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61)
2023(15356)
2022(13158)
2021(12461)
2020(10434)
2019(24326)
2018(23796)
2017(45901)
2016(24832)
2015(28171)
2014(27755)
2013(27790)
2012(25611)
2011(23507)
2010(23264)
2009(21416)
2008(21020)
2007(18021)
2006(15744)
2005(14047)
作者
(72273)
(60164)
(59833)
(56954)
(38510)
(28671)
(27243)
(23764)
(23008)
(21510)
(20668)
(20592)
(19048)
(19002)
(18746)
(18507)
(17933)
(17627)
(17244)
(17242)
(14865)
(14738)
(14440)
(13693)
(13517)
(13357)
(13241)
(12919)
(12097)
(11900)
学科
(101641)
经济(101531)
管理(67355)
(66146)
(52423)
企业(52423)
方法(49456)
数学(43680)
数学方法(43253)
中国(30199)
(26048)
(25296)
(24149)
贸易(24138)
(23569)
(21900)
业经(21209)
(19058)
(17849)
银行(17799)
地方(17634)
农业(17244)
(17023)
(16478)
金融(16476)
理论(16422)
(15239)
环境(15238)
(14990)
财务(14927)
机构
大学(362276)
学院(355680)
(149484)
经济(146611)
管理(140350)
研究(123953)
理学(121742)
理学院(120366)
管理学(118292)
管理学院(117668)
中国(96734)
(77464)
科学(75989)
(68165)
(62455)
(58003)
研究所(57436)
财经(55386)
中心(55051)
业大(53090)
(50720)
(49783)
北京(49354)
经济学(46928)
(46330)
师范(45900)
农业(45794)
(44499)
经济学院(42591)
财经大学(41715)
基金
项目(245704)
科学(193916)
基金(181684)
研究(177257)
(159488)
国家(158270)
科学基金(135256)
社会(113643)
社会科(107843)
社会科学(107815)
基金项目(95955)
(91940)
自然(88233)
自然科(86244)
自然科学(86220)
自然科学基金(84704)
教育(80739)
(79038)
资助(75861)
编号(69894)
成果(56931)
(55772)
重点(55041)
(51362)
(50523)
课题(47942)
教育部(47912)
国家社会(47782)
科研(47378)
创新(47296)
期刊
(155061)
经济(155061)
研究(110127)
中国(65070)
学报(58582)
科学(54136)
(51684)
管理(49355)
(49298)
大学(44184)
学学(41522)
农业(36131)
(36052)
金融(36052)
教育(35480)
技术(28057)
财经(27109)
经济研究(26363)
(23162)
业经(22863)
问题(20629)
(19692)
(19439)
图书(18107)
理论(17699)
技术经济(17188)
国际(17127)
科技(16551)
世界(16512)
(16224)
共检索到5206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周莹莹   任硕   卜林  
本文选取2015—2022年的日度观测数据,采用AS-CAViaR模型和动态溢出指数方法考察了我国10种商品期货间的尾部风险溢出效应,并进一步探究影响其溢出水平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重大风险事件爆发期间,我国商品期货市场尾部系统关联水平明显提升,但不同商品的尾部溢出水平对风险事件的敏感度存在差异。在整个样本期内,化工、软商品和有色期货为系统中极端风险的净输出者,非金属建材和油脂油料则是主要的净接收者,且产业属性相似的商品期货间的尾部关联更为紧密。就驱动因素而言,宏观经济金融环境会对我国商品期货的尾部风险溢出产生显著影响,且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同样为重要的驱动因素,但我国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并不存在显著影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政   李丽雯   刘淇  
基于经济金融的共生共荣关系,本文采用LASSO分位数回归构建我国金融与实体行业间的尾部风险网络,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法对行业间尾部风险溢出进行测度分析,并从时空两个维度探讨行业尾部风险溢出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显示,第一,我国经济金融系统中的31个行业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尾部关联网络,金融行业间、实体行业间以及金融与实体行业之间均存在密切的尾部关联,而且在与实体行业的互动中,金融行业内部存在结构性不平衡。第二,经济金融系统中的风险传染源既可能来自金融行业,也有可能来自实体行业,银行、医药生物、计算机和建筑装饰是经济金融系统中重要的“风险驱动者”。第三,在空间维度上,行业间投入产出关联越密切,其尾部风险溢出水平越高,且相比前向关联,后向关联对行业间尾部风险溢出的解释力更强,即尾部风险主要沿产业链从下游向上游行业进行逆向传导;两两行业间的收益相关性和波动相关性越高,尾部风险溢出越强;行业自身风险水平越高,其接收其他行业的尾部风险溢出越强。在时间维度上,宏观经济环境和融资环境是行业尾部风险溢出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严晓凤  朱航聪  
