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15)
2023(7790)
2022(6518)
2021(6222)
2020(5101)
2019(11724)
2018(11221)
2017(21250)
2016(11148)
2015(12581)
2014(12391)
2013(12425)
2012(11909)
2011(10972)
2010(10897)
2009(10262)
2008(10268)
2007(8774)
2006(7951)
2005(7439)
作者
(31752)
(26888)
(26678)
(25423)
(17151)
(12867)
(12326)
(10332)
(10086)
(9243)
(9213)
(8981)
(8723)
(8567)
(8413)
(8275)
(8012)
(7701)
(7683)
(7406)
(6730)
(6378)
(6301)
(6005)
(5966)
(5843)
(5835)
(5520)
(5397)
(5292)
学科
(58662)
经济(58621)
管理(30130)
(25893)
方法(25140)
数学(22451)
数学方法(22336)
(21057)
贸易(21045)
(20468)
(19755)
企业(19755)
中国(16878)
地方(14415)
环境(13250)
(12711)
(12047)
关系(10523)
(9905)
(9508)
业经(9095)
(9038)
金融(9037)
地方经济(8941)
(8523)
(8463)
农业(7868)
(7852)
银行(7837)
(7657)
机构
大学(170957)
学院(167333)
(85752)
经济(84618)
研究(65578)
管理(61007)
理学(52647)
理学院(51994)
管理学(51397)
管理学院(51090)
中国(49939)
(36248)
(36076)
科学(35837)
(32928)
研究所(30002)
财经(29448)
经济学(28930)
中心(27542)
(27053)
经济学院(26293)
(23888)
北京(23733)
(22561)
(22173)
财经大学(22090)
(21740)
师范(21585)
科学院(20251)
(20031)
基金
项目(111129)
科学(89092)
基金(84342)
研究(82252)
(73923)
国家(73448)
科学基金(62152)
社会(56651)
社会科(54049)
社会科学(54036)
基金项目(43485)
(38754)
自然(37442)
自然科(36553)
自然科学(36543)
教育(36096)
自然科学基金(35899)
资助(35376)
(34067)
编号(30625)
(26925)
重点(25760)
(25630)
国家社会(25543)
中国(25376)
成果(24927)
教育部(23346)
(22806)
人文(22166)
创新(21643)
期刊
(89531)
经济(89531)
研究(54561)
中国(30063)
(25864)
学报(23226)
科学(22982)
管理(22237)
(19643)
(18654)
大学(17941)
国际(17359)
经济研究(17048)
学学(16885)
(15809)
金融(15809)
财经(14948)
农业(14004)
问题(13535)
(13062)
教育(12880)
世界(12441)
技术(11883)
业经(11335)
(9124)
(9103)
贸易(9103)
资源(8800)
技术经济(8500)
统计(8398)
共检索到2564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朱凯杰  杨斌  
中国自贸区作为国家战略备受关注,投资领域的开放创新和便利化是其主要任务之一,投资环境的优劣是衡量自贸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根据四大自贸区所在区域的特点,构建出一套宏观和中观的投资环境评价体系,宏观体系中包括经济基础、贸易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自贸区运作能力等,中观体系中包括制造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业、教育和科学技术业,再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四个自贸区所在区域投资环境进行定量评价。分析结果得知四大自贸区所在区域投资环境总排名,各自贸区所在区域的优势产业以及适合投资领域,最后提出改善建议和未来的研究展望。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朱凯杰  杨斌  
中国自贸区作为国家战略备受关注,投资领域的开放创新和便利化是其主要任务之一,投资环境的优劣是衡量自贸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根据四大自贸区所在区域的特点,构建出一套宏观和中观的投资环境评价体系,宏观体系中包括经济基础、贸易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自贸区运作能力等,中观体系中包括制造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业、教育和科学技术业,再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四个自贸区所在区域投资环境进行定量评价。分析结果得知四大自贸区所在区域投资环境总排名,各自贸区所在区域的优势产业以及适合投资领域,最后提出改善建议和未来的研究展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许欣  张文忠  
文章基于年度统计数据,构建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评价模型,分析2002—2019年四大区域板块经济增速和人均增速的差异性,对其变化和比较优势进行了分析与解释,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四大区域板块的发展路径。研究发现:(1)四大区域板块的经济增速形成2002—2007、2008—2013和2014—2019年三个明显阶段,对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金融危机、经济新常态等历史时期,分别反映了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的比较优势和领先作用。(2)2002—2010年四大区域板块之间存在明显的σ收敛,但2010—2019年期间不明显,2002—2019年实际GDP增速和人均GDP增速存在绝对β收敛,表明区域间发展差异在逐步缩小,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政策成效明显。(3)在近20年的发展中,各区域板块的比较优势实现了重塑和转换,东北地区粮食、生态等功能明显提升,西部地区维护生态安全和边境安全等功能增强,其中川渝陕等省份经济和人口集聚能力上升,中部地区制造业基地、交通枢纽、粮食生产基地的地位不断巩固,东部地区创新中心、开放中心、经济中心的作用持续加强。(4)"十四五"期间,四大区域板块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继续发挥比较优势,东部地区重点优化创新和开放举措,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创新动力源;中部和川渝陕等西部重点地区完善基础设施和城镇功能,提高人口和经济支撑能力,培育发展增长极;东北和西部地区重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和重点区域发展,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巩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撑带。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白志礼  张绪珠  贺本岚  
以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板块为对象,以省级区域为单元,对我国四大区域城镇化发展特征与趋势进行比较,定量分析了四大区域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关系,对未来四大区域城镇化发展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促进区域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田发  周琛影  
东部、中部、西部、东北等四大区域财政能力是否均等,这关系到能否实现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从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研究发现,经过转移支付的调节,四大区域间财政均等化的状况有所改进,但区域内东部、西部地区的财政非均衡性较为明显,转移支付的财力均等化效果一般。在引入区域财政标准人分配模型后,度量出均等化区域内各省财力均等化的真实缺口,表现为中部、东北地区的标准人财力分配比较均衡,而东部、西部地区的标准人实际财力偏离标准财力幅度较大。据此,文章建议提高中央对各区域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水平,并构建区域财政横向均衡与转移支付制度,以提升区域财政均等化水平。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余川江  邓玲  
