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51)
2023(7209)
2022(5852)
2021(5659)
2020(4598)
2019(10742)
2018(10218)
2017(19821)
2016(10523)
2015(11745)
2014(11637)
2013(11762)
2012(11042)
2011(9959)
2010(9684)
2009(9040)
2008(9079)
2007(7958)
2006(6822)
2005(6429)
作者
(29791)
(24928)
(24735)
(23744)
(16121)
(12080)
(11234)
(9544)
(9528)
(8869)
(8727)
(8348)
(8156)
(8065)
(8007)
(7653)
(7317)
(7304)
(7115)
(6899)
(6232)
(5981)
(5968)
(5621)
(5578)
(5572)
(5499)
(5124)
(5033)
(4919)
学科
(47494)
经济(47450)
管理(29831)
(29546)
(23981)
企业(23981)
方法(22837)
数学(20930)
数学方法(20826)
中国(15622)
(14487)
(11828)
贸易(11816)
(11613)
(10561)
(10297)
(9949)
财务(9941)
(9936)
银行(9930)
财务管理(9927)
企业财务(9689)
(9659)
金融(9659)
(9484)
(8443)
业经(7933)
(7109)
(6262)
关系(6227)
机构
大学(155923)
学院(151566)
(76232)
经济(75170)
研究(59194)
管理(55876)
中国(49569)
理学(47719)
理学院(47182)
管理学(46641)
管理学院(46342)
(36455)
(33433)
科学(31661)
(29889)
财经(29336)
(27171)
研究所(26983)
经济学(26405)
中心(26050)
经济学院(23791)
(23684)
财经大学(22482)
北京(21754)
(20928)
(19956)
业大(19015)
农业(18730)
科学院(17806)
(17319)
基金
项目(98904)
科学(79616)
基金(77629)
研究(70432)
(68803)
国家(68361)
科学基金(58165)
社会(49109)
社会科(46929)
社会科学(46916)
基金项目(39610)
自然(36687)
自然科(35914)
自然科学(35904)
自然科学基金(35353)
资助(33062)
(32746)
教育(31609)
(29586)
(24710)
编号(24538)
中国(22717)
重点(22690)
国家社会(22566)
教育部(21634)
(20724)
(20647)
成果(20490)
(20372)
人文(19998)
期刊
(78487)
经济(78487)
研究(51114)
中国(31127)
(29243)
学报(23747)
科学(22956)
管理(21655)
(20735)
金融(20735)
(20537)
大学(18310)
学学(17471)
财经(16318)
经济研究(15021)
(14158)
农业(13950)
(12048)
国际(11112)
问题(10778)
世界(10628)
技术(9950)
教育(9894)
业经(9304)
(8786)
技术经济(7643)
统计(7184)
理论(6971)
(6484)
会计(6249)
共检索到2352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向鹏飞  罗幼强  冉飞  
文章根据无套利分析原理,研究证实2004-2005年中国国债市场内部价(利)差是围绕均值水平做随机性波动的平稳序列,且在2005年显示出零均值、高狭峰和近对称分布的特征。紧密的价格联动验证了国债市场正从割裂走向统一,也为检验其是否“有效”提供了一个参照。文章从市场流动性改善的角度对此进行了经济解释,并从制度分析的角度针对国债市场的统一互联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马健  
国债期货于20世纪70年代产生于美国,因固定利率国债的持有者对风险管理和债券保值的强烈需求,使得具备套期保值功能的国债期货应运而生。我国曾于1992年推出国债期货试点,但因当时交易所分散,市场分割,交易制度差异很大,交割制度欠合理,市场成为高度投机的场所,导致"国债327事件"爆发,随即国债期货交易终止。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罗金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绍斌 ,齐中英 ,张亚光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爽  
我国国债市场要想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首先应是一个有效率有活力的市场。衡量国债市场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市场流动性。本文选取了若干衡量流动性的指标,首先通过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国债市场流动性的对比,分析我国国债市场流动性的现状;其次,就我国国债市场流动性不足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最后,结合国债市场流动性不足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六一  
