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85)
- 2023(17404)
- 2022(15079)
- 2021(14157)
- 2020(11894)
- 2019(27658)
- 2018(27165)
- 2017(52098)
- 2016(28130)
- 2015(31978)
- 2014(31683)
- 2013(31305)
- 2012(28668)
- 2011(25771)
- 2010(25567)
- 2009(23184)
- 2008(22285)
- 2007(19072)
- 2006(16467)
- 2005(14238)
- 学科
- 济(114560)
- 经济(114432)
- 管理(81058)
- 业(75009)
- 企(63213)
- 企业(63213)
- 方法(56220)
- 数学(48786)
- 数学方法(48011)
- 中国(30863)
- 农(29297)
- 财(27789)
- 学(25411)
- 业经(25273)
- 贸(22168)
- 贸易(22154)
- 易(21609)
- 地方(19975)
- 理论(19831)
- 环境(19816)
- 和(19503)
- 农业(19495)
- 制(19461)
- 务(17732)
- 财务(17649)
- 财务管理(17608)
- 技术(17033)
- 企业财务(16594)
- 划(16400)
- 银(16040)
- 机构
- 大学(397916)
- 学院(395960)
- 济(159663)
- 经济(156497)
- 管理(156496)
- 理学(136666)
- 理学院(135181)
- 研究(134578)
- 管理学(132406)
- 管理学院(131729)
- 中国(100193)
- 京(85253)
- 科学(84876)
- 财(70065)
- 所(67383)
- 农(66558)
- 研究所(61976)
- 业大(61615)
- 中心(60342)
- 财经(57188)
- 江(55215)
- 北京(53859)
- 农业(52482)
- 经(52343)
- 范(50879)
- 师范(50279)
- 院(49472)
- 经济学(48398)
- 州(44667)
- 经济学院(43672)
- 基金
- 项目(278881)
- 科学(219281)
- 基金(203934)
- 研究(199655)
- 家(179902)
- 国家(178505)
- 科学基金(152819)
- 社会(125439)
- 社会科(118814)
- 社会科学(118779)
- 省(107270)
- 基金项目(107252)
- 自然(101736)
- 自然科(99431)
- 自然科学(99401)
- 自然科学基金(97600)
- 教育(92425)
- 划(91634)
- 资助(85644)
- 编号(79923)
- 成果(63548)
- 重点(62788)
- 部(61779)
- 发(59041)
- 创(57968)
- 课题(55281)
- 创新(54179)
- 科研(54128)
- 教育部(52817)
- 大学(52169)
- 期刊
- 济(165998)
- 经济(165998)
- 研究(113427)
- 中国(73328)
- 学报(66357)
- 科学(60754)
- 农(59335)
- 管理(57403)
- 财(52760)
- 大学(50412)
- 学学(47596)
- 教育(43093)
- 农业(41708)
- 技术(35911)
- 融(29717)
- 金融(29717)
- 经济研究(28303)
- 财经(27385)
- 业经(26664)
- 经(23448)
- 业(23042)
- 问题(21152)
- 技术经济(19425)
- 图书(19367)
- 科技(18955)
- 版(18876)
- 统计(18687)
- 理论(17486)
- 贸(17474)
- 资源(17391)
共检索到5655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郑立群
研究如何基于国家整体的碳减排目标,进行中国各省区碳减排责任的分摊,以明确区域间"共同但有差别的责任"。从共摊成本分配问题的公平与效率角度出发,对碳减排责任分摊进行了经济学分析。基于分配效率视角,探讨了在分配总量固定的条件下,利用投入导向的零和收益DEA(ZSG-DEA)模型进行碳减排责任分摊的可行性。在实证分析部分,采取非期望产出作为投入法,将碳排放量作为模型的投入,将人口、能源耗费和GDP作为模型产出变量。依照我国2015年碳减排整体目标和各省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征,进行了投入产出数据的预测。为了与ZSG-DEA模型进行对比,首先建立了碳减排责任分摊的DEABCC模型,计算结果表明:仅有9个省区...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曾诗鸿 徐妍
按照我国2010年全国30个省市的情况,对2020年的投入产出变量进行预测。通过原始DEA模型和ZSGDEA(零和收益DEA)模型对我国30个省市的碳排放量和非化石能源消耗量进行再分配,并且通过五次迭代计算,最终得到全部省市统一达到DEA有效的分配方案。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钱明霞 路正南 王健
