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33)
- 2023(11323)
- 2022(9896)
- 2021(9603)
- 2020(7997)
- 2019(18937)
- 2018(18742)
- 2017(35971)
- 2016(19269)
- 2015(22023)
- 2014(21837)
- 2013(21677)
- 2012(19907)
- 2011(18078)
- 2010(17685)
- 2009(16106)
- 2008(15476)
- 2007(13043)
- 2006(11290)
- 2005(9860)
- 学科
- 济(78972)
- 经济(78888)
- 管理(52280)
- 业(48914)
- 企(40005)
- 企业(40005)
- 方法(37969)
- 数学(33499)
- 数学方法(33180)
- 中国(22970)
- 农(19802)
- 贸(17698)
- 贸易(17690)
- 财(17360)
- 易(17269)
- 学(16656)
- 业经(16205)
- 地方(14633)
- 制(13526)
- 农业(13039)
- 和(12769)
- 环境(12341)
- 银(11859)
- 理论(11835)
- 银行(11826)
- 技术(11480)
- 行(11326)
- 融(11094)
- 金融(11093)
- 务(10621)
- 机构
- 大学(275436)
- 学院(271085)
- 济(113339)
- 经济(111163)
- 管理(109673)
- 理学(95815)
- 理学院(94750)
- 研究(94699)
- 管理学(93235)
- 管理学院(92751)
- 中国(70654)
- 京(59467)
- 科学(58025)
- 财(48163)
- 所(46940)
- 研究所(43370)
- 中心(41565)
- 农(40715)
- 财经(39816)
- 业大(39405)
- 北京(38312)
- 经(36539)
- 范(35999)
- 江(35757)
- 师范(35716)
- 院(34532)
- 经济学(34530)
- 农业(31991)
- 经济学院(31216)
- 财经大学(29935)
- 基金
- 项目(191068)
- 科学(150612)
- 基金(140703)
- 研究(140012)
- 家(122842)
- 国家(121895)
- 科学基金(104414)
- 社会(88575)
- 社会科(83979)
- 社会科学(83958)
- 基金项目(74889)
- 省(70895)
- 自然(67923)
- 自然科(66359)
- 自然科学(66345)
- 自然科学基金(65155)
- 教育(63291)
- 划(61055)
- 资助(58523)
- 编号(55928)
- 成果(45334)
- 部(43308)
- 重点(42441)
- 发(40437)
- 创(39408)
- 课题(38121)
- 教育部(37209)
- 国家社会(36855)
- 创新(36810)
- 科研(36600)
- 期刊
- 济(118277)
- 经济(118277)
- 研究(82211)
- 中国(47447)
- 学报(42396)
- 科学(40382)
- 管理(39313)
- 农(36384)
- 财(33455)
- 大学(32051)
- 学学(29974)
- 教育(28344)
- 农业(26302)
- 技术(22374)
- 融(21107)
- 金融(21107)
- 经济研究(20238)
- 财经(18925)
- 业经(17996)
- 经(16138)
- 问题(15563)
- 图书(15042)
- 业(14197)
- 理论(13584)
- 贸(13478)
- 科技(13114)
- 技术经济(13057)
- 世界(12657)
- 资源(12321)
- 实践(12307)
共检索到3869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任继勤 季晓南 孙茂龙
明确传统商务中心区与现代商务中心区的内涵,归纳商务中心区发展的三种模式,提出了理想的商务中心区发展模式是市场和政府有限引导共同作用的二元驱动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将商务中心区划分为四个等级,建立了建设和发展商务中心区满意度的评价指标体系。选择了26个有代表性的城市作为样本城市,采用聚类分析法,将样本城市划分为四大类别。提出了在中国现阶段商务中心区可能的区位分布是:上海、北京、广州和重庆,而其他城市的商务中心区可以考虑建设成为传统商务中心区。最后,进行了商务中心区合理布局的对策分析。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映红
目前,我国不少城市正在兴起建设商务中心区(CBD)的热潮。城市商务中心区功能的核心在于它在城市经济、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产业集群功能。本文深入分析了城市商务中心区产业集群功能的演变、现代商务中心区产业集群功能的突出特征和功能,提出建设我国城市商务中心区的几点启示和建议。
关键词:
城市经济 现代商务中心区 产业集群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廷海
产业集聚是现代商务中心区最典型的经济学特征,是扩大城市商业规模的有效途径。CBD产业集聚效应是现代商务中心区发展的内在动力,其效应的发挥是通过产业集聚机制得以实现的。本文从CBD产业集聚的内涵出发,着重分析了CBD产业集聚的经济效应与动力机制,最后针对安徽省CBD产业集聚的现状提出推动安徽省现代商务中心区发展的相应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廷海
产业集聚是现代商务中心区最典型的经济学特征,是扩大城市商业规模的有效途径。CBD产业集聚效应是现代商务中心区发展的内在动力,其效应的发挥是通过产业集聚机制得以实现的。本文从CBD产业集聚的内涵出发,着重分析了CBD产业集聚的经济效应与动力机制,最后针对安徽省CBD产业集聚的现状,提出推动安徽省现代商务中心区发展的相应对策。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柳思维 朱艳春 唐红涛
我国城市发展的实践揭示,绝大多数城市的行政中心所在区域不仅是政治中心,也是商业中心;行政中心迁移往往带来迁入地零售商业的爆发式增长,行政中心区位和迁移与城市商圈空间分布之间有着显著关联。文章通过动态模糊算法仿真分析发现:行政中心对其空间所在区域的商圈发展有积极的正向影响;行政中心空间区位迁移与城市商圈空间结构演化存在显著的空间耦合互动,即迁入区域的商圈发展将显著加速,特别是区域内新商圈成形将明显加速,对迁出区域商圈的影响则相对不明显;城市商圈空间分布发展显著变化。最后,以长沙市的经验数据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可靠性。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杰
北京商务中心区(CBD)是北京城市规划中重点发展的地区之一。自从2000年提出“CBD”概念以来,北京商务中心区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外资引进、企业集群等诸方面虽都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截至目前尚未形成整体性良性运转的产业发展链条,企业发展水平、战略管理层次、国际著名品牌加盟力度、知识管理等新型管理战略的应用深度等方面还亟待提升。因此,在分析商务中心区入驻企业特点的基础上,从纵向战略管理、竞争战略管理和知识管理三个角度进行探讨性的企业战略管理分析,就显得十分必要。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河清 王丹
