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042)
- 2023(18555)
- 2022(15407)
- 2021(14225)
- 2020(11933)
- 2019(27247)
- 2018(26590)
- 2017(49982)
- 2016(27460)
- 2015(30796)
- 2014(30615)
- 2013(30641)
- 2012(28887)
- 2011(26376)
- 2010(26722)
- 2009(24817)
- 2008(25025)
- 2007(22576)
- 2006(20159)
- 2005(18542)
- 学科
- 济(125669)
- 经济(125530)
- 业(98848)
- 管理(89662)
- 企(86511)
- 企业(86511)
- 方法(51306)
- 数学(41567)
- 数学方法(41269)
- 农(37041)
- 中国(35670)
- 财(35478)
- 业经(35399)
- 地方(26588)
- 农业(25820)
- 贸(24887)
- 贸易(24870)
- 制(24772)
- 务(24267)
- 财务(24232)
- 财务管理(24190)
- 易(24172)
- 学(24136)
- 企业财务(22967)
- 技术(22408)
- 和(21119)
- 银(19523)
- 银行(19456)
- 划(19172)
- 策(19172)
- 机构
- 学院(408600)
- 大学(406233)
- 济(174315)
- 经济(171041)
- 管理(155527)
- 研究(144952)
- 理学(132825)
- 理学院(131250)
- 管理学(129343)
- 管理学院(128576)
- 中国(112009)
- 科学(89181)
- 京(87253)
- 农(79744)
- 财(79530)
- 所(75945)
- 研究所(68763)
- 中心(65168)
- 业大(63780)
- 江(63199)
- 农业(63068)
- 财经(62844)
- 经(57107)
- 北京(55352)
- 经济学(53190)
- 范(51746)
- 院(51141)
- 师范(51123)
- 州(49739)
- 经济学院(48102)
- 基金
- 项目(265110)
- 科学(208747)
- 基金(193149)
- 研究(189531)
- 家(170737)
- 国家(169208)
- 科学基金(143743)
- 社会(122329)
- 社会科(116014)
- 社会科学(115979)
- 省(103887)
- 基金项目(101919)
- 自然(93125)
- 自然科(90947)
- 自然科学(90915)
- 自然科学基金(89392)
- 划(87632)
- 教育(85581)
- 资助(78377)
- 编号(75001)
- 发(61243)
- 成果(60770)
- 重点(60212)
- 部(58598)
- 创(57544)
- 创新(53267)
- 业(53125)
- 课题(51967)
- 国家社会(51189)
- 科研(50953)
- 期刊
- 济(199608)
- 经济(199608)
- 研究(120608)
- 中国(84795)
- 农(73781)
- 学报(69096)
- 财(64222)
- 科学(63448)
- 管理(60815)
- 大学(51164)
- 农业(49961)
- 学学(48488)
- 融(39757)
- 金融(39757)
- 教育(39418)
- 技术(34735)
- 业经(33773)
- 财经(32213)
- 经济研究(32017)
- 业(29423)
- 经(27894)
- 问题(26532)
- 贸(22947)
- 技术经济(22579)
- 世界(20815)
- 国际(20388)
- 版(20119)
- 科技(19331)
- 商业(19272)
- 现代(18788)
共检索到6260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吴先明 孙正星
基于2004—2013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域的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后发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技术差距、人力资本与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显著正影响,经济开放程度对研发投入的单独效应不显著,其通过与知识产权的共同作用负向显著影响企业的研发投入。同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显著正向调节人力资本与研发投入的正相关关系。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吴先明 孙正星
基于2004—2013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域的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后发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技术差距、人力资本与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显著正影响,经济开放程度对研发投入的单独效应不显著,其通过与知识产权的共同作用负向显著影响企业的研发投入。同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显著正向调节人力资本与研发投入的正相关关系。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曾江洪 于彩云 李佳威 黄向荣