本文以产业部门为研究对象,以“至2015年全国碳排放强度较2010年下降17%”为碳减排目标对中国产业层面碳排放总量进行分摊,以明确各个产业部门的碳排放责任。基于分配效率的视角,以“非期望产出作投入法”为指导,将各部门碳排放量作为投入变量,能源消耗量、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和总产出作为产出变量,构建了投入导向型的碳排放零和收益DEA分摊模型,并通过预测2015年的数据比较了中国15个产业部门碳排放的BCC效率和ZSG-DEA效率,得到了达到DEA有效边界的分配方案,发现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炼焦及石油加工业、采矿业、木材加工及造纸印刷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依次承担着较大的碳排放责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汪臻 赵定涛 洪进
本文在已有的"碳减排责任分摊"原则的基础上,引入消费者责任的思想,对责任分摊原则的测度指标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并运用多准则决策方法,建立了消费者责任视角下的区域间碳减排责任分摊模型。运用该模型,将中国2020年的碳减排目标分摊到各省级区域。实证结果表明,根据消费者责任视角分摊碳减排责任,使商品的最终消费地为其调入的隐含碳负责,能达到更加公平有效地在区域间分摊碳减排责任的目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茹 吕爽 曹晓静 王信
中国政府承诺在2030年左右达到碳排放峰值,但如何合理分配碳减排任务一直是个难题。当前国家和试点城市的碳排放核查主要从行业层面开展。论文基于国家整体碳减排目标,利用ZSG-DEA模型和情景分析方法,预测分析了2020年中国六大行业碳排放分配效率。初次迭代后,建筑业的DEA为1,达到了有效分配;但工业的效率值只有0.319,分配效率严重偏低。应用ZSG-DEA模型,对六大行业的碳排放配额进行了重新分配,最终达到了ZSG-DEA的统一有效边界,平均效率值由0.674提高到了0.997。研究结果可为中国行业碳减排政策的调整提供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炳南 曹国勇
在全要素生产技术框架下,考虑非期望产出,采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超效率模型对中国各省份二氧化碳排放效率进行了测算,将二氧化碳排放效率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并计算了各省份产出与二氧化碳的目标值、增进空间与减排潜力。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效率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纯技术效率作用大于规模效率,但省份之间差距很大,半数以上的省份二氧化碳减排潜力超过50%,中国整体的减排空间巨大。最后,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非期望产出 超效率 二氧化碳排放效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炳南 曹国勇
在全要素生产技术框架下,考虑非期望产出,采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超效率模型对中国各省份二氧化碳排放效率进行了测算,将二氧化碳排放效率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并计算了各省份产出与二氧化碳的目标值、增进空间与减排潜力。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效率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纯技术效率作用大于规模效率,但省份之间差距很大,半数以上的省份二氧化碳减排潜力超过50%,中国整体的减排空间巨大。最后,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非期望产出 超效率 二氧化碳排放效率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罗胜
我国省际间广泛而密切的经济联系不仅对各地区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还对各地区的碳排放量产生巨大影响。该文基于基本模型,从省际贸易隐含碳排放视角,建立生产者责任、消费者责任和技术调整的消费者责任三种原则的核算方法以及碳减排责任分摊模型,并将其应用到省域碳排放核算与责任分摊研究。结果表明:区域间呈现出"东—中—西"空间梯度碳排放的格局;各地区在不同原则下的碳排放量存在着显著差异,生产者责任贸易隐含碳排放核算有利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消费者责任贸易隐含碳排放核算有利于能源富集省份和经济较落后省份,技术调整的消费者责任贸易隐含碳排放核算不偏不倚,并没有显著有利于经济发达地区或经济落后地区;TCBA核算优...
