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94)
- 2023(14772)
- 2022(12496)
- 2021(11514)
- 2020(9860)
- 2019(22399)
- 2018(21811)
- 2017(40608)
- 2016(22214)
- 2015(24963)
- 2014(24152)
- 2013(24004)
- 2012(22390)
- 2011(20395)
- 2010(20312)
- 2009(18970)
- 2008(18865)
- 2007(16973)
- 2006(14567)
- 2005(12895)
- 学科
- 济(91507)
- 经济(91423)
- 业(63682)
- 管理(63467)
- 企(52026)
- 企业(52026)
- 方法(42394)
- 数学(37257)
- 数学方法(36943)
- 中国(27428)
- 农(24589)
- 财(22859)
- 贸(20871)
- 贸易(20860)
- 易(20355)
- 业经(19938)
- 学(19482)
- 技术(19393)
- 制(17259)
- 农业(16460)
- 地方(16120)
- 银(15351)
- 银行(15283)
- 行(14631)
- 融(14541)
- 金融(14539)
- 务(13670)
- 财务(13643)
- 财务管理(13611)
- 和(13429)
- 机构
- 大学(322118)
- 学院(319348)
- 济(138218)
- 经济(135737)
- 管理(121082)
- 研究(115150)
- 理学(105180)
- 理学院(103941)
- 管理学(102280)
- 管理学院(101685)
- 中国(86371)
- 科学(71330)
- 京(68043)
- 农(61832)
- 财(59705)
- 所(59557)
- 研究所(54749)
- 中心(51812)
- 业大(51760)
- 农业(49359)
- 财经(48285)
- 江(46565)
- 经(44127)
- 经济学(43482)
- 北京(42947)
- 院(40783)
- 范(40265)
- 师范(39738)
- 经济学院(39427)
- 州(36506)
- 基金
- 项目(218209)
- 科学(171875)
- 基金(160053)
- 研究(153231)
- 家(143174)
- 国家(142018)
- 科学基金(120000)
- 社会(99509)
- 社会科(94483)
- 社会科学(94457)
- 基金项目(84829)
- 省(84603)
- 自然(78437)
- 自然科(76752)
- 自然科学(76724)
- 自然科学基金(75459)
- 划(72510)
- 教育(70548)
- 资助(64516)
- 编号(58812)
- 创(50497)
- 重点(50147)
- 部(48842)
- 发(47283)
- 成果(47189)
- 创新(46566)
- 国家社会(42439)
- 科研(42338)
- 计划(41702)
- 课题(41574)
- 期刊
- 济(143933)
- 经济(143933)
- 研究(91940)
- 中国(64016)
- 学报(57667)
- 农(54908)
- 科学(51595)
- 财(45567)
- 管理(44602)
- 大学(42439)
- 学学(40162)
- 农业(37285)
- 教育(32663)
- 融(28035)
- 金融(28035)
- 技术(25922)
- 经济研究(25325)
- 财经(24282)
- 业经(22404)
- 业(22149)
- 经(21061)
- 问题(19319)
- 贸(18476)
- 科技(17237)
- 技术经济(16997)
- 国际(16366)
- 版(16223)
- 世界(15936)
- 商业(14663)
- 统计(14602)
共检索到4691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丁美霞 周民良
本文采用鉴别力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全国各省市自治区2001到2005年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定量化分析,给出各省市2001与2005年创新能力的排序,并分析了各省市区创新能力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
区域创新 定量化 主成分分析 鉴别力分析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赵彦云 甄峰 吴翌琳
2001—2007年区域创新能力呈现了一个逐步分化和持续上升的趋势。创新资源正在从单一地区的绝对优势发展为多个地区的强势,资源分布趋于合理;创新产出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无论在专利还是在人才培养和价值创造上,基本都处于快速增长阶段;部分发达地区在创新辐射能力方面越来越发挥重要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持续创新能力在略有波动中保持了提升的趋势;创新网络尽管还不完善,但网络能力正在蓬勃发展和积极构建之中。概括来讲,21世纪头7年的创新要素发展过程是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较快全面提升的阶段。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党文娟 邓莉 杨红
外商直接投资(FDI)通常被认为可以促进技术外溢,带来东道主国家的技术进步。文章利用全国各个地区的数据,以国内专利申请数量作为只是溢出的变量,FDI作为自变量,通过计数模型中的Negatitive-binomial方法进行回归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的FDI对于我国国内企业的技术外溢效应并不明显。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和政府的创新推动职能才是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技术外溢 区域创新能力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博旭 柳卸林 王宁
基于《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分析结果,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基本格局、时空演变、问题和挑战以及未来战略选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已逐渐形成广东、北京、江苏和上海为引领的区域创新发展格局,区域之间的整体创新能力差距趋于收敛;但现阶段,我国依然面临区域性创新不协同、创新能力发展不同步和创新能力不平衡由“东西”转向“南北”等问题。未来,各省份应通过完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把握数字经济机遇、优化营商环境和打造创新增长极等方式,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颖 栾培强
随着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的扩大,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效果及其变化趋势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总结的基础上,本文利用2000年1月——2009年4月相关指标的月度数据,采用EG两步法实证考察了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变动对国内价格的传导效果,并运用递归最小二乘法考察了人民币汇率传导效果的动态变化趋势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长期间,人民币汇率升值会使消费者价格上涨,且影响效果在这几年有平缓上升的趋势。研究还发现,2005年7月的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经济规模是影响我国汇率传导效果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家庭 贾晨蕊
