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383)
- 2023(19140)
- 2022(16600)
- 2021(15489)
- 2020(13088)
- 2019(30724)
- 2018(30279)
- 2017(58038)
- 2016(31622)
- 2015(36078)
- 2014(36022)
- 2013(35722)
- 2012(32897)
- 2011(29696)
- 2010(29714)
- 2009(27406)
- 2008(26902)
- 2007(23638)
- 2006(20211)
- 2005(17793)
- 学科
- 济(130797)
- 经济(130658)
- 管理(91393)
- 业(86476)
- 企(71587)
- 企业(71587)
- 方法(64408)
- 数学(56774)
- 数学方法(55937)
- 中国(34541)
- 农(34330)
- 财(32989)
- 学(28481)
- 业经(27644)
- 贸(25318)
- 贸易(25302)
- 易(24589)
- 地方(24333)
- 农业(22898)
- 制(22454)
- 环境(21561)
- 理论(21477)
- 务(21229)
- 财务(21137)
- 财务管理(21091)
- 和(20723)
- 企业财务(19972)
- 技术(19315)
- 银(18967)
- 银行(18906)
- 机构
- 大学(455867)
- 学院(454781)
- 济(184230)
- 经济(180436)
- 管理(179087)
- 理学(156020)
- 理学院(154308)
- 研究(151655)
- 管理学(151292)
- 管理学院(150497)
- 中国(113267)
- 京(96711)
- 科学(95365)
- 财(82135)
- 所(76517)
- 农(75479)
- 研究所(70168)
- 业大(69553)
- 中心(69066)
- 财经(66975)
- 江(64501)
- 北京(61238)
- 经(61002)
- 农业(59582)
- 范(58908)
- 师范(58314)
- 经济学(56257)
- 院(55032)
- 州(52232)
- 经济学院(50939)
- 基金
- 项目(313116)
- 科学(245861)
- 基金(227894)
- 研究(224936)
- 家(199614)
- 国家(198033)
- 科学基金(169873)
- 社会(141073)
- 社会科(133788)
- 社会科学(133750)
- 省(121699)
- 基金项目(120002)
- 自然(112287)
- 自然科(109725)
- 自然科学(109696)
- 自然科学基金(107707)
- 教育(104425)
- 划(103035)
- 资助(95971)
- 编号(90997)
- 成果(73032)
- 重点(70421)
- 部(69161)
- 发(66195)
- 创(64527)
- 课题(62852)
- 科研(60536)
- 创新(60294)
- 教育部(59146)
- 大学(58621)
- 期刊
- 济(191611)
- 经济(191611)
- 研究(127972)
- 中国(81710)
- 学报(74010)
- 科学(67395)
- 农(67123)
- 管理(63517)
- 财(62556)
- 大学(55695)
- 学学(52525)
- 教育(48360)
- 农业(46686)
- 技术(40983)
- 融(35609)
- 金融(35609)
- 经济研究(32057)
- 财经(32000)
- 业经(30928)
- 经(27372)
- 业(25678)
- 问题(25055)
- 统计(23786)
- 技术经济(22714)
- 图书(22215)
- 版(21597)
- 策(21419)
- 科技(21034)
- 贸(20790)
- 理论(20605)
共检索到6482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炳南 曹国勇
在全要素生产技术框架下,考虑非期望产出,采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超效率模型对中国各省份二氧化碳排放效率进行了测算,将二氧化碳排放效率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并计算了各省份产出与二氧化碳的目标值、增进空间与减排潜力。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效率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纯技术效率作用大于规模效率,但省份之间差距很大,半数以上的省份二氧化碳减排潜力超过50%,中国整体的减排空间巨大。最后,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非期望产出 超效率 二氧化碳排放效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炳南 曹国勇
在全要素生产技术框架下,考虑非期望产出,采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超效率模型对中国各省份二氧化碳排放效率进行了测算,将二氧化碳排放效率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并计算了各省份产出与二氧化碳的目标值、增进空间与减排潜力。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效率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纯技术效率作用大于规模效率,但省份之间差距很大,半数以上的省份二氧化碳减排潜力超过50%,中国整体的减排空间巨大。最后,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非期望产出 超效率 二氧化碳排放效率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文君 刘秀春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工业碳减排是湖南省实施"一带一部"战略的有效途径。运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DEA模型对湖南省14个市州2007—2016年的工业碳减排潜力进行测算,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碳减排压力大中小地区的碳减排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因地域因素、产业结构、工业结构等差异,湖南各市州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碳减排潜力各不相同;长沙等3市州,工业节能减排成效好、减排潜力小;长沙要加速科技发展带动经济发展,张家界和湘西州要加强绿色旅游业发展;湘潭等5市州,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多,工业碳排放潜力大;湘潭、常德、益阳、郴州、娄底,要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资本要素高质量深化发展;株洲等6市,工业碳减排潜力居中;株洲、衡阳、邵阳、岳阳、永州、怀化,要通过技术改造、产业转型升级等举措达到节能减排效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雪纯 曹霞 宋林壕