国债市场完善的标志之一是国债的流动性,国债市场流动性的提高,不仅能有效降低中央财政的国债筹资成本和风险,而且有利于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管理和债券资产运作,既为中央银行开展公开市场操作提供广泛的回旋余地,又利于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本文主要对我国国债市场流动性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我国国债市场存在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并对其制约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加强我国国债市场流动性的具体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翟珊珊  杨梅  
高流动性的国债二级市场是投资者进行资产管理、有效规避金融风险和确定金融产品价格的良好场所,对于提高国债管理效率和充分发挥国债二级市场的经济调控功能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国债市场有很大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将对我国国债市场流动性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未来发展应该注意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西蒙·M.波特  
国债市场操作组织(TMPG)发布了一份指导性的白皮书,对市场最佳做法进行了更新,为涉及电子和自动化交易业务的企业和交易场所制定了一系列新指引美国国债市场是全球最重要的金融市场之一,被认为是安全性和流动性的来源。事实上,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全球的投资者,不管是机构、散户投资者还是外国央行,他们持有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葛圣妮  
在国债市场上,利率期限结构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研究我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对于我国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利率的市场化改革,其中基准利率的确定是关键的一步。随着我国国债市场的发展,合理的国债利率期限结构,能为基准利率的确定提供参考。同时,我国正准备大力发展金融衍生产品,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所也即将在上海成立。只有准确估计利率期限结构,为衍生产品提供定价基础,获得合理的衍生品价格,才能促进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杨大楷  李昆  
以国债产品化、国债商品化、国债市场化为主线索,总结了半个世纪以来,新中国国债在不同经济阶段,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的不同功能,以及“举债适度、用之有效、流通合理、偿还有方”的管理方针。揭示了新世纪国债国际化和国债可持续发展的轨迹。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袁东  
文章认为,我国国债的运行机制应作如下改革:一是增加国债品种;二是固定发行时间;三是每年付息一次;四是扩大无券国债的发行与流通;五是进一步推行国债的市场化发行;六是建立完善国债一级自营商制度;七是发展国债期货、期权和回购市场;八是建立市场平准基金。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潘婉彬  缪柏其  靳韬  
我国的国债市场被人为的分成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市场,不同的国债投资主体被限制在不同的国债流通市场进行交易。本文将G ranger线性因果关系模型应用于分析同一国债价格和交易量在两个不同市场的关系。对跨市场发行的2002年记账式(十五期)国债在银行间国债市场与交易所国债市场的净价和交易量进行了因果关系的实证检验。分析检验结果表明:在5%显著水平下,对于价格,交易所市场对银行间市场具有引导作用,反之结论不成立;而对于交易量,银行间市场对交易所市场具有引导作用,反之结论不成立。一个统一的国债市场有利于构建基准利率体系,完善收益率曲线。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时旭辉  王楚云  
本文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ARMAX-BEKK模型以及ARMAX-FIAPARCH-DCC模型,研究境内外人民币国债市场之间的联动关系。结果表明:在岸人民币国债市场对离岸人民币国债市场存在单向的报酬溢出效应;在岸人民币国债市场和离岸人民币国债市场之间存在双向的波动溢出效应;利差因素对境内外人民币国债的收益率及其相关性均有显著影响;中国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对两个市场的相关性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中国国债市场研究》课题组  
一、提高流通性 拓展国债增发空间 1998和1999两年,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鉴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刚刚开始,经济发展中还有许多不利因素,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权衡利弊,决定在今后几年内仍将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尽管由此增大了财政工作压力,但在启动经济的特殊时期,宁肯多承担一些压力,也要致力于保持发展速度在发展中求稳定。 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需要不断地把增加的国债发出去,这就涉及到增发国债还有着多大的空间。这不仅涉及到当年的和累计的国债余额占GDP比重的考察指标,还和国民对国债的认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