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07)
2023(4776)
2022(3927)
2021(3837)
2020(3149)
2019(7466)
2018(7149)
2017(13601)
2016(7042)
2015(8272)
2014(7898)
2013(8184)
2012(7863)
2011(7487)
2010(7350)
2009(6761)
2008(6738)
2007(5722)
2006(5073)
2005(4751)
作者
(20723)
(17593)
(17260)
(16587)
(11138)
(8361)
(7793)
(6947)
(6668)
(6300)
(5978)
(5826)
(5777)
(5620)
(5540)
(5376)
(5070)
(5044)
(4952)
(4586)
(4335)
(4179)
(4137)
(4038)
(3922)
(3841)
(3750)
(3482)
(3438)
(3399)
学科
(37105)
经济(37076)
方法(16893)
数学(15553)
数学方法(15449)
管理(15306)
(14762)
中国(13053)
(10169)
贸易(10163)
(10161)
企业(10161)
(10031)
(8753)
(6795)
(6395)
(6380)
关系(5988)
(5876)
银行(5873)
(5817)
(5771)
(5719)
金融(5719)
农业(5565)
业经(5521)
环境(5282)
土地(5274)
(5258)
出口(4676)
机构
大学(109849)
学院(106166)
(57049)
经济(56406)
研究(46954)
管理(38587)
中国(37409)
理学(32873)
理学院(32474)
管理学(32098)
管理学院(31901)
科学(25380)
(24912)
(23905)
(23030)
研究所(21923)
中心(19706)
经济学(19533)
财经(18843)
(18060)
经济学院(17623)
(17552)
(16828)
北京(16750)
科学院(15151)
财经大学(14293)
农业(14284)
业大(14226)
(13601)
师范(13532)
基金
项目(70708)
科学(57119)
基金(55964)
研究(50624)
(50238)
国家(49952)
科学基金(41795)
社会(35658)
社会科(33981)
社会科学(33977)
基金项目(28507)
自然(25817)
自然科(25242)
自然科学(25236)
自然科学基金(24842)
资助(23861)
教育(22341)
(21920)
(20764)
中国(18593)
(18194)
编号(17449)
国家社会(16900)
重点(16559)
(15645)
教育部(15643)
成果(14612)
人文(14071)
(13894)
重大(13667)
期刊
(59095)
经济(59095)
研究(36719)
中国(22534)
科学(17299)
学报(16072)
(15992)
(15518)
管理(14572)
大学(12451)
学学(11726)
经济研究(11564)
农业(11427)
(10736)
金融(10736)
(10174)
财经(10064)
国际(9760)
世界(9644)
(8904)
问题(8311)
(7728)
教育(7339)
技术(7311)
资源(6510)
业经(6431)
统计(6197)
技术经济(5733)
(5083)
经济问题(4851)
共检索到1662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琳  张凤荣  薛永森  严良政  
1996年,出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控制耕地快速减少的考虑,我国实行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土地管理政策。政策出台后,对建设占用耕地的势头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但是,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经济发展依然会继续占用耕地,而我国后备土地资源又十分有限,那么未来耕地占补平衡的前景将会如何。基于此,本文分析了9年来各省(市、自治区)耕地被建设占用的情况及其同经济发展的关系,并结合耕地后备资源状况,预测了未来各地区耕地占补平衡的趋势。结果表明:①我国各地区建设占用耕地情况差异悬殊,并且同经济发展指标密切相关。年均占用数量最多的是山东省,最少的是西藏自治区,两者相差近百倍;②采用3种模型对各省建设占用耕地数量进行趋势外...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杨维刚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实施15年来,在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方面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但随着形势变化,也面临着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特别是近年来,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在一些地区推进艰难,不时传出争议和质疑之声。笔者对此进行了一些思考。要不要坚持?很多人提出,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已经明显难以为继,应予以废除。归结起来,其理由主要有3个:一是耕地后备资源越来越少。很多省份都难以在本行政区内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蕊  孙萍  吴金希  张景奇  
1997年至今,我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已在全国范围实施了十余年,其政策目标也经历了由"耕地占补过程"的数量-质量-生态平衡的发展变化。从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执行情况、耕地总量和粮食产量3个指标分别评价不同时期的政策效果。自2001年全国各省(区、市)从总体上已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在"数量平衡"上的要求;但是我国耕地总量却持续下降,补充耕地质量无法得到保障;而且我国粮食产量与耕地数量、质量变化情况也有着直接的关联。虽然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在国内生产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事实上,我国"耕地占补过程"还存在很多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暴露出政策效果的局限性,如:"只占不补"、"多占少补"等违法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蒋瑜  濮励杰  朱明  黄思华  刘荣娟  
