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41)
2023(13937)
2022(12068)
2021(11463)
2020(9631)
2019(22433)
2018(22139)
2017(42643)
2016(22922)
2015(26104)
2014(25867)
2013(25961)
2012(24157)
2011(22067)
2010(21770)
2009(19964)
2008(19514)
2007(16913)
2006(14823)
2005(13227)
作者
(68171)
(56471)
(55996)
(53259)
(36069)
(26985)
(25533)
(22255)
(21495)
(20073)
(19185)
(19183)
(18009)
(17972)
(17547)
(17509)
(16928)
(16609)
(16105)
(16094)
(14029)
(13956)
(13640)
(12816)
(12546)
(12537)
(12477)
(12255)
(11387)
(11248)
学科
(98874)
经济(98766)
管理(61065)
(58767)
(48081)
企业(48081)
方法(44724)
数学(38311)
数学方法(37941)
中国(27038)
(26290)
贸易(26276)
(25543)
(24824)
业经(21429)
(21281)
(20831)
地方(19776)
(16767)
农业(16211)
(15428)
理论(14976)
技术(14697)
环境(14554)
(14051)
(14036)
金融(14035)
银行(13994)
产业(13649)
(13451)
机构
大学(335002)
学院(330403)
(141801)
经济(139153)
管理(128632)
研究(121247)
理学(111481)
理学院(110240)
管理学(108459)
管理学院(107901)
中国(88782)
科学(73953)
(72973)
(61917)
(59658)
研究所(56806)
(55546)
中心(52570)
业大(50030)
财经(48570)
北京(46837)
(46081)
(44354)
(44188)
农业(44061)
经济学(43335)
(42695)
师范(42224)
经济学院(39169)
(37383)
基金
项目(227639)
科学(178148)
基金(166084)
研究(164771)
(146509)
国家(145407)
科学基金(122885)
社会(103938)
社会科(98588)
社会科学(98561)
基金项目(87584)
(86083)
自然(79978)
自然科(78079)
自然科学(78057)
自然科学基金(76685)
教育(73780)
(73755)
资助(69638)
编号(65245)
成果(53363)
重点(51432)
(51031)
(49719)
(47271)
课题(45352)
创新(44225)
科研(43628)
教育部(43369)
国家社会(43311)
期刊
(152282)
经济(152282)
研究(101148)
中国(60702)
学报(54871)
科学(50602)
(50059)
管理(47981)
(41569)
大学(41063)
学学(38590)
农业(35628)
教育(33426)
(26536)
金融(26536)
技术(26535)
经济研究(26439)
业经(23457)
财经(23368)
(21792)
问题(20893)
(20191)
国际(19639)
(19470)
世界(17440)
图书(17105)
技术经济(16166)
科技(16132)
理论(15673)
现代(14710)
共检索到4878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余淼杰  崔晓敏  
中国出口对东盟出口的影响既存在互补效应,又存在替代效应。随着中国和东南亚区域合作的不断扩大和深化,中国对东盟出口的增加会促进东盟国家同行业的出口。然而,中国对其他国家出口的增加则会挤出东盟各国同行业的出口。近年来中国出口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这既给东盟各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又使得中国和东盟的区域合作面临挑战。东盟国家可通过进一步的贸易自由化、增加R&D投资和培训更多的熟练工人来提高其出口和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唐盛尧  
本文利用1990—2005年《FAO贸易统计年鉴》中的农产品贸易数据,计算东盟各国和中国的农产品显示比较优势。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中国农产品已不具有国际上的优势,而东盟国家的竞争优势比较明显。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聂聆  薛元  
本文运用RCA指数、TC指数和贸易专业化指数分析了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创意商品贸易的比较优势和分工模式,结果表明中国除了表演艺术和视听商品外的多数创意商品国际竞争力比东盟国家强。中国和东盟的创意商品贸易主要为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的规模比较小,属于产业内贸易的主要是新媒体、出版物和表演艺术等知识含量和创意含量较高的产品。中国和马来西亚产业间分工程度最高,中国和新加坡产业内分工程度最高;中泰和中马产业间分工程度上升,互补性增强,而中新产业内分工程度上升,竞争性增强。因此,应努力推进中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发展,以互补性为基础进一步扩大双边贸易,寻求双赢的合作与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尤丽都孜·司地克  吴巧生  
本文从分析中国与东盟农产品比较优势出发,研究了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存在的贸易发展不平衡、非关税壁垒突出以及农产品深加工不够的三大问题,并从企业、产业和国家三个层面提出了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提升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廖万红  王新哲  
中国与东盟在经济、贸易方面的合作与发展促进了相互间的教育服务贸易。本文运用比较优势理论,通过对中国与东盟国家进行教育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的分析,提出排除障碍、强化服务、增进了解、加强质量认证、扩大宣传和完善法律等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睿  张爱瑜  
基于中国、美国、日本、韩国、印度与东盟贸易合作现状,利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对其在2000—2020年的贸易效率进行测度与比较。研究发现:中国、美国、日本、韩国、印度在东盟市场的竞争性强于互补性,但近年来互补性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人口规模扩大、区域贸易协定、交通基础设施以及外资净流入增加对主要贸易伙伴国与东盟各国的贸易效率具有积极影响。无论是总体效率还是不同类别产品效率,主要贸易伙伴国与东盟贸易效率变动表现出较强的趋同性,中国与东盟长期保持的高贸易效率水平以及空间均衡性显著增强了贸易发展的“比较优势”。推动中国与东盟贸易合作可持续发展与实现“竞争新优势”,应进一步降低贸易非效率因素影响、持续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扩大与东盟各国合作深度广度、加强与东盟其他贸易伙伴国合作。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孔媛  
