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14)
- 2023(13147)
- 2022(11410)
- 2021(10907)
- 2020(9079)
- 2019(21117)
- 2018(20850)
- 2017(40125)
- 2016(21641)
- 2015(24636)
- 2014(24225)
- 2013(24277)
- 2012(22294)
- 2011(20352)
- 2010(20026)
- 2009(18435)
- 2008(18040)
- 2007(15454)
- 2006(13593)
- 2005(11720)
- 学科
- 济(89616)
- 经济(89431)
- 管理(61415)
- 业(56685)
- 企(47048)
- 企业(47048)
- 方法(42486)
- 数学(35932)
- 数学方法(35605)
- 中国(25951)
- 农(23700)
- 财(20591)
- 学(20213)
- 业经(19630)
- 贸(17199)
- 贸易(17190)
- 和(16823)
- 易(16780)
- 地方(16368)
- 农业(15659)
- 理论(15286)
- 制(14900)
- 环境(14812)
- 务(12783)
- 技术(12761)
- 财务(12719)
- 财务管理(12702)
- 划(12262)
- 企业财务(12071)
- 教育(12063)
- 机构
- 大学(313001)
- 学院(307897)
- 济(127080)
- 经济(124593)
- 管理(124444)
- 理学(108425)
- 研究(107457)
- 理学院(107203)
- 管理学(105563)
- 管理学院(105004)
- 中国(79437)
- 京(67623)
- 科学(66460)
- 财(55082)
- 所(53585)
- 研究所(49359)
- 农(48319)
- 中心(47182)
- 业大(45553)
- 财经(45327)
- 北京(43338)
- 范(42061)
- 江(41939)
- 师范(41764)
- 经(41444)
- 院(38738)
- 经济学(38589)
- 农业(37866)
- 经济学院(34805)
- 师范大学(34364)
- 基金
- 项目(215951)
- 科学(170660)
- 基金(159303)
- 研究(158355)
- 家(139124)
- 国家(138020)
- 科学基金(118213)
- 社会(102190)
- 社会科(96150)
- 社会科学(96123)
- 基金项目(84808)
- 省(80473)
- 自然(76333)
- 自然科(74456)
- 自然科学(74439)
- 自然科学基金(73132)
- 教育(71803)
- 划(69098)
- 资助(65300)
- 编号(63872)
- 成果(51775)
- 部(49170)
- 重点(48145)
- 发(45689)
- 创(44234)
- 课题(43128)
- 国家社会(42530)
- 教育部(42247)
- 创新(41248)
- 科研(41199)
- 期刊
- 济(134617)
- 经济(134617)
- 研究(91114)
- 中国(57842)
- 学报(49317)
- 科学(47008)
- 管理(43889)
- 农(43327)
- 财(39951)
- 大学(36910)
- 学学(34336)
- 教育(33321)
- 农业(30928)
- 技术(24209)
- 财经(22034)
- 经济研究(21956)
- 融(21771)
- 金融(21771)
- 业经(20584)
- 经(18862)
- 图书(18491)
- 问题(17757)
- 业(16905)
- 资源(16323)
- 科技(14737)
- 理论(14597)
- 技术经济(14595)
- 贸(14313)
- 世界(13868)
- 版(13685)
共检索到4430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泽斌 阮维明
文章以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为研究区域,在界定耕地资源社会价值内涵的基础上,采用统一的方法对耕地资源社会价值进行了测算。测算内容主要包括耕地资源的最低生活保障价值、就业保障价值和粮食安全保障价值。研究结果表明:(1)在31个样本中,耕地资源社会价值平均为14.80万元/公顷,最高北京市43.42万元/公顷,最低黑龙江省2.66万元/公顷。在耕地资源社会价值构成中,最低生活保障价值所占比重最高,全国平均比重为86.67%。在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的大背景下,耕地资源仍承担着保障农民基本生存的功能。(2)区域发展水平和耕地资源禀赋的区域差异与耕地资源社会价值有较强的相关性。(3)耕地社会价值的体现,其中心环节是耕地资源的培育和保护、开发与整治。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不能忽视耕地资源所承担的社会功能。土地整治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当地的生态环境。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贤金
中国耕地资源价值量核算研究黄贤金一、地价内涵及研究思路对地价本质之认识,理论界尚无定论,但大多数是从地租资本化及土地开发成本之构成本身来阐述的,而笔者认为地价不仅是土地本身的问题,它应是土地资源与其他诸如资金技术、劳动力、管理等资源要素综合配置的结...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茂 张洪业
我国耕地面积自 1 95 7年以来持续减少。为了供养更多的人口、基本保证粮食自给 ,必须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并保持一定数量的耕地。根据 5 0a来耕地面积、复种指数、粮食产量等统计资料 ,分析我国省际耕地面积和粮食生产力变化的差异 ,提出耕地粮食生产力相对指数的概念 ,定量分析各省耕地在全国粮食生产中的相对重要性 ,为耕地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建国以来我国的耕地和粮食产量变化具明显的省际差异 ,耕地变化的区域差异显示生产力较高的耕地在减少 ,生产力较低的耕地在增加。从东南向西北我国耕地粮食生产力逐渐下降 ,长江中下游地区耕地粮食生产力最高 ,这些省市耕地减少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更大 ,东南部耕地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司振中 李貌 邱维理 郧文聚
采用土地整理工程手段建设基本农田,有助于实现耕地数量保护与质量提高,但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论文根据自然地理区划和各地区的地貌特征,从分布特点、地类结构和利用水平等方面,对中国耕地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提出各地区耕地资源建设和保护的方向与重点。东部季风区应重点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改造现有中低产田,提高土地生产能力;西北干旱区不宜大规模开发,要着重发展农业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防治土地退化;青藏高原区则应限制开垦。在土地整理与耕地资源建设中,因地制宜具体表现在生态保护、量力而行和重在效用3个方面。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叶姗 李世平
该文以西安市耕地资源为研究对象,在各学者的研究基础上,重建社会价值评估体系,运用机会成本法、替代法和影子价格法对其进行测算。结果表明:耕地资源社会价值446.8546万元/hm2,其中社会保障价值占68.48%,社会稳定价值占33.52%。其总值为土地征收价格的4倍多,证明耕地资源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但是在耕地转用时补偿标准偏低。因此,应完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和土地征收补偿机制,同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以弱化耕地的社会保障功能。
