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96)
2023(14455)
2022(12127)
2021(11289)
2020(9371)
2019(21485)
2018(20992)
2017(39984)
2016(21460)
2015(23929)
2014(23609)
2013(23402)
2012(21784)
2011(20177)
2010(20157)
2009(18619)
2008(18108)
2007(15855)
2006(14113)
2005(12817)
作者
(65914)
(54947)
(54941)
(52060)
(35183)
(26571)
(24606)
(21446)
(20984)
(19456)
(19113)
(18295)
(17927)
(17583)
(17406)
(16973)
(16396)
(16013)
(15800)
(15678)
(13863)
(13605)
(13528)
(12692)
(12505)
(12210)
(12118)
(11617)
(11219)
(10908)
学科
(110880)
经济(110776)
管理(57952)
(54681)
方法(46265)
(42800)
企业(42800)
数学(42074)
数学方法(41466)
中国(27585)
(24537)
地方(22535)
(22424)
(21275)
(20184)
贸易(20173)
业经(20090)
(19631)
(17403)
农业(16687)
(15182)
金融(15181)
环境(15010)
(14975)
银行(14927)
地方经济(14526)
(14375)
(13042)
理论(12944)
技术(12936)
机构
大学(319910)
学院(317303)
(144737)
经济(142327)
研究(118862)
管理(117688)
理学(102319)
理学院(101095)
管理学(99081)
管理学院(98536)
中国(89417)
科学(73470)
(68075)
(61872)
(61072)
(60217)
研究所(56874)
中心(51730)
业大(50311)
财经(49602)
农业(47823)
经济学(46653)
(45383)
(44929)
北京(43268)
(42274)
经济学院(41861)
(39078)
师范(38517)
科学院(37185)
基金
项目(216327)
科学(170354)
基金(161499)
研究(147484)
(145558)
国家(144492)
科学基金(121865)
社会(98092)
社会科(93252)
社会科学(93228)
基金项目(84044)
(80909)
自然(80706)
自然科(78956)
自然科学(78929)
自然科学基金(77581)
(70078)
资助(67947)
教育(66896)
编号(54310)
重点(49600)
(48560)
(47022)
(44633)
成果(43083)
国家社会(42769)
科研(42283)
创新(42017)
计划(41218)
教育部(41114)
期刊
(155903)
经济(155903)
研究(94726)
中国(60470)
学报(58151)
(53831)
科学(52540)
(45013)
管理(44237)
大学(43153)
学学(41425)
农业(36528)
(28674)
金融(28674)
经济研究(28372)
财经(25990)
技术(25670)
教育(25354)
(22581)
业经(21995)
(20681)
问题(20400)
(18341)
统计(18260)
技术经济(17203)
世界(17169)
国际(16791)
(16235)
(15439)
业大(14810)
共检索到4708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灿明  孙群力  
本文采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应用MIMIC模型度量了1998—2007年我国30个省市区的隐性经济规模。在MIMIC模型中,以税收负担、居民收入、失业率、政府管制和自我就业率作为隐性经济的原因变量,以实际GDP增长率、劳动力参与率作为隐性经济的指标变量,研究发现,税收负担、失业率与隐性经济显著正相关,而居民收入、政府管制、自我就业率则与隐性经济显著负相关,它们是影响隐性经济的主要因素。本文还发现,隐性经济对官方经济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而隐性经济与劳动力参与率显著负相关,即随着隐性经济的发展,使部分劳动者从官方经济部门进入到隐性经济部门。度量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市区平均隐性经济规模在1998—2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汪锋  张宗益  康继军  
本文通过考察用市场化指数表示的制度变量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对索罗模型做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修正,提出了一个包含制度变量的扩展索罗模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很好地描述了各省市的经济增长情况,如果控制了人口增长率、资本积累率以及制度因素的差异,中国地区间经济增长会出现如索罗模型所预测的条件收敛现象。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杨灿明  孙群力  
本文采用改进后的货币需求方法,测算了中国1978~2008年全国总的隐性经济规模,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隐性经济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隐性经济规模在1978~2008年期间介于10.7%~26.73%之间,较重的税收负担和过多的政府管制是隐性经济规模上升的主要原因。隐性经济规模、失业率、对外开放、非国有化程度的提高使收入差距显著扩大,而通过提高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加快城市化建设、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则可以缩小收入差距。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冰  
文章利用我国31个省市2001~2013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将R&D资本存量、外商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等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实证检验了各省市全要素生产率和国际R&D溢出之间的关系,并分区域研究了技术溢出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乔雪  陈济冬  
本文试图运用经典的搜寻努力模型来考察当隐性就业现象存在时,失业保险政策如何影响失业工人的搜寻努力、就业分布和社会产出。研究发现:(1)提高失业保险税有可能扭曲工人的搜寻努力,加重隐性就业现象和降低社会产出;(2)失业保险金和就业规模(或失业保险税)之间具有拉弗曲线(Laffer Curve)的特征,因此,当政策目标为给定的失业保险金水平时,应当采用较低的失业保险税来减少对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产出的扭曲;(3)当经济处于很低(很高)的隐性就业规模时,政府进行监督(降低失业保险税)能够消除(减少)隐性就业现象并同时提高社会产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孙群力  陈海林  
