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97)
2023(6331)
2022(5095)
2021(4932)
2020(4009)
2019(9612)
2018(9015)
2017(17717)
2016(8903)
2015(10295)
2014(9921)
2013(10079)
2012(9424)
2011(8865)
2010(8488)
2009(8283)
2008(8151)
2007(7036)
2006(6330)
2005(6035)
作者
(25229)
(21200)
(20868)
(20382)
(13552)
(10073)
(9517)
(8317)
(8103)
(7440)
(7386)
(7020)
(7003)
(6857)
(6631)
(6615)
(6337)
(6177)
(6025)
(5514)
(5350)
(5181)
(4861)
(4847)
(4846)
(4761)
(4734)
(4323)
(4182)
(4143)
学科
(42011)
经济(41976)
管理(21167)
(20493)
方法(20451)
数学(19030)
数学方法(18976)
(18813)
银行(18668)
(17444)
(15662)
(15648)
企业(15648)
中国(14964)
(12230)
贸易(12217)
(11868)
(11843)
金融(11841)
(9730)
制度(9725)
业务(9724)
(9483)
(8563)
银行制(8339)
业经(7170)
(6988)
(6208)
体制(6144)
关系(6078)
机构
大学(132050)
学院(127410)
(68994)
经济(68092)
中国(49909)
研究(49348)
管理(47768)
理学(40570)
理学院(40161)
管理学(39777)
管理学院(39545)
(31202)
(28186)
财经(25507)
科学(25199)
经济学(24931)
(24072)
(23864)
中心(23746)
(23720)
银行(22908)
经济学院(22717)
研究所(22007)
(21668)
(21339)
财经大学(19671)
(18727)
北京(18542)
金融(18506)
(17439)
基金
项目(83628)
科学(67656)
基金(66807)
研究(59848)
(58703)
国家(58349)
科学基金(50001)
社会(43157)
社会科(41379)
社会科学(41372)
基金项目(34098)
自然(30417)
自然科(29833)
自然科学(29826)
自然科学基金(29372)
资助(28495)
(26839)
教育(26456)
(24254)
(21258)
中国(20705)
国家社会(20530)
编号(20413)
重点(18931)
教育部(18851)
(17660)
(17425)
人文(17314)
创新(16589)
大学(16478)
期刊
(67587)
经济(67587)
研究(48538)
(35022)
金融(35022)
中国(24634)
(22646)
(18875)
科学(18433)
学报(18420)
管理(17965)
大学(14575)
财经(14066)
学学(13891)
经济研究(13509)
(12110)
(11220)
国际(10896)
农业(10581)
世界(9596)
问题(9394)
业经(8068)
技术(7926)
理论(7091)
(7031)
技术经济(6403)
农村(6375)
(6375)
教育(6339)
统计(6338)
共检索到2073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丁友刚  严艳  
本文以2002—2016年间88家商业银行为样本,实证考察了中国商业银行贷款拨备计提行为的周期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商业银行贷款拨备计提行为存在明显的顺周期性;这种顺周期性在经济上行时期会传导至信贷市场从而放大信贷供给,但在经济下行时期由于受到宏观货币政策调控的影响,贷款拨备行为对信贷供给的影响甚微。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不同的经济周期下,银行竞争程度对银行贷款拨备与信贷关系的影响具有异质性。本文的研究为商业银行全面竞争新时代下建立前瞻性拨备制度,完善贷款拨备监管提供了理论支持。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曹利莎  张天龙  张同建  马国建  
本文基于调查数据,借助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四大商业银行贷款定价影响因素的有效性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客户信用评估要素和宏观政策识别要素在四大商业银行中得到了高度重视,也产生了显著的作用;利率管理人员培育和信息系统优化要素产生了一定的作用,但与西方银行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信贷资金监管要素和贷款成本估算要素产生了微弱的作用,与预期相差甚大;客户市场定位和信贷数据整合在四大商业银行贷款定价中处于功能缺失状态,对贷款定价绩效的促进几乎没有发生作用。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孙天琦  徐晓羽  
贷款损失拨备是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其计提充分与否能影响银行资本吸收损失的能力,进而对经济周期的波动产生影响。在当前国内外金融监管当局再次关注金融机构跨经济周期稳健经营问题的背景下,本文总结了国外有关商业银行贷款损失拨备与经济周期关系的研究。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陈旭东  何艳军  张镇疆  
贷款损失准备金机制度是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一环。本文以我国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采用2005-2011年的数据,分别对总样本、上市银行和非上市银行两个子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并由此发现,我国商业银行无论是上市还是非上市,在计提贷款损失准备时都受到当期及未来边际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同时也都以财务经营稳定性为首要考虑因素,存在显著的利润平滑动机以及信号传递动机。但是在资本管理动机方面,我国上市银行的资本管理动机明显,且其资本充足率要求显著地比非上市银行的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保持较低资本充足率的同时,更有动机通过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来弥补损耗的资本,同时建立更高额的信贷损失准备缓冲垫。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鹿波  李昌琼  
本文认为,从整体看,银行具有明显的顺周期效应冲动,无论是在自身贷款增长率较高的时候,还是在宏观经济繁荣的时候,都会减少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出于避税考虑,银行会在自身收益比较好的时候增加准备金计提,熨平收入的波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丁友刚   陈欣欣   李占阳  
