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35)
2023(8030)
2022(6607)
2021(6112)
2020(5003)
2019(11716)
2018(11069)
2017(21917)
2016(11252)
2015(12923)
2014(12446)
2013(12775)
2012(12051)
2011(11145)
2010(10872)
2009(10196)
2008(9987)
2007(8591)
2006(7418)
2005(6818)
作者
(31550)
(26539)
(26500)
(25305)
(17189)
(12749)
(12037)
(10251)
(10144)
(9261)
(9235)
(8952)
(8666)
(8549)
(8309)
(8268)
(7842)
(7789)
(7698)
(7149)
(6616)
(6414)
(6261)
(6046)
(6002)
(5967)
(5735)
(5297)
(5289)
(5102)
学科
(61939)
经济(61884)
方法(33405)
管理(32968)
(32366)
数学(31378)
数学方法(31285)
(25229)
企业(25229)
中国(17948)
(15367)
(14329)
贸易(14320)
(13988)
(13043)
(10990)
金融(10990)
(10647)
(10264)
银行(10261)
(9859)
业经(9760)
(9247)
财务(9239)
财务管理(9219)
企业财务(8970)
农业(8334)
环境(8053)
(7855)
(7799)
机构
大学(176046)
学院(170848)
(91288)
经济(90223)
管理(67811)
研究(61000)
理学(59028)
理学院(58487)
管理学(57910)
管理学院(57584)
中国(51036)
(41618)
(35773)
财经(34411)
经济学(32375)
(31888)
科学(30367)
经济学院(29577)
(29126)
中心(27512)
财经大学(26298)
研究所(26247)
(23271)
北京(23062)
(21824)
(21547)
商学(20672)
商学院(20480)
(20386)
业大(20317)
基金
项目(113979)
科学(92995)
基金(90842)
研究(82423)
(78658)
国家(78165)
科学基金(68234)
社会(59671)
社会科(57168)
社会科学(57158)
基金项目(46598)
自然(41747)
自然科(40890)
自然科学(40882)
自然科学基金(40273)
资助(38858)
(37832)
教育(37287)
(33287)
编号(28890)
(28849)
国家社会(27707)
教育部(25944)
中国(25570)
重点(25222)
人文(24282)
(23737)
(23480)
成果(23012)
大学(22798)
期刊
(89381)
经济(89381)
研究(56469)
(30812)
中国(29235)
管理(25008)
学报(23334)
科学(23173)
(22384)
金融(22384)
(19380)
财经(19000)
大学(18830)
学学(17796)
经济研究(17649)
(16351)
(14150)
农业(13246)
问题(12575)
国际(12351)
技术(11984)
世界(11612)
业经(11292)
统计(10323)
技术经济(9567)
教育(8852)
(8847)
理论(8620)
(8300)
商业(8074)
共检索到2538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于鑫  
周内效应是指一周内各交易日的证券收益率之间存在显著的不同,具有一定的周期波动的现象。周内效应的存在意味着在不考虑交易成本的情况下,给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马俐丽  顾金宏  
本文对我国银行间国债市场流动性黑洞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理论分析表明,虽然市场参与主体范围不断扩大,但实际参与交易的市场交易成员仍具有较高的同质性。通过建立债券收益与交易量双变量自回归模型,利用银行间国债市场逐笔交易面板数据,对银行间国债市场流动性黑洞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债券收益率和交易变化量均呈正向自相关关系,交易量指令流的变化导致债券当期收益率的反向变化,滞后的收益率对当期交易产生负向影响,我国银行间国债市场部分债券存在流动性黑洞。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健  虞利娟  
流动性是国债市场能够得以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文章在对流动性检验文献述评的基础上,使用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银行间国债市场的流动性存在不足,当前期的交易指令流与当期的收益率、前期的收益率与当期交易指令流之间同时存在反向变化关系时,我国银行间国债市场面临前期市场上卖单增多,当期国债收益率升高,未来市场上卖单又进一步增多的恶性循环状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健  虞利娟  
流动性是国债市场能够得以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文章在对流动性检验文献述评的基础上,使用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银行间国债市场的流动性存在不足,当前期的交易指令流与当期的收益率、前期的收益率与当期交易指令流之间同时存在反向变化关系时,我国银行间国债市场面临前期市场上卖单增多,当期国债收益率升高,未来市场上卖单又进一步增多的恶性循环状态。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亚男  金成晓  
预期理论是解释国债利率期限结构进而预测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理论。基于国债发行频率会影响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的假设,本文应用频段谱相回归方法对我国国债市场利率期限结构的预期理论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发现,预期理论在我国国债市场总体不成立,特别是在高频段和低频段,利率期限结构所包含的期限溢价信息较少。我国应通过更加透明的宏观经济政策及推进国债利率市场化来完善我国利率期限结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东祥  裴沙莎  刘英顺  
