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71)
- 2023(10491)
- 2022(8767)
- 2021(8305)
- 2020(7096)
- 2019(16776)
- 2018(16155)
- 2017(30217)
- 2016(16624)
- 2015(19278)
- 2014(19383)
- 2013(19606)
- 2012(18731)
- 2011(17182)
- 2010(17150)
- 2009(16271)
- 2008(16377)
- 2007(14518)
- 2006(12673)
- 2005(11695)
- 学科
- 济(77710)
- 经济(77610)
- 管理(42018)
- 业(41361)
- 方法(34745)
- 数学(31288)
- 数学方法(30998)
- 企(30892)
- 企业(30892)
- 农(24791)
- 中国(23327)
- 财(18790)
- 农业(16560)
- 贸(16530)
- 贸易(16521)
- 业经(16225)
- 易(16109)
- 制(15690)
- 学(15648)
- 地方(15251)
- 银(12134)
- 银行(12097)
- 融(11984)
- 金融(11981)
- 行(11662)
- 和(10639)
- 发(10540)
- 体(10379)
- 环境(10168)
- 务(9341)
- 机构
- 大学(254144)
- 学院(249119)
- 济(111727)
- 经济(109649)
- 研究(93273)
- 管理(91095)
- 理学(78100)
- 理学院(77091)
- 管理学(75803)
- 管理学院(75308)
- 中国(71022)
- 科学(55430)
- 京(54503)
- 财(50675)
- 所(48190)
- 农(45153)
- 研究所(43784)
- 中心(41699)
- 财经(40060)
- 业大(36661)
- 经济学(36619)
- 经(36506)
- 江(36251)
- 农业(35448)
- 北京(35387)
- 范(33707)
- 师范(33397)
- 经济学院(33109)
- 院(32999)
- 财经大学(29637)
- 基金
- 项目(162555)
- 科学(127313)
- 基金(119603)
- 研究(118219)
- 家(105224)
- 国家(104403)
- 科学基金(87239)
- 社会(76917)
- 社会科(72822)
- 社会科学(72803)
- 基金项目(62388)
- 省(59969)
- 自然(54275)
- 教育(53506)
- 自然科(53019)
- 自然科学(53000)
- 划(52169)
- 自然科学基金(52091)
- 资助(49884)
- 编号(46436)
- 成果(39253)
- 部(37964)
- 重点(37516)
- 发(35855)
- 国家社会(33098)
- 创(32880)
- 课题(32697)
- 教育部(32300)
- 中国(31876)
- 科研(31501)
- 期刊
- 济(123044)
- 经济(123044)
- 研究(76915)
- 中国(50293)
- 农(43262)
- 学报(41183)
- 财(38531)
- 科学(38100)
- 管理(31390)
- 大学(30944)
- 农业(29326)
- 学学(29054)
- 教育(23595)
- 融(23353)
- 金融(23353)
- 财经(20468)
- 经济研究(20452)
- 技术(19180)
- 业经(18576)
- 经(17699)
- 问题(17102)
- 业(16309)
- 贸(15691)
- 世界(14248)
- 国际(13776)
- 版(12781)
- 统计(12760)
- 技术经济(12477)
- 资源(11339)
- 理论(11036)
共检索到3779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承良 段德忠 余瑞林 罗静
立足武汉都市圈,引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都市圈作为比较对象,运用分形理论,从容量分维、覆盖程度、节点关联性三个方面多尺度比较分析了四大都市圈城乡路网的分形特征及其差异:城乡路网分布密度普遍形成中心—外围梯度衰减趋势,圈际城乡路网分形发育程度存在一定结构性差异,其中双核都市圈分维受测算中心变化影响不大,而多核都市圈分维测算受测度中心和城乡体系影响,表现异常;圈际路网线路覆盖度空间差异较显著,呈现一定的沿海向内陆的地带分异,且受圈域人口规模、经济水平、交流强度影响明显,发育程度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呈现一定的空间共轭关系;都市圈城乡节点关联比较松散,空间分布比较均匀,同时,空间尺度和城镇建制对城乡路网节点关联维数影响较大。
关键词:
城乡路网 都市圈 分形 多尺度分析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莹
本文基于我国四大都市圈(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成渝)2014-2020年样本数据,测算四大都市圈物流营商环境指数并进行横向比较,在此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度测算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四大都市圈物流营商环境与商贸零售业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和协同发展关系。研究发现,自2014年开始,四大都市圈物流营商环境指数总体呈现出不断递增趋势。但相比较而言,珠三角都市圈物流营商环境指数最高,其次是长三角都市圈,然后是京津冀都市圈,成渝都市圈相对滞后,但成渝都市圈物流营商环境指数增长趋势(发展潜力)明显强于其他三个都市圈。四大都市圈物流营商环境与商贸零售业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同样呈现出螺旋式递增趋势,但珠三角和长三角都市圈物流营商环境与商贸零售业耦合协调发展关系明显强于京津冀都市圈和成渝都市圈。