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10)
2023(6848)
2022(5572)
2021(5744)
2020(4525)
2019(10526)
2018(10590)
2017(17830)
2016(10680)
2015(12531)
2014(12501)
2013(11728)
2012(11334)
2011(10582)
2010(10686)
2009(9756)
2008(9825)
2007(8867)
2006(8007)
2005(7610)
作者
(28237)
(23635)
(23557)
(22707)
(15146)
(11450)
(10708)
(9336)
(9186)
(8432)
(8122)
(8041)
(7685)
(7633)
(7505)
(7452)
(7226)
(6883)
(6854)
(6781)
(6463)
(5804)
(5653)
(5421)
(5379)
(5249)
(5231)
(5128)
(4864)
(4777)
学科
(39554)
经济(39515)
管理(20798)
中国(20492)
教育(19729)
(17436)
方法(16760)
数学(14762)
数学方法(14560)
(13251)
(13157)
企业(13157)
(10252)
贸易(10245)
(10099)
理论(9604)
(9401)
(7853)
(7578)
(7419)
教学(7330)
业经(6667)
发展(6487)
(6411)
银行(6398)
关系(6382)
(6364)
(6257)
(5974)
金融(5974)
机构
大学(156540)
学院(147118)
研究(61606)
(61210)
经济(60006)
管理(45048)
中国(42077)
理学(37866)
理学院(37284)
管理学(36479)
(36343)
管理学院(36184)
科学(34697)
(31140)
(30254)
师范(30073)
教育(29790)
研究所(28377)
(27203)
中心(25531)
师范大学(25148)
北京(24693)
(21986)
财经(21716)
(21642)
经济学(21306)
(20511)
(20077)
经济学院(19012)
技术(17750)
基金
项目(89894)
研究(72761)
科学(72063)
基金(64161)
(55911)
国家(55324)
社会(45501)
科学基金(45310)
社会科(42796)
社会科学(42787)
教育(41550)
(31749)
基金项目(31480)
(30436)
编号(30204)
成果(28774)
资助(27444)
自然(25935)
自然科(25363)
自然科学(25355)
自然科学基金(24927)
课题(24509)
(23536)
重点(22175)
教育部(20994)
中国(20973)
(20406)
(20337)
(19674)
国家社会(19182)
期刊
(67519)
经济(67519)
研究(58328)
教育(49714)
中国(41152)
学报(23075)
科学(21051)
(20004)
大学(18734)
(18686)
管理(17408)
学学(15819)
技术(15526)
农业(13361)
财经(12143)
经济研究(11805)
职业(11723)
(11396)
金融(11396)
(10784)
(10507)
世界(9601)
国际(9393)
问题(8858)
(8612)
论坛(8612)
图书(8491)
(8360)
技术教育(7663)
职业技术(7663)
共检索到2423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叶澜  
以儒家为主体、儒道释并存的思想格局呈现的价值取向、基本的思维方式及其存在方式构成的中国哲学传统具有存在的独特和意义,它内含着教育精神与智慧,形成了基于中国哲学传统的教育哲学。从天地人相通相生、人应依天道之法而行、人在天地万物之间的特殊地位与关系的天人关系的三层意义,可见天人合一内含的教育精神。以人生为对象的修习践行,是解决人何以成人、立身、成事这一由天人合一引申出的核心问题的重要途径。由此,"教育"一词的中国式表达为"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中国哲学传统中重智慧胜于重知识与经验,导致了中国哲学传统中认识事物方法论和思维方式的独特:重综合思维,着力于整体与关系的认识;形成互通互化的关系思维,并进行关系范型推演;运用时势运转的思维方式,关注转化过程中条件变化和关节点。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文霞  
教育哲学是热爱教育智慧的 ,它的具体样态是 :惊异、怀疑 ,感受、体悟 ,博览、沉思 ,说出、倾听 ,激情、执着。然而 ,爱与智慧的危机已成为当代教育的症结 ,“爱智慧”、“复兴智慧”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文化行动之一”,是哲学和教育的事业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庞学光  
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而儿童具有似乎是与生俱来的"爱智慧"的天性。儿童哲学教育的意义起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保护儿童的哲学天性。这有助于儿童精神的健康成长,有助于人类思想和人类社会的进步,有助于哲学家的诞生。其二,训练儿童的哲学思维。人的哲学思维方式和能力有赖于必要的训练,而哲学教育是训练儿童哲学思维的最为有效的方式。其三,奠基儿童的幸福人生。其根据在于哲学教育是儿童精神成长的重要条件,它能使儿童一生拥有健康的心态,并能通过培养儿童的辩证思维帮助他们在人生的旅途上不断地将痛苦转化为幸福。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翟羽佳  
当前,智慧图书馆的研究路径存在哲学缺场,对智慧图书馆内涵的综合性阐释没有达到基础理论层面的构建,基于后现代语境的基础理论研究也并未与"智慧图书馆"这一热点和趋势融合。因此,应在哲学视角下重新审视"智慧图书馆"概念,奠定对其研究的理论基础,创新图书馆学的发展理念。首先,从存在论层面揭示智慧图书馆的存在形态,探究"智慧图书馆何以可能";第二,为智慧图书馆确立新的认识范式,将以往概念研究的静止思维、实体思维和机械思维历经观念的冒险,转换为过程思维、关系思维和机体思维;第三,从价值论角度探寻关涉人类知识追求和信息获取之理想的智慧图书馆所具有的价值意蕴。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济良  刘燕楠  