关键词:
耕地资源 社会价值 评估体系 西安市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穆怀中 张文晓
中国耕地资源人口生存系数立足于研究城乡人口结构条件下的耕地产出收益对城乡人口的容纳承载能力。文章构建耕地资源人口生存系数总模型,以及一阶、二阶分模型,提出耕地资源人口生存系数的适度上下限及其检验标准,并对全国及各省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现存耕地资源一阶人口生存系数较高,适度检验效果良好;二阶人口生存系数较低,适度检验不足。在当前城镇化水平下,国家18亿亩耕地红线接近满足现有城乡人口生存需求下限,未来国家18亿亩耕地红线的人地生存指数平衡点约为2030年。城乡人口增长率、城镇化水平、耕地产出收益与耕地资源人口生存系数存在关联,均是提高中国耕地资源人口生存系数并实现人地协调发展的重点调控指标。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庞英 张全景 2.叶依广
本文认为 ,耕地数量平衡与质量下降的错位是当前我国耕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文章选取了耕地产出效益系数、耕地消耗回报系数、耕地污染替代系数、耕地利用集约化系数等指标 ,对我国现有耕地利用效益进行了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 ,从观念更新、技术进步、财政投资、产权制度优化等角度 ,提出提高我国耕地资源利用效益的对策 ,以缓解我国人地矛盾的压力。
关键词:
耕地资源 利用效益 定量分析 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彭开丽 彭可茂 席利卿
农地除了能够依靠其生产功能而具有经济产出价值外,在空气和水的净化、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景观的提供及社会保障与安全稳定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市场机制的自身缺陷,人们对农地价值缺乏充分认识,导致农地资源得不到应有的保护。本文在将农地功能划分为经济生产、社会保障和生态服务的基础上,以2009年为评估期,尝试构建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D函数)和用近似市场法对我国1994年-2009年30个省份农地资源的经济产出价值、社会保障价值和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动态估算。结果显示:无法通过市场价格表现的社会保障价值与生态服务价值均远远大于农地经济产出价值,农地的社会保障价值在农地总价值中占有相当大的比...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琳 张凤荣 薛永森 严良政
1996年,出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控制耕地快速减少的考虑,我国实行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土地管理政策。政策出台后,对建设占用耕地的势头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但是,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经济发展依然会继续占用耕地,而我国后备土地资源又十分有限,那么未来耕地占补平衡的前景将会如何。基于此,本文分析了9年来各省(市、自治区)耕地被建设占用的情况及其同经济发展的关系,并结合耕地后备资源状况,预测了未来各地区耕地占补平衡的趋势。结果表明:①我国各地区建设占用耕地情况差异悬殊,并且同经济发展指标密切相关。年均占用数量最多的是山东省,最少的是西藏自治区,两者相差近百倍;②采用3种模型对各省建设占用耕地数量进行趋势外...
关键词:
耕地 占补平衡 各省 预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车裕斌
本文以我国耕地资源的变化趋势分析为基础,认为耕地的生态价值必须通过相应的途径在耕地所有者与生产者身上体现。并重点进行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讨论:①耕地资源生态价值的理论基础;②耕地资源生态价值的构成及其评估方法;③耕地资源生态价值实现的途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飞 崔延松 孔伟
耕地具有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耕地资源开发将使这些价值全部丧失,如果这些价值不能得到合理补偿,必然会对耕地资源配置产生不利影响。而在当前政策体系中,耕地资源开发中的耕地价值并没有得到合理补偿,这也是我国当前耕地过度流失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提高耕地资源的配置效率,避免耕地过度流失,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使耕地价值得到合理补偿。
关键词:
耕地资源 开发 价值补偿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江冲 金建君 罗永剑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耕地资源流失现象非常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对耕地资源的价值认识不清,往往忽略耕地资源的非市场价值。该文对国内外有关耕地资源的非市场价值及其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地评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国内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对我国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的进一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耕地资源 非市场价值评估 研究进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会广 曲福田 陈江龙
显化耕地资源价值 ,有利于耕地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山东省为例 ,将耕地看作一个生态经济系统 ,按耕地资源价值形成的影响因素 ,以收益倍数法为基础 ,应用模糊数学和灰色系统原理 ,对耕地资源进行价值核算。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石忆邵 宣璇
本文基于耕地资源价值流失的视角,以劳动价值理论、效用价值理论、外部性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福利经济学为理论指导,通过构建耕地资源价值体系及其量化模型,并以上海市为例,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上海市耕地资源价值以及因耕地非农化导致的城市化机会成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耕地资源价值包括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三个部分;(2)2005-2009年上海市耕地资源价值构成中,社会价值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居后;(3)相应地,由于耕地流失导致的城市化机会成本中,社会成本较高,其次为经济成本,再次为生态成本。由此可见,目前耕地资源对保障农民生活、养老、就业以及对于维...
关键词:
耕地资源价值 城市化 机会成本 上海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