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28)
- 2023(15111)
- 2022(13092)
- 2021(12453)
- 2020(10300)
- 2019(24099)
- 2018(23640)
- 2017(45449)
- 2016(24230)
- 2015(27445)
- 2014(27112)
- 2013(26682)
- 2012(24203)
- 2011(21853)
- 2010(21243)
- 2009(19346)
- 2008(18638)
- 2007(15559)
- 2006(13340)
- 2005(11507)
- 学科
- 济(99912)
- 经济(99803)
- 管理(69767)
- 业(64710)
- 企(54001)
- 企业(54001)
- 方法(49507)
- 数学(43292)
- 数学方法(42758)
- 中国(26979)
- 农(25241)
- 财(23704)
- 业经(21408)
- 学(20897)
- 贸(19527)
- 贸易(19519)
- 易(19034)
- 地方(17077)
- 农业(16822)
- 理论(16714)
- 制(16165)
- 和(15812)
- 环境(15384)
- 务(14973)
- 技术(14964)
- 财务(14903)
- 财务管理(14874)
- 企业财务(14116)
- 银(13986)
- 银行(13952)
- 机构
- 大学(344872)
- 学院(340345)
- 济(142398)
- 经济(139733)
- 管理(138995)
- 理学(122204)
- 理学院(120922)
- 管理学(118837)
- 管理学院(118242)
- 研究(112976)
- 中国(84054)
- 京(72707)
- 科学(68682)
- 财(61558)
- 所(54449)
- 财经(51198)
- 中心(50687)
- 研究所(50310)
- 农(50073)
- 业大(49424)
- 经(47024)
- 北京(45724)
- 江(44879)
- 范(44495)
- 师范(44107)
- 经济学(44093)
- 院(41449)
- 经济学院(39815)
- 农业(39281)
- 财经大学(38654)
- 基金
- 项目(242236)
- 科学(192309)
- 基金(179305)
- 研究(177342)
- 家(155965)
- 国家(154753)
- 科学基金(134124)
- 社会(113768)
- 社会科(107915)
- 社会科学(107887)
- 基金项目(95050)
- 省(90890)
- 自然(87158)
- 自然科(85181)
- 自然科学(85161)
- 自然科学基金(83641)
- 教育(81485)
- 划(77514)
- 资助(73925)
- 编号(70987)
- 成果(56468)
- 部(54770)
- 重点(53865)
- 发(50857)
- 创(50380)
- 课题(47902)
- 国家社会(47713)
- 教育部(47588)
- 创新(47015)
- 科研(46480)
- 期刊
- 济(144300)
- 经济(144300)
- 研究(98170)
- 中国(57170)
- 学报(52032)
- 管理(50005)
- 科学(49480)
- 财(45401)
- 农(44385)
- 大学(40450)
- 学学(38045)
- 教育(35459)
- 农业(31700)
- 技术(29372)
- 财经(24817)
- 融(24410)
- 金融(24410)
- 经济研究(24258)
- 业经(22349)
- 经(21250)
- 问题(18933)
- 图书(17010)
- 业(16926)
- 技术经济(16277)
- 理论(16018)
- 科技(15941)
- 贸(15565)
- 资源(15404)
- 版(15093)
- 世界(14693)
共检索到4745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毛畅果 郭磊
相对于组织管理者,普通员工通常更容易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然而出于各种考虑,员工往往会选择隐瞒与工作问题相关的重要信息。这种故意的沉默行为会危害组织、团队乃至员工自身的健康发展。为什么员工会选择保持沉默?这一沉默决策是基于怎样的认知路径和心理预期,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探讨这些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员工的沉默决策过程包括了对发言的意愿、机会、效果和影响的四阶段认知判断,只有当员工愿意说、觉得有机会说、说了有效果和不惹来麻烦的情况下,他们才可能发表言论;中国员工普遍持有一些内隐建言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符纯洁 凌文辁 张军成
近年来探讨员工沉默背后原因的研究日渐丰富。Detert和Edmondson(2011)突破以往的社会交换视角和理性人假设,立足社会认知的视角,认为长期的生活经历和社会化过程在个体心中形成并发展了关于建言的认知图式,由这些认知图式构成一个互相关联的系统——个体的内隐建言理论,长期、稳定地存在于个体心中并毫无意识地指引着个体关于建言的思考和行为,这为探讨员工沉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文章对内隐建言理论的源起——内隐理论、内隐建言理论的内涵与特性、个体内隐建言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内隐建言理论研究的理论基础、内隐认知与员工沉默关系五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评介。最后对现有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孝应 魏顺 顾建平
本文基于社会资本的视角,探讨了组织内社会资本对员工沉默行为的作用机制,以218名企业员工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实证研究了心理安全感在组织内社会资本与员工沉默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并得出相关结论。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田书芹
本文认为,企业具有类似于生物、种群或生态系统同样的特征,员工沉默也是受到各种干扰生态因素影响所产生的必然结果。文章基于干扰理论研究员工沉默的形成机理,并对干扰预测、生态活力恢复、员工沉默的生态位引导和管理等进行了分析。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廖书迪 刘文兴 廖建桥
基于自我概念理论探讨自恋型领导对员工沉默行为的影响,检验组织自尊的中介效应和控制点的调节作用。通过对74名直接主管和247名员工分阶段和配对调查,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自恋型领导对员工沉默行为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自恋型领导对基于组织自尊有显著的负面影响;控制点显著地调节自恋型领导对基于组织自尊的影响;基于组织自尊中介自恋型领导与员工沉默行为之间关系。
