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18)
2023(10410)
2022(8834)
2021(8283)
2020(6938)
2019(16406)
2018(15685)
2017(29802)
2016(16265)
2015(18618)
2014(18442)
2013(18585)
2012(17717)
2011(16271)
2010(16023)
2009(15100)
2008(14968)
2007(13390)
2006(11550)
2005(10588)
作者
(47293)
(39907)
(39813)
(38153)
(25352)
(19258)
(18271)
(15667)
(14967)
(13935)
(13748)
(13312)
(12796)
(12635)
(12616)
(12548)
(12033)
(11807)
(11484)
(11478)
(9857)
(9784)
(9575)
(9111)
(9059)
(8984)
(8711)
(8601)
(8060)
(7963)
学科
(78457)
经济(78400)
管理(39737)
(37572)
方法(35292)
数学(31994)
数学方法(31774)
(27750)
企业(27750)
中国(23434)
(20530)
贸易(20525)
(19967)
(19874)
地方(17563)
(17228)
(14879)
业经(13334)
(13224)
农业(13088)
(12704)
环境(11330)
(11208)
金融(11206)
(11102)
银行(11081)
(10704)
(10703)
地方经济(10325)
(9331)
机构
大学(242965)
学院(239506)
(110113)
经济(108120)
研究(89316)
管理(87644)
理学(75317)
理学院(74320)
管理学(73163)
管理学院(72704)
中国(68239)
科学(53234)
(52203)
(47615)
(45549)
研究所(41620)
中心(40135)
(39813)
财经(38585)
经济学(36597)
(35168)
(34741)
业大(33561)
经济学院(33330)
北京(33299)
(32503)
师范(32252)
(32122)
农业(31511)
财经大学(28612)
基金
项目(159719)
科学(126612)
基金(118630)
研究(116169)
(103982)
国家(103238)
科学基金(87301)
社会(76565)
社会科(72780)
社会科学(72761)
基金项目(62332)
(59001)
自然(54393)
自然科(53120)
自然科学(53102)
教育(52583)
自然科学基金(52168)
(51368)
资助(48935)
编号(45336)
(37202)
成果(37079)
重点(36728)
(35771)
国家社会(33335)
(32421)
中国(31901)
教育部(31770)
课题(31634)
科研(30838)
期刊
(116277)
经济(116277)
研究(74244)
中国(44623)
学报(37109)
(35491)
(35170)
科学(34804)
管理(28935)
大学(27624)
学学(25894)
农业(24329)
(21547)
金融(21547)
教育(21300)
经济研究(20512)
财经(19235)
技术(18781)
(17330)
业经(16810)
(16651)
问题(16604)
统计(15593)
国际(14915)
(14107)
世界(13607)
(12855)
技术经济(12429)
资源(12121)
决策(11889)
共检索到3574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朱振  扈瑞鹏  
口岸是发展边境贸易和跨国合作的主要通道,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分析中国口岸进出境运量的时空格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探索性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分港口、陆运和航空口岸研究2007-2015年各省域口岸进出境运量的空间差异和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007-2015年间各省域口岸进出境货运量整体保持较快增长,不同省份间存在明显差异,东部沿海省份口岸进出境运量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细分口岸类型,水运港口进出境运量存在空间相关性,且集聚效应不断增强,而航空口岸、陆运口岸的进出境运量没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水运口岸进出境运量集聚在长三角、环渤海和东南沿海地区,航空口岸进出境运量集聚在北上广地区,陆运口岸进出境运量集聚在新疆和内蒙古等沿边地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安芝  宋良荣  
影响我国关税的因素众多,文章从微观经济变量开展研究,在多元回归分析的基础上,运用Method因子分析法,用方差最大旋转因子分析评估相关微观经济变量对于关税的影响,并用SAS软件实现模型分析,重点对各因子对关税的贡献率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分析表明相关微观经济变量可直接反映时间序列的持续性和波动性,在实证研究中可以提前反映关税增减的动向,对关税的变化状态产生直观反应,更具实际研究意义。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朱秋沅  
一、大型群众性活动有价票证进出境实务问题的产生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两次大型国际性活动在我国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以现代会展业为重要内容的大型群众性活动在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雨森  路正南  赵喜仓  
文章采用全局熵值法对2009—2016年中国31个省份的知识产权资源水平进行动态评价。通过空间统计方法,分析中国创新资源的集聚模式。结果表明:中国知识产权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东部地区知识产权资源水平最优。中国知识产权资源综合水平、专利、商标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都呈现显著为正的空间自相关性。中国知识产权资源主要呈现低值集聚模式,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区初步形成了创新集聚高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冯宗宪  王凯莹  
论文使用空间统计分析中的全局Moran’s I、局域Moran’s I等指数对2001-2012年间我国碳强度的空间自相关性以及集群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全国省域碳强度的空间自相关性为正,东部地区内部省域的碳强度空间自相关现象非常明显,西部地区相对不明显,中部最弱。西部地区省份的碳强度多为高-高聚集,以甘肃、陕西、内蒙古3个地区为代表,东部地区多为低-低聚集,以浙江、福建、广东、江西4个地区为代表。论文还进一步结合资源禀赋、能源供需分布、产业结构和收入水平等对上述地区碳强度聚集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孙盼盼  戴学锋  
