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64)
- 2023(7030)
- 2022(5938)
- 2021(5897)
- 2020(5065)
- 2019(12173)
- 2018(11941)
- 2017(23040)
- 2016(12263)
- 2015(14025)
- 2014(13734)
- 2013(13592)
- 2012(12373)
- 2011(11282)
- 2010(11445)
- 2009(10499)
- 2008(10286)
- 2007(8656)
- 2006(7593)
- 2005(6929)
- 学科
- 济(58336)
- 经济(58295)
- 管理(31445)
- 方法(29952)
- 业(29440)
- 数学(27957)
- 数学方法(27456)
- 企(23819)
- 企业(23819)
- 中国(17495)
- 贸(12737)
- 贸易(12728)
- 农(12712)
- 易(12524)
- 财(11131)
- 制(9987)
- 业经(9779)
- 学(9702)
- 地方(8301)
- 银(8092)
- 银行(8084)
- 农业(7870)
- 行(7828)
- 融(7782)
- 金融(7782)
- 环境(7743)
- 理论(7742)
- 体(7615)
- 和(7118)
- 产业(7079)
- 机构
- 大学(175286)
- 学院(173961)
- 济(82208)
- 经济(81027)
- 管理(67014)
- 研究(62903)
- 理学(58371)
- 理学院(57745)
- 管理学(56497)
- 管理学院(56191)
- 中国(48960)
- 京(37692)
- 科学(36466)
- 财(33961)
- 所(31346)
- 研究所(28800)
- 财经(27776)
- 经济学(27323)
- 中心(27263)
- 农(25721)
- 经(25639)
- 经济学院(24599)
- 北京(24500)
- 业大(23644)
- 江(23038)
- 院(22686)
- 范(21243)
- 师范(21023)
- 财经大学(20926)
- 农业(20193)
- 基金
- 项目(118381)
- 科学(94885)
- 基金(89400)
- 研究(84731)
- 家(78729)
- 国家(78230)
- 科学基金(67261)
- 社会(56177)
- 社会科(53589)
- 社会科学(53577)
- 基金项目(45765)
- 自然(43282)
- 省(43145)
- 自然科(42433)
- 自然科学(42425)
- 自然科学基金(41691)
- 教育(40033)
- 资助(39066)
- 划(37537)
- 编号(31820)
- 部(27901)
- 重点(27277)
- 发(25519)
- 成果(25368)
- 国家社会(24674)
- 创(24657)
- 中国(24405)
- 教育部(24273)
- 创新(23230)
- 大学(22769)
共检索到2533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顺艳 孙根年
选取2007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单位GDP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相关的经济指标数据,从经济发展、能源工业产值占相应省区GDP的比重等方面分析了2007年中国各省市区能耗现状,结果发现:我国经济较发达的省区单位GDP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较低,经济较落后的省区这两种能耗指标较高;能源工业产值占相应省区GDP的比重越大,这两种能耗指标值越大。由此建立单位GDP能耗或单位IAV能耗与经济发展水平、能源工业产值占相应省区GDP的比重三者之间的结构模型,同时基于单位GDP能耗和单位IAV能耗,分别将中国各省区分为4种类型,并构建了二维矩阵表,据此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
单位GDP能耗 工业增加值能耗 节能减排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沙之杰 童峰 张冲
我国目前和2020年前的节能减排工作是以降低单位GDP排放强度为基础的,藉此降低CO2排放总量增长趋势。这一方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减排效果便于监控,而且不至于给经济发展带来过大的影响。在国际上,这一方案也是美国等国家所主张的减排方式,作为我国的自愿减排目标,也容易获得国际赞同。文章从我国的CO2排放分析入手,研究我国CO2排放的现状及特点;通过建立节能预测模型定量分析我国各区域的排放现状,为各地如期完成节能减排既定目标任务提供经济学理化的支持,并可以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提供计算量化依据。
关键词:
节能减排 碳排放 生态补偿 区域经济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龙会典 严广乐
本文以灰色系统理论的GM(1,1)模型和随机过程理论的Markov链模型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动态GM(1,1)-Markov链组合预测模型。该模型同时利用了GM(1,1)模型对序列趋势因素良好的拟合能力和Markov链模型对残差序列信息的提取能力。为进一步提高该模型的预测精度,用泰勒(Taylor)近似方法和新信息优先的思想对该模型进行了改进。最后,以1991-2014年广东省单位GDP能耗数据实证了该模型的预测效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玉敏 杜纲
