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56)
2023(13077)
2022(11254)
2021(10725)
2020(8970)
2019(21015)
2018(20445)
2017(39951)
2016(21294)
2015(24117)
2014(23678)
2013(23824)
2012(21870)
2011(19850)
2010(19364)
2009(17803)
2008(17241)
2007(14658)
2006(12608)
2005(11106)
作者
(60124)
(49884)
(49573)
(47238)
(32005)
(23807)
(22507)
(19662)
(18975)
(17584)
(17135)
(16874)
(15739)
(15566)
(15439)
(15278)
(14812)
(14504)
(14258)
(14152)
(12284)
(12228)
(11928)
(11216)
(11165)
(11077)
(10904)
(10748)
(9934)
(9782)
学科
(92115)
经济(92017)
管理(60481)
(58217)
(47381)
企业(47381)
方法(45986)
数学(41046)
数学方法(40725)
中国(25690)
(23015)
(22460)
业经(18464)
(18428)
贸易(18418)
(17922)
(17535)
地方(16683)
农业(15601)
(15160)
(14282)
财务(14223)
财务管理(14200)
环境(13636)
(13624)
企业财务(13582)
(13569)
金融(13568)
(13324)
银行(13291)
机构
大学(308474)
学院(303075)
(131020)
经济(128667)
管理(123694)
理学(108459)
理学院(107320)
管理学(105772)
管理学院(105237)
研究(103094)
中国(77472)
(65309)
科学(61442)
(57447)
(50392)
财经(47619)
研究所(46341)
中心(45573)
(45350)
(43700)
业大(43691)
北京(41691)
经济学(41115)
(40159)
(38870)
师范(38568)
经济学院(37348)
(37292)
财经大学(35880)
农业(35656)
基金
项目(213002)
科学(169091)
基金(158517)
研究(156078)
(137621)
国家(136583)
科学基金(117975)
社会(101568)
社会科(96464)
社会科学(96443)
基金项目(83935)
(79118)
自然(75686)
自然科(73946)
自然科学(73930)
自然科学基金(72658)
教育(70869)
(67470)
资助(65996)
编号(61660)
成果(49631)
(48772)
重点(47105)
(44651)
(43939)
国家社会(43012)
教育部(42437)
课题(41829)
人文(41135)
创新(41015)
期刊
(132880)
经济(132880)
研究(90996)
中国(51810)
学报(46314)
科学(43768)
管理(43384)
(41044)
(40003)
大学(35533)
学学(33390)
教育(29705)
农业(28568)
(25304)
金融(25304)
技术(24165)
财经(23339)
经济研究(22938)
(19904)
业经(19634)
问题(17611)
(15396)
(15282)
图书(15011)
理论(14954)
技术经济(14953)
世界(14017)
科技(13899)
实践(13389)
(13389)
共检索到4293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钱雪亚  徐文晔  王秋实  
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是构成社会总资本的两种基本资本要素,其数量和结构决定着一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在可比、一致的原则下运用永续盘存法估算了1995—2004年全国及各省市的总资本存量及各资本分量水平,比较分析了各省市间在资本数量、资本结构、资本水平变化等方面的差异,系统反映了我国资本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兰兰  诸克军  郭海湘  
依据新经济增长理论,提出了一种基于C-D生产函数和索罗余值法测算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新方法。该方法包括三个步骤:首先,对中国31个省市按照科技进步水平进行软分类,得到各地区隶属于各类别的隶属度;第二,分别计算不同科技水平类别的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第三,把得到的各个类别的贡献率与各个地区隶属于各类别的隶属度相乘,得到各个地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后,运用该方法计算了中国31个省(市)1998-2007年间的科技进步贡献率。结果表明:中国区域科技水平发展不平衡,上海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最高为54.19%;北京次之,为48.90%;四川最低为28.59%。另外,中国大部分地区经济增...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伟丽  
本文主要以新新贸易理论之一的产品内贸易理论及其拓展研究为基础,运用中国31个省市2002—2008年《对外贸易数据库》年度数据进行分析;根据Hummels提出的VS和VSS概念,对各省市之间的产品内贸易进行度量;同时,运用全要素生产率的方法,考虑各省市消费、VSS、进口、出口、R&D、劳动生产率等变量分析各省市生产率的贡献度,对产品内贸易和地区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最后对各省市之间参与国际垂直化分工的深浅程度进行比较,并把产品内贸易对地区生产率发展的贡献度进行比较,得出相关结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继勇  彭巍  胡艺  
本文选取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1~2008年的面板数据,考察了经济发展水平、FDI、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比、产业结构中重工业占比对中国碳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FDI对以碳强度衡量的总体生态环境具有正面影响,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比与产业结构中重工业占比则具有负面影响。进一步将中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区域后的检验结果显示,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区域环境产生正面影响,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比对区域环境产生负面影响,而各区域FDI与产业结构中重工业占比对环境的影响存在差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子曦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深化发展开放型经济。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由于受地缘、人缘、政府宏观调控、跨国公司产业配置、国际分工、生产要素全球流动等因素影响,各省市区开放型经济水平存在差异。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评价国内各省市区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指标体系,并采用2004—2008年连续5年的相关数据,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出我国各省市区开放型经济水平。最后,对计算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类比较得出若干结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智洺  何冰雁  沈天苗  