目前,国内的过度劳动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缺少对知识工作者过度劳动状况的实证研究与理论阐释。本文通过调研北京商务中心区的知识工作者,分析该地区知识工作者过度劳动和工作特性的状况及特征,并以此为数据支撑,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提出缓解和解决知识工作者过度劳动问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知识工作者 过度劳动 “过劳死”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白明
本文使用线性模型和乘法模型建立了综合评价北京商务中心区的数学模型。在模型的基础上,对北京商务中心区在开发建设、基础设施、投资环境、政策法规、人口就业和企业经营等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量化分析,从而客观地反应北京商务中心区所处的发展阶段,为其今后科学地制定相应的决策和政策以及进行有效的区域经济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
商务中心区 数学模型 综合评价 对比分析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胡若飞
共同配送在提高物流运行效率、降低成本等方面对商业中心区的建设发挥重要作用。鉴于现行商业物流共同配送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推动共同配送的健康发展:一是加快物流设施建设,提高作业能力;二是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数据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三是加大外资引进,提升商业共同配送的水平;四是大力推动共同配送中心的发展;五是强化商业共同配送意识,多方面培养人才。
关键词:
共同配送 商业中心区 问题与对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牛雄 万汉斌
基于对1994年和2004年两个年度南宁市中心区用地的现状资料的统计分析,并考查了10年的时间段南宁市中心区用地增量的功能结构与空间分布,揭示了南宁市中心区土地利用与空间结构演变的特征,对揭示我国中、西部特大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规律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
土地增量 功能结构 空间分布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何兴强 王利霞
目前关于我国FDI区位选择因素的大部分实证研究都是建立在双边框架内,考虑第三方效应并从城市角度进行的研究还少有涉及。本文在新近发展起来的"第三国效应"理论基础上,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对1985—2005年期间我国30个省市区的15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FDI区位分布的空间效应进行检验。发现全样本154个城市的FDI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效应,周边城市的FDI增量可以增加某城市的FDI流入量,周边城市的市场规模越大某城市的FDI流入越多,各城市的FDI流入也受到周边城市FDI不可测因素的影响。对三大地区内部、三大地区之间及长、珠三角与三大地区之间等不同子样本的FDI空间效应的检验,发现东、中、西部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瑞华,杜德斌
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推动了跨国公司R&D全球化进程,并成为学术界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文章通过实际调研,以GIS为手段实证研究了上海外商投资R&D机构的区位分布及分异特征,并深入探讨了外商研发机构区位分异的原因。
关键词:
外资R&D 区位分异 上海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朱小良 邱琼 李鸣涛
本文以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简称CIECC)预算管理与考核激励模型为例,依据委托代理、预算激励等经济管理理论,研究提出了企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考核激励模型,并以点带面对该模型的通用性以及在不同类型经济单位的适用性提出了改进方向。
关键词:
预算管理 考核激励 滚动预算 企事业单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康继军 王卫 傅蕴英
本文从空间分析的角度研究各地区市场化进程的空间效应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市场化进程的空间分布在整个样本区间与GDP、资本和劳动一样呈现出集聚的趋势,区域差异显著,各地区的市场化进程在地理空间上存在显著的自相关关系,证实了各地区市场化进程存在制度溢出效应。因此,在研究各地区市场化进程与经济增长关系时必须考虑其空间效应的影响,基于此结论,本文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测算了各地区市场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证实,考虑了空间效应后,市场化进程在1998-2001年阶段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约为6.2%,在2002-2005年阶段约为10.8%,这表明了市场化对中国的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近年来的贡献愈加显著。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国武
本文利用1346个省级开发区的相关资料,对我国省级开发区的区位分布、增长历程及主导产业定位的总体情况和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近90%的地级行政区划都至少有一个省级开发区,各省经济发展水平对省级开发区数量具有显著影响;省级开发区的增长过程充满波动,有三次大幅增长时期,东中西部之间在不同时期的增长幅度差异较大,这除了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之外,还与国家的宏观政策有一定关系;省级开发区内部的主导产业定位较为分散,产业结构不甚合理,而且开发区之间在主导产业选择上相似性和集中度较高。
关键词:
省级开发区 区位分布 增长历程 主导产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