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10)
2023(12197)
2022(10269)
2021(9877)
2020(8400)
2019(19172)
2018(18645)
2017(35462)
2016(18688)
2015(21326)
2014(20817)
2013(20369)
2012(18680)
2011(16666)
2010(16046)
2009(14676)
2008(13930)
2007(11703)
2006(9877)
2005(8652)
作者
(52033)
(43535)
(43342)
(41230)
(27708)
(20765)
(19713)
(17189)
(16704)
(15101)
(14859)
(14853)
(13666)
(13620)
(13601)
(13563)
(13245)
(12690)
(12525)
(12512)
(10663)
(10535)
(10527)
(10083)
(9754)
(9715)
(9509)
(9212)
(8697)
(8641)
学科
(76300)
经济(76214)
管理(51228)
(47331)
(38542)
企业(38542)
方法(38065)
数学(34016)
数学方法(33574)
中国(22628)
(19296)
(18775)
(16402)
贸易(16392)
(16070)
(15680)
业经(15275)
(13254)
农业(12627)
环境(11901)
(11758)
银行(11726)
地方(11712)
(11625)
金融(11623)
(11592)
(11242)
(11197)
技术(11180)
财务(11157)
机构
大学(263731)
学院(259398)
(113232)
经济(111401)
管理(101225)
研究(91896)
理学(88364)
理学院(87429)
管理学(85933)
管理学院(85458)
中国(69677)
(55755)
科学(54885)
(48950)
(45018)
(42549)
中心(42147)
研究所(41541)
财经(40185)
业大(38852)
(37085)
经济学(36334)
北京(34979)
(34956)
农业(33907)
(33692)
经济学院(32808)
(32687)
师范(32233)
财经大学(30455)
基金
项目(185639)
科学(147775)
基金(138966)
研究(133450)
(123089)
国家(122171)
科学基金(104713)
社会(87217)
社会科(82853)
社会科学(82834)
基金项目(72735)
(68687)
自然(68018)
自然科(66504)
自然科学(66481)
自然科学基金(65315)
教育(61603)
(60112)
资助(57303)
编号(51160)
(42781)
重点(42509)
成果(40776)
(39691)
(39273)
国家社会(38001)
教育部(36953)
创新(36862)
科研(36398)
课题(35227)
期刊
(112855)
经济(112855)
研究(73992)
中国(47670)
学报(42124)
科学(39285)
管理(37299)
(37163)
(36842)
大学(32587)
学学(30700)
农业(26281)
教育(25151)
技术(22826)
(20986)
金融(20986)
经济研究(19914)
财经(19643)
(17047)
业经(16451)
(15346)
问题(14940)
(14239)
世界(14061)
国际(12979)
统计(12499)
技术经济(12078)
(11937)
科技(11604)
图书(11370)
共检索到3717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袁神  吴庆悦  
对比中日软实力系统中各大环节的优势与不足,中国提升软实力必须做到意识力和物质力的均衡发展,壮大公民社会力量,注重软实力独立体系建设,为世界提供能长久共享的意识性和物质性资源。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代帆  
本研究基于在菲律宾的问卷调查,对中国和日本在菲律宾的软实力进行实证比较。研究发现,中国无论在经济软实力、人力资源、文化软实力、政治软实力还是外交软实力等方面,都要落后于日本。要拓展中国的国家软实力,中国需要学习日本推进文化外交和软实力的经验。我们不仅要思考如何在全球化时代挖掘中华文化的内涵和优势,还要以更具效率的方式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重视国内问题的外部示范性,以国内社会的"善治"构建国家软实力的基础;高度重视民间外交,拓展对外交往的渠道;改变以经济为主轴的急功近利的对外交往模式,真正把文化外交至于战略位置。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杨积芳  陆林  
本研究选取宁波本土饭店K和外资饭店H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方法构建饭店员工满意度指标,以员工满意度作为衡量饭店软实力的切入点,将本土饭店K与外资饭店H的软实力进行了定量化的比较研究。研究表明,尽管本土饭店K的员工满意度高于外资饭店H,但在员工素质和长期发展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本文还对员工学历、工资、职位等与员工满意度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刘再起  向雄辉  
经济软实力的构建以经济硬实力为基础,但同时也反作用于经济硬实力。文章构建经济软实力指标评价体系,并对比中印两国经济软实力的优缺点发现:中国经济软实力整体比印度更强,但印度软实力建设举措有值得借鉴之处。针对目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中国应在加强国内经济软实力的源动力、夯实国内经济软实力的支撑力、提升国际经济软实力上着重发力,以增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能力。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昳昀  刘宝存  
教育软实力是中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教育软实力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构建了教育软实力分析框架,即教育价值力、教育制度力、教育政策力、教育创新力和教育传播力。通过国际软实力排行榜比较发现,中国教育软实力与西方发达国家仍存在差距。中国教育软实力存在不善于提出具有价值力的教育理念、制度建设尚不完善、政策设计不健全、教育创新力有待提升、教育传播力受限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中国教育软实力,我国需加大教育投入,夯实教育软实力的"硬"基础;构建中国特色、世界认同的教育理论体系、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提升中国教育理念影响力;加强制度建设和政策设计,提升中国教育制度和政策的亲和力;构建教育传播体系,讲好中国教育故事。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张延华  