文章利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通过1986~2006年期间27个省区的单位GDP能源消耗(能源消耗强度)数据,对中国各省区能源消耗强度趋同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1986~1990年,1990~1995年,1995~2000年,2000~2005年,1995~2000年,1986~2006年各时间段内,各省区能源消耗强度存在明显的趋同现象。各省区的空间相关系数无论是SAR模型还是SEM模型都显示出,各省区能源消耗度存在空间外溢现象。
关键词:
能源消耗强度 趋同 空间计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菊娥 柴建 席酉民
基于1980-2004年能源统计数据,首先利用通径分析法测算了一次能源消费结构、技术、管理因素与单位GDP能耗强度的关系,定量分析了各一次能源消费构成比例(煤,石油,天然气,水电等消耗比例)对单位GDP能耗的直接、间接和总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等不可测因素对我国单位GDP能耗起决定作用,石油消耗比例为单位GDP能耗变化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故在煤的消费比例下降幅度较小的情况下,要想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必须首先重视技术的进步及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提高石油的使用比例,尤其要重视水电的发展。然后利用通径分析结果消除了多重共线性的影响,建立了单位GDP能耗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及其它相关因素间...
关键词:
一次能源消费结构 能耗强度 通径分析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孙小羽 臧新
本文通过建立中国能源—经济投入产出模型,计算了23个非能源行业和4个能源行业的能源密集度系数和污染密集度系数,结合2002~2006年中国货物出口和服务出口统计数据,测算了在此期间由出口贸易引发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出口日渐增长的同时承载着越来越多的世界能源耗用和CO2、大气污染物质排放转移,对中国的经济和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守坤
极大似然估计等均值化回归方法会掩盖不同时间段的数据特征,故本文通过构造广义空间计量模型对传统Feldstein-Horioka(FH)资本流动性检验进行了分阶段估计。结果显示我国1979-1992年阶段FH系数显著为负或不显著,而1994-2010年期间则显著高于0.64。本文从体制变革中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行为特征变化角度对以上现象给予了解释。同时,本文采用物质资本存量变动率指标,更加直接地展示了多类权重矩阵情形下我国地区资本流动性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一步的,本文通过选取或构造制度潜在变量分析了一些重要经济变量对地区资本流动能力产生作用的条件。本文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分析得出了较为丰富的结...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郑立群
研究如何基于国家整体的碳减排目标,进行中国各省区碳减排责任的分摊,以明确区域间"共同但有差别的责任"。从共摊成本分配问题的公平与效率角度出发,对碳减排责任分摊进行了经济学分析。基于分配效率视角,探讨了在分配总量固定的条件下,利用投入导向的零和收益DEA(ZSG-DEA)模型进行碳减排责任分摊的可行性。在实证分析部分,采取非期望产出作为投入法,将碳排放量作为模型的投入,将人口、能源耗费和GDP作为模型产出变量。依照我国2015年碳减排整体目标和各省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征,进行了投入产出数据的预测。为了与ZSG-DEA模型进行对比,首先建立了碳减排责任分摊的DEABCC模型,计算结果表明:仅有9个省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贾俊松
弄清楚碳排量的重要宏观驱动因素可以为我们设计与碳减排相关的政策机制提供理论支撑。本文采用递阶偏最小二乘方法(Hi-PLS)进行了宏观驱动因素的研究,并将其与传统PLS模型进行了比较。实证过程采集了1952-2006年我国大陆区的社会、经济、人口及自然环境等方面共36个指标的数据进行。结果表明:与传统PLS模型相比,Hi-PLS用于该主题的研究更加有效,解释起来也更加方便具体;我国碳排放重要的宏观驱动因素来自于人类生活和生产等活动强度均较大的领域(如,邮电运输活动与教育文化活动等)及人口数量与经济发展水平,不重要的宏观驱动因素则来自于几乎无法反映人类活动强度的领域,如自然环境要素和艺术表演团体的...
