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47)
- 2023(15807)
- 2022(13365)
- 2021(12501)
- 2020(10670)
- 2019(24399)
- 2018(24062)
- 2017(45221)
- 2016(24706)
- 2015(28174)
- 2014(28093)
- 2013(27648)
- 2012(26027)
- 2011(23602)
- 2010(23881)
- 2009(22503)
- 2008(22541)
- 2007(20424)
- 2006(17900)
- 2005(16358)
- 学科
- 济(101567)
- 经济(101436)
- 管理(75385)
- 业(70830)
- 企(58503)
- 企业(58503)
- 方法(42175)
- 数学(36521)
- 数学方法(36187)
- 中国(33379)
- 财(27977)
- 农(27343)
- 制(24476)
- 业经(21940)
- 技术(20994)
- 学(20856)
- 地方(20288)
- 贸(20074)
- 贸易(20061)
- 易(19509)
- 银(18752)
- 银行(18702)
- 行(17940)
- 农业(17720)
- 融(17700)
- 金融(17692)
- 体(17162)
- 务(16106)
- 财务(16065)
- 理论(16031)
- 机构
- 大学(358600)
- 学院(354837)
- 济(151675)
- 经济(148456)
- 管理(133444)
- 研究(127234)
- 理学(113651)
- 理学院(112297)
- 管理学(110548)
- 管理学院(109846)
- 中国(97772)
- 京(77321)
- 科学(75352)
- 财(72015)
- 所(64633)
- 农(58966)
- 研究所(58237)
- 中心(57720)
- 财经(56127)
- 江(54569)
- 经(50928)
- 业大(50594)
- 北京(49428)
- 经济学(47604)
- 范(46545)
- 农业(46267)
- 师范(46060)
- 院(45856)
- 州(42920)
- 经济学院(42796)
- 基金
- 项目(231775)
- 科学(183073)
- 研究(171383)
- 基金(168189)
- 家(146707)
- 国家(145501)
- 科学基金(123968)
- 社会(110128)
- 社会科(104396)
- 社会科学(104371)
- 省(89630)
- 基金项目(88521)
- 教育(78841)
- 自然(77629)
- 划(76022)
- 自然科(75914)
- 自然科学(75891)
- 自然科学基金(74570)
- 编号(68374)
- 资助(68212)
- 成果(57143)
- 重点(52710)
- 部(52580)
- 创(52171)
- 发(50283)
- 课题(48744)
- 创新(48249)
- 国家社会(46361)
- 制(45850)
- 教育部(45150)
- 期刊
- 济(169801)
- 经济(169801)
- 研究(111301)
- 中国(79184)
- 财(57256)
- 学报(54859)
- 农(53722)
- 科学(51506)
- 管理(51397)
- 大学(41695)
- 教育(41447)
- 学学(38945)
- 农业(35867)
- 融(34842)
- 金融(34842)
- 技术(31169)
- 财经(28509)
- 经济研究(27770)
- 业经(25475)
- 经(24676)
- 问题(23534)
- 业(20888)
- 贸(19603)
- 科技(18604)
- 技术经济(18304)
- 世界(17426)
- 国际(17123)
- 版(16909)
- 坛(16259)
- 论坛(16259)
共检索到5495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晖明 丁娟
为了全面客观地分析上海科技体制存在的不足 ,我们选取深圳、西安、北京的中关村为比较对象 ,通过实地调研收集资料 ,从不同的角度上展开对比分析 ,最后总结上海科技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创新方式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 科技体制 创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宋丽思 陈向东
本文在构建城市区域创新发展综合指数的基础上,通过极化指数对城市区域的创新极化进行了量化研究,并以1998-2007年的城市数据为基础,考察了我国城市区域创新空间极化的动态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四大城市区域内,创新发展综合指数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极化现象,且尤以成渝地区最为显著,长三角和珠三角次之,京津冀极化度最低。进一步研究极化指数增速的变化发现,变化趋势呈不对称的交替性上升下降运动特征,而且增速逐步趋近于0。
关键词:
城市区域 空间极化 TW指数 主成分分析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王安 蒋雯静 崔雯绚 彭祥佑
为对中央政府及核心城市群施行科学有效的"双创"政策提出建议,以部分地方政府对"双创"政策的关注特征为切入点,收集国内四大城市2015—2019年共245份"双创"政策文本,通过共词分析和主题模型分析归纳各地方政府"双创"政策的注意力焦点和区域特点,文本分析结果表明,各地方政府"双创"政策的注意力焦点主要呈现在财政资金、成果转化和平台搭建3个方面;政策特征与城市及城市群的主体功能定位紧密联系。由此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区域创新体系要做好顶层设计、因城施策的展望。
关键词:
政策注意力 创新创业 北上广深 政策文本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娟