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需要综合考量我国减污降碳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论文通过构建减污降碳指标体系,基于超效率SBM和Tobit的研究方法以及2010—2019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对30个省份的减污降碳效率进行测算,并分析影响减污降碳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1)在研究期内我国减污降碳效率时序上呈现较为平稳的波动,减污降碳整体效率不高,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减污降碳效率空间上呈现“东部—中部—西部”阶梯式递减的异质性特征;(3)产业结构升级水平、人均GDP、专利授权数、地方性法规政策数量在1%水平下显著提高减污降碳效率;单位能耗在1%水平下对减污降碳效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污染治理投资占比对减污降碳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雪纯 曹霞 宋林壕
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需要综合考量我国减污降碳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论文通过构建减污降碳指标体系,基于超效率SBM和Tobit的研究方法以及2010—2019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对30个省份的减污降碳效率进行测算,并分析影响减污降碳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1)在研究期内我国减污降碳效率时序上呈现较为平稳的波动,减污降碳整体效率不高,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减污降碳效率空间上呈现“东部—中部—西部”阶梯式递减的异质性特征;(3)产业结构升级水平、人均GDP、专利授权数、地方性法规政策数量在1%水平下显著提高减污降碳效率;单位能耗在1%水平下对减污降碳效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污染治理投资占比对减污降碳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丰超 黄健柏
首次运用非参数方法,从结构、技术和管理三个层面对碳排放效率、减排潜力进行了分解,实证分析了中国的碳排放效率、减排潜力及实施路径。研究发现:中国碳排放效率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结构无效率、技术无效率和管理无效率是碳排放低效的共同成因;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区域技术平衡、市场化改革和环境管制实现的碳减排潜力约为当前排放总量的60%。因此,各省份应制定各自的碳减排策略,明确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产业碳排放效率提升路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秀梅 张慧 綦振法 董会忠
文章探索性地将三阶段DEA模型和超效率SBM模型相结合来测算我国东西地区的碳排放效率,并对东西地区碳排放效率的差异及受科技因素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东西地区受所处的外部环境和运气等随机因素影响,碳排放效率表现出显著差异,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的影响后,虽然东部地区的碳排放效率依旧高于西部地区,但其差距明显缩小;其中,R&D人员对东部地区碳排放效率的提高有显著正向影响,而R&D项目对西部地区碳排放效率的提高有显著促进作用。研究认为,东西地区碳排放效率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科技因素,实现西部地区科技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郭四代 钱昱冰 赵锐
农业已成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研究西部地区农业碳减排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中国西部地区12个省份2006年~2015年的农业面板数据,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Undesirable模型评价西部地区各省份的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效率,并利用σ收敛、β绝对收敛和β条件收敛方法检验西部地区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变动趋势。结果发现:(1)西部地区各省份的农业碳排放量呈现缓慢增长趋势,且区域差异明显。(2)西部地区的碳排放效率总体呈上升的趋势,广西、四川、新疆等省份的农业碳排放效率长期位于生产前沿面,其投入产出效率处于较优状态。(3)西部地区的农业碳排放效率具有β绝对收敛性和β条件收敛性,存在着低效率省份向高效率省份追赶的趋势,区域内各省的碳排放效率趋于各自稳态水平,且经济发展水平与劳动力投入是提高西部碳排放绩效的关键因素。故为进一步提高西部地区农业碳排放效率水平,提出了应大力发展低碳农业、提高劳动者低碳意识、不断提升农业碳减排技术水平、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完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等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健 邓传霞
针对传统方向距离函数(DDF)会高估效率的缺陷,在全要素和生产技术框架下,探索性地使用考虑松弛变量的规模方向距离函数(SDDF)对二氧化碳排放效率进行测算,并计算期望与非期望产出的改进方向、改进目标值及改进变化率,据此测度减排潜力。结果表明:SDDF测算的中国各省份二氧化碳排放效率整体低于DDF的计算结果;二氧化碳排放效率和产出改进目标值呈现了较大的区域差异,不在生产前沿面上的省市欲达到二氧化碳排放效率最优,应将削减二氧化碳排放量作为首要工作。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钱昭英 田磊