贷款资产是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主要资产,贷款拨备为商业银行起到贷款资产坏账风险的早期预警和资本缓冲作用。我国商业银行在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法计提贷款拨备的工作中存在一定问题,比如会计准则模糊不清、人为主观操纵和历史数据不完备等。这些问题将会降低贷款拨备计提的准确性。本文针对商业银行贷款拨备计提现状进行具体讨论与分析,对我国银行业内部风险管理、防范银行系统性风险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超  魏静宜  曹利  
本文研究我国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影响因素及其盈余平滑行为。我们发现当期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与下一期不良贷款的变动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同时,贷款损失准备被用来作为盈余平滑的工具,城市商业银行和非上市银行的平滑盈余现象更为明显。对于非上市的城市商业银行,发行债券或发行总量越多,使用贷款损失准备进行盈余平滑的程度越大,而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商业银行使用贷款损失准备进行盈余平滑的行为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刘超  王海军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转型的深度和广度均超过以往。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市场涌现出了新问题,如监管机构的指标设计依然单一固化、不良资产的化解效率受到制约、市场交易中的信息化建设滞后、不良资产法律体系尚需完善等。不良资产的传统处置模式已无法完全适应新时代不良资产市场的需要,新时期不良资产的化解应有新思路。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当前不良资产市场的发展现状,研究制约我国不良资产风险有效化解的因素,并借鉴国际经验提出了新时期化解不良资产风险的新思路。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吴国平  
本文实证分析中国商业银行杠杆率与经济周期的关系。结果表明,2004~2013年,中国商业银行的杠杆率具有显著顺周期性,且金融危机时期顺周期性更强,其主要原因在于银行杠杆率的分子分母与经济周期之间的显著相关性,并且经济周期对杠杆率分母的正向影响大于分子;规模越大、流动性越高的银行,杠杆率越高;盈利能力越好、存贷比越大的银行,杠杆率则越低。
[期刊] 征信  [作者] 郭丽婷  
结合我国贷款利率管制开放的背景,分析目前商业银行在贷款定价过程中存在着诸如利差小、定价能力不足及外部定价环境欠佳等瓶颈约束,最终从商业银行和政府两个方面提出破解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瓶颈约束的政策建议,对于商业银行而言,需要积极推动业务创新,并完善贷款定价机制。而对于政府而言,则重点在于优化贷款定价外部生态环境。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晔  张萍  高赛  
本文通过对中国2004—2013年间55家商业银行的实证检验,发现中国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存在顺周期性和收入平滑效应。将总体样本分为上市银行与非上市银行后发现,上市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收入平滑效应更为显著;而非上市银行在贷款快速增长的同时,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反而出现下滑迹象。对交互效应的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在控制GDP波动和税前利润的前提下,贷款规模、银行资产增速、不良贷款率、银行资本化程度对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均具有显著影响。本文证实基于商业银行自身特点的贷款损失准备并不适合统一的监管行为,监管当局应考虑建立差异化的拨备和监管机制。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媚莎  
在经历了2008年次贷危机后,传统的贷款减值准备金制度表现出较强的周期性,并且因不能有效地确认和弥补银行的不良贷款损失而备受争议。一些金融业人士认为,在市场大跌和市场定价功能缺失的情况下,导致金融机构过分对资产按市价减计造成亏损和资本充足率下降,进而促使金融机构加大资产抛售力度,从而使市场陷入交易价格下跌的恶性循环之中,对金融危机的加重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后"次贷危机"的背景下,银行前瞻性地计提贷款减值准备必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林  
金融危机的产生过程表明: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行为及其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具有明显的顺周期特征。这导致商业银行在经济繁荣期减少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在经济萧条期反而不得不大量计提拨备,从而大大增加了其在经济衰退期的风险水平。巴塞尔协议下的风险管理机制只是一种微观风险管理机制,要降低银行面临的系统性风险就要建立起反周期的着眼于规避宏观经济周期性风险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旭东  何艳军  张镇疆  
国际会计准则中关于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方法是依据已实际发生损失理论。在经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后,贷款损失准备被认为是需要优先解决的导致顺周期的三大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以2006-2011年期间122家商业银行为样本,通过对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验证了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对银行信贷行为的亲周期效应。通过进一步分析我国货币政策在不同的经济周期对银行信贷的作用效果,以贷款损失准备为视角,从微观层面验证了我国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为经济下行期货币政策调控的必要性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学强  
本文分析了有关贷款减值问题的国内、国际规则以及目前国内商业银行贷款减值的典型做法及其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在借鉴国际先进银行贷款减值的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