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75)
2023(6066)
2022(4906)
2021(4842)
2020(4162)
2019(9629)
2018(9172)
2017(17993)
2016(9176)
2015(10630)
2014(10374)
2013(10453)
2012(9866)
2011(9151)
2010(9072)
2009(8745)
2008(8953)
2007(7861)
2006(7046)
2005(6855)
作者
(25537)
(20943)
(20853)
(20214)
(13618)
(9916)
(9612)
(8393)
(8208)
(7502)
(7476)
(7130)
(6884)
(6816)
(6801)
(6666)
(6324)
(6080)
(6020)
(5405)
(5259)
(5217)
(4942)
(4776)
(4731)
(4705)
(4673)
(4318)
(4134)
(4106)
学科
(41355)
经济(41315)
(23185)
管理(22382)
(20780)
银行(20635)
方法(20267)
(19346)
数学(18696)
数学方法(18631)
中国(17074)
(17001)
(16752)
企业(16752)
(13278)
金融(13278)
(11547)
贸易(11532)
(11203)
(10888)
(10847)
制度(10844)
业务(10827)
保险(10797)
(9794)
银行制(9082)
(8334)
(7220)
业经(6850)
体制(6405)
机构
大学(134628)
学院(129927)
(68358)
经济(67311)
中国(52788)
管理(49265)
研究(49072)
理学(40661)
理学院(40239)
管理学(39867)
管理学院(39619)
(33884)
(29569)
财经(26806)
(24829)
(24231)
经济学(24137)
科学(24065)
中心(24029)
(23623)
银行(23185)
经济学院(21825)
(21538)
研究所(21317)
财经大学(20608)
(20328)
金融(20074)
北京(19958)
(18700)
(18113)
基金
项目(80394)
科学(64917)
基金(63928)
研究(59026)
(55028)
国家(54674)
科学基金(47139)
社会(42235)
社会科(40176)
社会科学(40167)
基金项目(32365)
自然(28504)
资助(28137)
自然科(27922)
自然科学(27915)
自然科学基金(27499)
教育(26152)
(24940)
(22846)
编号(20809)
(20633)
中国(20254)
国家社会(19412)
教育部(18466)
重点(17954)
成果(17363)
人文(17001)
(16204)
大学(16184)
(16103)
期刊
(69793)
经济(69793)
研究(52122)
(37220)
金融(37220)
中国(26828)
(24737)
管理(18899)
科学(17263)
学报(16193)
(16105)
财经(14676)
大学(13323)
经济研究(13180)
学学(12694)
(12512)
(11125)
国际(10742)
世界(9533)
问题(9379)
农业(9063)
技术(8437)
业经(7651)
理论(7595)
教育(7308)
统计(6656)
技术经济(6617)
实践(6467)
(6467)
(6106)
共检索到2185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凯  周新苗  
本文用Logit模型将贷款损失率转化为金融稳定性综合指标,并以此作为被解释变量,以CPI、GDP和利率等宏观经济因素作为被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并做出各宏观经济因素的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对下一期的相应经济数据进行预测,并对下一期经济分别受各项宏观经济变量极端可信冲击下进行压力测试。研究结果显示,以上三种宏观经济因素对贷款损失率影响显著,其系数的经济意义也与现实相符。此外,根据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关于利率的研究部分准确验证了我国利率的产出经济效应和货币政策的时滞期。本文为政府降低贷款损失率,提高金融稳定性而进行系统的宏观经济调控提供定性和定量的参考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江  刘丽平  
宏观压力测试,作为压力测试方法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具体运用,可以提供极端事件对金融体系影响的前瞻性信息。随着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对系统性风险的日趋重视,宏观压力测试方法逐渐成为检验一国银行体系的脆弱性、维护金融稳定的首选工具。本文主要研究宏观压力测试在银行信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并在已有的模型成果的对比分析基础上,建立适用于我国的宏观压力测试模型并以此进行实证分析。本文以贷款违约率作为评估银行系统信用风险的指标,选取对银行信贷违约风险构成冲击的宏观经济变量,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将其整合成为一个综合性指标。研究结果发现:名义国内生产总值(NGDP)和通货膨胀率指标(CPI)对银行体系的贷款表现冲击力较强...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天宇  杨勇  
文章根据信贷组合观点理论来构建信用风险宏观经济压力测试模型系统,首先构建了基于压力传导模型和压力情景生成模型的压力测试模型系统;其次通过相关性检验、平稳性检验与"协整检验"筛选出对商业银行风险产生影响的宏观经济变量;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得出,该模型对于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在宏观经济压力下的信用风险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天宇  杨勇  
文章根据信贷组合观点理论来构建信用风险宏观经济压力测试模型系统,首先构建了基于压力传导模型和压力情景生成模型的压力测试模型系统;其次通过相关性检验、平稳性检验与"协整检验"筛选出对商业银行风险产生影响的宏观经济变量;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得出,该模型对于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在宏观经济压力下的信用风险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姜琳  赵苹  
本文利用DEA方法评估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相对有效性。通过CCR模型和Bilateral模型评价和比较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程度。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汤婷婷  方兆本  
