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87)
- 2023(10461)
- 2022(8816)
- 2021(8588)
- 2020(6935)
- 2019(15904)
- 2018(15610)
- 2017(29251)
- 2016(16100)
- 2015(18337)
- 2014(18446)
- 2013(18071)
- 2012(16981)
- 2011(15681)
- 2010(15893)
- 2009(14692)
- 2008(14587)
- 2007(13463)
- 2006(12041)
- 2005(11035)
- 学科
- 济(64312)
- 经济(64239)
- 管理(45594)
- 业(40111)
- 企(31661)
- 企业(31661)
- 方法(25283)
- 数学(22626)
- 中国(22601)
- 数学方法(22386)
- 农(18983)
- 财(17227)
- 制(17025)
- 贸(16604)
- 贸易(16594)
- 易(16231)
- 银(13631)
- 银行(13600)
- 业经(13417)
- 行(13213)
- 融(12752)
- 金融(12745)
- 学(12570)
- 策(12305)
- 体(12115)
- 农业(11292)
- 地方(10572)
- 及其(9705)
- 理论(9315)
- 环境(9230)
- 机构
- 学院(229266)
- 大学(228875)
- 济(103490)
- 经济(101439)
- 研究(87804)
- 管理(83892)
- 中国(70637)
- 理学(70014)
- 理学院(69207)
- 管理学(68236)
- 管理学院(67773)
- 财(50021)
- 京(49956)
- 科学(49082)
- 所(44974)
- 研究所(40294)
- 中心(39357)
- 农(39130)
- 财经(38253)
- 江(35556)
- 经(34963)
- 经济学(32819)
- 北京(32548)
- 院(31781)
- 业大(30723)
- 农业(30713)
- 经济学院(29363)
- 范(29313)
- 师范(29019)
- 财经大学(28202)
- 基金
- 项目(144078)
- 科学(113237)
- 研究(108273)
- 基金(105122)
- 家(92384)
- 国家(91644)
- 科学基金(76705)
- 社会(69033)
- 社会科(65490)
- 社会科学(65474)
- 省(53006)
- 基金项目(52932)
- 教育(49818)
- 自然(47411)
- 自然科(46348)
- 划(46343)
- 自然科学(46324)
- 自然科学基金(45552)
- 资助(45029)
- 编号(43520)
- 成果(37541)
- 部(33705)
- 重点(32792)
- 课题(31753)
- 发(31622)
- 创(29389)
- 国家社会(29379)
- 中国(29042)
- 教育部(28878)
- 性(28416)
- 期刊
- 济(120472)
- 经济(120472)
- 研究(77174)
- 中国(53175)
- 财(38285)
- 农(36474)
- 学报(34838)
- 管理(33478)
- 科学(32515)
- 融(29081)
- 金融(29081)
- 教育(27561)
- 大学(26501)
- 学学(24876)
- 农业(24610)
- 经济研究(20997)
- 财经(20117)
- 技术(19308)
- 业经(18398)
- 经(17555)
- 贸(16147)
- 问题(15583)
- 国际(15122)
- 业(13864)
- 世界(13835)
- 理论(10899)
- 技术经济(10689)
- 统计(10454)
- 坛(10281)
- 论坛(10281)
共检索到3725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昌南 钟家福
近年来中国售后市场反垄断政策已初见行动,但是售后市场反垄断政策的实施中还存在诸多理论和政策难点。理论难点是如何判断厂商在售后市场具有市场支配地位且滥用了市场支配地位以及如何进行售后市场相关界定;实践难点是在国家大力鼓励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情况下,售后市场实施反垄断政策是否会损害产业绩效?在总结西方关于售后市场反垄断的不同观点与政策主张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售后市场相关市场界定原则,售后市场反垄断的公平化与差别化政策、售后市场维修技术信息公开的补贴政策等。
关键词:
售后市场 反垄断 政策体系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昌南
在当前产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售后市场垄断已成为许多厂商重要的经营模式。国外关于售后市场垄断的研究早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已开始,并产生了较为丰富的文献。主要研究集中于售后市场含义及垄断形成原因、售后市场垄断的动因、售后市场垄断的定价、售后市场垄断的效率及反垄断政策争议。尽管中国近年来开展了针对汽车售后市场的反垄断政策,但并没有完全找到实施售后市场反垄断政策的理论依据。因此,我国实施售后市场反垄断政策还需要解决若干理论与实践难点。
关键词:
售后市场 垄断 政策争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柏杨
本文在一般均衡的研究框架下构建理论模型分析了反垄断政策中市场结构与经济福利之间的经济联系,并以我国工业行业为例实证分析市场结构、行政垄断和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福利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由于规模经济效应,适度的垄断和竞争都有利于促进经济福利水平;第二,行政垄断与固定资产投资对我国工业行业经济福利水平具有显著影响。故在现实经济中,市场过度竞争与市场过于集中都可能损害经济福利,只有适度的市场集中,才有利于促进社会整体经济福利水平提高;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破除行政垄断以及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现阶段仍是提高我国工业行业整体经济福利水平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市场结构 经济福利 反垄断政策 行政垄断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自力
