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07)
2023(9380)
2022(7576)
2021(7199)
2020(6007)
2019(13893)
2018(14039)
2017(26583)
2016(14409)
2015(16777)
2014(16597)
2013(16115)
2012(14324)
2011(13014)
2010(13112)
2009(12078)
2008(11783)
2007(10283)
2006(9171)
2005(8354)
作者
(39847)
(33348)
(33166)
(31683)
(21258)
(15687)
(14980)
(13040)
(12823)
(11735)
(11395)
(11195)
(10811)
(10544)
(10347)
(10293)
(9978)
(9610)
(9496)
(9223)
(8413)
(8243)
(8034)
(7589)
(7536)
(7415)
(7376)
(7175)
(6781)
(6615)
学科
(65244)
经济(65185)
管理(36654)
(34693)
方法(29862)
数学(27302)
(27074)
企业(27074)
数学方法(26799)
中国(21831)
(17457)
(13511)
贸易(13500)
业经(13415)
(13244)
(12024)
(11129)
农业(11012)
地方(10672)
(10661)
(9747)
银行(9741)
(9718)
理论(9647)
(9412)
(9061)
金融(9059)
环境(8897)
(8371)
(8201)
机构
学院(202859)
大学(202483)
(90719)
经济(89225)
管理(76217)
研究(72306)
理学(65657)
理学院(64948)
管理学(63516)
管理学院(63161)
中国(56141)
(43715)
科学(42174)
(38424)
(35874)
研究所(32797)
中心(31984)
(31590)
财经(30986)
经济学(29556)
(28722)
(28479)
北京(28064)
业大(27877)
经济学院(26592)
(26108)
(25925)
师范(25882)
农业(24530)
财经大学(23116)
基金
项目(136440)
科学(108592)
基金(100689)
研究(100287)
(88230)
国家(87605)
科学基金(75092)
社会(65509)
社会科(62252)
社会科学(62235)
基金项目(51633)
(51301)
教育(47110)
自然(47080)
自然科(46119)
自然科学(46111)
自然科学基金(45286)
(43936)
资助(42628)
编号(39824)
成果(32382)
重点(31166)
(31043)
(29785)
国家社会(28448)
(28393)
课题(28329)
中国(26963)
教育部(26918)
创新(26676)
期刊
(96097)
经济(96097)
研究(61396)
中国(42287)
(30117)
学报(29462)
管理(29279)
科学(29005)
(28025)
教育(23668)
大学(23062)
学学(21585)
农业(20745)
技术(19391)
(18207)
金融(18207)
经济研究(17442)
财经(15553)
业经(14520)
(13605)
问题(13148)
(12468)
统计(12259)
(12028)
世界(11627)
国际(10912)
(10886)
技术经济(10442)
决策(9817)
资源(8815)
共检索到3019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林文  侯云先  
本文假设城市生产工业品、农村生产农产品,城市和农村共同消费工、农产品。从社会公平渐进发展的角度,建立了小城镇发展的合意城镇化模型,并首次计算了相对社会公平的合意城镇化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曹广忠  刘涛  
在对城镇化驱动因素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和灰色关联分析基础上,从经济系统的视角构建了中国城镇化驱动机制的理论模型,建立了省区城镇化核心驱动力计量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逐步协调;服务业的驱动作用已超过第二产业,但工业仍是中西部省区城镇化的核心驱动力;乡村工业化短期内对城镇化有延滞作用,但对城镇化的平稳推进和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具有长期效应;笔者更倾向于用内生的观点看待中国城镇化。文章建立了基于驱动力演变的城镇化四阶段模型,并提出应以科学的区域定位为基础培育区域城镇化的核心驱动力。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罗知  万广华  张勋  李敬  
现有城市经济学理论大多基于效率考虑,相关的目标往往表示为生产率、人均收入、效用的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首先,本文创建了两个城镇化理论模型,一个是只考虑效用最大化或自由市场状况下的一般均衡模型,另一个则兼顾效率与(收入分配)公平。结果表明,当城镇内部的不均等足够小,或当移民成本足够大时,兼顾公平的城镇化水平高于自由市场均衡下的城镇化水平。接着,本文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理论模型的预测进行检验,证实了理论模型的结论:其他条件不变,关注收入分配(即兼顾公平)的省市,其城镇化水平比不关注的要高两个百分点左右。最后,本文探讨从政府关注收入分配到城镇化水平的传导机制,发现关注收入分配问题,一方面促进了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减少了移民成本,另一方面带来了工业贷款的增加,从而通过工业化增加了移民的就业机会。二者都有助于推进城镇化。本文的理论和实证发现,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应改变阻碍城镇化的观点和举措,以扭转效率和公平双输的结局。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吴建荣  
关于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研究日益受到政府和有关专家的重视,但对其评价的方式、方法往往有不同的理解。本文基于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内涵,构建了城镇化质量与数量的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模型。通过对重庆市1 9个行政区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得出此模型对于评价城镇化发展水平是合理且可行的结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栋林  梁益琳  
基于系统科学视角,对新型城镇化建设财政支出的绩效形成机制进行分析,构建以"投入—过程—产出—效益"为导向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而采用专家筛选、隶属度、相关分析等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多阶段实证甄选,建立以评价指标筛选、权重确定、指数计算为基础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模型。模型分析与应用实践表明,基于全过程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能够更为系统客观地反映新型城镇化建设财政支出的绩效管理水平与可持续效应,而评价体系中基础产出与发展质量间的协调促进是影响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财政支出绩效的关键因素。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孙中和  