采用文献计量法和演绎推理法,深入分析中国耕地占补平衡的研究文献。目的是梳理中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历史发展脉络,阐述耕地占补平衡的研究主要方向,预测中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未来可能的研究趋势。结果显示:中国耕地占补平衡研究历史经历了从定性到定量,简单到复杂的4个阶段,分别为国土资源部门注重数量保护的起步阶段、数量质量相结合的发展阶段、快速城镇化新形势下的深入阶段、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阶段。现今中国耕地占补平衡研究导向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国耕地占补平衡涉及6个主要研究方向:推进耕地占补的内涵拓展到外延的研究;偏重质量绩效的研究;政府部门为主,个体农户为辅的责任主体者研究;基于差别机制的耕地补偿的多元经济学研究;不断发展的纵横向行政管理机制研究;相对薄弱的法律法规研究。针对以上研究方向各自提出相应的研究展望。本文旨在通过综述梳理为中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实践及其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正  王建强  王健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自确立实施以来,作为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的调节器,发挥了保障发展和保护耕地的双重作用,实现了经济增长和耕地保护的双赢。党的十九大明确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总体部署,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道路将更加注重均衡性、人与自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林耀奔  叶艳妹  
运用政策工具对我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构建全新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政策分析框架。研究结果表明,现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存在供给侧及环境侧政策工具过溢以及需求侧政策工具缺位的现象,即供需不匹配的问题。由此,文中提出建立生态占补平衡制度、创建生态账户,确保实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耕地保护政策。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秋惠  薛剑  贾文涛  
近年来,一些地方因耕地后备资源枯竭,耕地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于是在实践中开始探索开展易地占补平衡,占补平衡指标市场化交易行为应运而生。开展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市场化交易的必然性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市场化交易是创新和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必然趋势。2001年,国土资源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通知》,第一次提出规范易地补充耕地工作,规定市、县确因耕地后备资源匮乏,难以在本行政区域内做到耕地占补平衡的,可向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申请,在省域内进行易地补充耕地,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吴丽叶  张雁  
本文总结了广西壮族自治区2014年以来大力垦造水田的经验做法,分析了广西耕地占补平衡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并提出了规范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建立耕地占补平衡共同责任制、围绕特色产业开展垦造水田建设等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印军  肖碧林  陈京香  
为了扭转耕地持续大幅减少的局面,国家提出"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要求各地"占多少,垦多少",以保障耕地"占补平衡"。分析结果表明,耕地"占补平衡"的实施的确使我国耕地实现了数量上的"占"与"补"的平衡,但并未从根本上扭转耕地持续减少的局面,其原因是"占"地面积仅是减少耕地面积中的一小部分,耕地占补平衡状况并不能反映耕地减增变化的真实情况。要守住1.2亿hm2耕地红线,建议调整策略,将土地开发整理的目标从实现耕地"占补平衡",调整为耕地"减增平衡"。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郧文聚  张蕾娜  陈桂珅  苏强  程锋  
研究目的:研究基于农用地分等的耕地占补平衡项目评价,为占补平衡考核提供技术支撑与实践基础。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实际调查法。研究结果:耕地占补确实存在"占优补劣"现象,按等折算可以作为全国耕地占补平衡考核科学有效的方法。研究结论:为加强中国国土资源管理,出台按等折算进行耕地占补平衡考核的相关政策显得日益迫切。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伟杰  周琳静  
本文系统梳理了广东省为破解水田占补平衡难题、大规模开展垦造水田取得的成效,总结提炼了其经验做法,并就进一步完善垦造水田管理工作提出了引导项目规模化经营、解决耕地细碎化问题、规范耕地占补平衡管理等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珍贵  张路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耕地保护和占补平衡难度越来越大。于是,利用市场化运作,将"补充耕地指标"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进行交易实现占补平衡的目标渐成新趋势。本文拟对耕地占补平衡市场化运作之利弊作一简析。耕地易地占补平衡的法律和政策依据《土地管理法》第33条规定:"个别省、直辖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萍  邵景安  张贞  魏朝富  邱道持  
耕地数量的减少和耕地质量的退化成为目前为保护18亿亩(1.2×108hm2)耕地红线所必须关注的焦点领域,为此,如何在保证耕地质量不退化的前提下,实现区域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不仅是一项紧迫的政府工作,也是严肃的科学问题。论文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借助定额指标预测、相关分析和双因子调控模型等方法,结合ArcG IS的空间分析功能,从耕地现有质量和建设用地需求预测两方面体现占用耕地的保有格局,从土地开发整理潜力和占补耕地数量质量折算分析补充耕地的主要来源,进而建立重庆市耕地占补平衡体系。结果表明:到2020年重庆因建设占用将减少耕地58 856.56 hm2,土地开发整理现实新增耕地潜力达89 961...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如海  王黎明  谭梦  吕剑成  
本文系统梳理总结江苏省近年来在耕地占补平衡方面的实践探索,立足新时期耕地占补平衡面临的新形势,提出了相关思考与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步雄  
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是对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占用耕地不断扩大的补救措施,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但目前,很多地区的耕地后备资源已相当匮乏,补充耕地指标难以为继。如何在落实耕保任务、保障地方合理用地的基础上,全面提升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已成为各地普遍面临的问题。本文将以福建省部分县市为例,分析耕地占补平衡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