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68)
- 2023(13295)
- 2022(11318)
- 2021(10705)
- 2020(9287)
- 2019(21934)
- 2018(21586)
- 2017(41725)
- 2016(22822)
- 2015(26379)
- 2014(26414)
- 2013(26337)
- 2012(24486)
- 2011(22317)
- 2010(22853)
- 2009(21680)
- 2008(21841)
- 2007(19508)
- 2006(16811)
- 2005(15328)
- 学科
- 济(99767)
- 经济(99675)
- 管理(62257)
- 业(62135)
- 方法(50734)
- 企(49703)
- 企业(49703)
- 数学(45623)
- 数学方法(44971)
- 中国(28742)
- 财(24502)
- 农(24490)
- 贸(21940)
- 贸易(21924)
- 易(21346)
- 制(20174)
- 学(19839)
- 银(18902)
- 银行(18867)
- 业经(18783)
- 行(17979)
- 融(17535)
- 金融(17532)
- 理论(16099)
- 务(15676)
- 财务(15627)
- 财务管理(15591)
- 农业(15499)
- 地方(15048)
- 企业财务(14734)
- 机构
- 大学(340861)
- 学院(337544)
- 济(146202)
- 经济(143418)
- 管理(128128)
- 研究(117160)
- 理学(109616)
- 理学院(108353)
- 管理学(106233)
- 管理学院(105588)
- 中国(95331)
- 京(72698)
- 科学(69663)
- 财(68268)
- 所(60509)
- 农(55847)
- 研究所(54874)
- 财经(54726)
- 中心(53395)
- 经(49811)
- 江(49708)
- 业大(48095)
- 经济学(46941)
- 北京(46753)
- 农业(44163)
- 范(42803)
- 经济学院(42429)
- 师范(42398)
- 院(41127)
- 财经大学(40857)
- 基金
- 项目(217740)
- 科学(171450)
- 基金(160966)
- 研究(156013)
- 家(140768)
- 国家(139717)
- 科学基金(118985)
- 社会(100060)
- 社会科(94857)
- 社会科学(94827)
- 基金项目(83331)
- 省(81580)
- 自然(77499)
- 自然科(75805)
- 自然科学(75779)
- 自然科学基金(74483)
- 教育(73173)
- 划(70516)
- 资助(69313)
- 编号(61697)
- 成果(51084)
- 部(50157)
- 重点(49433)
- 发(45450)
- 创(44623)
- 课题(43181)
- 教育部(43173)
- 科研(42347)
- 国家社会(42099)
- 创新(41828)
- 期刊
- 济(156164)
- 经济(156164)
- 研究(103222)
- 中国(65246)
- 财(53091)
- 学报(52585)
- 农(49436)
- 科学(49148)
- 管理(46325)
- 融(39809)
- 金融(39809)
- 大学(39667)
- 学学(37394)
- 农业(33117)
- 教育(32908)
- 技术(28944)
- 财经(28148)
- 经济研究(26731)
- 经(24115)
- 业经(22830)
- 问题(20748)
- 贸(20078)
- 统计(19841)
- 业(19473)
- 国际(18024)
- 技术经济(17763)
- 策(17357)
- 世界(16959)
- 理论(16432)
- 决策(16030)
共检索到5080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魏宇
本文以中国商品期货市场的3类主要期货价格指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当期货收益同时存在波动聚集性、非对称杠杆效应以及条件"有偏"和"尖峰胖尾"特征状况下的市场风险价值(VaR)计算模型。同时,运用更加严谨和稳健的动态分位数回归(Dynamic quantile regression)检验法,对各类不同波动模型和收益分布假定下的VaR估计精度进行了全面的后验分析(Backtesting)。实证结果发现,中国商品期货市场的价格波动不存在显著的杠杆效应。但是,假定条件收益服从有偏学生分布(Skewed student distribution)的波动率模型具有较好的风险测度精度。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天顶 曾松
近些年,中国商品期货市场高成长性和高波动性并存,甚至与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同步出现“过山车”式市场行情,市场风险问题引起广泛的关注。对商品期货市场风险的识别和测量已经成为值得深入探讨的研究问题。本文选取了基于得分函数的观察驱动模型,采用动态半参数模型架构对期望损失和在险价值进行估计,从而实现对中国商品期货市场风险的度量和预测。本文研究表明:基于学生-t分布、偏斜学生-t分布以及非对称学生-t分布下的广义自回归得分模型具有较好的应用性。单因素广义自回归得分模型相比于所构造的双因素模型,在应用于风险度量时平均损失更小,能够动态性地观测出中国商品期货市场的风险变化。特别地,化工期货的平均期望损失相对突出,但是波动范围较小;相比之下,能源期货的期望损失极端值较多,期望损失值达到-13.03%;农副产品类商品期货市场的风险程度较低。自2021年1月起,中国商品期货市场各自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风险聚集。能源、化工、谷物、软商品以及油脂油料期货集中于2021年3月22日—4月14日之间出现较大的期望损失,贵金属和有色金属期货的期望损失风险则集中于2021年1月12日—1月15日之间。在全球经济复苏具备有利因素的背景下,有效应对和规避商品市场风险已经引起市场参与者、政策制定者以及研究者们的关注。在风险监控过程中不仅需要关注外生事件的冲击,还要注重对期货市场风险的动态测量。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曙华 黄轲
