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459)
2023(22496)
2022(19185)
2021(17981)
2020(14953)
2019(34456)
2018(34042)
2017(65054)
2016(35073)
2015(39678)
2014(39684)
2013(39075)
2012(36209)
2011(32919)
2010(33122)
2009(30762)
2008(30374)
2007(26928)
2006(23970)
2005(21905)
作者
(102209)
(85107)
(84598)
(80541)
(54459)
(40662)
(38453)
(33160)
(32430)
(30518)
(29195)
(28820)
(27380)
(27101)
(26625)
(26253)
(25214)
(24754)
(24456)
(24400)
(21500)
(20803)
(20702)
(19480)
(19082)
(19038)
(18896)
(18675)
(17283)
(16721)
学科
(153553)
经济(153367)
管理(101370)
(95139)
(78692)
企业(78692)
方法(63240)
数学(54757)
数学方法(53930)
中国(43117)
(38843)
(37357)
(34872)
业经(33655)
地方(32838)
(31803)
(30437)
银行(30290)
(28822)
(27119)
贸易(27096)
(26245)
金融(26240)
(26221)
农业(25872)
理论(24312)
(22551)
(22489)
财务(22449)
财务管理(22395)
机构
大学(504337)
学院(501732)
(209085)
经济(204662)
管理(191789)
研究(176423)
理学(164185)
理学院(162290)
管理学(159202)
管理学院(158280)
中国(138341)
(108946)
科学(106158)
(98717)
(89281)
(82364)
研究所(80774)
中心(79758)
财经(77423)
(75395)
业大(72239)
(70351)
北京(69797)
(66595)
师范(65931)
经济学(64367)
农业(64230)
(63771)
(60808)
经济学院(57548)
基金
项目(331722)
科学(261292)
研究(242016)
基金(241338)
(210671)
国家(208937)
科学基金(179079)
社会(153683)
社会科(145743)
社会科学(145706)
(127820)
基金项目(126095)
自然(115687)
自然科(112989)
自然科学(112960)
教育(112139)
自然科学基金(110932)
(108092)
资助(100858)
编号(97548)
成果(80520)
重点(74743)
(73780)
(72255)
(68310)
课题(68275)
创新(63898)
国家社会(63822)
教育部(63570)
科研(63154)
期刊
(237029)
经济(237029)
研究(156837)
中国(105350)
学报(78853)
(76321)
(75529)
管理(74263)
科学(73251)
大学(60706)
教育(57940)
学学(57070)
(56567)
金融(56567)
农业(50683)
技术(45417)
财经(39232)
经济研究(38700)
业经(36793)
(33732)
问题(30052)
(26949)
技术经济(25010)
(24527)
统计(24080)
图书(24037)
理论(23401)
(23211)
世界(22966)
科技(22708)
共检索到7717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辉  
许多关于中国商业银行脆弱性的研究表明,政府因素是影响银行脆弱性的重要变量。通过在既有的研究基础上引入经济发展的AD模式,从一个新的视角揭示出政府行为对中国商业银行脆弱性被动积累机制的影响。在经济发展的AD模式下,产业发展是核心,国家的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都是以其为中心配合其发展的。产业结构的失衡在多方面加剧了商业银行脆弱的被动积累;并且产业结构失衡是经济发展失衡的重要影响因素,后者恶化了银行经营环境。基于此,我国应实施以补充性政策为主,重在改善银行外部经营环境的综合解决方案。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赟  杨家玮  李恒瑞  
选取2008年前上市的16家银行2008-2018年的财务数据,对商业银行脆弱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商业银行脆弱性虽然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其对杠杆率变动尤其敏感;国有商业银行对商业银行总体脆弱性贡献占比较大;股份制商业银行更易受到资产减值风险的冲击。政策模拟结果显示,增加四家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权益资本并对其进行严格的杠杆率监管是降低商业银行总体脆弱性较为有效的途径。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升  
中国银行业改革的不同思路和途径均涉及银行规模经济问题,但国内理论界对银行规模经济研究的文献并不多见,因此就银行改革问题提出的许多建议和对策往往缺乏坚实的理论和实证支持。这就需要在广泛借鉴国内外对银行业规模经济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采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的对揭法对中国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现状进行考察,其实证结果发现,国有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显著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存在轻微的规模不经济,这一结论为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丁宁  任亦侬  
本文在测算影子银行规模的基础上,量化中国商业银行稳健性指数,并选取中国30家代表性商业银行2008--2015年数据,先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构建影子银行规模与银行稳健性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面板回归模型测算影子银行规模对商业银行稳健-t~-gJ具体影响程度,最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丁宁  任亦侬  
本文在测算影子银行规模的基础上,量化中国商业银行稳健性指数,并选取中国30家代表性商业银行2008--2015年数据,先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构建影子银行规模与银行稳健性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面板回归模型测算影子银行规模对商业银行稳健-t-gJ具体影响程度,最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黄涛  李甲  