关键词:
自恋型领导 沉默行为 组织自尊 控制点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静
新入职员工为企业健康发展注入活力,而员工沉默会阻碍企业的变革与创新。文章阐述了新入职员工沉默的特点,分析了沉默行为背后的原因,旨在为企业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新入职员工 沉默行为 建言行为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志 张宇
基于资源保存理论,以心理资本为中介变量,员工薪酬水平为调节变量,探究员工沉默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通过问卷调查法对770名员工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员工沉默正向预测职业倦怠;心理资本在员工沉默与职业倦怠之间起中介作用;薪酬水平正向调节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以及员工沉默与职业倦怠之间的间接关系。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郑晓涛 石金涛 郑兴山
员工沉默是指员工本可以基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提出想法、建议和观点,从而改善所在部门或组织的某些方面的工作,但却因为种种原因,会选择沉默并保留观点,或者提炼和过滤自己的观点。本文基于以往员工沉默的研究概括了员工沉默的概念、维度、测量方法、影响因素和结果变量,提出了员工沉默现有研究的不足和后续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员工沉默 维度 测量 前因变量 结果变量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石冠峰 王亮
从组织认同的角度看,员工对组织认同程度较低时会提出意见,对组织认同程度较高时也会提出意见,但先前的研究并未对此给出令人满意的解释。本文通过明确各个变量的边界,具体讨论了员工在不同程度的组织认同下沉默与建言行为关系的变化,发现组织认同与员工的行为并非简单的正向或负向关系,而是一种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当员工对组织的认同程度较低时,员工的沉默行为多于建言行为,且随着员工对组织认同程度的提高,其沉默行为逐渐增加,建言行为逐渐减少;当员工对组织的认同处于模糊与中立状态时,员工的沉默行为达到最多,建言行为则最少;当员工对组织认同程度比较高时,员工的沉默行为逐渐减少,建言行为逐渐增多,直至其建言行为多于沉默行...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易明 罗瑾琏 王圣慧 钟竞
时间压力是员工在工作中经常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触发沉默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以自我决定理论和资源保存理论为基础,探讨时间压力对员工沉默行为的影响机制。为更好地理解变量之间的统计关系和集合关系,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对341份员工问卷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时间压力通过内部动机负向影响员工沉默行为,通过情绪耗竭正向影响员工沉默行为;乐观正向调节时间压力与内部动机的关系,负向调节时间压力与情绪耗竭的关系;定性比较分析得出三类触发员工沉默行为的前因构型。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洪青 彭纪生
文章基于社会认同理论和代际视角,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究辱虐管理影响员工沉默的中介作用机制及其边界条件。通过对江苏省510名员工的调查发现,辱虐管理对三维沉默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领导认同在辱虐管理与默许沉默、防御沉默、漠视沉默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代际差异调节领导认同在辱虐管理与默许沉默、漠视沉默间的中介效应,领导认同在辱虐管理与防御沉默间的中介作用不受代际影响;领导认同在辱虐管理影响新生代员工三维沉默过程中的中介作用不显著。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丰瑞 谢芸潞
由于个体、情景、文化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员工沉默在当今社会现代企业组织中已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行为。在商业竞争激励的今天,组织中的员工沉默必然成为影响组织绩效的绊脚石。文章在分析员工沉默行为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人力资源开发提出了减少员工沉默行为的策略。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郑晓涛 郑兴山 石金涛
本文根据员工沉默动机的不同,提出了员工沉默的三种类型:默许沉默、漠视沉默和人际恐惧沉默,并认为通过培养组织信任的氛围可以改善员工沉默的行为。
关键词:
员工沉默 类型 改善方法 评估工具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万希
员工沉默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极为不利,使得员工出现各种顺从和放弃的行为,影响其对组织的忠诚。企业发展离不开员工的积极参与,需要员工建言献策。文章在对员工沉默产生的弊端和根源的分析基础上,通过建立信任的企业文化、顺畅的沟通体系、适度的激励措施、学习型组织来打破员工沉默。
关键词:
员工沉默 组织沟通 领导者 信任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金金 刘博
作为典型的员工自愿行为,隐性知识共享与员工沉默这对构念之间的关系是否如其字面含义一样相互对立是本研究拟解答的关键问题。笔者选取24家企业的320位知识型员工为调研对象,以诺莫网络为主导逻辑,从隐性知识、知识主体和组织三个视角筛选出五个前置因素,并选择知识溢出这一后果变量,运用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分析知识型员工隐性知识共享与员工沉默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隐性知识共享与员工沉默是相互独立的两个构念。就前置因素而言,在隐性知识层面上,知识黏性会促进员工沉默而抑制隐性知识共享;在知识主体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