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55)
- 2023(12042)
- 2022(10559)
- 2021(10288)
- 2020(8522)
- 2019(19874)
- 2018(19650)
- 2017(37410)
- 2016(20338)
- 2015(23109)
- 2014(22909)
- 2013(22937)
- 2012(21109)
- 2011(19243)
- 2010(18805)
- 2009(17273)
- 2008(16686)
- 2007(14161)
- 2006(12290)
- 2005(10987)
- 学科
- 济(83955)
- 经济(83866)
- 管理(54190)
- 业(50761)
- 企(41635)
- 企业(41635)
- 方法(39266)
- 数学(34317)
- 数学方法(33949)
- 中国(23901)
- 学(21259)
- 农(20903)
- 财(18303)
- 业经(17106)
- 贸(16844)
- 贸易(16833)
- 易(16425)
- 地方(15573)
- 农业(13840)
- 制(13840)
- 和(13445)
- 理论(13370)
- 环境(12953)
- 技术(11978)
- 银(11906)
- 银行(11862)
- 融(11422)
- 金融(11420)
- 教育(11398)
- 行(11388)
- 机构
- 大学(293550)
- 学院(287492)
- 济(118843)
- 经济(116519)
- 管理(114015)
- 研究(102733)
- 理学(99232)
- 理学院(98108)
- 管理学(96498)
- 管理学院(95988)
- 中国(75674)
- 科学(64037)
- 京(63546)
- 所(51868)
- 财(50877)
- 研究所(47929)
- 农(45758)
- 中心(44551)
- 业大(42993)
- 财经(41807)
- 北京(40735)
- 江(39289)
- 范(38927)
- 师范(38586)
- 经(38314)
- 院(37351)
- 经济学(36658)
- 农业(36017)
- 经济学院(32955)
- 州(31924)
- 基金
- 项目(201540)
- 科学(158044)
- 基金(147518)
- 研究(146755)
- 家(129637)
- 国家(128636)
- 科学基金(109263)
- 社会(92455)
- 社会科(87553)
- 社会科学(87530)
- 基金项目(78172)
- 省(75183)
- 自然(71031)
- 自然科(69400)
- 自然科学(69383)
- 自然科学基金(68143)
- 教育(66619)
- 划(64882)
- 资助(61465)
- 编号(58386)
- 成果(48179)
- 部(45457)
- 重点(45076)
- 发(42536)
- 创(41366)
- 课题(40278)
- 教育部(38929)
- 科研(38717)
- 创新(38663)
- 国家社会(38501)
- 期刊
- 济(124909)
- 经济(124909)
- 研究(86588)
- 中国(51814)
- 学报(48266)
- 科学(44647)
- 管理(41174)
- 农(40993)
- 财(36048)
- 大学(36034)
- 学学(33658)
- 教育(31864)
- 农业(29292)
- 技术(23498)
- 融(21637)
- 金融(21637)
- 经济研究(20773)
- 财经(20257)
- 业经(18187)
- 经(17319)
- 图书(16622)
- 问题(16431)
- 业(15868)
- 理论(14148)
- 科技(13985)
- 贸(13862)
- 技术经济(13683)
- 世界(13217)
- 版(12932)
- 资源(12807)
共检索到4149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王向清
中国哲学史的诠释理性经历了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工具与价值结合的三种类型。肖萐父、李锦全主编的《中国哲学史》以工具理性全面地诠释中国哲学史。冯友兰所著《中国哲学史》则以价值理性解读中国哲学,将中国哲学史理解为形上智慧。有鉴于仅以工具理性或价值理性诠释中国哲学史的相对不足,为消解知识与智慧的对立,冯契开创了以工具和价值相结合的理性诠释类型。冯契的创新性探索为中国哲学史的诠释方式提供了有益借鉴。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赵军
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在中国存在过度诠释的嫌疑,科学合理的诠释需要实现作者意图、文本意图、读者意图三重视界的融合。在此基础上,可以对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作出全新的诠释,并更加真切地把握该文本之于中国的意义。我们既要走出当下中国高等教育哲学研究对布鲁贝克学说的路径依赖,又要借鉴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的智慧,为中国高等教育哲学研究寻求新的生发空间。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邹国庆
本文对战略本质的三种观点进行了分析。指出博弈论的观点强调理性和平衡及竞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行为论的观点关注思维模式与认知局限,主张基于归纳法之上的依赖于经验数据的模式;进化论的观点则着眼于环境的不确定性及企业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使企业在商业系统本身广泛的多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目标式进化”,这样才能对战略的实质——有关一个企业组织怎样能增加附加价值与持续竞争优势的问题做出更为深刻的诠释。
关键词:
博弈论 行为论 进化论 相互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余谋昌
人类走向不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源自于自身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正是这种以机械论为代表的价值观 ,导致了人与自然的对立。生态哲学作为整体论世界观 ,对世界的本原、主体和客体、整体和部分 ,首要和次要进行新的阐释 ,这是生态哲学对现代哲学的一个贡献。
关键词:
机械论 二元论 生态哲学 可持续发展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胡志刚