关键词:
隐含碳排放 MRIO 核算原则 责任分摊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静 彭翡翠 黄丹丹
目前我国节能减排正大力开展,工业部门应发挥节能减排的主体责任。在考虑非期望产出属性约束框架下,将各省区作为主单元,其所辖地市作为子单元,运用并行DEA模型测算中国2002~2012年30个省份工业节能减排效率。结论表明,忽略省区内部结构的非期望产出法测算出的效率结果显著偏高,而基于非期望产出属性约束下的并行DEA模型所得到的效率值更加切合实际。我国工业节能减排效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效率水平偏低,且各区域间存在差距,节能减排潜力巨大。政策含义表明,我国工业的转型升级,需要因地制宜制定相应政策,促进工业的包容性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翱 刘纪显 吴兴弈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增加,环境问题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国内很少有文献系统地研究碳排放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比较了相同减排目标下,没有碳排放政策、碳排放强度、碳排放上限和碳税四种不同碳排放政策的优劣,分别分析了在20%和40%的减排目标下,这四种政策对宏观经济变量稳态值的影响,并利用1980年到2012年的我国碳排放量和GDP数据模拟了正向的技术冲击和污染中间产品效率冲击对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在相同的碳减排目标下,碳排放强度政策较其他政策更能促进经济的平稳增长,达到稳态值损失的社会福...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钱昭英 田磊
在2030年中国实现碳达峰的目标背景下,本文针对碳排放权合理分配的问题,采用改进的ZSG-DEA模型考虑各省(区、市)的减排潜力,探寻兼顾公平和效率的碳排放权省域分配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各区域减排潜力各不相同,东部地区减排潜力较大,西部地区减排潜力组内差距较大,且低减排潜力组有50%集中在西部地区,中部地区整体减排潜力不足,东北地区集中于中、低减排潜力组;(2)改进的ZSG-DEA模型计算出减排系数更加合理,缩减了减排压力差距,能通过缩小省(区、市)之间的不公平程度来降低政策实施难度;(3)综合减排潜力和减排系数两个方面发现,仍有部分省(区、市)如河南等处于低潜力高减排的状态,面临凭借自身条件难以有效降碳的困境,也有部分地区在碳减排方面“仍有余力”。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各区域应发挥自身优势助力碳减排,在安排省(区、市)碳排放额度时要注重不同省(区、市)的减排潜力,同时加强减排责任意识,推动区域之间的合作。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徐丽群
设计了包含碳减排责任划分与成本分摊模块的低碳供应链构建系统框架。在碳减排责任划分模块中,提出综合应用生命周期分析法和碳排放测量方法对供应链碳排放关键活动进行诊断,明确供应链成员碳减排责任;在碳减排成本分摊模块中,设计了考虑分摊碳减排成本的供应商销售收入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碳减排成本分摊比例和采购价格提高程度对供应商销售损失的影响。建议低碳供应链构建不仅需要供应链成员分摊碳减排成本,而且需要共同分享供应链碳减排获得的收益。
关键词:
低碳供应链 碳减排 责任划分 成本分摊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董捷 魏旭华 陈恩
碳减排责任分摊是制定碳减排政策的基础,亦是完善碳交易市场体系的重要一环。为合理明确各区域碳减排责任,从土地利用碳排放地域差异视角入手,兼顾公平与效率原则,构建IFCAM模型,尝试在2020年武汉城市圈碳减排目标下划分各县区的碳减排责任,并对其进行可行性检验,以期为武汉城市圈及相关区域的碳减排责任分摊提供参考。研究发现:(1)武汉城市圈核心城市土地利用碳排放占城市圈的比例超过70%,且整体呈现出核心-外围递减的分布,各地区差异较明显;(2)3E分摊模型虽然提高了城市圈碳排放的公平性,但整体碳排放效率仅为0.54,相比2015年降低了30.77%,需进一步完善;(3)IFCAM模型在维持整体效率为1且不衰减的基础上,兼顾了3E公平原则,使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碳减排压力减小,而增加经济发展效率较低地区的碳减排压力;(4)检验结果显示基于IFCAM模型的2020年武汉城市圈各县市碳排放强度下降幅度均达标,整体平均碳排放强度下降幅度为19.27%,超过湖北省政府分配的整体18.78%的目标,且分摊结果变异系数较小,整体平均碳排放效率提升,有效的解决了公平和效率的分配问题,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冉 冉伦 李金林 杜涛
本文针对两阶段决策单元的固定成本分摊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两阶段DEA Leader-Fol-lower模型的分步分摊方法。首先,利用基于Minmax思想的DEA方法完成DMU整体的成本分摊。然后,利用两阶段DEA理论中的Leader-Follower模型完成每个DMU两阶段的成本分摊。取两阶段分别作为Leader时得到的成本分摊量的平均值作为最后的成本分摊方案,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分摊公平性,有利于分摊方案的执行。数值算例部分也证明了本文提出的方法有效可行,能够为管理者进行固定成本分摊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邓光耀 张忠杰
近年来,中国工业用水占全部用水的比例在20%~30%左右,提升工业用水效率、节约集约利用水资源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基于网络SBMDEA模型和GML指数,研究了2007-2015年中国各省工业用水效率,实证结果发现:(1)从年度平均值来看,与污水治理阶段相比,生产阶段处于前沿面的省份更多,各省份与前沿面的差距相对较小。北京、天津、内蒙古、山东、广东、海南等省份生产阶段工业用水效率较高,但是污水治理阶段的效率值却较低;辽宁、吉林、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西、贵州、云南、青海等省份生产阶段效率值较低,但是污水治理阶段的效率值却较高。(2)从各时间段的几何平均值来看,大部分省份网络和污水治理阶段的GML指数值小于1,但是生产阶段的GML指数值大于1。因此,在提升生产阶段的工业用水效率的同时,需要加大工业污水的治理力度,提升污水治理阶段的效率,并树立工业生产和治污同步进行的意识,特别是北京、天津、内蒙古、山东、广东、海南等污水治理效率较低的省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