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06)
- 2023(14505)
- 2022(12426)
- 2021(11894)
- 2020(9730)
- 2019(22496)
- 2018(22047)
- 2017(42229)
- 2016(22824)
- 2015(25841)
- 2014(25624)
- 2013(25588)
- 2012(23436)
- 2011(21285)
- 2010(20922)
- 2009(18998)
- 2008(18264)
- 2007(15713)
- 2006(13665)
- 2005(12019)
- 学科
- 济(92522)
- 经济(92421)
- 管理(62465)
- 业(58879)
- 企(48042)
- 企业(48042)
- 方法(44077)
- 数学(37906)
- 数学方法(37544)
- 中国(26737)
- 农(25541)
- 业经(20909)
- 财(20507)
- 学(19430)
- 贸(18838)
- 贸易(18829)
- 易(18329)
- 农业(17252)
- 地方(17001)
- 制(15484)
- 和(15291)
- 理论(15148)
- 环境(14702)
- 教育(13319)
- 技术(13257)
- 银(13190)
- 银行(13144)
- 行(12645)
- 划(12591)
- 融(12582)
- 机构
- 大学(326314)
- 学院(323945)
- 济(132266)
- 经济(129638)
- 管理(128520)
- 理学(112148)
- 研究(111258)
- 理学院(110870)
- 管理学(109079)
- 管理学院(108500)
- 中国(82555)
- 京(70092)
- 科学(68921)
- 财(56692)
- 所(55421)
- 农(52074)
- 研究所(51085)
- 中心(49067)
- 业大(48869)
- 财经(46741)
- 北京(44678)
- 江(44152)
- 范(44058)
- 师范(43695)
- 经(42797)
- 农业(41089)
- 院(40193)
- 经济学(39958)
- 州(36109)
- 经济学院(36098)
- 基金
- 项目(226647)
- 科学(178732)
- 研究(166504)
- 基金(165343)
- 家(144548)
- 国家(143316)
- 科学基金(122546)
- 社会(105602)
- 社会科(100084)
- 社会科学(100059)
- 基金项目(87858)
- 省(86179)
- 自然(79070)
- 自然科(77228)
- 自然科学(77210)
- 教育(76090)
- 自然科学基金(75818)
- 划(73574)
- 编号(67850)
- 资助(67716)
- 成果(54799)
- 部(50790)
- 重点(50578)
- 发(48384)
- 创(46889)
- 课题(46369)
- 创新(43623)
- 国家社会(43606)
- 教育部(43550)
- 科研(43090)
- 期刊
- 济(141697)
- 经济(141697)
- 研究(95571)
- 中国(59455)
- 学报(52371)
- 科学(48712)
- 农(47183)
- 管理(45935)
- 财(39806)
- 大学(39530)
- 教育(37162)
- 学学(37010)
- 农业(33653)
- 技术(26090)
- 融(24551)
- 金融(24551)
- 经济研究(23939)
- 业经(23143)
- 财经(22341)
- 经(19145)
- 图书(18335)
- 问题(18271)
- 业(18178)
- 贸(15346)
- 科技(15341)
- 技术经济(15149)
- 资源(15054)
- 理论(15047)
- 版(14706)
- 商业(14366)
共检索到4640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孟繁怡 傅慧芬
我国的一些消费品企业通过利用母国文化精粹打造品牌,已在海外市场取得喜人的成绩。然而,现有文献尚不能回答这些品牌成功的原因。本研究通过回顾消费者文化定位及品牌文化象征性相关文献,提炼了品牌外国文化象征性概念,并探索了其作用机制。对法国消费者的问卷调查显示,品牌外国文化象征性能正向影响消费者对品牌质量、声望、独特性利益、(全球公民)群体归属性利益的评价,且对感知独特性利益的直接作用最为突出;但品牌外国文化象征性对品牌态度的正向影响主要源于感知质量与声望的中介作用。此外,品牌来源国形象及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分别正向和负向调节着品牌外国文化象征性对品牌态度的整体作用。本研究的结论丰富了有关消费者文化定位...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黄海洋 何佳讯 朱良杰
在中国市场上,诸多国产品牌尝试实施全球消费者文化定位战略以迎合消费者需求,但少有研究剖析该定位战略的消费者态度。鉴于此,本文以融入全球元素的中国品牌为研究客体,把消费者世界主义引入全球消费者文化定位战略研究。实证分析表明,消费者世界主义正向影响消费者对全球消费者文化定位的偏好,其中介机制为全球神话追求。进一步地,结合中国社会独特的行为规范,本文引入调节聚焦理论,探究预防聚焦和促进聚焦在中介机制中的差异化调节效应。有调节的中介分析表明,预防聚焦负向调节全球神话追求对全球消费者文化定位偏好的影响效应,而促进聚焦在中介机制中不产生调节效应。总体上,本文深化了全球消费者文化定位战略的消费者态度研究,拓展了基于文化内部视角对调节聚焦理论的理解。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郭晓凌 张梦霞