探讨高科技企业研发投入的同群效应,特别是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不确定性,以及体现制度环境的知识产权保护对高科技企业研发投入同群效应的影响。实证分析沪深A股2009—2017年高科技上市公司数据,结果表明:①高科技企业研发投入存在显著的同群效应;②环境不确定性显著负向调节高科技企业研发投入的同群效应,即环境不确定性弱化了企业研发投入的行业趋同;③知识产权保护显著正向调节高科技企业研发投入的同群效应,即知识产权保护强化了企业研发投入的行业趋同。结论丰富了企业研发投入同群效应研究成果,为考察企业所处外部市场与制度环境对企业研发投入同群效应的影响提供了新视角。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德茗 梁元秀
创新投入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知识保护强度是企业进行创新投入行为的决策依据。本文利用中国30个省和自治区(直辖市)2001-2010年的面板数据分析知识产权保护下创新投入结构对TFP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创新投入来源结构、创新投入强度结构、创新投入应用结构均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负向影响,知识产权保护对创新投入来源结构、创新投入应用源结构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存在显著正向调节效应。因此,在知识产权保护日趋完善的情况下,企业只有努力提高创新投入效率和自主研发能力,才能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知识产权保护 创新投入结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德茗 梁元秀
创新投入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知识保护强度是企业进行创新投入行为的决策依据。本文利用中国30个省和自治区(直辖市)2001-2010年的面板数据分析知识产权保护下创新投入结构对TFP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创新投入来源结构、创新投入强度结构、创新投入应用结构均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负向影响,知识产权保护对创新投入来源结构、创新投入应用源结构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存在显著正向调节效应。因此,在知识产权保护日趋完善的情况下,企业只有努力提高创新投入效率和自主研发能力,才能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知识产权保护 创新投入结构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战光 李广威 梁田 王乔菀
创新质量是"双创"和"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社会讨论的热点话题,也是企业关注的重要能力。使用2008-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分析研发投入、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创新质量之间的关系,并考察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在研发投入和企业创新质量之间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研发投入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创新质量;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创新质量之间呈显著倒"U"形关系;知识产权保护对研发投入与企业创新质量的调节作用存在最优区间。研究结论进一步深化了知识产权保护影响企业创新的认知。在此基础上,结合省际知识产权保护数据,提出国家、地方和企业层面因地制宜制定创新发展战略的建议。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宗庆庆 黄娅娜 钟鸿钧
行业异质性往往导致知识产权保护在各个行业中的创新效应也不尽相同。文章首先构建了省际层面知识产权保护强度指数,随后通过Probit模型和Tobit模型考察了知识产权保护这一制度环境对工业企业研发投入的作用。跨行业的实证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的提高显著地推动了我国全样本工业企业的研发活动。但分行业的回归结果却显示,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在市场结构不同的行业里表现迥异。在垄断程度较高的行业中,两者呈倒"U"型关系,过于严厉的知识产权保护反而会削弱企业研发动机;在竞争程度较高的行业中,知识产权保护则显著地提高了企业研发激励。我们的研究建议,政府在作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安排时应充分考虑到行业...