教育的功利化倾向使教师在满足功利目的的驱使下逐渐失去了反思教育本真的能力。然而,教师对于教育的认知并不能只存在于操作的层面,更多的需要来自生活与价值层面的审视。因此,教师需要具有一种哲学的品质才能对教育及人本身进行终极的关怀与思考,使教师在哲学的思考中不断形成反思与批判的思维,从而生成一种具有理性与超越性的教育智慧。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贺武华  方展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欧阳康  赵贝斯特  张梦  
"哲学、文化与人生智慧"慕课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平台的技术优势,秉持以哲学思维推进文化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强调具有问题意识与对话意识的教学方法,重视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是信息时代哲学教育教学创新的有益尝试。信息时代哲学教育教学创新应吸收新兴科技与教育教学模式的优长,充分遵循哲学学科特征,全面把握哲学教育的功能与使命,自觉将文化素质教育融入哲学教育教学过程。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鞠玉翠  
哲学作为爱智之学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追求抽象本质而忽视或排斥具体世界的倾向,爱智危机由此产生。叙事探究通过显现经验、诠释经验、反思重构经验这一不断超越的历程,用共生而非对立的方式重新沟通了哲学世界与生活世界,让爱智慧扎根在经验的土壤中,并不断走向超越,成为富有生命力的爱智方式,有助于化解爱智危机,有助于展现、理解、改造教育世界和其中的人与事。作为教育哲学研究方式的叙事探究,研究者应当更注重所叙事情中经验的复杂性、连续性、互动性和包容性;探究个别中的一般、现象中的本质、故事中的道理,追求对此在在世的体悟洞察,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刘峻杉  
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的研究需要通过对方法论的反思,来寻求突破和加速发展。从基本定位与根本追求来看,中国传统教育哲学需要联结好中国哲学与教育学的思想,激活本土的思维和话语方式。在主要研究定向上,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既需要继承经典诠释传统而"返本开新",也不能忽视围绕当下教育问题而与现有的主流学术理论和通行话语展开"思想比较"和"话语关联"。跨越古今思维方式的差异,实现理解与诠释过程中"意义场"的联通性,是这个领域内关键的研究难点。优化基本范畴和理论框架以作为公共知识背景和基本前提,深刻诠释关键观念或概念以作为基本话语工具,在故事情境中开显"精神"以焕发生机和活力,是当前阶段需要重视和优先解决的研究课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于超  于建福  
自然与"当然"和合,即"自当一体",是以儒、道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展开的根基。儒家以天道、人性为自然,以"尊德性而道问学"、"诚明"两进为途径;道家以"道"为自然,以"归根复命"为功夫;儒、道两家同源异流,皆以"尽人合天"为旨归,共铸了以"自当一体"为根基的中国传统教育哲学。伴随长于分析、重视知识的西方教育哲学进入中国,以"自当一体"为根基的中国传统教育哲学逐步丧失了在教育哲学理论中的主导地位。将基于"自当一体"之道的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理念真正融入教育哲学的理论建构中,已成为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慧萍  甄真  
"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代言,是社会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仅成为当今社会各行各业从业者的实践参照,更展现着整个社会的时代风貌和精神价值。通过对中国传统哲学视阈下的"工匠精神"的探讨,特别是传统伦理道德思想对于"工匠精神"形成和培育过程中的不利影响,以期能够从不同的侧面揭示"工匠精神"背后的深刻内涵与哲学根源,并提出哲学视阈下"工匠"精神的培育与传承路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帕特里夏·怀特  保罗·赫斯特  石中英  
在西方哲学不断发展的背景中 ,教育哲学真正开始成为一个有清晰界限的研究领域 ,以其强有力的分析方法著称于世。英国分析哲学家彼德斯提出了教育哲学的任务和特征 ,成功地使教育哲学具备了自己的独特的性质 :既是当代哲学一个生机勃勃的领域 ,又是教育研究一个主要的和独立的领域。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分析教育哲学已经不折不扣地成为西方哲学传统中的一部分。当前 ,分析教育哲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认真地对学科内部的根本问题进行重新评价和修正。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海龙  
新时期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实践体现,是凝聚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元文化思想的智慧结晶,正确理解其哲学智慧有助于凝聚力量、统一思想,为创新发展思政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持。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陈先达教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大智慧》是全面诠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问题的书籍,其中蕴含的思政教育理论对思政教育具有参考价值,对认知、了解和学习新时期习近平治国理政哲学智慧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