本文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对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水果粉、糖制水果、干制水果、新鲜水果、水果汁和加工水果的比较优势和产业内贸易状况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以中法两国之间的加工水果贸易为例,试图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在世界水果市场的地位和竞争力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燕春蓉  
欧盟是中国近年来最重要的贸易伙伴,笔者运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的方法,选择了中国和欧盟中的七个主要国家分别作了比较优势总体变化的分析,进而对各国2008年SITC细分三位数商品的显性比较优势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了中国和欧盟主要国家商品的贸易比较优势的情况,并且根据分析提出了如何促进中国与欧盟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孙致陆  李先德  
中国与欧盟互为彼此重要农产品贸易伙伴。根据UN COMTRADE数据库中2000-2013年数据,利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修正的出口相似性指数和贸易强度指数,对中欧农产品贸易的比较优势和增长前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欧各自具有出口比较优势的农产品类别及其出口比较优势均存在较大差异;中国农产品出口与欧盟农产品进口存在较强互补性且还在进一步增强,欧盟农产品出口与中国农产品进口的互补性则较弱;中欧对世界市场出口农产品结构的相似程度不高且还在进一步下降;中欧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具有一定相似性,但双方在相同出口市场上的出口农产品结构却存在较大差异;中欧在大多数类别农产品上均存在着紧密...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保建云  
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发展带动了双边和多边投资和跨国区域经济合作,有利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国在制定对外经济政策时,必须充分考虑与东盟双边贸易的影响效应,深化双边与多边分工合作关系,提高整个经济区域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市场竞争力。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吴海文  张少雪  刘梦影  
本文基于改进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测算了中国与东盟的贸易竞争力,结果显示,与东盟国家相比,中国在农产品、采矿业和服务业产品出口中处于劣势地位,在制造业整体上处于优势地位。细分不同类型制造业,中国在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出口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出口中处于优势地位。在进一步深化双边合作中,中国与东盟可以加强在制造业和服务业方面的合作往来,以此促进双边共赢。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李猛  
借助于SITC三位数下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和对称性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的计算,对中印之间贸易状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中国在印度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其边际产业内贸易程度也较高,充分说明中印两国基于各自的经济发展战略而具有相似工业发展偏好,这种相似偏好使双方之间的贸易主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并呈逐渐增强之势。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胡新萍  苟天来  黄杰  毕宇珠  
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往来和各方面合作处于不断升温的趋势。中国"泛珠三角"区域和东盟在自然资源和农业生产方面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和互补性,其农产品无论在质量和产量方面,均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农业发展处于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境况中,如何抓住机遇,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产品在世界经济市场中的竞争力,发挥农业发展的比较优势,成为各国关注和研究的重点问题。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铭壕  钱馨蕾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后,国家间农产品贸易总量迅速增长。根据国际贸易理论,国家出口本国比较优势产品,进口比较劣势产品,能提高社会总福利。文章以中国和东盟各国为研究对象,探讨各个国家在哪些农产品出口上具有比较优势,以期指导和预测我国未来农产品出口的种类和方向。文章采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对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农产品出口比较优势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农产品进行细化研究,发现虽然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总额不断扩大,但贸易规模较小,较之东盟各传统农业国,中国在农产品出口方面不具备比较优势,但中国可以发挥资本优势,出口深加工、精加工的高附加值农产品,与东盟国家形成贸易互补模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国安  范昌子  
自中欧建交以来,双边贸易取得了快速进展。经过2004年东扩的欧盟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同时我国也成为了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不断扩大的双边贸易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欧贸易的互补性。本文利用近十几年的贸易统计数据,分别以比较优势理论和产业内贸易理论为依据对中欧贸易的互补性进行了实证分析,从而得出了以下结论:中欧双边贸易存在较强的互补关系,中欧之间的国际分工主要以产业间的垂直分工为主,同时随着我国工业制成品国际竞争力的迅速提高,产业内贸易在中欧双边贸易中的重要性正在不断增强,中欧之间的国际分工正逐步向水平方向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