关键词:
知识产权保护 研发投入 行业异质性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袁始烨 楼羿
本文以我国2012年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为基础,研究了"营改增"对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本次改革促使企业提升研发投入,表现为研发投入显著增加。其中,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行业企业研发投入较制造业企业提升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表明,改革后产权保护较好地区的税改行业企业研发投入增加更显著,产权保护较好与较差的地区的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变化不存在显著差异。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深入分析我国当前税制改革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与经验证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鲍宗客
研发企业的生存问题是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关键,不过鲜有研究关注过这一问题。本文率先系统性地考察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研发企业生存风险的影响。研发发现:首先,目前宽松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是中国研发企业生存风险偏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提高能够降低中国研发企业的生存风险,每增加一个单位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可以降低研发企业22.57%的生存风险。如果将研发企业生存的行政因素排除在外,那么知识产权保护对研发企业生存的边际效应会提升到28.33%。其次,研发收益是知识产权保护和生存风险之间的完全中介因子,研发收益率低所造成的研发企业"不愿"创新可能是中国研发企业生存风险高的症结。最后,知识产权保护仅能够对实质性创新企业的生存风险产生影响,而对研发行为扭曲的策略性创新研发企业的生存风险影响程度极低,而且这两者相关关系是不显著的。此外,如果中国执行严厉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那么政府应当首先纠正研发企业在研发行为上的扭曲。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鲍宗客
研发企业的生存问题是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关键,不过鲜有研究关注过这一问题。本文率先系统性地考察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研发企业生存风险的影响。研发发现:首先,目前宽松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是中国研发企业生存风险偏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提高能够降低中国研发企业的生存风险,每增加一个单位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可以降低研发企业22.57%的生存风险。如果将研发企业生存的行政因素排除在外,那么知识产权保护对研发企业生存的边际效应会提升到28.33%。其次,研发收益是知识产权保护和生存风险之间的完全中介因子,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玉
企业创新是支撑品牌价值提升的基础性因素。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限模型,评估企业创新对品牌价值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企业创新有助于提升品牌价值,进一步研究发现,创新广度和创新深度对品牌价值具有正向影响。第二,调节效应检验表明,绩效期望落差和知识产权保护分别发挥正向调节作用,使企业创新对品牌价值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强。第三,门槛效应检验表明,企业创新对品牌价值的影响存在创新的“适度区间”。研究结论为理解品牌价值提升和品牌重塑提供了来自企业创新的新解释,为相关企业的品牌管理实践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玉
企业创新是支撑品牌价值提升的基础性因素。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限模型,评估企业创新对品牌价值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企业创新有助于提升品牌价值,进一步研究发现,创新广度和创新深度对品牌价值具有正向影响。第二,调节效应检验表明,绩效期望落差和知识产权保护分别发挥正向调节作用,使企业创新对品牌价值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强。第三,门槛效应检验表明,企业创新对品牌价值的影响存在创新的“适度区间”。研究结论为理解品牌价值提升和品牌重塑提供了来自企业创新的新解释,为相关企业的品牌管理实践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吕迪伟 蓝海林 曾萍
以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研发投入对出口绩效的影响,同时考察高管持股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研发投入与出口绩效呈倒U型关系。高管持股弱化了研发投入对出口绩效的正面影响(倒U左侧),而强化了研发投入对出口绩效的负面影响(倒U右侧),这表明不适当的股权激励会助长代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
关键词:
高管持股 研发投入 出口绩效 技术创新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于飞 蔡翔 董亮
在创新日益呈现出复杂性、系统性和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企业对合作研发和内部研发两种研发模式的合理选择及组合运用是提升创新效果的重要途径,但目前的相关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一方面,合作研发和内部研发两种研发模式对不同类型创新(如突破式创新和渐进式创新)的影响机理和影响效果是否存在差异还未被厘清;另一方面,企业层面特征(如知识基础)对企业研发模式与企业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在已有研究中较少涉及。针对上述研究现状和现实背景,整合知识基础观和创新管理相关理论,采用层级回归分析方法,收集310家制造企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企业合作研发和内部研发对其突破式创新和渐进式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以及知识深度和知识宽度对企业研发模式与企业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内部研发,合作研发对突破式创新绩效的影响更突出;相对于合作研发,内部研发对渐进式创新绩效的作用更为明显。知识深度在合作研发对突破式和渐进式创新绩效的影响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并正向调节内部研发与渐进式创新绩效的关系,但负向调节内部研发与突破式创新绩效的关系;知识宽度在内部研发对突破式和渐进式创新绩效的影响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并正向调节合作研发与突破式创新绩效的关系,负向调节合作研发与渐进创新绩效的关系。在理论层面,考虑了不同研发模式对不同创新类型的影响,丰富了研发模式与企业创新领域的研究成果;引入知识基础作为调节变量,也为研发模式与企业创新之间权变因素的研究做出增量贡献;跳出了相关研究中关于合作研发与内部研发究竟是替代性还是互补性关系的争论,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在管理实践层面,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知识基础以及期望提升的创新类型来选择合适的研发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