哲学史书写的目的是变化发展的。早期西方哲学史与最初的中国哲学史的书写都具有某种哲人史的色彩,相比其他书写范式,更有现场感和志载的情怀。作为普遍问题的哲学史框架尽管是源于西方的,但毕竟是普遍的,"西方框架遮蔽中国哲人思想"的原因需要得到澄清。框架遮蔽传主是中西哲学史书写都遇到的问题,因而主要问题并不在于框架是西方的,而在于哲学史框架相对具体内容具有根本性。真正的系统研究是重新激活传主的思想。同情的研究和系统的研究,在终极上是一致的。笼统地区别中国底和西方底哲学史是不够的和"概括过度的",需要进一步追求"传主底哲学史",即表现出传主思想精髓、重新激活传主思想的哲学史;这需要某种程度向"哲人史"的复归和高水平的"原生态的哲学史研究",突破"哲学史中理论重要、是谁的理论并不重要"的成见。传主底中国哲学史,自然地就是中国底哲学史。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柯
列奥·施特劳斯从哲学与政治的固有冲突出发,提出了一套应该如何阅读经典著作的理论。他的诠释学包括两条原则。第一条原则是像作者理解自己一样理解作者。施特劳斯认为,诠释意味着回归作者本身,只有站在作者的立场上理解作者,才有可能理解作者。第二条原则是注意作者的写作艺术。由于重新发现哲学史上的双重教诲传统,施特劳斯提出,要注意作者的显白教诲和隐微教诲之分,而且只有在充分理解作者的显白教诲的基础上,才有可能理解作者的隐微教诲。施特劳斯的诠释学充满对哲学与政治之内在冲突的考量,对哲人实践智慧的尊重,可被称作是政治哲学诠释学。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凌美秀
理解是阅读的核心与本质,一切阅读都是经由理解实现的。这一点决定了诠释学的根本任务。鉴于目前国内的阅读学研究在有关阅读学学理构建上存在的先天性不足,笔者认为:有必要挖掘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中的阅读理论,以丰富和深化阅读学研究的学理基础。本文试图从对阅读之本质的理解以及共同构成阅读的三个有机相联的基本要素——读者、文本、阅读过程及其相关理论等方面,对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中的阅读理论予以梳理。
关键词:
伽达默尔 哲学诠释学 阅读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凌美秀 曹春晖
文章从个体与社会两个层面探讨了阅读的价值与功能,前者表现在:阅读不仅使个体成为传承人类文化的动态性载体,还对个体有着不可忽视的精神安顿价值;后者表现在:阅读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及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功用。两个价值层次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关联性,它是阅读对个体价值向阅读对社会价值正向传导的结果。
关键词:
阅读价值 精神安顿 文化传承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芮飞军
学界对《资本论》逻辑起点的认识有较多的争议,《资本论》逻辑起点可以在实践哲学思维下得到提炼,一些争议可以在实践哲学维度下得到排解。实践哲学以其反思、解释、改造等功能审视历史与现实的逻辑起点,在“人与物”对象化关系中进行过程性的抽象和反思。实践哲学能够从反思主体和反思对象相统一的视角观察对象,把主体的能动性和客观必然性统一起来,从而塑造了《资本论》商品逻辑起点的理论逻辑。商品一般、商品个别推论到商品具体,成为《资本论》逻辑起点的科学研究方法,是理解《资本论》商品范畴辩证法的关键,给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哲学方法论启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潘丽瑜 张广君
"由博返约"教学思想源远流长,对当代学校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学中的博约问题在本体论上具有基础性、本然性和普遍性,在价值论上体现出教学存在的文化意识、人本意识、开放的生活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等多方面的教学价值意识。对于网络信息时代的教学理论与实践而言,合理定位博约关系,深化发展"由博返约"教学思想,有助于澄清并回归教学存在的终极关怀,从基础理论层面推动教学变革,促进学生发展,回应时代呼唤。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宏 肖会舜
在观念史中,构成对价值共识达成的最大障碍无疑来自于基于表象个殊的价值相对主义以及自视代表了"真理性知识"的普世主义价值。相对主义和普世主义的缺陷就在于把"相对"绝对化、把"多元"一元化、把"特殊"普遍化,这导致要么放弃寻求价值共识的努力,要么把"地方性知识"包装成"全球性知识"予以推广,造成"文明的冲突"。只有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引下,以"人类社会"为立脚点,"共同利益"才是可理解的,"共同价值"才是可普遍化的。
关键词:
相对主义 共同价值 世界历史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靳媛媛 彭福扬
产业是人与自然的对象性活动及其产物,产业的本质是人的能动性和自然规定性的辩证统一。工业经济时代出现的生态危机,本质上是人与自然对象性关系的失和。克服生态危机不是靠限制产业发展规模就能实现的,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蕴含在人与自然辩证发展过程中。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桥梁,也是和谐的人与自然对象性关系的标志。人们需要通过绿色科技创新来重构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对象性关系的和谐互适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靳媛媛 彭福扬
产业是人与自然的对象性活动及其产物,产业的本质是人的能动性和自然规定性的辩证统一。工业经济时代出现的生态危机,本质上是人与自然对象性关系的失和。克服生态危机不是靠限制产业发展规模就能实现的,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蕴含在人与自然辩证发展过程中。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桥梁,也是和谐的人与自然对象性关系的标志。人们需要通过绿色科技创新来重构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对象性关系的和谐互适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曹恒轩
新供给经济学于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学者对经济学理论的反思中应运而生,理论联系实际,且更加注重从实际出发,主张以供给端发力服务全局,是经济学理论的中国创新。为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由经济学者贾康、苏京春撰著的《新供给经济学》于2015年8月在山西经济出版社出版。敬请关心中国经济的人们给予关注。本书约32万字,共分5部分22章。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导论、新供给经济学理论的"五维一体化"框架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