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72)
- 2023(11509)
- 2022(10077)
- 2021(9852)
- 2020(8104)
- 2019(19208)
- 2018(19006)
- 2017(36496)
- 2016(19764)
- 2015(22388)
- 2014(22343)
- 2013(22243)
- 2012(20407)
- 2011(18606)
- 2010(18224)
- 2009(16705)
- 2008(16135)
- 2007(13697)
- 2006(11977)
- 2005(10639)
- 学科
- 济(80835)
- 经济(80746)
- 管理(54100)
- 业(50374)
- 企(41615)
- 企业(41615)
- 方法(38219)
- 数学(33349)
- 数学方法(33023)
- 中国(23515)
- 农(19965)
- 财(18255)
- 学(17419)
- 贸(16661)
- 贸易(16653)
- 业经(16486)
- 易(16262)
- 地方(14584)
- 制(13484)
- 和(13184)
- 农业(13168)
- 理论(12768)
- 环境(12602)
- 技术(11776)
- 银(11767)
- 银行(11733)
- 融(11473)
- 金融(11471)
- 教育(11256)
- 务(11253)
- 机构
- 大学(282505)
- 学院(276610)
- 济(115625)
- 经济(113342)
- 管理(111052)
- 研究(97987)
- 理学(96596)
- 理学院(95504)
- 管理学(94021)
- 管理学院(93535)
- 中国(72818)
- 京(61136)
- 科学(59575)
- 财(49644)
- 所(48901)
- 研究所(44929)
- 中心(42908)
- 农(41730)
- 财经(40746)
- 业大(40012)
- 北京(39525)
- 范(37638)
- 江(37473)
- 经(37417)
- 师范(37354)
- 院(35551)
- 经济学(35170)
- 农业(32778)
- 经济学院(31739)
- 师范大学(30759)
- 基金
- 项目(192508)
- 科学(151734)
- 研究(142034)
- 基金(141481)
- 家(123345)
- 国家(122388)
- 科学基金(104610)
- 社会(89899)
- 社会科(85244)
- 社会科学(85220)
- 基金项目(75214)
- 省(71251)
- 自然(67459)
- 自然科(65900)
- 自然科学(65886)
- 自然科学基金(64709)
- 教育(64675)
- 划(61545)
- 资助(58638)
- 编号(57016)
- 成果(46812)
- 部(43955)
- 重点(42785)
- 发(40654)
- 创(39602)
- 课题(38982)
- 教育部(37904)
- 国家社会(37397)
- 创新(36965)
- 科研(36720)
- 期刊
- 济(122794)
- 经济(122794)
- 研究(85192)
- 中国(50799)
- 学报(43164)
- 科学(40941)
- 管理(40176)
- 农(37367)
- 财(35264)
- 大学(32667)
- 教育(31936)
- 学学(30301)
- 农业(26967)
- 技术(22946)
- 融(21672)
- 金融(21672)
- 经济研究(20124)
- 财经(19472)
- 业经(17803)
- 经(16598)
- 图书(16521)
- 问题(15983)
- 业(14621)
- 贸(13956)
- 理论(13907)
- 世界(13620)
- 技术经济(13517)
- 科技(13222)
- 实践(12545)
- 践(12545)
共检索到4029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景全 张玉国 巴殿君 沈和 张慧智 王箫轲 徐博 高科
近年来,我国周边地区的政治与安全形势日趋动荡。美国高调宣布"重返亚太",日本的"右倾化"日益明显,朝鲜核问题错综复杂,蒙古发展"第三邻国"的关系,俄罗斯积极推进北极开发战略。上述新变化也给我国的东北亚问题研究提出了更多新的挑战。为学习落实中共中央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精神,2014年3月12日,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国际政治研究所举办了"中国周边外交新理念与东北亚研究新视野"的专题研讨会。与会专家围绕东北亚地区形势的新变化等前沿学术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很多富有真知灼见的观点。本刊针对美日韩同盟、安倍政治与国家战略转型、朝核问题、中日韩合作、中俄北极战略、蒙古与北约的关系等一些专家学者的主要观点与思考整理成文,在此辑要发表,以期有助于读者更好的理解中国周边外交的新变化,并对我国未来周边外交战略规划提供有益的建议与参考。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孙丽萍 王文奇 孙兴杰
进入21世纪,东北亚国际关系波谲云诡,成为全球地缘政治的热点。如何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探寻东北亚区域秩序变迁的历史轨迹,三篇文章试图从不同的视角回答这一问题。"从帝国到霸权:东北亚区域秩序的现代转型"以帝国与霸权为切入点,解读了两者在东北亚区域秩序的形成及转型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后冷战时代东北亚的民族主义与区域秩序"从民族主义入手,探讨了东北亚各国民族主义对塑造东亚均势秩序的影响,以及走向法理秩序的可能;"中华帝国转型与东北亚区域形成"回溯近代以来中华帝国与区域世界的互动,中国从农业帝国向现代主权国家的转变是东北亚区域形成的核心动力所在。