本文以消费文化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在发展中国家,全球消费导向如何影响对于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全球品牌的态度。结果表明,全球消费导向能够正面影响对发达国家全球品牌的态度,而且全球认同和民族中心主义在其中发挥互补性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证明了全球化背景下消费心理对于品牌态度产生重要影响,从这一角度为发展中国家消费者对发达国家全球品牌的偏好提供了新的解释,并为中国企业建设全球品牌提出了建议。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傅慧芬 孟繁怡 赖元薇
虽然新兴市场的后来者品牌很难迅速渗透外国市场,但一些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通过赋予其品牌中华文化内涵,建立了独特的品牌定位和形象。然而,对这种外国消费者文化定位战略的研究迄今还很少见。本研究以3家采用该战略的中国品牌为样本,运用规范的案例研究方法,提炼了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利用外国消费者文化定位战略提升品牌形象的过程框架暨机理。研究发现,产品具有较高的环境敏感性、符合全球消费者主流偏好并负载相宜的独特中国文化元素,是品牌采用该定位战略的前提条件;战略的成功实施有赖于营销组合的局部当地化和借力于东道国企业的互补性资源;尽管原产国形象及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会影响该战略的实施效果,但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该...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晓珍 叶靖雅 杨拴林
大量全球知名企业利用中国元素开展本土化战略,而关于此战略的运用效果研究甚少。现有不多的研究讨论了中国元素的使用对消费者品牌态度的影响,但并未对案例进行分类研究,也缺乏对其影响因素的探究。笔者在多案例分析和消费者深度访谈基础上发现:可辨识性是影响国际品牌中国元素使用效果的第一关键因素,基于色彩视认性和品牌识别,将其界定为"中国元素辨识度"这一概念;结合消费者深度访谈和现有文献,将中国元素辨识度作为自变量、品牌联想作为中介变量、文化认同作为调节变量,构建了理论研究模型。从案例成败和辨识度高低两个维度形成2×2的实验案例组合,以品牌熟悉度为分组依据,形成八个实验组,研究发现:中国元素辨识度显著影响国际品牌的消费者购买意愿,且在元素运用不当或低品牌熟悉度情境下更为明显;同样,低品牌熟悉度情境下品牌联想和文化认同的中介及调节作用显著,但与案例类别(产品造型案例和产品宣传)无明显相关。最后从中国元素的选择和使用、引导消费者联想途径和市场定位三方面提出了企业正确运用中国元素的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晓珍 叶靖雅 杨拴林
大量全球知名企业利用中国元素开展本土化战略,而关于此战略的运用效果研究甚少。现有不多的研究讨论了中国元素的使用对消费者品牌态度的影响,但并未对案例进行分类研究,也缺乏对其影响因素的探究。笔者在多案例分析和消费者深度访谈基础上发现:可辨识性是影响国际品牌中国元素使用效果的第一关键因素,基于色彩视认性和品牌识别,将其界定为"中国元素辨识度"这一概念;结合消费者深度访谈和现有文献,将中国元素辨识度作为自变量、品牌联想作为中介变量、文化认同作为调节变量,构建了理论研究模型。从案例成败和辨识度高低两个维度形成2×2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晓英 苏勇
本文构建了一个联合品牌态度转移路径模型,并通过实证方法对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消费者品牌知识、重要性认知、以往使用经验对联合品牌态度转移有影响,但影响程度和方式具体不同,且都对品牌购买意愿产生正向作用。
关键词:
联合品牌 品牌态度 转移路径 购买意愿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志浩 王德胜 李婷婷
本文聚焦于品牌故事素材来源真实性对品牌态度的作用效果及其内在机制。基于叙事传输理论,本文构建品牌故事素材来源真实性、心理距离、叙事传输与品牌态度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并通过三个情景模拟实验对品牌故事素材来源真实性影响消费者品牌态度的相关假设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完全虚构的品牌故事,素材来源于真实事件的品牌故事对提升消费者品牌态度更为有效。其中,品牌故事素材来源真实性通过心理距离-叙事传输的链式中介机制对消费者品牌态度产生影响,心理距离-叙事传输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品牌故事获取方式对品牌故事素材来源真实性与心理距离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效应。具体而言,相较于被动接收,消费者主动发现品牌故事时,消费者与故事之间的心理距离更近。研究结论揭示了品牌故事素材来源真实性对消费者品牌态度的影响机理,拓展了叙事传输理论在品牌故事营销领域的研究,为品牌故事的创作与传播提供了理论依据与管理启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德胜 杨志浩 韩杰
