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93)
2023(14713)
2022(12716)
2021(12057)
2020(10101)
2019(23735)
2018(23118)
2017(44823)
2016(24125)
2015(27574)
2014(27084)
2013(27124)
2012(25055)
2011(22887)
2010(22644)
2009(20819)
2008(20512)
2007(17815)
2006(15666)
2005(13991)
作者
(70883)
(58654)
(58477)
(55651)
(37793)
(28003)
(26595)
(23009)
(22636)
(21033)
(20370)
(20128)
(18697)
(18563)
(18272)
(18192)
(17417)
(17197)
(16928)
(16854)
(14605)
(14432)
(14218)
(13320)
(13185)
(13121)
(12995)
(12775)
(11829)
(11636)
学科
(100363)
经济(100248)
管理(65197)
(62379)
(50604)
企业(50604)
方法(49845)
数学(44099)
数学方法(43668)
中国(27689)
(25353)
(23267)
(23129)
银行(22982)
(22837)
(21641)
(21611)
业经(20747)
(20316)
贸易(20301)
(19621)
(17977)
金融(17975)
地方(17809)
农业(17059)
理论(15521)
环境(15252)
(15182)
(14454)
财务(14390)
机构
大学(352979)
学院(346071)
(144142)
经济(141346)
管理(136794)
研究(120770)
理学(118942)
理学院(117575)
管理学(115499)
管理学院(114881)
中国(95744)
(75894)
科学(74157)
(64668)
(60772)
(58678)
研究所(55971)
中心(54235)
财经(53183)
业大(52077)
(48884)
(48668)
北京(48362)
农业(46526)
(45734)
师范(45304)
经济学(45046)
(43325)
经济学院(40870)
财经大学(40042)
基金
项目(239596)
科学(189113)
基金(176962)
研究(173065)
(155304)
国家(154100)
科学基金(131670)
社会(110403)
社会科(104781)
社会科学(104754)
基金项目(93396)
(89684)
自然(85977)
自然科(84017)
自然科学(83993)
自然科学基金(82534)
教育(79166)
(77374)
资助(74233)
编号(68268)
成果(55861)
(54387)
重点(53834)
(50317)
(49221)
课题(47070)
教育部(46675)
国家社会(46327)
科研(46274)
创新(46010)
期刊
(148858)
经济(148858)
研究(106331)
中国(62808)
学报(57060)
科学(52850)
(51728)
管理(48083)
(46069)
大学(42978)
(40925)
金融(40925)
学学(40371)
教育(35713)
农业(34883)
技术(27348)
财经(26129)
经济研究(25027)
(22214)
业经(22164)
问题(19582)
(18688)
图书(17757)
理论(17634)
(17185)
技术经济(16814)
科技(16015)
实践(15932)
(15932)
统计(15915)
共检索到5068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赵旭  
本文拓宽了传统意义上银行存贷利差的含义,考虑了中间业务影响的会计利差和反映市场势力的勒纳指数的边际利差,并对中国商业银行1998-2005年的利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银行利差基本处于一个适中的水平,且呈现下降态势。产出多元化导致银行收益增加,市场竞争导致的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缩小促进了金融创新,尤其是中间业务的发展,而来自创新业务的收益在某种程度可以弥补传统业务竞争激烈引致的利差下降。对影响银行利差的主要因素分析表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对银行利差影响不显著,国有银行机会成本与银行利差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中间业务发展对银行利差的影响不显著。宏观经济变量对银行利差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并不...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何娜  李泽广  
净利差是现阶段中国商业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其水平的高低可以反映出商业银行竞争程度与市场化程度的进展。本文在总结归纳出利差水平决定的"成本驱动效应"、"风险溢价效应"和"规模效应"之后,通过实证分析检验不同效应在中国商业银行的净利差水平中的决定作用。结论支持了后两种效应:风险溢价效应是影响净利差水平的最主要因素,不同规模的商业银行净利差水平的影响因素是不同的。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银行应提高对自身各种风险的计量能力,并逐步建立适度微调自身净利差水平的机制,使其成为应对环境变化和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牟怡楠  周好文  
我国银行业存贷款基准利率由人民银行制定,商业银行在基准利率一定浮动范围内享有定价权,基于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银行存贷款定价的这种特点,本文分别从存贷款利率差和商业银行净利差两个层面对我国银行业利差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无论是对利差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还是这些因素影响利差的方式,都表现出我国银行业的特殊性。在存贷款基准利率差层面,经济增长等因素与利率差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相关关系。而在商业银行层面,风险因素没有在利差中得到体现,单纯依靠规模扩张及相伴的规模不经济等问题制约着我国商业银行向国际先进银行的真正转变。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丽华  
本文探讨了决定中国商业银行净利差的主要因素,并对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净利差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说明:从全国来看,年前净利差、违约风险、风险厌恶程度、银行规模和GDP增长率是影响银行净利差的主要因素。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净利差模式有所不同,突出表现在:违约风险和GDP增长率对国有商业银行不显著,但对股份制商业银行显著。银行规模、机会成本和管理质量对股份制商业银行不显著,但对国有商业银行显著。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周开国  李涛  何兴强  
:本文运用Ho和Saunders(1981)提出的银行净利差(netinterestmargin)决定因素的理论模型并进行拓展,引入了平均运营成本、资产规模和其它因市场不完美引起的因素,采用1996—2003年间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净利差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决定净利差的因素包括:市场竞争结构、平均运营成本、风险厌恶程度、贷款比率、交易规模、隐含利息支付、准备金的机会成本、管理效率、资产规模等。实证结果不仅对商业银行本身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增加利润具有重要的价值,而且对政府监管部门制定政策提高社会福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文章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一些政策含义...