商品期货市场所具有的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为企业提供了公开和连续的价格参考,规避了价格波动的风险,对企业优化自身资源配置和合理控制生产规模具有关键作用,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然而,近年来部分大宗商品出现了价格大幅波动等风险,不仅给自身种类造成了不良影响,而且给整个商品期货市场带来较大的风险溢出。为了进一步探究商品期货市场风险溢出关系,文章运用时变Copula模型和CoVa R模型对商品期货市场内农产品、金属、化工材料和能源这四大种类期货进行风险溢出效应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化工材料期货和金属期货对外风险溢出效应最强,能源期货接收到的风险溢出效应最强,农产品期货无论是对外风险溢出还是接收其他期货风险溢出效应都最弱。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郭树华  马啸宇  
本文采用分位数回归技术构建时变条件预期损失模型(ΔCoES),测算2020年4月—2021年3月间我国A股核心资产股票价格的尾部风险溢出情况,分析我国A股核心资产下跌对于市场大盘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核心资产指数尾部风险越大,在极端情况下对上证综指的风险溢出也越大,两者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在2020年4月—2021年3月市场下跌期间,核心资产对市场的尾部风险溢出高于同期的中证500指数。核心资产中,医疗保健行业波动最大,产生的风险溢出也最高,其次是消费类行业,这两个行业在近一年内对市场造成的下跌影响最大。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曾裕峰  向修海  陈学彬  
以我国四种代表性的商品期货指数为例,分别运用CAViAR和条件EVT两类半参数模型对尾部数据进行动态VAR测度,同时在现有CAViAR模型基础上构造了双门限常数-TGARCHT模型和双门限AR-TGARCH模型,最后通过3个似然比检验和1个动态分位数检验对比了各个模型的预测效果以及在不同分位数的适用情况。实证结果发现:两类半参数模型各有优劣,其中CAViAR模型更适合于刻画低分位数的尾部风险,而条件EVT模型对高分位数的极端尾部风险具有更强的预测能力;新建的双门限常数-TGARCH模型显著地提升了原有模型的预测绩效,而双门限AR-TGARCH模型提升的效果不如前者。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段钰   苏民  
探究碳市场与股票市场间尾部风险的溢出效应和溢出动因,对防范碳市场风险及推进“双碳”目标顺利达成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4—2022年碳市场和股票市场数据,采用?CoVaR模型测度碳市场和股票市场间尾部风险溢出程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固定效应和分位数回归模型检验碳市场和股票市场间尾部风险溢出动因。结果表明,我国股票市场对碳市场的尾部风险溢出程度大于碳市场对股票市场的风险溢出程度。从风险溢出动因的检验结果来看,信息不对称性、投资者流动性约束和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均会影响碳市场和股票市场间的尾部风险溢出效应。其中,信息不对称性和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影响在不同分位点处具有异质性,高分位点处的影响效果显著高于低分位点处。基于上述结论,分别从监管部门、企业和投资者三个角度为有效防范碳市场风险提出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欣康   谭小芬  
通货膨胀水平波动加剧是当前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本文基于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混合菲利普斯曲线与“在险通货膨胀”的研究范式,识别出中国的通货膨胀尾部风险,然后探讨其驱动因素与时变特征,并且前瞻性地刻画中国的未来通胀路径。研究发现,通胀预期、国内金融状况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是中国通货膨胀尾部风险的主要来源。不同因素对通胀尾部风险的驱动作用存在非对称效应,中国的通货膨胀左尾风险主要受通胀预期下降以及国内金融状况收紧的驱动,而通货膨胀右尾风险则主要受通胀预期上升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驱动。事后验证表明,本文构建的中国通胀路径对实际通胀水平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在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本文的研究为中国维护国内物价稳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谭中明   康勤   谭璇   胡百灵  
基于传统金融机构(银行、证券、保险等)和新型类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其他类金融机构等)两类复杂主体构成的新关联网络这一复杂系统,利用2012—2022年上市机构数据,基于TENET方法构建尾部风险溢出网络,刻画新关联网络中机构关联度,进而分析两类机构关联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新关联网络下两类机构间的总体关联度呈现周期性变化,在危机与经济下行时处于高位水平;新型类金融机构对其自身和传统金融机构的风险溢出较为强烈,部门内部风险溢出强度高于跨部门风险溢出强度;新型类金融机构的风险溢入强度和溢出强度在危机发生时较高;银行和保险部门对系统性风险贡献程度更高,同时受系统性风险影响较为显著。建议在完善中国版监管沙盒制度模式的同时,强化新型类金融机构的内控机制建设和外部监管,发展传统金融机构跨部门协同监管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静   张志鹏   闫明  