关键词:
东北亚 区域秩序 帝国 霸权 民族主义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志恒 崔健 廉晓梅 胡仁霞 姜梅华 吴昊
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和开展与周边国家区域合作,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亚地区对我国具有极为重要的地缘政治与经济利益,同时也是我国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和开展区域开发合作的重点地区。然而,受各种历史遗留问题与现实矛盾的制约,东北亚区域合作一直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近一段时期,东北亚区域合作既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同时原有的制约东北亚区域合作深入发展的一些因素也在不断强化。为此,非常有必要对东北亚国家区域合作战略走向展开前瞻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我国推动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战略和路径。2014年4月5日,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召开"东北亚区域合作新形势与中国的战略选择"专题研讨会,部分长期从事东北亚区域经济问题研究并且近期承担相关国家、教育部以及吉林省相关研究项目的课题负责人,报告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本刊对与会专家发表的观点进行梳理和整理,并经各位专家的修改和确认,在此辑要发表,以期推动东北亚区域合作问题的学术研究,并为国家及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巴殿君 吴昊 廉晓梅 王彦军 王箫轲
2022年2月爆发的俄乌冲突是21世纪以来极具影响力的地缘政治事件。俄乌冲突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两国关系的范围,随着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前所未有的全方位制裁,俄乌冲突及制裁引发的连锁反应进一步向全球扩散,必将对全球安全、国际秩序及全球治理产生深刻长远的影响。在世纪疫情叠加百年大变局的背景下,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亚太地区及东北亚地区地缘政治经济形势急剧变化,东北亚区域合作面临的挑战进一步增多。为深入分析俄乌冲突爆发后的东北亚地区政治经济形势新变化,本刊编辑部连续召开了两次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座谈会,并选择五位专家修改后的发言稿进行刊登,分别剖析了俄乌冲突对东北亚地缘政治环境的影响、对中国的经济影响、对中俄经贸合作的影响,以及俄乌冲突与日本区域合作战略新调整、韩国对外经济战略调整,希望能够促进新形势下的东北亚区域国别问题研究。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杨旭涛 唐彦林
在东北亚地区,由于中国、日本、韩国等能源消费大国能源消费的日益增长、俄罗斯作为能源大国的异军突起以及东北亚内部因能源而起的各种争端,能源外交成为东北亚外交中的重点和热点。开展东北亚能源外交的目的是通过政策协调构建一个多边能源合作机制,在东北亚地区不存在霸权国家提供合作机制的背景下,可以考虑运用国际机制理论,通过能源外交特别是多边能源外交构建本地区多边能源合作机制,并充分发挥能源外交的"外溢"功能,借机推进东北亚整体合作的发展。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沈海涛
“9·11”事件后 ,相关大国围绕朝鲜半岛局势及区域安全等问题加快了相互关系调整的步伐 ,而美国的东亚政策给这一地区的国际关系和政治安全环境带来了新的变化因素。在国际政治及亚太安全形势不断变化的新时期 ,日本和朝鲜的对外战略和政策动向尤其引人注目。作为东北亚地区乃至世界的重要国家 ,中国应如何面对新的国际环境的变化 ,调整外交战略和对外政策 ,直接关系到国家利益的实现和现代化建设的安全保障。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宗勋
从远古走来的东北亚命运共同体,凸显以"和"为本的"天人合一"理念。其特点是:在天下一家观念下,践行朝贡体系、"和亲"政策,以中国中原为中心,周边围绕中心转,在以"丝绸之路"为路径,呈现"万邦来朝"的命运共同体的盛况。东北亚命运共同体"返本开新","本"为"和","开新"为"与时偕行",继往"丝绸之路"开拓"一带一路",在结伴不结盟,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开放道路上,开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新局面,实现中国梦与世界之梦。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喜军
东北亚地区是二战后大国关系盘根错结,民族、边界、领土、意识形态冲突频起的地方。在东西方冷战时代,朝鲜半岛成为观察亚太地区政治军事形势的晴雨表。在两极格局解体后的今天,东北亚局势的发展又成为判断亚太新格局如何形成的主要依据。冷战的结束给世界局势带来了全面的缓和。东南亚地区出现了战后前所未有的缓和局面。然而,东北亚地区的情况则有所不同。虽然朝鲜半岛北南双方出现了缓和的趋势,俄美在该地区也部分裁减了军备,俄韩、中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弛