[期刊] 预测  [作者] 孙秀峰  迟国泰  
本文以1998~2007年的14家中国商业银行为样本,在考虑银行成本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之间相互干扰的情况下,应用联立方程组分析了多种内生因素对三类银行效率的交叉影响。这统筹考虑了一种内生要素对银行多种效率的不同影响,可解决银行多类效率影响因素分析中顾此失彼的问题。实证表明:(1)中国商业银行应注重存款、固定资产等内部资源配置的有效性;(2)增加银行非信贷业务比重对改善中国银行业效率具有积极意义;(3)存贷比、贷款占比、利息支出比、不良贷款率、分支机构资产量等五个指标对中国商业银行各类效率具有显著影响;(4)规模效率对中国商业银行业的成本效率和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胡东  蒲勇健  
运用超效率多阶DEA模型和STLS系数估计方法对2008年我国12家国有及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2008年我国商业银行纯技术效率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但是规模效率的低下使得技术效率未达到有效水平,规模效率的不足成为技术效率提升的重大阻碍;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对效率提升有显著正面作用,中间业务和人力资源对效率值也有一定正面影响;产权结构和风险管理对效率提升有重大的阻碍作用,其中产权结构成为效率提升最主要的制约因素。因此,我国应进一步深化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提高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整体竞争力。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周鸿卫  韩忠伟  张蓉  
本文利用中国26家商业银行1999—2006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商业银行净利差率影响因素及其变化,揭示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利率定价行为的影响。结论如下:(1)资本充足性监管对商业银行利率定价行为影响显著,基准利率对商业银行定价行为影响逐渐减弱;(2)商业银行自主定价能力正逐步形成,其中以2004年利率市场化改革措施影响最为明显;(3)经营区域限制因素对商业银行净利差决定因素产生一定影响。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唐文进  许超  彭元文  
本文从银行微观特征、市场结构和宏观经济环境三个层面对商业银行竞争度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选取我国32家商业银行2003~2014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根据新实证产业组织理论的最新成果,以Lerner指数为银行竞争度的衡量指标,并采用SYS-GMM估计方法以解决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度较低,并且出现了波动下降,没有形成稳定均衡的垄断竞争结构;经营效率、业务多元化程度、资产质量和存款依存度与银行竞争度显著负相关;银行贷款占社会融资总量的比重越低,则商业银行竞争度越高;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差等外部宏观经济因素也会对商业银行竞争度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初立苹  粟芳  
基于投入导向型广义四阶段DEA模型,本文从微观角度剖析了我国61家商业银行在2007-2012年的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地分解为内部资金、债务资金和权益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还借助泰尔指数法探析这些效率差异的来源,并使用投影分析提供改进的路径。实证结果表明,国有银行具有行业最高的资金使用效率;商业银行对内部资金的使用效率最高。国有银行对内部资金和债务资金的使用效率都处行业领先地位。同时,资金使用效率的差异并非来源于不同类型银行之间的壁垒,而是来源于相同类型的银行所具有的不同经营管理水平。众多因素影响着银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整体而言,上市融资、市场份额和人均GDP是有利因素,而经营范围、资本属性和金...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郝世赫  
我国商业银行EVA绩效与其驱动因素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依存关系。当银行总资产收益率低于门限值时,商业银行总资产收益率、不良贷款率以及资本充足率对商业银行EVA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驱动作用,而存贷比与银行EVA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关联。当银行总资产收益率高于门限值时,商业银行总资产收益率、不良贷款率以及资本充足率与商业银行EVA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关联,但存贷比能够显著地提升银行EVA绩效。因此,商业银行在运营中应当不断根据自身状况进行调整,最终实现绩效的全面提升。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孙轶卿  于鑫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我国商业银行分行能力及分行关键成功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绩效和能力是分行成功的标志,其中能力的作用更为明显;总行、领导、经营策略、管理与文化、人力资源等5类因素为分行关键成功因素;银行中高层领导对分行关键成功因素的认识各有侧重;分行能力要素之间存在明显的因果驱动关系。鉴于此,本文建议我国商业银行抓住分行能力建设的关键因素,从基础能力培育入手,渐次提升分行能力,促进分行成功和银行核心能力的形成。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易会满  
本文通过对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实证分析,揭示出中国商业银行总体效率的现状。进而对影响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战略路径,以期为决策部门提供借鉴。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徐传谌  齐树天  
本文以中国十四家商业银行1996年至2003年的数据为样本,研究了它们的成本/利润效率状况和演进趋势。经验结果表明,所有制改革产生了一定意义上的积极作用,而政府对于国有制商业银行的挽救和调整在降低其成本方面则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中国商业银行部门控制成本的能力显然要好于其创造利润的能力,样本期内成本效率水平的稳步提高与利润效率水平的加速下降形成鲜明对比。本文讨论的一个重要含义是:如何提高和强化商业银行的赢利功能正在成为中国金融改革的主要课题。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易会满  
效率是银行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有效控制是商业银行能否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所在。本文尝试在实证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找出国有和股份制两类商业银行之间的效率差距,并分析影响商业银行效率的相关因素,进而明确提高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途径和应采取的措施。同时,本文也试图为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提供一个基于实证的分析框架和方法,使相关政策建议更具有现实基础和理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