城镇化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同时也  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及社会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本文应用灰色关联理论和log  istic模型 ,从定量的角度分析了不同因素对城镇化的影响及城镇化发展的未来趋势 ,为准  确把握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 ,因地制宜地制定宏观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参考。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丛茂昆  张明斗  
以政府全面主导的城镇化思路与实践是一种外生型城镇化模式,这种模式忽视了市场主体的自主性,造成城镇化效率低下。在我国现代化转型的大背景下,这种发展模式缺乏可持续性。未来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中应选择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内生型城镇化模式。本文通过城镇化发展模式全面梳理,系统分析了我国内生型道路及其要素,提出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间的逻辑关系、强化新型城镇化包容性的发展力度、合理有效分配城市级差地租收益等一系列的内生型城镇化发展策略。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一平  赵玮  
本文在巴萨效应的基础上构造了RERA模型,认为二元经济结构下,存在不可贸易性的农村部门和可贸易性的城市部门,前者的剩余要素流出部门会引致实际汇率升值。文章在运用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国内要素的流动与实际汇率间存在潜在关系的基础上,使用CHINAGEM模型对中国2000—2013年汇率升值情况进行实证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使用不可贸易品相对价格测度实际汇率时,其实际升值水平的1/3可由RERA效应进行解释。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冯年华  宣卫红  戴军  王书明  
伴随着经济增长的步伐,我国城镇化进程逐步推进。文章基于《中国统计年鉴》1949~2011年城镇化率数据,依据Logistic模型推演出中国城镇化率的非线性拟合曲线,进而对中国城镇化进程进行预测。Logistic模型分析表明,曲线拟合优度高,中国城镇化进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孕育阶段(1982年前,期末的城镇化率达21%)、成长阶段(1982~2010年,期末的城镇化率达50%)、成熟阶段(2010~2050年,期末的城镇化率达78.9%)、衰退阶段(2050年后,期末城镇化率达到极值100%),这种阶段划分与2011年以前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基本吻合,同时可以为我国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进行阶段性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江易华  黄炜  
文章同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口发展功能分区、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农林牧渔业人员、城乡收入比4个变量与县域人口城镇化率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但从分步回归分析的结果看,不同人口发展功能区中,人均GDP、城乡收入差距、农业劳动力三类因素对城镇化的影响不太一样。为此,我们认为:需要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制定相对应的政策体系,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引导人口合理分布,逐步形成县域范围内劳动力流动,以促进人口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许卡  高卓  
城镇化高效率发展是实现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文章基于综合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和生态城镇化等出发,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对我国12个省市(2008—2015年)的各城镇化效率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考察对象的各城镇化效率普遍偏低,各城镇化效率的高低与考察对象的城镇化率和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并无必然联系。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一平  赵玮  
本文在巴萨效应的基础上构造了RERA模型,认为二元经济结构下,存在不可贸易性的农村部门和可贸易性的城市部门,前者的剩余要素流出部门会引致实际汇率升值。文章在运用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国内要素的流动与实际汇率间存在潜在关系的基础上,使用CHINAGEM模型对中国2000—2013年汇率升值情况进行实证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使用不可贸易品相对价格测度实际汇率时,其实际升值水平的1/3可由RERA效应进行解释。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轩会永  阎文峰  
本文通过建立我国城镇化影响因素的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对1978-2011年间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技术对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变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纯收入、居民消费、工业化及地方政府财政投入与城镇化之间有着长期的均衡关系。脉冲响应函数图表明,以上四个影响因素的单位冲击均对城镇化建设有着正向作用,同时方差分解给出了四个影响因素对城镇化建设的贡献率。在分析的影响因素中,农村居民纯收入对城镇化的贡献率最大,居民消费次之,工业化对城镇化贡献率不太明显而地方财政投入短期内对城镇化建设有明显的刺激作用,长期而言贡献较低。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吕连菊  阚大学  
运用PSTR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城镇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非线性特征。结果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和开放程度对城镇化能源消费效应的影响均具有双门限的非对称特征,处于外体制中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与较低的省份,城镇化的能源消费效应较小,该结论也适用于经济开放程度这一转换变量;其他转换变量对城镇化的能源消费效应影响均只存在一个位置参数,并将各省份分为高低两个体制,高体制中产业结构水平较高,城镇化降低能源消费总量;高体制中要素市场扭曲程度较高,城镇化的能源消费效应较大,在技术进步明显、环境规制严格和人力资本水平高的省份,城镇化对能源消费的降低作用越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春燕  
旅游产业已成为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导动力之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对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反作用。文章构建了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模型,结合湖北省京山市实际情况,对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