关键词:
碳排放 Hi-PLS 宏观驱动因素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畅 孔宪丽 高铁梅
本文通过建立我国能源消耗强度的结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SVECM),对1978—2007年间我国能源消耗强度变动的长期影响因素和短期动态调整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并利用方差分解技术对我国能源消耗强度的改善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能源价格及科技投入对我国能源消耗强度的变动有着显著的长期影响,并且能源价格存在明显的"逆向"非对称效应。短期内,减少煤炭消费比重和重工业产值比重、提高科技费用支出比重都能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对能源消耗强度有间接的滞后影响。在各种影响因素中,科技费用支出比重对我国能源消耗强度变动的贡献程度最大,而能源价格的贡献程度又显著高于...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汪小旵 丁为民 罗卫红 戴剑锋
在分析温室小气候模拟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南方现代化温室的基础能耗预测模型,并对温室能耗进行了计算,通过对预测模型的敏感性分析,指出了叶面积指数、覆盖材料透光率、覆盖层和内外空气的对流换热系数以及温室的平均高度对温室温湿度的影响,为温室设计、建造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温室 小气候 能耗 预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戴剑锋 罗卫红 李永秀 乔晓军 王成
【目的】建立一个基于温室小气候模型的温室冬季加温所需基础能耗计算机预测系统,为进一步研究中国温室环境的优化调控提供依据。【方法】根据能量平衡原理,综合考虑作物蒸腾对温室运行能耗的影响,建立了温室加温所需基础能耗预测系统。利用温室作物蒸腾和小气候观测试验资料确定了温室小气候模型中的作物参数,并用上海两个Venlo型自控温室2001年~2003年3个冬季的实际耗煤量对系统预测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对两个温室冬季加温能耗预测结果与实际耗煤量统计分析回归方程分别为(x和y分别为实际值和预测值)y=0.8526x和y=0.8321x;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5和0.90;相对误差分别为27%和29%。...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邹璀 刘秀丽
近年来我国城镇建筑能耗总量呈快速增长态势,迫切需要探寻适合我国城镇建筑节能的策略。本文首先基于IPAT模型的理论思想,结合ARMA的时间序列模型,构建了城镇建筑能耗的测算模型。然后应用情景分析方法,对城镇建筑能耗发展进行了情景分析和模型计算预测,测算出2011年至2015年我国的城镇建筑能耗总量。最后对城镇建筑能耗当前的发展状况和节能潜力进行了对应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我国城镇建筑节能的相关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杰 陈骁
从住区视角研究家庭非通勤出行能耗影响途径对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石家庄、郑州和太原三个城市家庭的非通勤出行能耗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住区建成环境、家庭社会经济特征、生活方式和交通工具均对非通勤能耗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建成环境的总体影响略低于其他三个方面。住区建成环境对非通勤能耗的作用形式以间接影响为主,提高路网密度和均衡度,增加住区周边商业及公共服务设施混合度有助于减少私家车购买和使用频率,进而降低非通勤能耗。机动车补助和停车便捷程度也是影响家庭购车决策和出行模式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建一
以2005年的万元GDP能耗1.22 t标准煤作为基准是明确的,那么2006年国家的万元GDP能耗究竟是1.173 t标准煤还是1.21t标准煤,关系到对GDP能耗降低率的总体判断和对这一约束性指标的科学理解。GDP能耗的计算比较方法有规模型GDP能耗和速度型GDP能耗2种,由于计算公式的不同,所以,GDP数据的可比并不一定意味着GDP能耗数据的同口径。建议:①完善生产总值指数速度的编制和计算,并发布不变价GDP绝对值数据,在条件成熟时再采用速度型GDP能耗指标进行考核;②采用规模型GDP能耗指标进行宏观监察和微观考核;③继续加强各地区编制地区能源平衡表工作,并定期发布综合能耗总量情况;④建立...
关键词:
GDP能耗 统计方法 比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