清洁发展机制(CDM)是我国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需要。文章考察了我国2007-2012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CDM项目数量,借鉴离散型非线性模型——负二项式模型,运用面板数据对CDM在中国区域分布结构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地区人均GDP、电力消费、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以及外商投资对CDM项目分布结构存在影响:地区人均GDP和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对CDM项目分布存在负向影响;电力消费对CDM项目分布存在正向影响;外商投资与CDM项目则存在非线性U型关系。最后,从我国碳减排、碳交易市场建立方面给出政策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学伟  王英姿  许相敏  
技术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经济的发展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文章通过灰聚类模型选取同一技术水平的横截面数据,运用模型对横截面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测算,在此基础上,测算中国从1990~2006年28个省市的技术进步贡献率和技术进步率。文章通过研究发现:(1)中国各省市的技术进步贡献率还比较低,平均技术进步贡献率为20~50%;(2)技术发展速度不同,其中,东部和中部地区远远高于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平均技术进步率为0.07,中部为0.06,而西部则为0.04。(3)技术进步贡献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质,东部技术进步贡献相对较高,西部则较低,且悬殊较大,并有不断加大的趋势;(4)中国目前各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是资本积累的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侯增艳  
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从产品层面延伸到了产品内不同工序层面,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可以解释这种新型产品内分工产生的原因及影响。作为产品内分工的表现形式——加工贸易目前已成为中国最主要的贸易方式。以2000~2005年中国各省市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为样本,利用Egger(2005)的方法对加工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进而得出比较优势仍是加工贸易的重要决定因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兆君  任兴旺  车轩  
在知识经济大背景下,创新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而创新效率是创新能力最直接的体现。因此,对现阶段我国31个省市的创新效率进行测度是必要的。首先,通过收集到的我国31个省市的创新投入产出数据,运用DEA模型对我国31个省市的创新效率进行了测度,按照不同角度对各省市创新效率进行了分类,并运用经济地图呈现出其分布状况。其次,对31个省市的创新效率测度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并从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两个维度对创新综合效率的影响程度进行了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和投影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整体来看,我国的创新效率水平已经相当高;不同地区之间的创新效率差距较大;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对综合效率的影响程度基本相同。最后,根据研究结论,为地区创新效率的提高提供了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志宝  曹广忠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各省市区建设用地1996—2004年变动情况,找出省市区间建设用地的差异类型及原因。研究方法:构建一组建设用地空间变动函数,分析建设用地的时空变动情况。研究结果:各省市区的综合变动指数差异较大,也有明显的地理差异,且5个类型的省市区个数相差不大。研究结论:受社会经济阶段和可利用地存量的限制,发达省市区的建设用地扩张速度、内部转变与欠发达省市区有明显差异。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志江  罗掌华  
依据技术创新过程的线性模型,构造了区域技术创新效率评价的两阶段模型,并运用DEA方法对2000—2008年中国30个省(市、区)的研究开发效率和成果转化效率进行了评价,建立了各省(市、区)两阶段效率的矩阵分布图,利用矩阵图对评价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林勇  连洪泉  
文章采用DEA两阶段方法对中国各省市城市维护服务效率进行了分析。第一阶段DEA研究结果显示,各省市城市维护服务效率水平不高,28个省市各年平均效率值呈现倒U形趋势。第二阶段回归结果表明,总体来看,财政赤字、人均所得税税收收入、城市规模和开放程度对城市维护服务效率有显著促进效应,而教育程度与效率水平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西部地区与东中部地区存在显著区域差异效应。从细分样本看,西部地区与东中部地区、大中小不同规模城市的维护服务效率的硬约束和外部性效应存在异质性。实证结果对改善各省市公共服务水平有启示意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杨晔  
在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中,企业是区域创新能力最为关键的主体。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各地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将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年度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的统计资料,构建因子分析评价模型,分别对全国不同省份企业自主创新投入、产出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比企业自主创新投入产出综合评价指数、排序位次的变更情况,从而获得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产出、创新绩效的基本评价,并构建出各省市企业创新绩效的四维矩阵。实证结果显示,在技术创新投入要素提升,以及创新效率提升的基础上,实现"低投入-高产出"将是区域企业自主创新应该共同实现的发展路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道平  李锋  程蕾  
笔者在定义、分析农产品物流模式的基础上,从农产品的生产、消费和物流的相关影响因素入手,提炼出11个对划分农产品物流模式相关性较强的指标。并以2007年各省市的相关数据为例,采用K-means聚类分析方法将我国31个省市农产品物流模式分成四类,并进一步研究每类省市适合的农产品物流模式。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各省市有效地了解其目前的农产品物流模式,进而有针对性地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和物流,同时通过相关影响因素有效预测各省市农产品物流模式发展的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