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11)
- 2023(7925)
- 2022(6624)
- 2021(6467)
- 2020(5335)
- 2019(12869)
- 2018(12643)
- 2017(24618)
- 2016(12719)
- 2015(14774)
- 2014(14625)
- 2013(14310)
- 2012(12981)
- 2011(12094)
- 2010(12039)
- 2009(11400)
- 2008(11365)
- 2007(9837)
- 2006(8763)
- 2005(8305)
- 学科
- 济(61476)
- 经济(61423)
- 管理(33243)
- 方法(32433)
- 业(31203)
- 数学(29320)
- 数学方法(28809)
- 企(26079)
- 企业(26079)
- 银(19315)
- 银行(19170)
- 中国(18120)
- 行(17913)
- 制(17065)
- 贸(13379)
- 贸易(13366)
- 易(12961)
- 农(12745)
- 融(12658)
- 金融(12658)
- 财(11943)
- 业经(11496)
- 理论(10277)
- 度(10212)
- 制度(10200)
- 学(10169)
- 业务(9427)
- 体(8411)
- 银行制(8124)
- 农业(8041)
- 机构
- 大学(188465)
- 学院(184879)
- 济(89100)
- 经济(87690)
- 管理(72977)
- 研究(63650)
- 理学(62844)
- 理学院(62241)
- 管理学(61125)
- 管理学院(60809)
- 中国(57584)
- 京(40295)
- 财(39313)
- 科学(34463)
- 财经(32107)
- 所(30572)
- 经济学(30220)
- 经(29566)
- 中心(29071)
- 研究所(27950)
- 经济学院(27143)
- 北京(26270)
- 农(25226)
- 江(24796)
- 财经大学(24413)
- 业大(22512)
- 院(22415)
- 范(22256)
- 师范(22099)
- 银(21052)
- 基金
- 项目(120241)
- 科学(96943)
- 基金(91893)
- 研究(88293)
- 家(79361)
- 国家(78856)
- 科学基金(68617)
- 社会(59816)
- 社会科(57086)
- 社会科学(57074)
- 基金项目(46815)
- 自然(42883)
- 省(42577)
- 自然科(42013)
- 自然科学(42005)
- 教育(41397)
- 自然科学基金(41312)
- 资助(39928)
- 划(36968)
- 编号(33606)
- 部(28890)
- 重点(27306)
- 成果(27023)
- 国家社会(26378)
- 教育部(25627)
- 中国(25319)
- 发(25161)
- 创(25132)
- 人文(24144)
- 创新(23681)
共检索到2805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成 赵琳
理论分析表明,银行在达到一定规模之后,规模经济弹性系数随着其规模的扩大趋于上升,规模不经济性越来越强;采用超越成本对数函数法进行实证研究,却得出1994~2005年,中国商业银行规模弹性系数趋于下降,规模经济性越来越明显,银行效率趋于提高的结论。试图从商业银行规模经济内部和外部因素来解释理论与现实之间的悖论。
关键词:
规模经济 超越成本对数函数法 悖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成 赵琳
理论分析表明银行在达到一定规模之后,规模经济弹性系数随着其规模的扩大趋于上升,规模不经济性越来越强;采用超越成本对数函数法的实证研究,却得出了从1994年到2005年,我国商业银行规模弹性系数趋于下降,规模经济性越来越明显,银行效率趋于提高的结论。本文试图从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的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因素来解释理论与现实之间的悖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宋清华 曲良波 陈雄兵
基于2000-2010年中国13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对中国商业银行规模、银行治理与风险承担关系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银行规模与风险承担呈U形关系;银行治理水平与风险承担呈负向关系;大型商业银行治理引起的风险承担比股份制商业银行高。因此,必须适当限制商业银行的规模扩张,加强商业银行的安全网建设,加大对大型、系统重要性商业银行的监管力度,提高商业银行尤其是大型商业银行的治理水平。
关键词:
商业银行 银行规模 银行治理 风险承担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丁宁
2003-2014年,中央会议连续十年强调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而影子银行是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必然产物。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对商业银行效益及整个银行体系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本文基于对影子银行规模的估算,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2008-2012年影子银行规模对中国50家商业银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子银行规模与商业银行效益正相关,但存在一定的时滞。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给出可行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影子银行 商业银行 银行效益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聪 邹朋飞
本文通过对中国商业银行 1996年到 2 0 0 1年的经营情况进行实证分析 ,估算出各家银行的规模经济系数和范围经济系数 ,发现大部分商业银行规模不经济而范围经济 ,规模不经济的程度与银行资产规模呈正相关关系 ,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范围经济系数高于国有商业银行的范围经济系数 ,范围经济与银行资产规模没有必然的联系。在此基础上 ,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主张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规模经济 范围经济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鹏飞 韩春明
本文根据2005~2011数据证实了近几年国内商业银行在消除了产权和治理结构等体制方面的问题后,普遍存在着规模经济,并提出了进一步提高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规模经济 实证分析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升