本文构建DEA模型及Malmquist指数,对我国四大城市群2013-2021年物流业降本增效开展测度分析。研究发现:一是我国四大城市群整体物流业降本增效呈波动上升,但内部差异较为明显,天津市、河北省、上海市、江苏省、安徽省处于“双高型”,浙江省与广东省属于“高低型”,北京市、四川省与重庆市属于“双低型”;二是四大城市群物流业综合运行效率增长率约3.5%,技术进步效率的提升是推动物流业降本增效持续改善的主要因素,其中长三角城市群与珠三角城市群技术进步效率增长率最高,而成渝城市群物流业效率提升主要依靠规模效率的不断提升。最后文章从加强区域物流业协调发展,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等方面给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DEA 降本增效 技术效率 规模效率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陆军 孙翔宇 毛文峰
企业市场互动网络是城市网络的重要表现形式。基于全国海量工商企业信息数据库,以中国四大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为研究对象,利用大数据匹配方法,构建了城市群企业跨城投资有向加权网络,并对投资网络的空间结构与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2010—2019年,四大城市群投资网络规模与密度均呈现一定的增长趋势。在空间格局方面,京津冀城市群呈现以石家庄—北京—天津为中心的倒“V”型结构,长三角城市群呈现以上海为核心的多轴式发展,珠三角城市群呈菱形结构稳定发展,成渝城市群呈现出成都—重庆双核联动、成都单核辐射的空间格局。从城市层级来看,四大城市群投资网络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明显,但城市节点层级存在显著的异质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曹勇 曹轩祯 罗楚珺 秦以旭
以我国四大直辖市为研究对象,利用四直辖市1997-2009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四市的城市创新能力现状并引入Theil系数模型对四城市的创新能力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采用因子分析与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城市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北京和上海的城市创新能力明显强于天津和重庆;四直辖市的城市初始创新能力差异变动大致呈现Z字型曲线,而城市最终创新能力差异变动呈现三个波动阶段;城市经济规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城市创新投入对城市创新能力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在此研究结果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提升四市城市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舒雯
平台经济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产物,在推动我国流通业创新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基于2017-2022年的样本数据,以我国最具典型代表性的四大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为样本,实证研究了平台经济发展对我国流通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平台经济发展对四大城市群流通业创新效率都会产生显著正向赋能作用,并通过了各种稳健性检验。但与此同时,平台经济发展对我国四大城市群流通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整体表现为“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特征。相比较而言,平台经济发展对长三角城市群流通业创新效率的正向促进作用最强,而对成渝城市群流通业创新效率的正向促进作用最弱。最后,本文从加强对平台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不断优化平台经济发展的营商环境、加强科技创新对平台经济发展的赋能作用、加强平台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和引进以及加强平台经济发展中相关数据安全和隐私的保护五个方面提出了加快平台经济发展助力流通业创新效率提升的建议。
关键词:
平台经济 流通业 创新效率 城市群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郭菲 张展新
中国在过去的10年里进行了城乡福利保障一体化的政策改革。文章基于2008年在四个城市所作的"迁移和流动劳动力与中国大城市发展"调查数据,研究这一系列的新政策对农民工和其他迁移人口的影响,尤其是对他们参加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以及工伤事故保险做一深入分析。研究表明:经过十多年新政策的执行,农村迁移人口或农民工参与社会保险的概率仍然大大的低于市民迁移人口和城市本地居民。迁移人口是否参与各种社会保险项目与他们的就业状况紧密相关。本文的结论显示:中国已经开始把迁移人口的社会保障纳入了整体社会发展的范畴。在"刘易斯转折"与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背景下,相关政策应考虑由此所带来的社会保障成本的增加。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婧玥 殷存毅