在2030年中国实现碳达峰的目标背景下,本文针对碳排放权合理分配的问题,采用改进的ZSG-DEA模型考虑各省(区、市)的减排潜力,探寻兼顾公平和效率的碳排放权省域分配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各区域减排潜力各不相同,东部地区减排潜力较大,西部地区减排潜力组内差距较大,且低减排潜力组有50%集中在西部地区,中部地区整体减排潜力不足,东北地区集中于中、低减排潜力组;(2)改进的ZSG-DEA模型计算出减排系数更加合理,缩减了减排压力差距,能通过缩小省(区、市)之间的不公平程度来降低政策实施难度;(3)综合减排潜力和减排系数两个方面发现,仍有部分省(区、市)如河南等处于低潜力高减排的状态,面临凭借自身条件难以有效降碳的困境,也有部分地区在碳减排方面“仍有余力”。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各区域应发挥自身优势助力碳减排,在安排省(区、市)碳排放额度时要注重不同省(区、市)的减排潜力,同时加强减排责任意识,推动区域之间的合作。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吴贤荣 张俊飚 田云 薛龙飞
科学估算减排潜力是实施减排责任分摊的基础。论文将环境因素纳入到经济生产体系,构建含有期望产出与非期望产出的农业经济核算框架,借助方向距离函数方法,对2000—2011年中国31个省(市、区)的农业碳边际减排成本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上,利用人均农业碳排放、人均农业生产总值、农业碳排放强度与农业碳排放影子价格4个指标,构建农业碳减排潜力指数,基于公平与效率双重视角,对各省区农业碳减排潜力水平进行评估与分析。结果显示:1农业减排成本地区差异较大。其中,海南、福建、山东、辽宁、广东、北京、天津等省区减排成本较高,其年均农业碳排放影子价格居于全国前列,最高值达2.542×108元/104t;而西藏、青海两...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方琳 吴凤平 王新华 余燕团
为了实现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地区必须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基于共同前沿下的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对中国31个省市1998~2015年农业用水效率进行了测算,在综合考虑各地农业资源承载力、环境容量、生态类型和发展基础等因素的基础上,将中国各地区进行分组,分别考虑了各组区域下农业用水效率的差异性、变动趋势以及改善潜力。结果表明:共同前沿下,各组农业用水效率值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保护发展区、优先发展区和适度发展区,其多年均值分别为0. 623,0. 568和0. 432。这表明,如果采用潜在的最优生产技术,三大区域将分别平均有37. 7%、43. 2%和56. 8%的效率提升空间,改善潜力巨大。管理无效和技术无效是导致地区农业用水效率损失的两大来源,优先发展区效率损失主要是由管理无效造成,完善管理制度和提高管理运营水平是促进农业用水效率改善的重要策略,保护发展区和适度发展区效率损失的原因则具有多样性,管理无效和技术无效二者皆有,因此需要结合技术和管理双角度来设计效率改善策略。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郗永勤 吉星
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SBM超效率模型,以及数据包络分析(DEA)视窗方法,测算我国工业行业2012—2016年的碳排放效率,并划分成高、中、低效率水平探讨行业差异性,然后检验环境规制、技术创新对工业行业整体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工业行业的碳排放效率整体水平较低,呈现出不稳定的状态;低效率水平行业占绝大多数,高效率水平行业占比较低;环境规制可以通过促进企业提高技术创新水平,以改善碳排放效率,行业市场容量、行业所有制结构的提高可以有效提升碳排放效率,禀赋结构与碳排放效率有负相关关系,企业规模对碳排放效率的作用并不显著。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欣雨 穆月英
[目的]粮食生产绿色发展具有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双重意义。[方法]运用碳足迹工具,在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2021年的粮食主产区农户样本数据,采用超效率SBM-Undesirable模型对农户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和无效率来源进行分析,并对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1)碳视角下的粮食生产系统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性,碳生态效率平均为3.125,生产投入的碳排放以化肥施用和机械使用为主。(2)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平均为0.514,进一步对无效率项的分解表明,农药超标使用、人工投入冗余是造成环境技术无效率的主要原因。(3)购买农业保险、采纳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户主受教育年限、提升耕地质量促进了环境技术效率的改善。[结论]农户粮食生产普遍缺乏效率,要素利用率低与污染过量是限制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提高的关键因素,应加快推动中低产田改造,推广低碳节能农机装备,增加农田污染监测点位,指导农户农药科学使用,推进粮食生产有机肥与化肥的结合施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平 罗艳
为了克服以往区域经济研究中的生产技术异质性问题,采用SBM-Undesirable模型和Meta-frontier生产函数测算我国30个省市2004-2014年的工业生态全要素能源效率,同时采用"共同技术比率"测算各地区能源利用的技术差距,并从"管理无效率"和"技术无效率"两个维度分析能源利用无效率的来源及其影响因素。总体上看,我国三大群组共同前沿生态全要素能源效率(MTE)和共同技术比率(MTR)区域差异较为明显,呈现出"东-中-西"依次递减的格局,而群组前沿生态全要素能源效率(GTE)呈现出"西-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