本文采用压力测试框架,研究了宏观经济波动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文章以不良贷款率度量信用风险,以名义GDP增长率、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以及房地产销售价格指数作为宏观经济变量,建立了合适的宏观压力测试模型。在GDP增速放缓、CPI上升、M2增速下降的压力情景下,预测了2011年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的不良贷款率的变化路径。实证结果表明在压力情景下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将会显著上升。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苏为华  郭远爱  
本文利用2004-2013年的季度数据,基于改进的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进行宏观压力测试,并利用蒙特卡罗模拟技术,模拟了不同压力冲击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路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压力冲击下,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都出现不同幅度的上升,尤其是在极端压力情形下,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将急剧上升。最终宏观压力测试风险评估的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体系抵御风险的能力整体较强。
[期刊] 征信  [作者] 张能福  康翔  
以不良贷款率作为衡量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主要指标,借鉴国内外的研究经验,采用LOGIT方法论构建我国宏观经济因素对银行信用风险影响的压力测试模型,并通过假设情景法进行宏观压力测试,定量评估了宏观经济变化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冲击。研究表明,压力测试可以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白雪梅  臧微  
本文运用随机成本边界模型测算2005—2011年国内13家商业银行成本效率,分析信用风险对银行成本效率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对银行成本效率的提高,不仅不良贷款率呈现显著的负面影响,贷存比、资本充足率的改善作用显著,而且在影响程度上,贷存比的作用高于不良贷款率和资本充足率。因此,商业银行必须有选择地优化这些变量,进而控制信用风险,提高成本效率。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舜蛟  王文胜  
由于我国违约数据库的缺乏,我国经验EDF函数还没有建立,这极大地制约了EDF模型在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本文在我国EDF模型现有实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我国上市公司2003~2006年的相关数据,尝试建立我国经验EDF函数,并用试点试验(PilotTest)方法对EDF模型的预测能力和稳定性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EDF模型能够在上市公司违约前1~2年预测出其信用质量的下降,同时EDF模型对公司信用风险度量具有很好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将EDF模型应用于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是可行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尹丽  
文章从现代风险评估理论中,选取了KMV模型作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的核心手段,并通过对上市公司中正常经营企业和ST企业相关数据的提取,完成了二者信用风险评估的对比工作。信用风险评估的结果表明,商业银行和正常经营企业的信贷合作的风险更低。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施文俊  叶德磊  
采用我国2002年至2014年宏观经济指标以及12家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数据,运用假设情景法进行宏观压力测试,分析宏观经济波动对于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消费者价格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和广义货币供应量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影响显著;通过构建两种宏观经济极端情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和消费者价格指数出现大幅下降情况下,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不良贷款率均出现大幅度提高。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子元  
本文系统地总结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的主要技术方法,讨论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性,介绍了国外银行的实践情况,为国内银行开展信用风险压力测试提供参考。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周天芸  余洁宜  
本文利用中国上市银行的面板数据,通过扩展的CAPM模型,测算了贷款转让对中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商业银行进行贷款转让之后,系统性风险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而且四大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水平比其他商业银行的提高更为明显。系统性风险水平的提高来自于商业银行与市场相关性的提高,银行个体的风险水平是下降的。银行通过贷款转让行为将个体的风险转移到市场中去,提高了市场相关性,因此提高了系统性风险。中国金融监管部门不应仅将监管重点置于银行个体的风险暴露水平,亦应重点关注银行个体行为对市场整体风险水平的影响。
[期刊] 会计之友(上旬刊)  [作者] 沈阳  冯望舒  
文章基于2003年1季度至2009年2季度的数据,以不良贷款率作为评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指标,选取对银行不良贷款率构成冲击的宏观经济变量进行多元回归,结果显示,CPI、GDP增长率,进口额增长率,贷款利率及房价指数均显著影响到银行的信用风险水平。进而依据回归结果在假设情景下对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进行压力测验,得出了贷款利率R的大幅上升比GDP增长率的大幅降低对商业银行体系信用风险的冲击幅度更大的结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