019(11166)
2018(10653)
2017(20188)
2016(10453)
2015(12095)
2014(11653)
2013(11967)
2012(11428)
2011(10743)
2010(10593)
2009(10056)
2008(10054)
2007(8817)
2006(7930)
2005(7437)
作者
(32281)
(26926)
(26778)
(25560)
(17277)
(12961)
(12114)
(10496)
(10343)
(9367)
(9335)
(8921)
(8812)
(8747)
(8728)
(8412)
(8061)
(7874)
(7802)
(7562)
(6684)
(6637)
(6596)
(6172)
(6052)
(6049)
(5994)
(5570)
(5508)
(5448)
学科
(51562)
经济(51513)
管理(26159)
(24926)
方法(24162)
(21327)
贸易(21316)
数学(21282)
数学方法(21173)
(20783)
(19633)
企业(19633)
中国(16375)
(11946)
(10901)
关系(10011)
(9475)
(9418)
(9217)
业经(8650)
(8564)
金融(8564)
(8244)
银行(8219)
(8011)
(7797)
出口(7792)
出口贸易(7792)
地方(7342)
(7056)
机构
大学(164164)
学院(158959)
(81981)
经济(80887)
研究(67181)
管理(55919)
中国(52000)
理学(47671)
理学院(47137)
管理学(46502)
管理学院(46243)
科学(36985)
(36438)
(34983)
(34599)
研究所(31816)
中心(27874)
财经(27874)
经济学(27576)
(27263)
(25715)
经济学院(24946)
(24384)
北京(24081)
农业(21917)
(21816)
业大(21601)
财经大学(21098)
科学院(20839)
(19773)
基金
项目(102784)
科学(81128)
基金(78892)
研究(72343)
(71094)
国家(70638)
科学基金(58396)
社会(48869)
社会科(46631)
社会科学(46619)
基金项目(39972)
自然(37156)
自然科(36321)
自然科学(36306)
自然科学基金(35734)
资助(34297)
(34119)
教育(32103)
(31407)
编号(25790)
(25384)
中国(24158)
重点(24048)
(22485)
国家社会(22359)
教育部(21771)
成果(21622)
(21068)
科研(20175)
创新(19950)
期刊
(86428)
经济(86428)
研究(54583)
中国(31416)
学报(27055)
科学(24908)
(24879)
(23900)
管理(22907)
大学(20641)
学学(19480)
(19046)
国际(18306)
经济研究(17402)
(17189)
金融(17189)
农业(16773)
财经(14801)
世界(13307)
问题(13050)
(12986)
教育(11604)
技术(11313)
(10651)
业经(10427)
(9414)
贸易(9414)
技术经济(8268)
国际贸易(7905)
统计(7410)
共检索到2535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何帆  张明  
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中国出现了持续的贸易顺差。根据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贸易顺差等于国内总储蓄与国内总投资的差额。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储蓄率的决定因素并预测了储蓄的未来演进趋势,然后分析了中国投资率的决定因素并预测了投资的未来演进趋势。最后,我们根据两个不同的情景预测了储蓄与投资差额以及贸易顺差的未来演进趋势。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任碧云  
高储蓄率在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影响了消费与投资的合理关系;高贸易顺差在不断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诸多摩擦。要解决贸易平衡问题,必须采取措施降低储蓄率,以扩大国内需求。实现储蓄向投资的顺利转化,是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举措。通过对储蓄向投资转化机制及其在中国实践的分析,我们认为,市场主导型模式是我国储蓄向投资转化机制的目标模式,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模式,必须以制度建设为路径选择并着手进行相应改革。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元旭  金伦希  
随着韩中两国经济交流的加深,两国在对方对外贸易的地位越来越高。中国自2003年起超过美国成为韩国最大的贸易对象国,而韩国目前也已经是中国第二大进口对象国和第四大出口对象国,两国之间的贸易总额稳定增长,其中韩国对中国的贸易顺差也一直较快增长。然而自2006年开始,这一贸易顺差开始呈现负增长趋势。本文作者通过分析,发现造成这一负增长态势主要来自在中国的韩国企业带来的出口效应减弱、中国本土产品复进口的替代效应、中国原材料及零部件自给率提高等六个方面的影响,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这对我国应对中韩贸易逆差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胡吉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贸易平衡状况不断改善,连续多年出现较大的贸易顺差。但与此同时,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特别是美国、欧盟的贸易摩擦也越来越多。如何看待目前贸易顺差问题,采取措施缓和与主要贸易伙伴的矛盾和摩擦,是关系到我国对外贸易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黄飞雪  寇玲  
