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47)
2023(16076)
2022(14015)
2021(13105)
2020(11252)
2019(26305)
2018(25862)
2017(50108)
2016(27306)
2015(31148)
2014(31089)
2013(31183)
2012(28935)
2011(26236)
2010(26012)
2009(24031)
2008(23803)
2007(20906)
2006(17908)
2005(15932)
作者
(80368)
(67069)
(66672)
(63662)
(42673)
(32195)
(30492)
(26340)
(25400)
(23840)
(22828)
(22651)
(21114)
(21074)
(20860)
(20763)
(20457)
(19916)
(19147)
(19115)
(16695)
(16406)
(16201)
(15031)
(15029)
(14814)
(14810)
(14724)
(13526)
(13268)
学科
(113669)
经济(113548)
管理(75954)
(73063)
(59521)
企业(59521)
方法(55907)
数学(49432)
数学方法(48954)
中国(30553)
(29960)
(28858)
(24596)
业经(23284)
(22896)
贸易(22888)
(22228)
地方(21233)
农业(19937)
(19784)
(18426)
财务(18353)
财务管理(18310)
企业财务(17381)
(17354)
环境(17162)
理论(17158)
(16991)
银行(16926)
(16553)
机构
大学(398781)
学院(394312)
(162780)
经济(159447)
管理(154688)
研究(135464)
理学(134578)
理学院(133042)
管理学(130815)
管理学院(130104)
中国(101224)
(84835)
科学(84543)
(72846)
(69095)
(67517)
研究所(63355)
中心(60969)
业大(60883)
财经(59335)
(55684)
(54074)
北京(53891)
农业(53523)
(51571)
师范(51079)
经济学(49983)
(48439)
经济学院(45378)
(44946)
基金
项目(270204)
科学(211669)
基金(197140)
研究(194922)
(172607)
国家(171235)
科学基金(145926)
社会(122733)
社会科(116384)
社会科学(116351)
基金项目(104602)
(103648)
自然(95530)
自然科(93297)
自然科学(93268)
自然科学基金(91638)
教育(89375)
(88109)
资助(82348)
编号(78643)
成果(64048)
重点(60611)
(60585)
(57158)
(55321)
课题(53946)
科研(52180)
创新(51737)
教育部(51711)
大学(50768)
期刊
(170719)
经济(170719)
研究(115304)
中国(70852)
学报(65806)
(60385)
科学(59159)
(54574)
管理(53064)
大学(48906)
学学(45978)
农业(41917)
教育(40369)
(33164)
金融(33164)
技术(32566)
财经(28845)
经济研究(28468)
业经(26611)
(24621)
问题(22753)
(22398)
图书(20416)
技术经济(19703)
(19301)
理论(18977)
(18547)
科技(18248)
统计(17758)
资源(17138)
共检索到5667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朱平芳  张人骥  刘弘  
一、前言 改革开放后,中国国债的发行经历了两个模式。第一个模式的时间跨度为1981-1993年,其特点是:(1)国债发行的计划性强,对财政、经济变动的应变性较差,通常当年计划的发行任务一次完成;(2)国债收入归国家财政收入,国债还本付息归国家财政支出;(3)国债的用途主要包括弥补财政赤字,国债还本付息,支援国家经济建设,满足宏观调整的需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朱平芳  张人骥  刘弘  
关于应不应该利用国家债务筹集资金问题,现在已经不再有什么争议。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国家债务都已成为政府弥补财政的重要来源。中国自1949年起的一段相对长的时期内,国家债务不仅处于非常不重要的地位,而且逐步地萎缩以至消亡。80年代以来,由于新的经济政策,国家债务又被重新作为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来认识,并且在近15年来的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逐步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关于国家债务可利用到何等程度,在什么条件下国家债务不仅对国家财政有支持作用,而且还不会形成沉重的负担,中国的国家债务应当具有怎样的发展轨迹,这些问题始终困扰着经济理论界和政府部门。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实证...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秦宛顺  王永宏  
一般地 ,影响国债二级市场收益的因素有 :( 1 )中央银行基准利率 ;( 2 )宏观经济状况 ;( 3)通货膨胀率 ;( 4)货币供应量 ;( 5 )股票二级市场行情 ;( 6)汇率 ;( 7)国外利率水平等。但是我们的实证研究发现 ,还有一些特殊因素影响中国国债市场 ,如新股发行节奏。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傅道忠  
目前 ,我国的国债风险主要表现在内债风险方面 ,因此 ,国债风险的防范应以内债风险的防范为重点 ,同时兼顾外债风险的防范。具体为 :整顿财政分配秩序 ,提高财政收入集中度 ;优化国债的期限结构 ;强化国债资金使用过程的管理 ;适度降低财政政策的力度 ;科学界定财政支出范围 ;将国债利息列入经常性支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高培勇  