以中国商品期货市场流动性较好的45种关键商品日内5分钟高频数据为研究样本,分析商品期货价格波动响应机制,识别关键商品节点的价格波动风险以及商品集群。研究发现,商品的行业聚类特征明显,与传统行业分组相匹配,焦煤所属的能源商品及其下游的黑色商品是核心商品类别,焦煤和玻璃在商品网络中发挥关键作用;网络拓扑结构对商品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存在显著影响,网络节点中心性和聚类系数较大的关键商品对商品期货市场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较大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曙华 黄轲
以中国商品期货市场流动性较好的45种关键商品日内5分钟高频数据为研究样本,分析商品期货价格波动响应机制,识别关键商品节点的价格波动风险以及商品集群。研究发现,商品的行业聚类特征明显,与传统行业分组相匹配,焦煤所属的能源商品及其下游的黑色商品是核心商品类别,焦煤和玻璃在商品网络中发挥关键作用;网络拓扑结构对商品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存在显著影响,网络节点中心性和聚类系数较大的关键商品对商品期货市场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较大影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庆富 华仁海
为检验重大风险事件对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的冲击效应,本文在构建基于重大风险事件的随机波动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贝叶斯MCMC推断技术对中国商品期货市场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经济事件、政治事件和自然灾害对中国商品期货市场的收益和波动均存在显著的冲击,并且,"利好事件"和"利空事件"对收益和波动的影响均具有显著的不对称特征;相对而言,各类事件对期货市场影响的显著性、程度和方向既存在一定共性,也具有个体差异。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晓雪 王慧娟 白宗航
基于社会福利理论,根据社会福利损失模型构建了社会损失衡量指标(SL)。进而测算了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和能源化工期货的SL统计值,估计了期货价格对现货价格的预测偏差所带来的社会损失。主要得出几个结论:距到期期限7个月到3个月时,期货合约距到期日越近,市场效率越高;从不可避免的社会损失来看,有色金属期货最低,其次是能源化工和黑色金属期货;从SL均值来看,能源化工期货市场效率最高,其次是黑色和有色金属;同一大类内部不同期货品种之间的市场效率及其稳健性差异较大。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严晓凤 朱航聪
商品期货市场所具有的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为企业提供了公开和连续的价格参考,规避了价格波动的风险,对企业优化自身资源配置和合理控制生产规模具有关键作用,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然而,近年来部分大宗商品出现了价格大幅波动等风险,不仅给自身种类造成了不良影响,而且给整个商品期货市场带来较大的风险溢出。为了进一步探究商品期货市场风险溢出关系,文章运用时变Copula模型和CoVa R模型对商品期货市场内农产品、金属、化工材料和能源这四大种类期货进行风险溢出效应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化工材料期货和金属期货对外风险溢出效应最强,能源期货接收到的风险溢出效应最强,农产品期货无论是对外风险溢出还是接收其他期货风险溢出效应都最弱。
关键词:
商品期货 Copula模型 风险溢出效应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曦之 汤怀林
掌握期现价格关系的周期性差异信息,对期货市场参与者开展套利交易和风险对冲至关重要。本文运用频域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从周期性角度分析PTA、螺纹钢、铁矿石三个商品期货品种的价格发现功能,克服传统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仅能从时域维度进行研究的局限。结果发现:周期的选择显著影响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检验结果,PTA期货在任何长度的周期内均能够发挥对现货的价格发现功能,且周期越短,价格发现功能越显著;螺纹钢期货在部分周期内对现货具有价格发现功能;而铁矿石期货近年来也在部分周期内对现货表现出一定的价格发现功能。基于此,应加强商品期货市场价格发现的周期性研究、通过完善市场结构提升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充分考虑周期性在构建交易策略中的作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石智超 许争 陈瑞