利用三大城市跨域合作专利数据,从知识流动角度分析发现:在知识流入网络中,深圳市是主要流入区;在知识流出网络中,北京市是主要流出区;在知识交流网络中,北京跨域合作创新最多,并且这3种知识交流模式都体现出非"地理邻近性"特征。进一步采用"稀有事件"模型实证回归发现,北京、上海、深圳跨域合作创新的形成机制存在差异。(1)三大城市跨域合作创新形成都依赖"制度邻近性",但是,上海市创新网络较为综合,既体现"地理邻近性"也体现"制度邻近性";(2)三大城市合作创新形成机制存在差异,其与城市的企业所有制结构密切相关。上海参与合作创新的主体是民营企业,跨域合作创新的市场特征更为明显,合作创新的形成主要依赖非正式"制度邻近性"。深圳市参与合作创新的主体是外资企业,外资企业倾向于通过正式"制度邻近性"的方式将核心技术锁定在企业内部。北京市跨域合作创新的形成以国有企业为主体,主要依赖"隶属关系"和"过往合作经验",创新网络较为封闭和稳定。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杨璐源 陈文来
打造协同发展的世界级城市群与机场群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本文以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成渝四大城市群为例,充分考虑城市群核心机场的引领带动作用,运用相关系数法、熵权法、耦合协同度、莫兰指数等模型在时间与空间维度共同对各城市群与其机场群、内部各城市及对应机场、所有机场间发展协同性进行分析研究并分类排序。结果发现:一是四大城市群与其机场群基本实现协调发展,内部协同度层次结构分明,协调性有待均衡提升;二是协同度与城市发展水平、开放程度与空间布局有一定依赖性;三是核心城市、核心枢纽机场对整体发展协同水平贡献较大;四是城市群与机场群耦合协同度时间截面与空间维度测算结果整体相同,局部存异,核心城市与机场耦合协同度的空间集聚带动特征明显。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肖松 邹小伟 张永薇 姚栋夫
城市群作为创新要素集聚地,在全国生产力布局中发挥战略性支撑作用,县域是城市群协同创新的重要空间载体,在中国未来城市发展中拥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采用DEA-BCC效率模型、核密度、空间探索性等研究方法,测算2018—2021年长三角、珠三角、中原、成渝以及长江中游城市群所辖县域科技创新效率,并采用障碍度模型识别影响五大城市群县域创新效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五大城市群县域科技创新效率存在较大差距,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创新平台建设、企业创新投入和科技人力资源禀赋等是阻碍县域科技创新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进而提出城市群县域科技创新效率优化路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高书国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天骄
以资源配置和创新效率的新视角研究中国科技体制改革并得出新的观点:改革第一阶段,科技资金配置和创新效率未有效改善;外部技术产业化和内部研发成本高企,导致技术交易市场、企业内部科技机构的收效甚微;企业主要依赖技术改造积累创新能力。第二阶段,强制科研机构企业化转制,同时降低了技术产业化、内部研发和技术市场交易的成本,明显提高了企业创新效率和科技资金份额;科研机构的效率虽提高,但低于企业,原因是其人员和设备的效率都较低。
关键词:
科技体制改革 科技资源配置 创新 效率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唐勇 龚新蜀 卢豫
本文选取2000~2011年中国四大经济区的省际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探讨了利用FDI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生技术外溢正效应的条件及效果。分析结果显示,人力资本在FDI技术外溢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在人力资本配合下,FDI技术溢出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不同的经济区域又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已成功跨过FDI技术外溢的人力资本积累门槛,但中部地区还没达到这一临界值。最后,本文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将我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建言献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殷存毅 刘婧玥
考虑被已有研究所忽略的企业所有制异质性,基于京、沪、深三大城市跨域合作专利数据,运用稀有事件模型,发现:(1)国有跨域合作创新并不体现"地理邻近性",存在"近邻不如远亲"的现象。(2)企业跨域合作创新依赖"制度邻近性",但与既有"制度邻近性"研究不同的是,本文根据对样本数据的分析发现:第一,不同所有制企业均依赖"制度邻近性",以及所有制相同即"门当户对"是企业跨域合作创新依赖的新机制。第二,"制度邻近性"还意味着合作创新的所有制区隔,即企业跨所有制合作创新的罕见。第三,不同所有制企业依赖制度邻近性的特点有差异,民营和外资企业显著依赖非正式"制度邻近性",而国有企业更依赖正式"制度邻近性"。从企业异质性视角,探究企业跨域合作创新的形成机制,带来一些创新政策的启示,包括如何打破合作创新的所有制区隔等。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制度邻近 所有制 专利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