冷战结束后,周边外交1正式从第三世界外交中独立出来,成为中国外交总布局的主要支柱之一。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周边环境的新变化,国内学界关于周边外交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但是,目前国内研究存在的一个普遍的不足便是很少从周边国家的视野下来观察和反思我国的周边外交。因此,了解周边邻国之一——韩国学界对冷战后中国周边外交的研究现状,不仅有利于反思目前周边外交工作存在的不足,而且有助于拓展周边外交"由外而内"的研究新模式。
关键词:
中国 周边外交 韩国学界 反思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孙云飞
十八大后,中国政府对周边外交进行了调整,提出了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一带一路"战略。中国调整周边外交最重要的目标是助推中国崛起,并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崛起之后的愿景。中国对周边外交的调整引发了地区大国的不同反应,而平衡和互信问题成为困扰中国调整周边外交的两大障碍。在此次周边外交调整中,最为突出的亮点是对地区机制的创设,此举将会帮助中国将经济实力逐渐转变为结构性权力,即"以权力生产权力"。这表明中国与国际体系的互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从积极参与国际机制到创设国际机制。中国此次对周边外交的调整是改革开放后最重要的一次,将会逐渐改变中国的外交格局,使中国成为一个"大亚太"国家。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吴联友
90年代以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经济集团化浪潮的推动下,在世界经济日益繁荣和全球贸易持续增长的促进下,中国同世界各国,其中包括同东北亚地区周边5国(日本、韩国、俄罗斯、朝鲜、蒙古)的经贸合作关系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如何进一步发展东北亚地区6国间的经贸合作关系,如何加速推进该地区区域经济合作进程,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们关注的课题。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刘长敏 黄建达
自新世纪以来,周边外交在中国总体外交布局中被赋予首要地位,而首脑外交是这一地位的具体体现。根据我国现阶段的政治制度,中国的"首脑"是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全体成员,首脑出访也就是"九大常委"的出访活动。从2003年至2009年七年间,与受访的其它国家相比,中国首脑出访周边国家呈现了出访次数多,出访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强,出访安排上具有优先性,参加周边地区多边国际会议和重点庆典活动多等特征。通过首脑的出访,可以看出当代中国周边外交的特点:地缘政治的特殊考量决定了周边外交在当代中国首脑出访中的特殊地位;坚持双边外交与多边外交并重,全面、深入、广泛地开展全方位周边外交;首脑出访务实高效,经济外交空前...
关键词:
首脑出访 中国外交 周边外交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邹志强
受族裔认同、地缘政治和库尔德问题等因素的复合驱动,近十余年来土耳其与西亚土库曼人经历了相互“重新发现”和认同增强的过程。土耳其试图将土库曼人扶植为本国的地区代理人,服务于其周边外交目标的实现。在叙利亚,土库曼人成为土耳其干涉叙内政、打击库尔德人和推行地区干涉政策的重要工具;在伊拉克,土耳其利用土库曼人制衡库尔德地区的独立野心,保持土在伊北部的影响力。然而,受到叙伊国内局势、土库曼人族群特征、土与叙伊两国中央政府及库尔德人之间复杂关系的影响,土耳其与两国土库曼人的互动方式及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叙利亚土库曼人的代理人色彩更浓厚,伊拉克土库曼人的伙伴角色则较为模糊和尴尬。土耳其与西亚土库曼人的密切互动乃至捆绑进一步撕裂了土周边国家内部的族群关系,加剧了其国内政治与治理格局的碎片化和脆弱性。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朱芹
朝鲜战争之后,美朝关系一直是影响东北亚政治、经济和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美朝关系能否走向正常化成为本文关切的问题。文章主要阐述美朝关系正常化历经的三个时期——美朝全面敌对时期、"交叉承认"议案博弈期和边缘核战争对冲期,论述双边关系难以正常化的瓶颈——朝核问题、韩国因素和美国因素,探索双边关系正常化的三个可能性路径——非常手段路径、机制内路径和机制外路径,尝试提出促成朝鲜半岛和平机制与美朝关系正常化的预案,深入分析美朝关系正常化对中国周边外交的影响。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慧智 于艇
朴槿惠总统就任韩国第十八届总统后,在21世纪最艰难的外部环境下,确定了构筑朝鲜半岛和平与统一的基础、建立东北亚地区的和平合作体系、为世界和平做贡献的外交目标。尽管朴槿惠执政以来的外交成绩得到国内外一致好评,但依然面临着诸多新课题:在朝核问题尚未解决的背景下,如何改善朝韩关系,开启朝鲜半岛信任进程;如何在缺少战略互信的中美之间保持均衡,建立中美韩三边合作机制;如何令日本对历史认识问题"拿出负责任、有诚意的措施",增加中韩对日本的"信任",实现中日韩大和解;如何在安全困境没有缓解的情况下促进东北亚多边合作,实现东北亚和平构想。这些课题如何解决将是对朴槿惠政府的严峻考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