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15)
- 2023(13466)
- 2022(11306)
- 2021(10438)
- 2020(8887)
- 2019(20663)
- 2018(19856)
- 2017(37659)
- 2016(20582)
- 2015(23413)
- 2014(23142)
- 2013(23187)
- 2012(21743)
- 2011(19915)
- 2010(19807)
- 2009(18645)
- 2008(18884)
- 2007(16957)
- 2006(14798)
- 2005(13389)
- 学科
- 济(87978)
- 经济(87883)
- 管理(54112)
- 业(53491)
- 方法(42557)
- 企(41463)
- 企业(41463)
- 数学(38131)
- 数学方法(37806)
- 中国(25106)
- 农(23455)
- 银(22478)
- 银行(22331)
- 制(21948)
- 财(21228)
- 行(21010)
- 贸(20217)
- 贸易(20204)
- 学(19907)
- 易(19578)
- 业经(17918)
- 融(16666)
- 金融(16663)
- 农业(15717)
- 地方(14143)
- 环境(12982)
- 务(12747)
- 财务(12728)
- 度(12700)
- 财务管理(12697)
- 机构
- 大学(312807)
- 学院(307097)
- 济(132737)
- 经济(130383)
- 管理(113217)
- 研究(113187)
- 理学(97902)
- 理学院(96690)
- 管理学(95004)
- 管理学院(94448)
- 中国(90531)
- 科学(71243)
- 京(66916)
- 农(65482)
- 所(59705)
- 财(58799)
- 研究所(55144)
- 农业(52644)
- 业大(51389)
- 中心(51179)
- 财经(48014)
- 江(45151)
- 经(43883)
- 经济学(43095)
- 北京(42093)
- 院(39366)
- 经济学院(39190)
- 范(38951)
- 师范(38402)
- 财经大学(36026)
- 基金
- 项目(208136)
- 科学(162842)
- 基金(154544)
- 研究(142227)
- 家(139242)
- 国家(138171)
- 科学基金(115571)
- 社会(92870)
- 社会科(88177)
- 社会科学(88150)
- 基金项目(81211)
- 省(78085)
- 自然(76417)
- 自然科(74761)
- 自然科学(74727)
- 自然科学基金(73495)
- 划(68264)
- 教育(64820)
- 资助(63878)
- 编号(53456)
- 重点(48106)
- 部(47176)
- 发(44575)
- 成果(43356)
- 创(43075)
- 科研(41068)
- 创新(40563)
- 计划(40467)
- 国家社会(40231)
- 教育部(39595)
- 期刊
- 济(136664)
- 经济(136664)
- 研究(91084)
- 学报(59584)
- 农(58076)
- 中国(56964)
- 科学(51959)
- 财(44066)
- 大学(43218)
- 学学(41218)
- 融(39063)
- 金融(39063)
- 管理(38644)
- 农业(37865)
- 教育(25146)
- 财经(24456)
- 经济研究(24002)
- 技术(22500)
- 业(21669)
- 经(20998)
- 业经(20549)
- 问题(18833)
- 贸(18049)
- 版(16656)
- 国际(16304)
- 世界(15733)
- 技术经济(15576)
- 业大(15307)
- 统计(14991)
- 理论(14248)
共检索到4549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柯孔林 冯宗宪
文章利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测算了中国14家商业银行2000-2006年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变化,并构建Panel Data模型对影响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2000-2006年中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为4.88%,其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的作用,国有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比股份制商业银行高,ATM与POS投资对中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影响,自有资本比例有利于改善商业银行生产效率,而存贷款比例、规模、资产费用率与商业银行生产效率提高没有显著联系。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仲深 王春宇
利用2004—2009年我国15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运用基于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了商业银行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及其分解指数。结果显示:我国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技术进步指数的下降幅度较大,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和规模效率变化指数略有升高。在此基础上,对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进出口总额和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对我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有正向作用,国内生产总值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有显著的负向作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袁晓玲 张宝山
本文基于1999~2006年中国15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运用非参数DEA模型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测算了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结果显示中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微观和宏观模型,检验了各影响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方向和程度,实证结果表明资产市场份额、GDP增长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对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作用,资产费用率、消费者价格指数和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利润增长率对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负向作用,产权结构的多元化有利于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宋凯艺 卞元超
本文测算中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存贷期限错配缺口,分析存贷期限错配对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考察期内,中国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缓慢增长态势,且存在较大的流动性盈余;期限错配对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种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倒U形特征;存贷期限错配对商业银行效率改善的影响显著为负,对其技术进步效应的影响显著为正,且这两方面的影响亦均表现出非线性特征。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宋凯艺 卞元超
本文测算中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存贷期限错配缺口,分析存贷期限错配对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考察期内,中国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缓慢增长态势,且存在较大的流动性盈余;期限错配对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种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倒U形特征;存贷期限错配对商业银行效率改善的影响显著为负,对其技术进步效应的影响显著为正,且这两方面的影响亦均表现出非线性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谭磊 李文君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识别中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来源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两阶段SBM方向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指数的加性特点,利用一种与商业银行开源、节流和降“坏”相关的多维分解方法,对2014—2020年中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动能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呈增长趋势,受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的综合影响,开源动能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源泉,开源技术效率和开源规模效率提升是核心动力;从时间维度看,2017年之前,中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源于开源动能、节流动能与降“坏”动能的综合贡献,2017年后主要源于开源动能,节流动能与降“坏”动能的贡献逐渐消失;分类别看,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较大差异,主要体现在开源动能方面。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孟飞 张晓岚 张超