道本管理是以"道"为本的管理,目标是解放人而不是控制人,是建立在客观规律基础上的管理。员工的软实力是企业的终极竞争力,是员工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从道本管理的视角探讨员工软实力的构建。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刘志华  陈华  
作为新的国家战略,在效率的基础上,提升文化软实力对激发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增强综合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路径,包括: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转变政府职能、激发文化创造活力等。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周国富  吴丹丹  
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对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促进作用。本文从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出发,选取文化传统、文化活动、文化素质、文化吸引、文化体制及政策五个方面的25个评价指标,形成一个分层次的、可操作性强且适合中国国情的区域文化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对各省区的文化软实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了各省区文化软实力的优势与劣势及其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培根  王恭南  
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大学的实力,是大学快速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应不断注意自己的精神追求,不断改善自己的管理,时时刻刻注意维护自己的声誉。这其中大学领导者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增强大学软实力要善于转化,需要前瞻,但不能理想主义,不能一蹴而就。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化树  
打造大学软实力,提升大学竞争力,是全球性竞争环境下大学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大学软实力涵括了大学文化力、大学政治力、大学精神力、大学制度力等要素。快速增强的经济实力是构建和强化大学软实力的物质基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是构建和增强大学软实力的根本动力,充满活力的大学文化是构建和增强大学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在提升大学软实力过程中,必须消除计划体制的负面影响,克服各种问题障碍,努力增强大学软实力的内生力。培育大学精神,增强大学软实力的凝聚力。谋划事业发展,增强大学软实力的感召力。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翠玉  
文化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需要,提升综合国力和国家形象,抵御西方文化入侵,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必然要求。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注重文化输出。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王双  
因美国霸权力量的相对衰落、全球治理难题、新的公共产品的需求涌现以及观念创新滞后等原因,当今的国际社会物质与理念层面的国际公共产品提供均难以为继。为构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中国需要在中华文化传播、维护国际经济稳定繁荣与创新发展模式,以及维持国际公共领域开放和世界新秩序(理念)建设等方面通过提供公共产品,提升自身软实力。本文试图在中国硬实力不断增强和国际社会对中国承担国际责任日益期待的背景下,从国际公共产品的角度来发掘国际公共产品的提供与中国软实力提升之间的关系。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秀英  
美国、日本、西欧经济实力比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①为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②指欧洲共同体(下同)。③为1993年第1季度数字。④为1993年第2季度数字。国内生产总值及占经合组织的比重(按当年价格和汇率折算成美元)单位:十亿美元①1990年以前仅指原联邦...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单世联  
在回答如何建设中国文化软实力时,论者们普遍认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一个重要方面,这里的文化产业,当然包括流行文化。但在约瑟夫·奈和亨廷顿等人的论述中,流行文化是否为"软实力"的资源,是一个需要论证的复杂的问题。在充分认识到流行文化可能发挥"软实力"的作用,也可能瓦解一国文化根基的多重性质后,中国文化软实力理论应当在五个方面提供新论:必须在民族精神传统与当代普遍价值之间寻求平衡;必须发展有内容、有意义的流行文化;必须从国内做起;必须广泛动员社会参与和公民行动;不能过分夸大文化的作用以至于形成文化决定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彭文平  
国际教育援助是日本软实力战略的重要实施手段。"二战"后至20世纪90年代前,日本的国际教育援助旨在加强与亚洲受害国的教育文化交流,改变"侵略国"、"经济动物"等负面的国家形象;90年代之后,日本的国际教育援助服务于政治大国战略。在非洲,日本通过举办非洲发展国际会议,输出了新的援助理念,国际教育援助为其联合国外交做出了贡献。在亚洲,日本为扩大其政治影响力,选择了蒙古、越南、泰国等"战略性国家"进行援助。教育援助因其直接与受援国人民的福祉相关,在为日本与这些"战略性国家"建立良好关系,提高日本软实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