反垄断法与管制政策对管制行业的反竞争行为的规制存在交叉,对于如何处理二者关系,国内主流的观点是反垄断优先。美国的管制行业反垄断实施理论与实践可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强调反垄断法对管制行业尽可能少干预的弱干预理论,二是强调反垄断法应该最大限度地对管制行业的反竞争行为进行干预,三是强调反垄断法与管制政策的协调,共同规制管制行业中的反竞争行为。中国反垄断法在管制行业中的反垄断实施可以借鉴美国经验,强调反垄断法与管制政策对管制行业反竞争行为的协调规制。
关键词:
反垄断法 管制政策 反垄断实施 美国经验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孙方江
计算机、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发展带来人类交互、感知、生产方式的飞跃式变革,全新的数字经济时代正在加速到来。随着数据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数据向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要素化发展,并逐步成为数字经济时代最关键的生产要素,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也因此进一步加快对数据要素市场的培育。尽管数据要素市场受到各方重视,但市场规模仍较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场集中度高、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数据孤岛、数据壁垒问题严重。本文分析了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现状,从要素市场反垄断治理的历史、国际实践经验,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反垄断治理的路径。建议确定兼顾"共享和专属、效率和公平"的反垄断目标,明确数据保护、数据权属的法律基础;建立"政府主导、商业参与"的数据流通基础设施,探索构建个人数据要素账户;构建"跨部门、跨区域"的数据要素市场协同监管体系。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蔡永为
合营企业是反垄断法上一个模糊、不确定的概念,如何对其进行反垄断法规制是各国反垄断法所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分析限制竞争的企业合营行为特点,比较欧美反垄断法的相关立法内容与执法实践,借鉴其积累的丰富经验,提出了构建我国合营企业反垄断法规制体系的建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唐要家 唐春晖
“数据垄断”是平台经济反垄断的重要争议问题之一。在数字经济中,数据既是资源也是资产,数据的经济属性说明原始数据通常并不会产生“数据垄断”问题,但在数据采集与挖掘利用中,数据持有人可能会实施各种基于大数据的反竞争行为,扭曲市场竞争和阻碍创新,因而“数据垄断”行为应成为反垄断的重点。反“数据垄断”政策应构建以反垄断法为核心的多法协同体制,合理权衡竞争、隐私和创新目标,将数据、算法、平台作为政策重点,实施分类治理并注重市场化数据共享机制的作用。反“数据垄断”政策的核心是确保原始数据的开放接入,为此可实施个人数据可携带权、鼓励消费者授权的批量数据接入、特定情况下的强制性数据接入、互操作性政策等反垄断监管政策。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唐要家 唐春晖 管霞霞
中国中高端品牌汽车售后市场垄断化的形成逻辑及其竞争效应,既是检验各种售后市场理论假说的重要案例,也是制定汽车行业反垄断政策和进行反垄断执法的重要基础。本文基于中国中高端品牌汽车经销纵向组织结构及其纵向限制协议关系对售后市场理论加以扩展分析显示,排他性单一品牌授权专营体制的售后市场杠杆化应用是造成汽车高"零整比"的根本原因,具有纵向市场势力的品牌汽车生产商通过纵向价格和非价格限制合约的复合性和累积性应用,将售前市场垄断势力放大性延伸到售后市场,实现了对购车消费者的强锁定和索要高维修保养价格。售后市场垄断化是支配性汽车生产商一种有利可图的策略性滥用行为,严重伤害了配件经销市场和维修服务市场的有效竞...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剑
汽车售后市场纵向垄断协议主要表现为汽车制造商(供应商)利用其市场优势地位控制零配件、维修工具和维修信息的供给,从而控制售后市场,获得垄断利润。欧盟对相关市场的规制主要包括:(1)规制市场主体——汽车制造商(供应商);(2)规制市场产品——汽车零配件、维修工具和维修信息;(3)规制市场经营模式——选择性分销与一牌专营。通过对上述规制制度的研究,可以为我国正在进行的汽车行业反垄断指南提供借鉴。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朱国华 张青
随着我国衍生品市场改革的逐步深化,期货业的反垄断问题被提上日程。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中国期货业的垄断表现,以此作为本项研究的逻辑起点。期货业反垄断与竞争政策的实施,必须落实到专门的执法机构来负责,这就是反垄断实施主体的构建,因此本文第二部分重点研究如何构建高效的期货业反垄断实施主体。接下来把期货业分为交易所与期货经纪两个子行业,分别系统性研究如何实施反垄断与竞争政策。最后,期货业的反垄断进程必须注重行业规模经济的发挥,为此,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如何推动行业整合,提升中国期货业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
期货业 反垄断 竞争政策 行业整合
[期刊] 改革
[作者]