品牌故事是老字号品牌传承的重要形式,老字号通过品牌故事展现特定的故事主题以影响消费者品牌态度。笔者从品牌传承视角,构建了老字号品牌故事传承主题、老字号真实性对消费者品牌态度影响过程的研究模型;通过四项情景模拟实验,选取高校学生与网络用户作为实验对象,探讨了老字号品牌故事主题对消费者品牌态度的影响机理。实验结果显示:老字号品牌故事传承主题对消费者品牌态度产生显著影响,其中老字号真实性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传承主题(文化传承vs.工艺传承)与品牌概念类型的交互作用对消费者品牌态度的影响显著,具体而言,工艺传承主题对于功能型品牌态度的提升更为有效,文化传承主题对于象征型品牌态度的提升更为有效。本研究揭示出老字号品牌故事主题如何影响消费者品牌态度的机理,从品牌传承视角拓展了品牌故事研究之学术领域,丰富了品牌管理理论的现有相关文献,能够为老字号企业传承、发展及其品牌故事营销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德胜 李婷婷 韩杰
深入理解品牌跨界的作用机理和消费者的品牌态度对于老字号企业选择合适的跨界形式、内容和对象,开展有效的跨界营销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中国老字号品牌跨界的真实情境,引入联想需求理论解析不同的产品跨界类型与年轻消费者求异程度的交互作用影响品牌态度的心理机制。实验结果表明:高求异的年轻消费者与“元素嫁接型”跨界匹配、低求异的消费者与“品牌联合型”跨界匹配更能引发消费者创新感知,进而形成积极的品牌态度;同时,消费者文化认同感的增强会正向调节这一过程。研究结论将为老字号品牌把握年轻消费者需求,在国潮趋势下实现品牌新生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吴媛媛 张慧 刘天娇 黄雪
品牌故事是企业与消费者沟通的重要营销方式之一,示弱型和示强型的品牌故事哪种更能唤起消费者的好感和取得消费者的信任呢?消费者对于不同类型品牌故事的感知和态度存在怎样的差异呢?本研究通过三个实验探讨了示弱和示强类型的品牌故事对消费者品牌态度影响的双重路径机制和作用边界。研究发现,激励感知和能力感知在品牌故事类型和消费者品牌态度中发挥了中介作用。与示强型品牌故事相比,示弱型品牌故事会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激励感知,而与示弱型品牌故事相比,示强型品牌故事会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能力感知。此外,还进一步探索了消费者的内隐人格和品牌历史的调节作用。本研究丰富了品牌故事的理论发现,为企业品牌故事的设计和营销策略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启示。
关键词:
品牌故事 激励感知 能力感知 内隐人格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元明顺
基于FCB Grid模型视角,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品牌个性与消费者真实自我对品牌态度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涉入度/认知型和高涉入度/情感型品牌的品牌个性与真实自我概念一致的群体比不一致的群体具有更高的品牌态度,在此类品牌的塑造上考虑注入品牌个性的五个维度中的"智"和"雅"的个性特征,低涉入度/认知品牌未显示出显著的品牌个性,低涉入度/情感型品牌的一致群体与不一致群体均显示出显著的品牌个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车思雨 盛光华 林政男
引入在微博营销实践中极为重要的变量——消费者情感融入和感知互动性,来探讨品牌与网红博主的契合类型对消费者品牌态度的作用机制。通过两个实验发现,不同契合类型均对消费者品牌态度产生影响,而功能契合会使消费者的品牌态度更为强烈,并且消费者情感融入在契合类型与品牌态度之间起中介作用。此外,契合类型与感知互动性的交互作用会对消费者品牌态度起调节作用。在功能契合下,低感知互动性的消费者品牌态度更强烈;在形象契合下,高感知互动性的消费者品牌态度更强烈。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卢正文
本文以广告设计中嵌入中国元素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消费者认知特点,实证检验嵌入中国元素对消费者认知及其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品牌中嵌入中国元素会影响消费者反应,在消费者认知需求和专业知识水平高的情况下,中国元素对消费者反应产生显著的影响;相反,在认知需求和专业知识水平低的情况下,嵌入中国元素对消费者反应没有明显的提升作用。研究结论为深入了解本土文化元素在品牌塑造中作用机理提供实证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强化品牌的本土文化价值、借助特定文化力量打造强势品牌、针对消费者个体特征的差异采用不同的品牌沟通策略,以及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康庄 石静
文章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构建了品牌资产、品牌认知和品牌信任之间的关系的概念模型,针对移动通讯服务的特殊情况,借鉴前人的基础上设计量表,并通过563个样本的调查进行实证分析,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概念模型进行了检验和修正。结果表明品牌形象认知对品牌资产有直接正向影响,并通过品牌价值认知、品牌信任对品牌资产产生间接影响;品牌价值认知对品牌资产有直接的负向影响,但是通过品牌信任对品牌资产有间接的正向影响;品牌信任对品牌资产有直接的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注重品牌形象塑造与沟通、增进消费者信任等针对企业的建议
关键词:
品牌资产 品牌认知 品牌信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