本文借助ArcGIS技术,结合空间统计分析方法,以2000年以来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人均旅游收入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演变过程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相关研究基础上,对2000年~2011年的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互动关联模式以及演变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整体上呈现出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局部上则长期表现出高高相聚和低低相聚的两极分化格局;邻接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旅游经济发展存在着关联互动,使得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差异不断演变并出现新的空间格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任家强  苏永玲  
本文以2008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各省区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应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对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空间差异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差异的空间自相关特征。研究表明: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存在显著的全局空间正相关性,空间聚集显著,Moran散点图显示多数省份位于第一、三象限内,LL型较多,非典型省份数量较少,空间分布不均衡,呈现出以江苏省为核心的东部沿海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显著局部高值集聚区和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湖北、四川、重庆等省份的低洼集聚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卢小兰  
文章依据PRED框架,建立资源环境压力和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评价2006~2011年间省域资源环境承载情况,基于空间统计方法分析资源环境压力、承载力和承载率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省域资源环境压力由西向东、由北到南依次递减,资源环境承载力和承载率呈现出由东部沿海向西北部梯状下降模式。资源环境压力、承载力和承载率均存在较强的全局正相关,呈现出"中心-外围"格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昆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海萍  
文章以我国综合经济区划和相关统计指标为计算数据,分析了可变面积单元问题的尺度效应;探讨了不同空间尺度下MAUP对空间统计分析结果的影响;指出MAUP及其对空间分析结果的影响是区域研究结果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之一,需要用GIS进行健康的数据分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冯益明  唐守正  李增元  
空间统计分析在不到 5 0年的研究和实践中 ,已发展成为研究自然界具有随机性和规律性变量的普遍性的科学方法 ,在国内外诸多领域都有成功应用的实例 ;然而 ,空间统计分析在国内林业中应用才刚刚起步 ,绝大多数林业工作者或科研人员对空间统计缺乏基本的了解。本文首先简要介绍空间统计分析的有关概念、基本原理及其特点 ,同时对地统计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以及与经典统计学的异同进行分析。结合林业领域特点 ,从森林土壤、物种空间分布、森林干扰、林分因子、种子资源等几个主要方面 ,综述国内外林业领域应用空间统计分析的现状。最后指出在林业领域中应用空间统计分析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并展望了在林业领域中应用空间统计分析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恩平  郭晋宇  
准确把握能源效率空间差异,对拟定我国区域能源差异性政策具有重大意义。文章根据全要素能源效率框架,应用空间统计方法,对2004-2014年间我国省际能源利用效率展开空间自相关性以及集群情况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省际能源效率呈现出正的空间自相关性,东部地区较中西部地区空间自相关现象更为明显,省域能源效率空间集群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很难脱离原先的集群,结合能源资源、经济环境和地理位置等对不同省份能源效率聚集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从"一统筹、二区别、三重点"的角度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雪瑞  
文章使用空间统计方法,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进行了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表现出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但自东向西集聚度逐渐减少,分布非常不均匀,并且表现出强烈的正负极化效应。同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就业集聚的地区,在时间序列上表现出集聚度递减趋势。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会敏  牛叔文  杨振  
文章以模型生命表为基础,对最近3次人口普查得到的各省份人口死亡数据进行修正,并利用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技术,对修正后的人口死亡水平(用出生时预期寿命表示)的时空变异进行研究,以辨明中国人口死亡水平的空间分布及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81~2000年中国各省份的死亡水平存在正向的空间自相关现象,但自相关程度随时间变动有所降低;死亡水平较高或较低省份与其周围同样较高或较低省份,在空间上更多地趋于集聚而非随机分布。研究结果为引导有限的社会卫生资源流向最需要的人群和地区可以提供一定的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肖卫东  
基于1980—2012年中国29个省区的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数据,运用空间统计方法考察和分析了中国省域种植业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进一步探索了种植业的地理集聚特征和变化趋势。研究发现,中国种植业在整体和局部区域上都表现出了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其空间分布呈现非随机的地理集聚格局,种植业的省际空间关联性和异质性非常明显,具有强烈的省际空间溢出效应;种植业呈现明显的"中心—外围"空间分布模式,并且其高—高集聚核心区域明显扩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