在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跨国经营不断涌现。2000年,中国确立实施"走出去"战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并举、相互促进。在此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纷纷走出国门寻求海外发展,逐渐进入竞争异常激烈的国际金融市场,但是,海外发展模式的选择决策问题,即通过跨国并购还是新建投资进入目标市场,成为理论与实务界的难题。本文通过对2000~2009年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和新建投资的样本进行离散的被解释变量分析,建立了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发展投资模式的决策模型,为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与新建投资的实务决策提供一种可量化的决策方法,以提高决策效率。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的第五个年头。近年来,商业银行经过财务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股份制改造和上市等,实现了股权多元化,建立了较为规范的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沈琳  叶敏  
本文结合国际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和中国商业银行发展低碳金融的现状,指出中国商业银行应从两方面入手发展低碳金融业务:一是积极开展低碳授信工作,包括:开拓信贷市场,寻求有效信贷资源;根据赤道原则实行有差别的授信管理制度;完善低碳绿色信贷的环境。二是拓展中国银行业的低碳中间业务领域,包括:为CDM项目提供多元化的中介服务,积极参与和促进碳排放权交易的中介平台的建设;积极探索开发与碳排放权相关的理财产品。政府需在政策层面激励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商业银行应主动转变经营策略以适应碳金融发展。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2008年,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全球经济包括中国经济都受到严重冲击。中国银行业面对的经营环境变得空前复杂而不确定,经营管理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受到严峻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客观展示2008年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和取得的成绩,准确分析存在的不足和潜在的问题,认真总结汲取经验教训,做到以史为鉴、化"危"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袁德磊  赵定涛  
本文对各种银行脆弱性理论和实证研究进行整合后,选择4个核心指标对1985~2005年的国有商业银行脆弱性进行判断,认为国有商业银行脆弱性程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近2年的脆弱性程度已经降到历史最低点。从这个意义上说,国有商业银行能否保持和巩固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成功实现“战略转型”和向现代商业银行的蜕变,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历史性课题。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协整分析表明,部分宏观经济指标和金融指标均与国有商业银行脆弱性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和长期均衡关系,其中金融指标对脆弱性的影响程度高于宏观经济指标。一个良性互动的经济和金融体系,是银行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黄德春  陈陆滢  张长征  
本文以复杂系统的视角,以工商银行为例,从风险暴露、敏感性和风险应对能力三个维度对商业银行系统脆弱性进行分析,并以此构建商业银行系统脆弱性评价模型,研究表明工商银行系统脆弱性是存在的,并且逐年下降。其脆弱性的下降的主要原因不是由于风险的下降,而是因为商业银行系统风险应对能力的提高;其风险应对能力提升主要依靠其资本充足率的和不良贷款率的改善。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金波  
美国金融业从分业走向混业的历史演进过程表明 ,以金融控股公司为主要形式的金融“混业”经营 ,有其特殊的优势和生命力。在当今金融业的发展日益走向国际化、全能化的背景下 ,美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为我国商业银行转变经营模式提供了启示和可供借鉴的经验。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玉英  
以制度经济学范式为框架,从历史的视角出发,结合制度变迁中的目标函数导向和约束条件限制、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特性以及"制度变迁成本分担假说",探讨市场化改革中国有商业银行的脆弱性问题。最后得出现阶段改革过程中应该采取的应对国有商业银行脆弱性的措施。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陈学民  吴仰儒  
本文提出了基于效用理论和无赔款优待的两种新的存款保险定价模型,在效用理论模型下给出了商业银行和存款保险机构共同接受的费率区间。利用预期损失模型真实测算了各商业银行存款保险费率及保费;由于外部环境与各商业银行规模、管理水平的不同,故适宜采取差别费率的方式;在混合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预期损失模型测算的保险费率,针对中国的商业银行提出并设计了嵌入无赔款优待模型的费率模式和参考费率。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周强龙  徐加  
本文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中国16家全国性银行2005~2008年间的技术效率值进行了测算和评价,并利用16家银行的混合截面数据,使用回归方程考察了银行盈利模式与效率的关系,具体分析了收入结构对技术效率影响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银行业整体效率水平仍然不佳;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间的差距逐渐加大;非利息收入占比对银行效率呈现正向效应逐渐减弱的趋势,其作用受到银行不同类型业务费用控制能力的制约。本文还同时考察了银行资产实力、成本费用控制能力和公司治理决策水平与技术效率间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性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