隐性收入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对收入差距、税收流失甚至国家财政安全都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DGE模型法,构建一个包含正规经济部门与隐性经济部门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对我国隐性收入规模进行测算和分析。研究发现,1978~2015年,我国隐性收入规模从36.69%下降到13.25%,历年平均规模为21.71%,隐性收入总体规模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其绝对规模仍然较大。资本冲击和税收政策冲击是影响隐性收入水平的重要因素,其中,资本存量扩大但未能与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实现合理配置时,将导致过剩的资本和劳动力向隐性经济部门流动,扩大隐性收入规模;税率越高,资本和劳动力从事隐性经济活动的动力就越强,隐性收入水平也随之提高。为实现对隐性收入的有效治理,需要进一步促进正规经济的发展,降低失业水平;提高我国经济的市场化和法制化水平,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促进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优化税制结构,降低税收负担;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企业和居民的税收遵从意愿;提高税收征管水平,强化税务稽查力度,发挥税务稽查的"威慑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诗一  
本文基于SBM-DDF-AAM低碳经济分析理论机制,构建了低碳转型进程的动态评估指数,并对改革以来中国各省级地区的低碳经济转型进程进行评估和预测。结果表明,中国低碳经济转型经历了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和本世纪初两个低潮发展时期,也经历了90年代颇有成效阶段,近年来又开始迎来大转型的历史契机。该评估指数不仅考虑了各种环境污染的负外部性和经济增长的质量,而且也考虑了GDP增速,能够更加准确评估中国的经济转型进程,切合了"十二五"时期的科学发展主题。根据评估结果,各地区低碳转型进程有很大不同且很多省市区尚处于不稳定的初期转型阶段,各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制定合理的经济和环境政策来持续促进低碳经济大转型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曹华  张茜  
由于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忽视了资源与环境的约束,导致我国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也使得相应的产业结构表现出低层次性、非生态性等特点。当循环经济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战略之后,必然要求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促使产业结构做出相应的优化及调整。主要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出发来研究我国各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问题,通过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指标体系构建,对我国各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效果进行相应的分析比较,并提出未来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对策。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蒋成林,闵丹  
知识经济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世界。知识经济的出现,为竞争的世界重新划出了一道起跑线,将给所有的国家个新的取胜的机会。能否抓住这次机会,是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总格局中的地位的重大问题,是关系到在21世纪中叶能否实现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关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魏婕  任保平  
本文从经济增长质量分析框架出发,通过构建内涵6个维度的经济增长质量指数(QEGI)对2010年中国各省区的经济增长质量水平进行测度和排序。对中国各省区经济增长数量(GDP)和经济增长质量(QEGI)排名对比情况可以看出,各地区增长数量与质量不一致现象十分明显,并将参与对比的30个省区分为五种类型:经济增长质量良好的四大直辖市、经济规模较大且增长质量相对较好的发达省区、增长质与量一致度较高的省区、增长质量与数量背离较大的省区、经济数量及质量排名都相对落后的欠发达省区,为未来各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郭海湘  黄毓芝  诸克军  李四福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经济贡献率的软计算方法,并提出了潜在人力资本(教育)-实际人力资本-经济增长的计算思路。该算法由4个步骤组成:首先,按照科学技术水平对目标系统进行模糊软分类,得到最佳分类数,从而确定了最佳的规则数;其次,根据规则数确定模糊神经网络的结构,建立潜在人力资本(教育)到实际人力资本的模糊映射,即"一次滤波",得到潜在人力资本(教育)对实际人力资本的贡献率αk;第三,建立实际人力资本到经济增长的模糊映射,即"二次滤波",得到实际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αk′;第四,计算教育对经济的贡献率ECREk=αk×αk′,其中k为按科技水平划分的类别数。最后,用该算法来计算我国2003-2006年教育对经济的贡献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梅丽  
文章在对经济福利与贫困的测度及关系研究现状进行评述的基础上。首先将收入水平和生活福利与保障作为二级指标,选取14个三级指标构建经济福利指标体系,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对我国31个省市的经济福利进行综合评价。对于贫困则从生活水平、健康以及教育三个方面选择8个指标,应用熵值TOPSIS法进行测度。通过对全国31个省市的贫困状况及其对应的经济福利的排名进行相关性分析。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
关键词: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
关键词: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