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88)
2023(11145)
2022(9131)
2021(8294)
2020(6836)
2019(15296)
2018(14673)
2017(27743)
2016(14616)
2015(16216)
2014(15558)
2013(15640)
2012(14893)
2011(13830)
2010(13579)
2009(12667)
2008(12230)
2007(10582)
2006(9629)
2005(8899)
作者
(44858)
(37643)
(37520)
(35629)
(23916)
(18016)
(16635)
(14731)
(14409)
(13366)
(13003)
(12281)
(12037)
(11960)
(11857)
(11591)
(11196)
(10751)
(10684)
(10646)
(9399)
(9215)
(8953)
(8558)
(8485)
(8371)
(7955)
(7652)
(7493)
(7285)
学科
(86949)
经济(86875)
管理(41149)
(36880)
方法(32489)
数学(29824)
数学方法(29708)
(28086)
企业(28086)
中国(21501)
地方(17900)
(17322)
(16782)
(15767)
(15501)
贸易(15494)
(15111)
业经(14657)
环境(12754)
地方经济(12676)
(12655)
农业(11909)
(11621)
金融(11621)
(11339)
银行(11306)
(10871)
(10006)
(9839)
(9439)
机构
大学(225700)
学院(222003)
(112900)
经济(111335)
研究(86289)
管理(82160)
理学(71346)
理学院(70519)
管理学(69639)
管理学院(69251)
中国(66330)
科学(50011)
(47485)
(47248)
(44069)
(41036)
研究所(40457)
财经(38565)
经济学(37905)
中心(36882)
(35503)
经济学院(34130)
业大(33995)
农业(32589)
北京(30350)
(30198)
(29911)
财经大学(28978)
科学院(27824)
(26205)
基金
项目(150384)
科学(119683)
基金(115140)
(103181)
研究(103081)
国家(102436)
科学基金(86639)
社会(72995)
社会科(69556)
社会科学(69535)
基金项目(60464)
自然(55221)
(54193)
自然科(53969)
自然科学(53949)
自然科学基金(53070)
(47072)
资助(46859)
教育(44973)
编号(35968)
(34977)
重点(34435)
(33365)
国家社会(32783)
(31074)
中国(30418)
教育部(29942)
创新(29441)
科研(28928)
人文(28579)
期刊
(122074)
经济(122074)
研究(69767)
中国(40557)
学报(39012)
科学(35959)
(35786)
(34666)
管理(30086)
大学(28931)
学学(27957)
农业(24455)
经济研究(22851)
(21860)
金融(21860)
财经(20973)
(18246)
问题(16530)
业经(15946)
(15442)
技术(15345)
世界(14291)
国际(14127)
(13953)
技术经济(12753)
统计(11361)
教育(11185)
资源(10885)
(10147)
商业(9925)
共检索到3316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郑力   林茂  
中国政府从1981年开始恢复发行国债,最终目标是希望切断政府财政赤字和货币发行之间的关系,从而减少投资膨胀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 一、双重体制下的国债发行与宏观经济关系 1981年至1996年,正是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期,本文称之为双重体制时期。在双重体制下,国债的发行与运用表现出有别于西方经济的特点,对中国宏观经济波动产生了一定影响。 (一)中国是一个现实总供给小于潜在总供给的国家,由于总需求和现实总供给之间存在缺口,总需求的变化往往引起现实总供给的变化。在计划体制的软约未制下,中国经济有内在需求膨胀的趋势。当需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帅昭文  沈根祥  张碧馨  
文章用隐因子模型和无套利简约宏观金融模型分别对中国国债收益率曲线进行拟合和预测,发现将宏观因子加入利率期限模型后,国债收益率曲线的长端拟合和预测效果均有提升。经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后发现,CPI增长率主要通过影响短期收益率来影响收益率曲线,而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主要通过影响长期收益率来影响收益率曲线。此外,简约宏观金融模型可以形成对宏观经济的预测,尤其是对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的预测较为准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帅昭文  沈根祥  张碧馨  
文章用隐因子模型和无套利简约宏观金融模型分别对中国国债收益率曲线进行拟合和预测,发现将宏观因子加入利率期限模型后,国债收益率曲线的长端拟合和预测效果均有提升。经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后发现,CPI增长率主要通过影响短期收益率来影响收益率曲线,而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主要通过影响长期收益率来影响收益率曲线。此外,简约宏观金融模型可以形成对宏观经济的预测,尤其是对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的预测较为准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浪南  郑衡亮  
本文在分析我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特征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了宏观经济变量对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本文首先采用因子模型分析了我国的利率期限结构,并提取了水平因子和斜率因子;然后使用逐步回归法和全局筛选法,分组对各类宏观经济变量进行分析,选取了一组对收益率曲线有显著影响的宏观经济变量;最后使用多变量误差修正模型,分别分析了宏观变量对收益率曲线两个因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平因子和斜率因子对收益率曲线变动的解释力度分别为78%和14%。经济增长预期、货币市场利率水平以及新增信贷对收益率曲线变动的水平因子具有显著解释力,而货币市场利率水平和美元指数波动对收益率曲线变动的斜率因子具有显著解释力。短期内,经...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孙晨童   党印   苗子清  
中国国债收益率曲线与宏观经济指标的关联关系和先行关系是宏观调控和金融市场的共同关注点,其中的非线性和时频特征有待拓展研究。基于2006—2022年国债收益率曲线数据,运用动态NS模型拟合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的研究发现,国债利率期限结构呈现一定的周期性波动特征,随着到期期限的延长,收益率曲线呈逐渐收敛的趋势。运用分位数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不同经济水平下国债利率期限结构对宏观经济指标的非线性影响发现,国债收益率水平因子和斜率因子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的影响主要呈现负向效应,当宏观经济处于不同水平时,这种负向效应存在非线性特征,尤其在高经济增长且高通货膨胀时期影响强度更大。采用小波相位谱方法探究时频维度上国债利率期限结构对宏观经济指标预测能力的动态变化发现,水平因子和斜率因子对产出有较强的预测能力,而对通货膨胀的预测能力在2019年后有所弱化。因此,未来应进一步促进国债市场建设,加强国债收益率期限结构监测,优化财政货币政策协调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桂芝  张奇松  王雪标  