本文收集了2003—2010年24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首先通过构建随机前沿生产模型,对中国银行业的技术效率进行测算,然后利用TFP分解模型对商业银行TFP增长的驱动因素及其演变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整体来说,中国银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在所有年份均实现了明显的增长。相对而言,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研究初期并没有显示出明显的优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TFP增长率开始不断上升,并逐渐赶超中小型银行。通过对TFP增长率的分解计算,技术效率变化和要素配置效率变化对中国银行业TFP增长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技术进步的影响并不明显,而规模效率变化的负面作用最为显著。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技术效率 技术进步 配置效率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柯孔林 冯宗宪
针对传统的ML指数不具有传递性特征并且面临潜在的线性规划无解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测度模型:全域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重新估算了不良贷款约束下中国商业银行2001~2010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分解,并对其收敛性进行检验。研究发现,中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均增长率为0.73%,股份制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高于国有控股银行,其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的作用;银行体制改革对其技术效率的提升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影响逐渐减弱,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宏观调控政策和审慎监管措施对中国商业银行技术进步具有负面影响;中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收敛趋势,非利息收入结构的优化有助于国有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侯晓辉 李婉丽 王青
本文利用个体效应与非效率项分离的SFA面板数据模型,估计了2001~2008年中国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指数、技术变化指数与规模效率指数,进而测算了广义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并探讨了所有制属性、战略引资与市场势力对中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均增长率为2.75%,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高于国有商业银行;在短期内,战略引资给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带来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市场集中度与全要素生产率显著负相关,而商业银行相对市场份额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则不存在显著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江涛
文章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序列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度了我国11家上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约束下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并将其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动、规模效率变动和技术进步。结果表明: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上升趋势,纯技术效率呈现恶化趋势,技术水平和规模效率都在不断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全要素增长率、规模效率变动、纯技术效率落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但国有商业银行的技术进步程度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及水平差异都主要源于技术进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全要素增长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回升的变动趋势。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罗茜 蒲勇健 黄森
本文运用三阶段Malmquist指数对我国商业银行2004—2008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变量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投入变量有显著的影响,传统的Malmquist方法高估了我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技术进步变化指数以及技术效率变化指数;我国银行业在2004—2008年间出现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改进,这主要源于技术进步的作用;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我国银行业整体生产率大幅度下降,但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影响要小于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四军 谢艳兵
本文利用多元回归技术进行了定量分析,最后提出了提升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政策建议与管理措施,供中国银行业主管部门和各商业银行管理层决策参考。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徐琼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模型(DEA)对中国商业银行改革的效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银行业效率在改革深化后有所提升,股份制银行比国有银行更有效率,改革后国有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效率之间的差距有所减小;在影响商业银行改革效率的主要因素中,财政改革、金融改革和投资体制改革对银行效率的影响比较大。其中财政赤字与银行效率之间呈现显著负向关系;投资的开放有利于银行效率的提升;竞争有利于银行效率的增加,但外资银行的进入从目前看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改革效率 DEA 财政改革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交通银行课题组 连平 孙兆斌 徐光林
在全球金融危机蔓延、国内资本市场调整以及经济增速回落的背景下,中国商业银行应重视对流动性的预测和管理。本文在明确区分宏观经济流动性与商业银行流动性内涵的基础上,采用非负约束的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14家主要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利用1997年-2007年的年度数据对银行流动性受主要内外部因素影响的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2003年到2007年,无论大银行还是小银行,其流动性水平均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利率和资本市场对银行业流动性的影响最显著,而物价和M2增速对银行业流动性的影响则不显著。这些结论有助于我们分析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问题。
关键词:
流动性 综合评价 主成分分析 影响因素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牟怡楠 周好文
我国银行业存贷款基准利率由人民银行制定,商业银行在基准利率一定浮动范围内享有定价权,基于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银行存贷款定价的这种特点,本文分别从存贷款利率差和商业银行净利差两个层面对我国银行业利差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无论是对利差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还是这些因素影响利差的方式,都表现出我国银行业的特殊性。在存贷款基准利率差层面,经济增长等因素与利率差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相关关系。而在商业银行层面,风险因素没有在利差中得到体现,单纯依靠规模扩张及相伴的规模不经济等问题制约着我国商业银行向国际先进银行的真正转变。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利率 存贷基准利率差 净利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