具体而言,珠三角都市圈和长三角都市圈物流营商环境与商贸零售业之间已经实现高水平耦合和高度协调耦合,而京津冀都市圈和成渝经济圈仍然处于良性互动和初级耦合协调状态。物流营商环境与商贸零售业协同发展关系存在,且表现为显著正向赋能作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宏盈 马耀峰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是我国三大入境旅游发达区,同时也是我国传统的大型入境口岸地区,不计其数的海外游客以其为中转地向全国各地扩散。广西是旅游业相对滞后但旅游资源丰富的典型代表之一,吸引着众多入境游客。通过对1997-2005年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旅游区入境旅游流向广西扩散转移的数量变化、时间及空间分布集中性及其扩散发展历程的分析,得出结论:京津冀是广西入境旅游发展最大的中转区,长三角入境旅游转移在广西客源结构中排名第二,并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而珠三角虽然向广西转移的入境游客数量最少,但一直保持稳定增长,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关键词:
入境旅游流 动态扩散 历程 广西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谢富纪 朱苑秋
在对都市圈创新要素进行界定并对我国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都市圈创新要素配置现状与都市圈内部联系强度进行考察的基础上,从技术要素、人力资本要素和资金要素等方面分别对三大都市圈创新要素的配置进行了初步分析,指出了三大都市圈在创新要素配置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都市圈 创新要素 配置 技术创新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孙久文 李承璋
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考察中国三大都市圈中核心城市——北京、上海和广州——消费结构变化情况,从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中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改善,整体上已经越过了以生存型消费为主的基本阶段,进入了以发展型消费为主、享乐型消费比重不断提高的注重消费质量的阶段。在此过程中,区域一体化推动了都市圈核心城市消费结构优化升级,不同都市圈中核心城市相异的功能定位将使得其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优化升级过程各具特色。
关键词:
消费结构 城市定位 都市圈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琪
本文以2002-2011年我国三大都市圈各城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三大都市圈流通业对城市经济的溢出效应,并对溢出效应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三大都市圈流通业的溢出效应都比较显著,但程度存在差异;相对而言,长三角都市圈流通业的溢出效应最高,而环渤海都市圈流通业的溢出效应不及其他两大都市圈。
关键词:
都市圈 流通业 溢出效应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蕾 王桂新
改革开放30年来,东部地区的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都市圈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典型区域。本文分析了中国东部三大都市圈经济发展的共同力量,即沿海的地理优势和中国经济改革的优惠政策。进而运用数据对比,挖掘东部三大都市圈经济发展中差异化的主导力量,京津冀都市圈是政府干预主导下的经济发展;长三角都市圈是市场力量主导下的经济发展;珠三角都市圈是由政策引导和外向型经济等外在力量作用下政府干预和市场力量共同作用的经济发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俞路 蒋元涛
中国的区域经济差异历来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通过全国与三大都市圈的对比分析来探索我国建国以来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化规律。首先,从空间尺度来看,全国整体区域经济差异在持续拉大,而东部沿海地区的典型代表——三大都市圈内部的经济差异却在逐步减小。这充分说明我国沿海地区近距离的区域趋同效应显著,内部的核心地区(如上海、北京、广州等地)近距离的经济扩散作用明显,导致其内部经济差异大幅缩小。但对远距离的内陆地区影响作用很小,全国其他地区与三大都市圈的经济差异在不断扩大。其次,文章探索了我国区域经济不平衡程度与空间依赖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区域经济越不平衡,那么区域经济的空间依赖程度将会上升,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承良 余瑞林 段德忠
基于1989—2011年武汉城市圈城乡道路网拓扑空间数据库,引入复杂网络统计特征量对武汉城市圈城乡道路网系统结构的空间异质性及其演化规律进行实证研究。武汉城市圈城乡道路网各拓扑指标值差异日益缩小,节点关联作用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化:节点度值空间分布较均匀,呈现点状特征和弱集聚性,表现出一定的"中心—边缘"和"等级圈层"的复合结构;节点紧密度值差异日益缩小,空间渐趋均衡化和离散化,也呈现典型的等级圈层格局;节点介数分布向心极化明显,但存在一定离心化趋势,呈侧"N"形伸展;节点平均路径长遵循距离衰减律,具有明显的时间惯性,与圈域城镇体系空间"靶形分布"一致;网络的集聚性空间差异显著,高簇系数节点空间...