首先利用Moran显著性水平图得到近几年较为稳定的区域创新格局:我国大陆主要以环渤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为高创新能力聚集区,以西部三省(新疆、西藏、青海)为低创新能力聚集区。然后通过空间误差自相关模型(SEM)实证表明,区域R&D资金投入对于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显著,但影响力增速逐渐放缓,而区域人力资本量和区域城市化率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不显著,区域间的创新溢出受到抑制。并结合实证结果分析了区域创新格局形成原因以及我国区域创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黎峰
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弱是一国综合国力的体现,决定了国家发展的动力和潜力。本文通过对影响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因素的实证分析得出专利保护程度、科技实力、教育水平、进口贸易及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出口贸易及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作用并不明显。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贾春光 程钧谟 谭晓宇
为实现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和促进山东省经济区域均衡发展,选取山东省17地市为研究对象,研究并深入把握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动态发展和空间差异特征。首先从科技创新发起能力、科技创新实现能力、科技创新转化能力和创新环境支持能力4个维度构建山东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次运用全局熵权法、改进的灰色TOPSIS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等,对2013—2016年各地市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动态评价和可视化分析,并对其空间差异特征进行研究;最后提出加强区域间协同创新、优化区域内科技创新发展环境等提高山东省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科技创新能力 动态评价 空间差异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漆苏 刘立春
深入了解中国创新能力现状,对于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全球创新指数报告(GII)》2013-2017年数据,分析中国跻身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发展历程,并将中国与创新领先型国家、其它金砖国家进行对比,以进一步明确其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位置。研究发现,伴随中国创新能力逐步提升,其对全球创新格局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但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如制度环境、创意产出、市场成熟度,进而提出消除创新障碍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彭水军 张文城
本文基于(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估算了1992~2007年中国居民消费引致的碳排放量及其部门分布,并采用结构分解法分析了包括居民部门行为因素和生产部门行为因素在内的七大因素对消费碳排放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1992~2007年中国居民消费碳排放量呈较快增长趋势,是中国碳排放总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居民消费碳排放主要来源于非化石能源产品与服务的消费所造成的间接排放,其中绝大部分又来自城镇居民的消费活动。结构分解分析显示,样本期内,中国居民消费碳排放量的迅速增加主要由能源产品及非能源产品与服务消费规模的增长造成,能源强度降低和能源消费结构变化是有效抑制其增加的主要因素,而生产部门能源使用结构的变...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王静 王玉亭 孙月萍
资本弱化作为税收筹划的重要手段在跨国公司中普遍使用,各国政府为维护税收主权国的利益,分别对资本弱化进行了限制。但由于种种原因,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出台资本弱化限制条款。这种制度上的缺失,直接影响企业资本结构,同时也影响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洪涛 丁云龙
利用LMDI指数分解方法,对中国1995—2006年能源消费密度的变动趋势进行分解和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之前,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共同促进了能源消费密度的下降。2000年之后,受结构效应由负转正和技术效应影响减缓的双重影响,能源消费密度近几年出现了上升趋势。第二产业的重工业化趋势,能源结构中煤炭消费逐渐增加,企业研发投入低,创新能力不足及其在国际价值链中的低端位置等是造成这一趋势的深层原因。扭转这一趋势的政策取向在于促进企业向产业价值链高端攀升,逐步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充分发挥节能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以及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桂黄宝
笔者以2000年~2012年我国省域面板数据为基础,采用改进的TOPSIS-TheIl分解模型构建了创新能力指数,对我国创新能力区域空间差异与变化趋势进行了探索。研究发现:(1)就总体而言,我国区域创新能力表现出较大的空间差异性,区域差距显著且呈扩大趋势;(2)从组内差距来说,长三角地区、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等区域创新能力差距较小,而西北和东南地区区域创新能力差距较大;(3)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差距影响最大因素是组间差异,而组内差异影响相对较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阎大颖
近年来,中国沿海地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独资化倾向普遍高于中部和内陆地区。本文综合国际投资学、新制度经济学和企业能力等理论多角度诠释了外资独资倾向与地区市场化发育程度的相关关系,并应用实证分析证明,政府对经济运行和价格机制的行政干预越少、市场机制与发达国家越接近,跨国企业对投资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强,外资企业独资化经营倾向性越高。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程风雨
本文基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系统手工爬取的2000—2020年城市层面的发明专利授权额数据,从时间和空间、静态和动态等多个维度分析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的分布动态演进及其发展趋势,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发现:(1)深圳和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中发挥核心引领作用,不同都市圈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分化明显;(2)发展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绝对差距有所增大,相对差距缩小状况尚不明显,具有分散化的区域集聚特征;(3)发展的正空间相关性明显降低,同时空间溢出性逐渐减弱,发展呈现俱乐部收敛特征;(4)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格局的动态演进,物质资本投入是其最为关键的动力来源,它与其他影响因素有效结合会对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发挥更大驱动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