中国银行业改革的不同思路和途径均涉及银行规模经济问题,但国内理论界对银行规模经济研究的文献并不多见,因此就银行改革问题提出的许多建议和对策往往缺乏坚实的理论和实证支持。这就需要在广泛借鉴国内外对银行业规模经济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采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的对揭法对中国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现状进行考察,其实证结果发现,国有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显著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存在轻微的规模不经济,这一结论为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规模经济 模型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丽芳 谭政勋 叶礼贤
商业银行及其效率的高低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环节,而可以压缩的"坏"投入和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效率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首次建立理论模型并分析影子银行影响商业银行效率的路径;方法上,同时区分投入和产出的"好"或"坏",拓展只区分产出的"好"或"坏"的效率测算模型;实证上,首次测算并分析"坏"投入、影子银行业务对商业银行利润、风险和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理论上,影子银行会同时增加风险承担和利润,但无法确定经风险调整后的利润增加能否提升效率;只区分产出的模型高估了效率,尤其是显著高估四大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第一阶段的效率,大型商业银行依靠网点的扩张不利于效率的提升;影子银行业务提升了四大国有银行尤其是股份制银行的效率,但对中小型商业银行效率影响较小。总的来看,压缩"坏"投入和规范影子银行是增加有效金融供给、优化金融供给结构和提升银行效率的重要途径。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罗勇 曹丽莉
DEA方法的C2R模型无法解决对相对有效单元进一步识别的问题,超效率模型通过重新定义生产可能集,从而能够对所有决策单元进行充分评价和排序。本文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为研究样本,利用C2R模型和超效率模型对2001~2003年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超效率模型确实能够对所有决策单元进行充分评价和排序。尽管2001~2003年商业银行的整体效率有提高趋势,但仍不尽如人意。光大、民生、招行、浦发、中行表现相对突出,其他还有待提高。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普遍高于国有商业银行。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雪萍 张成虎
基于12家商业银行1997~2005年间的数据,对商业银行信息技术资本的边际生产率和最优投入规模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技术资本的边际生产率是正的,且其大小受银行规模和时间的影响;四大商业银行信息技术资本的边际生产率小于中小规模商业银行;银行整体的信息技术资本边际生产率随时间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四大商业银行信息技术投资已经超过了最优规模,而中小商业银行尚未达到最优规模。四大商业银行应该着重提高信息技术资本的利用率,完善互补机制,而中小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加大信息技术的投资量。研究结果证明,当前“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在我国商业银行中并不成立。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信息技术 边际生产率 最优规模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邹巍
继我国银行业市场全面开放和国内商业银行完成一系列重要改革后,中国商业银行是否存在规模经济?规模经济表现如何?通过建立测度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的计量经济模型,利用我国12家上市银行的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实证发现2006年~2008年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但3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呈现趋于改善的规模不经济情况。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应当继续健全产权制度,完善银行公司治理,优化银行组织结构,提高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实施购并、重组等适度扩张规模,同时应关注银行的集约化经营,以提高获取规模经济效益的能力。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规模经济 公司治理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唐旭
2006年12月8日,由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银行家》杂志(英国)及本刊在北京联合举办了题为“后WTO时代中国银行市场:竞争、合作、共赢”的国际研讨会。会议邀请到了中国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以及渣打银行、瑞银证券、高盛(亚洲)及《银行家》杂志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和金融界的高管,就上述议题进行了深入而广泛地讨论。本刊特辟专栏刊登各位嘉宾的演讲内容,以飧读者。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段永瑞 黄鹂彬 张艳霞
应用DEA模型对我国16家上市银行2006~2013年的效率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国有银行效率持续低于股份制银行,且近年来两者之间的差距并未减小,金融危机对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影响要高于国有商业银行;通过计算MAlMquist指数及其两层分解效率评价了研究期间各银行的生产率、技术效率及技术水平的变化,2006~2013年间中国商业银行整体生产率呈上升趋势,2010年以来,国有银行虽然生产率有所提高,但是技术效率却在不断下降;对MAlMquist指数进一步分解得到,大部分商业银行在2010~2012年技术前沿面是完全向前推进的,技术水平整体提高,但是部分银行在2008~2010,以及2012~201...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周强龙 徐加
本文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中国16家全国性银行2005~2008年间的技术效率值进行了测算和评价,并利用16家银行的混合截面数据,使用回归方程考察了银行盈利模式与效率的关系,具体分析了收入结构对技术效率影响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银行业整体效率水平仍然不佳;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间的差距逐渐加大;非利息收入占比对银行效率呈现正向效应逐渐减弱的趋势,其作用受到银行不同类型业务费用控制能力的制约。本文还同时考察了银行资产实力、成本费用控制能力和公司治理决策水平与技术效率间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性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