关键词:
复杂性 空间异质 城乡道路网 武汉城市圈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邓慧慧
本文采用Engle和Granger(1987)提出的协整检验方法和Im、Pesaran和Shin(1997)的方法,从时间序列分析角度入手,研究目标是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全国和三大都市圈),从不同的时间尺度上揭示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化规律。探索改革开放以来三大都市圈区域经济不平衡程度的演化历程与变化趋势。主要结论:长三角和珠三角具有收敛趋势而环渤海都市圈内不存在收敛;三大都市圈之间不存在收敛趋势,在长期受两个共同冲击的影响。
关键词:
区域经济 收敛 单位根检验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圣军
政府机制是推动大都市圈经济整合的重要机制,是加速我国三大都市圈经济整合的推动力。然而,政府机制在三大都市圈经济整合中到底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行使怎样的职能,目前还存在很多困惑。为此,明确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各自的职能,破解地方城市本位论思想导致的各自为政局面,还得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进行有效协调,这样,政府机制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关键词:
大都市圈 经济整合 政府机制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何 白庆华
都市圈是由功能互补、运用协同的城市群体所形成的城市区域;目前我国形成的三大都市圈主要包括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三者各有优势;我国三大都市圈的发展面临着区域协调、产业结构趋同等问题。
关键词:
都市圈 长三角 珠三角 京津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承良 段德忠 余瑞林
基于1989—2010年武汉城市圈城乡道路网空间数据库,引入时空距离通达性模型,从中心—外围节点通达性和城乡节点—节点通达性两个方面,定量分析武汉城市圈城乡通达性变化及其空间格局。发现武汉城市圈通达性基本遵循距离衰减律,形成以武汉为中心的靶形结构,呈现由核心—边缘式向等级圈层式渐进演化的空间格局。另外,由于城乡道路网分布的不均匀,因地形地貌发育、线路技术等级和节点社会经济水平等差异性,导致整个路网空间伺服效能存在空间异质性,整体呈现不规则化、层级分异化和网络均衡化格局。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齐艳红 赵映慧 修春亮
以县级行政单元为基本的研究单元,以非农业人口为基本的研究指标,利用首位度指数模型与位序-规模法则分析了1993~2006年哈尔滨大都市圈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结果表明:哈尔滨大都市圈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属于首位度分布,而不符合位序-规模分布。从发展变化看,总体而言哈尔滨大都市圈的首位度变大。依据等级规模结构的分析,探讨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对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江孝君 杨青山 刘杰 杨维旭 张苏文 王小艳
基于区级、省级、地级3个空间尺度,综合运用差异指数、尺度方差、空间自相关及空间计量等方法模型,分析了2000—2017年中国城乡收入差异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 2000—2017年,城乡收入差异表现为地级>省级>区级的尺度格局,且各尺度差异总体均呈下降趋势;城乡收入差异尺度方差和构成均表现为地级>省级>区级的尺度格局,即尺度越小,对区域城乡收入差异的贡献度越大。(2)不同尺度城乡收入差异空间类型均以中等城乡收入差异类型区为主,东部沿海地区整体优于中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异均表现出显著空间集聚特征,且空间尺度越小,集聚特征越明显;城乡收入差异空间关联总体以正相关为主,显著关联以HH和LL类型集聚为主。(3)自然区位、战略政策及社会经济等诸多要素综合作用于不同尺度城乡收入差异,但在各尺度的作用强度有所不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