本文采用2002-2012年中美股债市场指数的日频收益率数据,基于美国次贷危机前、中、后三个时期,分别运用非线性Granger模型和LM-GARCH模型对中美股债市场间跨国、跨市场的均值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论表明不同市场间在不同时期受到的均值/波动溢出效应各不相同,市场间均值溢出效应在危机时期表现得更显著,波动溢出效应则没有表现出这个特点。以期对监管层金融市场调控和股债市场资产配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陈超  钱苹  
本文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周内效应”按涨跌停板前一时期进行了分段检验 ,并发现上海股标市场 A股存在负的“星期二效应”和正的“星期五效应”。但对数据进行每一年检验时 ,发现只有 1996年的沪市存在“周内效应”。作者认为“周内效应”只是很偶然的现象 ,所谓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的“周内效应”的结论值得怀疑 ,并且 ,单从金融市场是否存在“周内效应”来判断市场的有效性有欠妥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祝鸿玲  
文章以多层次资本市场间的风险传递为出发点,从当前国内发展较快的债券市场和商品市场入手,选取两个市场的相关指数为代理变量,建立二元VAR-BEKK-GARCH模型,对两个市场间的波动溢价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商品市场的波动聚集效应比债券市场更强,同时短期两个市场之间存在双向波动溢出效应,且债券市场对商品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更大,长期只存在债券市场对商品市场的非对称波动溢出效应。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于鑫  龚仰树  
我国的国债市场目前尚处于分割状态,本文从市场之间信息流动的角度出发,构建二元GARCH模型对我国两个国债交易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研究,发现银行间市场与交易所市场存在稳定的一阶矩长期关系及二阶矩的双向信息流动;并构造时变的条件相关系数对市场一体化程度进行分析,发现总体上两市场一体化程度较差,在检验期末的时段,相关系数开始呈现上升趋势。这一结果更多地归因于两市场跨市交易品种较少、投资者结构的差异以及现行的转托管制度。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石峰  秦磊  
为了对中国债券市场动态利率期限结构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基于状态空间模型和卡尔曼滤波技术构建了中国债券市场动态利率模型。本文模型根据数据的可观测结构进行建模,通过迭代计算寻找不可观测状态变量的最优估计值和隐含参数,很好地解决了传统计量方法中因为变量不可观测而无法获得真实数据所带来的研究困难。同时通过模型有效性的模拟实验和中国债券市场同业拆借利率的实证研究,证明了模型对利率期限结构在一段时间内的动态变化估计结果准确,在建模样本期内利率的动态变化能够得到有效的分析和预测。本文的研究为中国债券市场动态利率管理和定价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的解决渠道。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郑振龙  康朝锋  
如果一种投资对另外一种投资是一阶随机占优的话,那么说明市场上存在进行无风险套利的可能;但在价格有效的证券市场上,这种可能性是不存在的。基于对民生转债和民生银行股票的分析,我们发现民生转债对民生银行是一阶随机占优的。这一方面是中国证券市场无效率的证据;另一方面对投资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套利机会。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何平  刘泽豪  范中杰  
该文研究了中国于2013年9月重启国债期货交易对利率市场波动性的影响。基于双重差分模型和双向集群标准误差调整,实证检验了国债期货对于利率波动性的影响,并应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发现:国债期货正式交易的推出显著降低了利率市场的波动性;国债期货仿真交易的推出也降低了波动性,但是降低幅度小于国债期货的正式推出。据此,加快国债期货市场建设,推出更加多元化的国债期货合约,能提高利率市场的稳定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新国  
我国自1981年开始发行国库券以来,累计国债发行额已达550多亿元。巨额的国债收入为平衡财政收支和支持重点建设都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由于传统机制的影响,国债市场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问题,最为突出的是其结构的严重不合理,它阻碍着国债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本文想就这一问题说点个人看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忠敏  
本文根据政府的预算约束建立了检验国债可持续性的数理方程;然后利用1978-2009年的数据,运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我国国债的可持续性及财政收支关系;实证检验得出结论:我国国债是可持续的,但是存在风险;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间存在协整关系;我国的财政收支关系满足"以收定支"假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国文  吴雍瑾  邓颖婷  
文章将供给冲击引入偏好习性模型中,并假设套利者是吸收冲击的唯一主体。对模型分析表明供给冲击通过改变均衡状态下套利者持有的投资组合对风险因子的敏感度,进而对国债利率期限结构产生影响。采用剩余期限加权的债务与GDP比率衡量供给冲击,对我国国债供给和利率期限结构两者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与理论模型的推导一致,供给冲击对1~30年期即期收益率能够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