近年来,极端风险事件频发给大宗商品市场和股票市场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大考验,研究两个市场间的波动溢出效应对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促进中国后疫情时代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复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采用QQA和QVAR-DY模型实证研究了国内外大宗商品市场对我国行业股市的波动溢出效应及其尾部特征。实证结果表明:第一,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对中国行业股市在任意分位数点都产生正向的冲击作用,国内大宗商品市场对中国行业股市的溢出影响随着国内大宗商品市场分位数的减小,由负向影响转化为正向影响;第二,静态溢出分析中,极端冲击下的尾部波动溢出效应明显强于正常状态,极端冲击下国内大宗商品对能源行业、材料行业和公用事业的方向性溢出水平最大;第三,动态溢出分析中,极端状态与正常状态总溢出走势存在较大的差异,且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等极端经济金融事件和公共卫生事件密切相关。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朱子言  刘晓星  
基于上市金融机构尾部风险感知模型,通过QRNN(神经网络分位数回归)对多种状态下的CoVaR进行估计,结合中国63家上市金融机构2011—2021年的市场数据,研究了各机构的系统性风险溢出与脆弱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尾部风险感知模型通过选择非线性模型,能够更好地预测金融机构的尾部风险,且以此测度的风险溢出可以解释系统性风险在具体事件中的累积;与银行和保险类相比,证券类机构和其他类金融机构向金融系统溢出了更多风险,但溢出水平自2015年起已显著降低;通过测度系统溢出度和脆弱度,发现少数机构具有显著的“风险缓释”作用,“吸收”了系统整体风险,而有些机构则具有“反脆弱性”,能够在市场下行时获益;通过个体效应控制前后的回归结果对比,显著影响系统溢出度与脆弱度的是机构自身风险,而非机构的规模、杠杆等。本文构建的模型和研究结论可为监管部门识别重要性金融机构和机构脆弱性测度提供经验佐证。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杨文华  卢露  林树  
使用MVMQ-CAViaR模型对中国2015年2月1日至2017年12月29日五种期限的网贷市场利率和传统金融市场利率的尾部风险及其溢出效应进行度量,研究表明网贷市场利率的极端风险呈现波动聚集特征,而传统市场利率的波动聚集性并不明显。1日和1个月期限的传统金融市场利率对网贷市场利率存在极端风险传递,6个月和1年期限的传统金融市场利率和P2P网贷市场利率存在极端风险的双向溢出。因此,监管部门不仅要重视网贷市场的利率风险,还应关注网贷市场利率与传统金融市场利率的尾部风险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学彬  曾裕峰  
本文以中美股票指数和债券指数(包括总债券、国债和企业债)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多元多分位数CAViAR(即MVMQ-CAViAR)模型研究了中美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在不同市态下(包括牛市、熊市和震荡)极端风险溢出效应,并使用分位数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市场冲击对不同市场尾部风险的动态影响过程。研究发现,中国股票和债券在早期的牛市和熊市中不存在显著的尾部风险溢出效应,相对分割的债券市场隔离了股票市场的风险传染,但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股票和债券的极端风险传导效应在近年来得到加强;而美国股票和债券的互联互通程度相对较高,二者的尾部风险溢出关系随着债券的信用等级不同呈现出明显分化,其中企业债与股票始终保持...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良贵  王立勇  
随着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壮大,国际影响力也在逐渐增强。但在影响力增加的同时,期货市场的风险也在增强。这为监管者的政策制定和执行增加了难度。本文通过构建收益指数、波动溢出指数和VAR模型来研究商品期货品种间的溢出效应,为监管者更好地制定相关监管法律,健全我国期货市场健康发展提供依据,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杜子平  刘升旭  
EUA和CER已成为碳期货市场最重要的两种交易商品,文章基于BP检验将2008—2017年两资产连续期货数据分为三时期;通过VAR模型,以线性、非线性格兰杰检验和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方法研究两者的因果关系;进而运用GARCH-Copula分析各时期动态相依结构;基于Copula函数,结合蒙特卡罗方法计算EUA资产及投资组合的风险值。结果表明:(1)各时期两者间均存在单向或双向的先导关系,且联动性逐渐降低;(2)EUA序列用ARMA-GARCH-t模型拟合较好,而CER的非对称波动更倾向于ARMA-GJRGARCH-N模型;(3)三时期最优连接函数分别为t-Copula、Gumbel Copula和时变RG Copula,且尾部相关系数依次减小;(4)投资组合风险显著低于单个EUA资产风险,且风险降低比例较大。这些结论为以碳期货为投资主体的投资组合策略提供了决策依据。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胡春阳  马亚明  马金娅  
基于2004年6月至2021年10月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混频数据,使用MF-LASSO-VAR模型测度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间双向尾部风险溢出的动态演化,并利用平滑局部投影模型量化分析重大突发事件对双向风险溢出水平的连续脉冲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实体经济具有较强的风险净溢出特征,与四大金融市场风险关联水平较高,在网络中地位重要;重大事件期间,实体经济的网络重要性提升,各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间双向风险溢出水平存在明显异质性。进一步地,重大突发事件对于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间双向风险溢出的脉冲冲击基本显著为正,该特征在股票和债券市场中尤为明显。研究结论可为金融监管层在重大事件期间有效防范金融与实体风险共振提供经验证据和政策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