从产业链的角度分析了中国股票市场与商品期货市场间的传导关系,并采用风险GranGer因果检验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铜、铝、锌、原油、白糖价格的上涨(下跌)和上游公司股价的上涨(下跌)存在双向风险溢出关系;铜、铝、锌、原油、白糖价格的下跌和下游公司股价的下跌存在双向风险溢出关系。这说明这些大宗商品价格受下游需求的影响较大,但其价格波动对上游企业的冲击较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陶
中国期货市场风险成因分析陶1.进入90年代以来,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令人瞩目。期货市场的发展和成长,不仅改善了我国市场体系的状况,而且,正在推进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几年来,我国的期货市场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艰难探索,目前尚处在市场培育阶...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鹏 鹿新华 魏宇 王鸿
以上海期货交易所的3种代表性金属期货价格指数为例,首先对其价格变化的动力学特征及波动模式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考察,然后运用严谨系统的后验分析(Backtesting analysis)方法,分别在多头和空头两种头寸状况以及5种不同分位数水平下,实证对比了8种风险测度模型对VaR(Value at Risk)和ES(Excepted shortfall)两种不同风险指标估计的精度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综合考虑了模型对金属期货价格变化动力学的刻画效果以及对不同风险指标的测度精度等因素后,基于有偏学生t分布的APGARCH模型是一个相对合理的风险测度模型选择。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辛宇 陈工孟
随机游动模型的方差比率检验方法可以被用于检验中国商品期货市场的有效性程度。对1999-2004年间六个商品期货品种的收盘价和结算价的分阶段(1999-2001和2002-2004)检验结果表明:铜期货市场在整个样本期间都基本上达到了弱式有效,而铝、天胶、大豆/豆一、豆粕等品种在2002-2004年间的有效性却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是,在2002-2004年间,小麦期货市场的有效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这些实证结果表明监管当局应该汲取以往期货市场大幅震荡的教训,有针对性地继续努力改进并提高期货市场的有效性水平。
关键词:
中国 商品期货 随机游动 方差比率检验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曾裕峰 向修海 陈学彬
以我国四种代表性的商品期货指数为例,分别运用CAViAR和条件EVT两类半参数模型对尾部数据进行动态VAR测度,同时在现有CAViAR模型基础上构造了双门限常数-TGARCHT模型和双门限AR-TGARCH模型,最后通过3个似然比检验和1个动态分位数检验对比了各个模型的预测效果以及在不同分位数的适用情况。实证结果发现:两类半参数模型各有优劣,其中CAViAR模型更适合于刻画低分位数的尾部风险,而条件EVT模型对高分位数的极端尾部风险具有更强的预测能力;新建的双门限常数-TGARCH模型显著地提升了原有模型的预测绩效,而双门限AR-TGARCH模型提升的效果不如前者。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曹洁 雷良海
在时变M-Copula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并应用变参数、变结构的动态M-Copula模型分别构建了中美商品期货指数、伦铝与沪铝、美豆与连豆之间的动态相依结构,并通过动态尾部相关系数和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来探究中美贸易争端是否加剧了中美商品期货市场的风险传染。实证结果表明,中美贸易争端加剧了中美两国商品期货市场之间的风险传染,特别是对美国进口依赖性较大的大豆期货,而对进口依赖度不高的铝期货在中美贸易争端发生前后的风险传染效应未发生明显变化。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剑 李崇光
本文引入价格泡沫理论与分析方法,提出了基于价格泡沫视角的农产品期货市场风险评价方法和分析框架,创建了"泡沫长度""泡沫频度""泡沫强度"3个风险评价指标,对2006~2014年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历史风险水平进行了测量和评价。依据风险评价结果,本文将10种主要农产品期货品种划分为高、中、低3个风险等级,并总结出各个风险等级商品的风险特征和调控启示。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商品功能属性不能完全显示商品风险属性,有必要按照"分级监控、重点防范"的原则,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风险监管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