文章从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的无套利动态Nelson-Siegel模型估计方法入手,对卡尔曼滤波算法进行改进,以提升模型参数估计的精确度;同时提取模型中的动态因子,考察其与宏观经济信息之间的关联性;进一步利用我国国债2010—2021年债券交易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改进估计算法的模型无论是样本内预测还是样本外预测,效果均优于传统卡尔曼滤波估计的结果,同时发现状态因子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有较强的关联性,蕴含了较为丰富的宏观信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向丽  杨瑞杰  
文章采用动态化的N-S模型研究了国债利率曲线形态与未来宏观经济走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利率曲线的水平因子对未来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差离值、生产者价格指数的差离值以及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的差离值的负向影响显著,对未来宏观经济景气指数差离值、工业增加值差离值以及采购经理人指数差离值的负向影响也显著。具体而言,可选取9~15个月滞后期跨度的水平因子预测未来通货膨胀,选取3~4个月滞后期跨度的水平因子和10~13个月滞后期跨度的水平因子预测未来经济增长并进行联合推断。(2)利率曲线的倾斜因子对未来消费者价格指数差离值的负向影响显著。其中,选取15~24个月滞后期跨度的倾斜因子预测未来通货膨胀的效果较为明显。(3)利率曲线的曲率因子对未来消费者价格指数差离值的负向影响显著。选取8个月滞后期跨度的曲率因子预测通货膨胀的效果最为显著,选取大于8个月滞后期跨度的曲率因子对经济增长进行预测的效果较好。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耿虹  
本文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国债将成为财政宏观调控经济的重要工具。1994年我国国债的发行量有较大突破,达1000亿元。文章就国债的发行对我国经济及金融产生的影响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认为,今年国债的巨额发行,对经济与金融和将产生重大影响。但在现阶段,这些影响作用要得以产生还需要在国债的发行和流通市场的建设上按照国际惯例进行,解决已存在的问题。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小平  
利率市场化和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使得投资者面临着更多的投资风险。本文选取四大类七个经济指标来量化研究宏观经济变量对国债指数的动态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通货膨胀因素对债券价格产生的影响在长短期不同;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会在较长时间内对国债指数有反向影响;汇率在长期会对国债指数有反向影响;而经济增长则会带动国债指数的上涨。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耿虹  
论巨额国债发行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耿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国债将成为财政宏观调控经济的重要工具。今年我国国债的发行量有较大突破。这1000亿元的国债将对经济、金融产生什么影响,国债的发行、交易又将如何进一步完善,是当前迫切需要认识和解决的问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晓锋  杨宇俊  
文章采用VAR建模方法,将国债指数收益率与5个经济变量作为一个动态系统,通过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技术考察银行间国债财富指数波动过程中来自经济变量的冲击,分析了经济变量对国债指数收益率的影响程度以及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经济变量因素对我国银行间国债市场的影响较为明显,市场上对于通货膨胀风险的补偿要求较高,与股票市场"跷跷板"效应明显,投机风险较大;从各变量影响国债市场波动的相对重要性来看,股票收益率变量排在第一位。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王金明  刘卉  
利用动态因子模型构建SW景气指数,通过计算多组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的利差与SW景气指数的时差相关系数,选择15年期与2年期国债即期收益率利差作为转换变量构建STR模型,以期限利差作为转换变量考察其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预警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利差对中国宏观经济波动具有可靠的预警作用。基于本文的模型进行样本外预测,发现中国经济将缓慢复苏,但依然处于经济紧缩阶段。因此,中国应当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保障经济平稳增长。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王金明  刘卉  
利用动态因子模型构建SW景气指数,通过计算多组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的利差与SW景气指数的时差相关系数,选择15年期与2年期国债即期收益率利差作为转换变量构建STR模型,以期限利差作为转换变量考察其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预警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利差对中国宏观经济波动具有可靠的预警作用。基于本文的模型进行样本外预测,发现中国经济将缓慢复苏,但依然处于经济紧缩阶段。因此,中国应当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保障经济平稳增长。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雷  聂常虹  
债券市场是中国第二大投融资市场,国内外研究都表明债券利差包含了宏观经济的预测信息,但对中国债券利差预测能力的研究较少,且大多停留在传统债券利差的研究阶段,亟待构建具有显著预测效力的新指标。本研究结合我国国情,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构建了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新债券利差,即民营企业信用利差指数。通过检验新指标与已有债券利差对宏观经济指标的预测能力,发现民营企业信用利差指数对宏观经济变量具有最好的预测能力,是中国债券市场的关键利差。通过构建VAR模型,发现债券市场冲击将提高实体企业融资成本,减少固定资产投资,降低物价水平,继而引起经济增速放缓。本研究构建的民营企业债券利差指数可以为宏观调控发挥预警和参考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马拴友  于红霞  陈启清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国债与利率、通货膨胀的动态稳定性分析理论框架,并利用月度VAR模型检验我国国债余额与短期利率、通货膨胀的关系,发现国债虽对实际利率和通货膨胀有一定作用,但影响小得可以忽略不计,说明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财政总体是稳定的,最后是简短的结论和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