定量评价对精确指导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方向至关重要。文章构建了一个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基于中国四大经济区(包括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经济区)的权威统计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检验和修正理论假说,进而评价分析中国四大经济区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总体状况及各自特征,最终提出了中国四大经济区的区域产业竞争力提升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选选  
1990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经济区域间差距也在快速扩大,区域差距成为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在吸收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我国各省统计数据合并计算出东、中、西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四个区域1987-2007年的各项指标,在定性分析了影响四个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因素之后,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定量分析了这些因素对四个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程度。结论显示,产业结构、经济外向度和投资系数是影响区域差距的主要原因。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聂强  
文章在构建投资环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多元统计因子分析方法,综合测度我国四个直辖市投资环境竞争力,对四个直辖市当前的投资环境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了提升四个直辖市投资环境竞争力的路径选择。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宋爽  
我国四大区域不同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差异化诉求,选择恰当的环境规制工具可以有效实现淘汰落后产能和激发技术创新。采用2004—2014年省级工业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模型从成本效应、创新效应和集聚效应三方面对比分析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不同环境规制工具对污染产业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环境规制工具在四个地区的影响效果呈现显著差异;费用型规制、投资型规制和公众参与型规制在东部地区具有显著创新效应;费用型规制和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中部地区污染企业形成较大的成本压力;建设项目"三同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宋爽  
我国四大区域不同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差异化诉求,选择恰当的环境规制工具可以有效实现淘汰落后产能和激发技术创新。采用2004—2014年省级工业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模型从成本效应、创新效应和集聚效应三方面对比分析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不同环境规制工具对污染产业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环境规制工具在四个地区的影响效果呈现显著差异;费用型规制、投资型规制和公众参与型规制在东部地区具有显著创新效应;费用型规制和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中部地区污染企业形成较大的成本压力;建设项目"三同时"投资和公众参与型规制在西部产业集聚地区能够有效抑制污染产业的流入;费用型规制、工业污染源治理和建设项目"三同时"投资能够有效抑制污染产业流入东北地区。因此,应因地制宜地选择恰当的环境规制工具组合以实现区域经济的绿色发展。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宋爽  
我国四大区域不同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差异化诉求,选择恰当的环境规制工具可以有效实现淘汰落后产能和激发技术创新。采用2004—2014年省级工业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模型从成本效应、创新效应和集聚效应三方面对比分析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不同环境规制工具对污染产业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环境规制工具在四个地区的影响效果呈现显著差异;费用型规制、投资型规制和公众参与型规制在东部地区具有显著创新效应;费用型规制和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中部地区污染企业形成较大的成本压力;建设项目"三同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周汉民  
我国设立的自贸区本质上是以更大的开放促进更深入的改革。上海、广东、天津和福建四大自贸区在战略定位上各有侧重。上海自贸区重在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以及推动长三角乃至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广东自贸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促进内地与港澳经济深度融合;天津自贸区承担着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重任;福建自贸区以“对台湾开放”和“全面合作”为方向,进一步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对于自贸区的未来发展,我们建议在国家层面成立强有力的协调机构,尽快制定《中国自由贸易区促进法》,与“一带一路”战略紧密对接,进一步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宋丽思  陈向东  
本文在构建城市区域创新发展综合指数的基础上,通过极化指数对城市区域的创新极化进行了量化研究,并以1998-2007年的城市数据为基础,考察了我国城市区域创新空间极化的动态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四大城市区域内,创新发展综合指数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极化现象,且尤以成渝地区最为显著,长三角和珠三角次之,京津冀极化度最低。进一步研究极化指数增速的变化发现,变化趋势呈不对称的交替性上升下降运动特征,而且增速逐步趋近于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田娜  
中国约70%的A股上市公司集中在东部地区。过去三个10年中国新增注册A股上市公司数量呈增长态势,第三个10年较第二个10年增幅达78.38%,四大经济区域中东部地区增幅98.96%为最大,西部地区增幅57.32%排名第二位,中部地区为22.58%,增幅最小、增长压力较大。四大经济区域22个省份A股上市公司整体在静态结构和动态增长上呈现出由省会城市向非省会城市“扩散化”“均衡化”发展的特征,东部地区对总体态势的贡献起决定性作用,而西部地区以省会城市为中心的“集中化“”非均衡化”特征明显。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晖明  丁娟  
为了全面客观地分析上海科技体制存在的不足 ,我们选取深圳、西安、北京的中关村为比较对象 ,通过实地调研收集资料 ,从不同的角度上展开对比分析 ,最后总结上海科技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创新方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