本文综合运用ADF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Johansen检验、VEC模型、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等方法,分别截取1982-2007年间中国贸易顺差与外汇储备增额年度流量指标和2005年7月-2008年9月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与中国贸易顺差月度流量指标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中国贸易顺差与外汇储备增额互为因果;(2)中国贸易顺差与外汇储备增额之间存在协整关系;(3)中国贸易顺差与外汇储备增额之间的相关系数为正,且相关系数变化图大致呈‘U’字形;(4)USD/RMB与中国贸易顺差之间存在协整关系;(5)USD/RMB与中国贸易顺差无因果关系;(6)USD/RMB与中国贸易顺差之间的相关系数...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明志  
文章对1978-1996年国内储蓄趋势、构成和决定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国内储蓄仍是个上升的趋势,高利率和低通胀率可以鼓励储蓄,中国应该执行稳定性宏观政策,还应提高国内投资效率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宏观经济研究院外经所课题组  毕吉耀  陈长缨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持续出现货物贸易顺差。由于外贸出口和国内供给结构是长期形成的,而政策传导又有一定的滞后期,因此,贸易顺差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在全球经济不平衡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国际收支调整,不应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周江银  
人民币升值趋势下我国巨额的贸易顺差是国际产业转移形成的"迁移效应"、世界市场对中国产品需求大量增加、中国劳动力等要素的低价格形成的比较优势以及中国高储蓄率低消费率等深层次根源的结果,人民币小幅升值难阻贸易顺差扩大态势,但2008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及全球经济增长减速而影响中国出口,加上汇率和政策调控等因素,外贸顺差增速有望放缓。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家胜  祁春节  
近几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贸易顺差不断增长,但到目前为止,对于我国贸易顺差存在的根源及发展趋势等问题还缺乏全面、深入的研究。文章基于两个实际经济变量模型对我国贸易收支出现顺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和国内投资过度扩张、贸易品生产相对过剩与公共品供给不足以及国民储蓄超过国内投资是我国贸易收支出现顺差的直接原因,而人口红利、大规模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地方政府行为扭曲、金融抑制等因素决定了我国贸易顺差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王流科  
一、我国贸易差额变化情况从1950年以来的58年间,我国有20年出现贸易逆差,37年出现贸易顺差,1年达到贸易平衡。我们将1950年以来我国贸易差额变化分三个阶段进行分析。(一)贸易差额规模较小阶段(1950-1977)在这28年间,有10年出现逆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徐毅  
文章分析了我国贸易顺差的结构特征并对贸易顺差的未来演变做出展望。通过对贸易顺差的结构分析可以发现,我国持续贸易顺差的产生是产品内分工背景下我国劳动力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文章从两个方面对我国贸易顺差的未来做出了预测,计量工具所给出的预测是贸易顺差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通过国际比较以及针对我国现实的分析也给出了同样的预测结果。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剑锋  顾标  
在已有文献基础上,本文首先分析确认了影响中国贸易顺差的三个基本因素,即人民币实际汇率、贸易政策以及国民收入总量,但鉴于2004-2008年期间贸易顺差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的实际走势,仍然无法通过这三方面的变化情况予以说明,因而进一步将中国贸易顺差的成因归结为储蓄投资失衡这一国民收入的结构性变化。通过对相关文献及政府有关政策的综合分析发现,无论是导致中国居民储蓄率上升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偏向,还是引起我国储蓄向投资的转化率大幅下滑的大规模数量型货币政策,可能都与中国式分权体制存在着重要关联。未来还应针对与此相关的若干问题展开进一步的探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