改革以来中国国债的实证分析高培勇-、1959-1978年:并非真正的国债“空白”当1979年中国政府再度举借外债,特别是1981年决定在国内发行国库券的时候,它在中国经济生活中引起的震动决不是轻微的。因为,中国的老百姓毕竟已在“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高勇强  贺远琼  
一国的国债发行规模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国债余额、政府财政收入与支出、利率水平等。在前人所做研究的基础上,对影响中国内部国债发行规模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朱世武  应惟伟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政府从1979年开始重新发行国债(本文的国债包括中央政府发行的内债和外债),以对付当时紧张的财政收支状况。从此,国债发行规模越来越大。到1999年底累计发行国债总额已达17764.8亿元,而未清偿的国债余额也达9966.83亿元。在通货膨胀时期,国债的发行常常被指责为恶化了物价上涨的趋势,而在通货紧缩时期,国债的发行则常常被认为是扩张性财政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郑亮  王丽娟  
本文以中国A股制造业类上市公司2005年~2009年的财务数据为样本,对于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杠杆水平与资产期限通过显著性检验,与债务期限结构正相关。盈利能力,成长机会,企业规模以及有效税率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最后,本文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杨文奇  郑德权  
在国债发行过程中,由于衡量标准不一致,对国债规模的判断出现了相互矛盾的现象。运用灰色关联度的方法,对影响国债规模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从影响国债规模主要指标判断,认为我国国债发行规模仍有一定的空间。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左晓慧  李蔚  
根据年度数据建立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长期均衡和动态调整模型,对我国国债发行规模与相应经济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我国国债需求量是由财政赤字、国债还本付息额两个因素所决定,我国国债实际发行量向需求量进行调整的速度为0.75,即国债需求量与年初发行量之间的缺口有75%的部分在年度内得到调整。说明我国国债还有一定的发行空间以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邢大伟  
从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角度出发,运用SPSS软件,实证分析了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诸因素,得出财政赤字、居民储蓄余额和国债的还本付息额是影响国债发行的重要因素,并以此进行回归分析。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梁学平  
基于VAR模型,并运用协整检验、方差分解、向量自回归误差修正模型的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我国国债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我国国债发行规模与国内生产总值、财政赤字、国债还本付息额、居民储蓄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影响国债规模的主要因素是国内生产总值、居民储蓄、国债发行规模本身、财政赤字。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伟  
国债发行已成为中央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最主要手段,而赤字率和债务负担率之间的联动性又会直接造成财政总量风险的累积,影响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本文通过对我国国债风险状况的实证考察,建立"赤字—债务"均衡模型以及评估公共部门偿债能力模型,并给出相关政策效应的最终解释。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周子康  王宁  杨衡  
本文在概述国债利率期限结构模型的基础上,针对当前被发达国家广泛采用的NS和SV模型所存在的不足,通过扩展指数多项式的方法,构建出NSM模型。为了更好地估算利率期限结构模型中的参数,本研究针对目标函数优化求解,经分析比较多种优化算法后,确定选用GRG2非线性最优化算法。通过使用上海证券交易所2005.1.4~2007.11.30的国债每日交易数据对NS、SV、NSM三个模型的实证分析比较,表明NSM模型不仅保留了NS模型的经济含义,克服了SV模型参数估计依赖初值的缺点,能够反映出利率曲线多峰的情况;而且其在拟合精度、价格误差等多项指标上均优于NS模型和SV模型,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稳健性,能够满...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一鸣  李剑峰  
本文对宏观经济变量对收益率曲线的几个特征有如何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宏观经济变量更多的是对整个收益率曲线的位置有影响,也就是对整个债券市场的总的收益率有影响;消费价格指数对不同待偿期债券之间收益率关系的影响最大,期限结构包括了有关未来消费增长的信息;股票市场指数则对总的收益率存在负效应,即股票的上扬会引起债券收益率的整体下降。除了宏观经济因素会对债券收益率曲线有影响外,还有其他因素会有影响,如各债券本身的一些因素等等,因此研究结果不支持纯预期理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