倪红福 冀承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中国反垄断政策的演变历程与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同频共振,不断进行着有益的尝试与调整。近年来互联网平台经济迅猛发展,但其较强的网络效应、规模效应以及赢者通吃、双边市场、跨界竞争等内在特性对中国市场竞争秩序形成了严峻的挑战。中国以平台反垄断政策的创新系统回应了平台垄断挑战,以大型平台企业作为规制对象接连发起了多个反垄断调查和诉讼案件,平台垄断从野蛮无序进入规范健康的新时期。展望中国反垄断政策的发展趋势,预期未来平台反垄断会趋于监管常态化、法治化和精细化,立法现代化、修法快速化,执法成熟化,国际合作和交流扩大化。针对数字经济时代平台反垄断政策面临的新难题与新挑战,中国应从监管机构、互联网平台、第三方主体等层面着力,以强化平台反垄断规制,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关键词:
平台经济 平台垄断 反垄断监管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白雅洁 孙伟增 高雅
《反垄断法》作为竞争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供了基本保障。本文基于2007—2014年全国税收调查数据实证考察了《反垄断法》对小微企业成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反垄断法》的实施显著降低了区域性的行政垄断程度和市场垄断程度,改善了小微企业的营商环境,通过减轻税收负担、改善融资环境、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和营业成本以及扩大商业信用规模等途径促进小微企业成长。异质性分析表明,《反垄断法》对不享有政府政策偏向的小微企业、所属行业市场垄断程度更高及产品可贸易性较低的小微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反垄断法》的实施显著提升了小微企业的地区创业活跃度,增加了小微企业对地区的税收贡献。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全面理解竞争政策的经济效应和促进小微企业健康成长提供了政策依据。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赵婷婷 郭小敏 纪宇 王彦超 武羿
反垄断法是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重要保障。企业在反垄断法实施前后的行为变化直接反映了竞争政策的微观经济效果。随着反垄断执法水平的不断优化,竞争政策应该会对企业垄断行为形成有效约束。基于此,本文以2006-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反垄断法的实施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垄断法实施后,相对于垄断势力低的企业,垄断势力高的企业审计费用显著增加。进一步检验发现,反垄断法促使处理组企业的垄断势力显著降低,且处理组企业的经营风险、诉讼风险以及审计投入显著增加。而且,反垄断法对企业审计费用的影响主要存在于国有企业、客户集中度高的企业以及市场化进程较低的区域。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肖土盛 董启琛 张明昂 许江波
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应重视初次收入分配的效率与公平,而中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现象依然存在。《反垄断法》作为竞争政策顶层设计的制度安排,将推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更好结合,并对企业初次收入分配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刻画竞争政策通过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内在机理,并利用《反垄断法》实施这一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了竞争环境改善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结果发现,《反垄断法》实施显著提升了高垄断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并且随着反垄断执法强度加大,其对高垄断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作用愈加明显。机制分析表明,《反垄断法》实施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主要通过要素市场上的要素组成效应与产品市场上的成本加成效应等途径来实现。进一步研究发现,《反垄断法》实施在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提升了普通员工收入份额、缩小了企业内部收入差距,兼顾了共同富裕。本文研究丰富了《反垄断法》实施的政策效果评估相关文献,为国家达成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毕茜 李靖
规范收入分配问题以及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是党和政府关注的焦点。文章以《反垄断法》实施为契机,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反垄断法》施行对职工工资的影响。研究发现,与低垄断程度企业相比,《反垄断法》实施显著降低了高垄断程度企业职工工资水平,且经过平行趋势、倾向匹配得分、改变样本期间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考察影响机制发现,《反垄断法》通过降低高垄断程度企业的垄断利润率以及信息不对称程度来削弱职工工资。异质性检验发现,《反垄断法》对职工工资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市场竞争程度较弱行业的企业、行政干预程度较低地区的企业、国有企业以及税收规模较高的企业。文章的研究丰富了职工工资的影响因素研究,为《反垄断法》的施行效果评价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同时对于完善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具有重要政策含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