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69)
- 2023(4819)
- 2022(3989)
- 2021(3965)
- 2020(3107)
- 2019(7451)
- 2018(7131)
- 2017(13058)
- 2016(6929)
- 2015(8209)
- 2014(7815)
- 2013(7934)
- 2012(7491)
- 2011(7079)
- 2010(6812)
- 2009(6377)
- 2008(6227)
- 2007(5320)
- 2006(4752)
- 2005(4496)
- 学科
- 济(37400)
- 经济(37368)
- 管理(15495)
- 方法(15463)
- 业(15328)
- 数学(14408)
- 数学方法(14333)
- 中国(13736)
- 农(10747)
- 企(9504)
- 企业(9504)
- 贸(9410)
- 贸易(9405)
- 易(9222)
- 地方(7550)
- 农业(7396)
- 业经(6541)
- 制(6447)
- 财(6124)
- 发(5722)
- 环境(5666)
- 关系(5599)
- 出(5546)
- 学(5433)
- 银(5381)
- 银行(5380)
- 融(5366)
- 金融(5365)
- 行(5296)
- 体(4680)
- 机构
- 大学(105381)
- 学院(102625)
- 济(55322)
- 经济(54709)
- 研究(43840)
- 管理(36095)
- 中国(34536)
- 理学(30840)
- 理学院(30422)
- 管理学(30107)
- 管理学院(29901)
- 京(23608)
- 科学(23451)
- 财(22326)
- 所(21894)
- 研究所(20092)
- 经济学(19473)
- 中心(18418)
- 财经(18240)
- 经济学院(17585)
- 经(16976)
- 北京(15794)
- 院(15419)
- 农(15333)
- 科学院(14271)
- 范(14003)
- 师范(13929)
- 财经大学(13759)
- 江(12858)
- 研究中心(12761)
- 基金
- 项目(68469)
- 科学(55109)
- 基金(53035)
- 研究(51480)
- 家(46939)
- 国家(46650)
- 科学基金(38919)
- 社会(36153)
- 社会科(34363)
- 社会科学(34357)
- 基金项目(26974)
- 教育(22886)
- 自然(22451)
- 资助(22194)
- 自然科(21948)
- 自然科学(21941)
- 自然科学基金(21584)
- 省(21542)
- 划(20065)
- 编号(18515)
- 中国(18217)
- 部(17416)
- 国家社会(17066)
- 重点(15981)
- 发(15908)
- 成果(15634)
- 教育部(15189)
- 人文(13772)
- 创(13706)
- 发展(13587)
共检索到1603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多贵 陈劭锋 牛文元
论文概述了现代化五大研究流派核心思想 ,对现代化内涵进行集合式表述。设定与求解了中国现代化的目标函数 ,并测算了中国各地区传统现代化的实现程度 ,研究表明传统的英克尔斯现代化指标体系存在重大缺陷。设计现代化评价的指标体系 ,对中国各地区现代化相对进程进行了排序与分析 ,最后 ,测算出中国各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具体时间。
关键词:
现代化 内涵 目标 指标体系 实现程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崇明
一、中国各地区现代化进程测度与评价指标的选择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现代化内涵的理解不尽一致,但一般学者都认为,现代化是整个社会系统的变迁过程,其内容可概括为众多方面,笔者也认为,不加任何说明和修饰的现代化指社会发展一定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崇明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田杰,吴殿廷,李雁梅,武聪颖
本文根据国际通行的现代化指标体系计算了中国大陆31个省市区的各项现代化指标的得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评估了各省市区的现代化水平及其分级和分类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现代化水平的整体特点及地域分异特点。
关键词:
现代化水平 地域分异 省际差异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赖德胜 苏丽锋 孟大虎 李长安
基于公开出版的官方的统计年鉴数据,本文构建了一个包括了6个维度指标、20个二级指标和50个三级指标的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大陆30个省份的就业质量状况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在2007年、2008年这两个年份,除少数经济发达省份外,全国就业质量的总体水平不高,大部分省份的就业质量指数较低;地区间就业质量差异明显,发展不协调;随着经济发展,地区间就业质量差异逐步缩小。由于就业环境改善是提高就业质量的基础,所以实现经济发展向高就业、高报酬、高消费型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缩小就业质量差异的根本途径。同时,还应加强人力资本投资;...
关键词:
就业质量 主成分分析法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金凯 杨万平
文章在考虑能源消耗与环境损耗的基础上,利用四阶段分类DEA剔除外部环境变量的影响,并用Bootstrap-DEA模型剔除随机冲击的影响,对我国2016年30省(市、自治区)经济发展的绿色效率进行了测算。研究发现:传统分类DEA会低估经济发展效率;分地区而言,东部地区发展效率较好,中西部地区较低;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的规模报酬递减,处于要素投入过剩状态,要转变"要素驱动型"经济发展模式;按照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技术效率将各省(市、自治区)可分为"双高型"、"高低型"、"低高型"、"双低型"四种类型,各省(市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孔庆洋 余妙志
本文回顾了已有中国资本存量的研究方法,首次估算了1978-2005年我国各省工业的资本存量。固定资产不变价格的估计问题。通过构造综合价格指数解决了资本存量估算的难题:固定资产不变价格的估计问题。估算结果还发现:东部沿海地区的工业净投资年平均增长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地区之间工业净投资之间的差距逐年拉大,且近几年有明显加速的趋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翔 彭代彦
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传统GDP衡量经济总量的做法忽视了经济活动的资源、环境代价。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将资源与环境因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我国各省份2002~2009年期间的环境综合指数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各省份环境综合指数基本稳定,表现较好的主要集中在东部,较差的集中在西部;三大区域的环境综合指数无论是区域内省份间的差异还是纵向变化趋势,东部都最为稳健,中部和西部较差;环境综合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东、中、西部,西部与中部地区的差距正逐渐缩小,而中部与东部间的差距有扩大的趋势。
关键词:
绿色GDP 环境综合指数 主成分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江华 贾丽静
本文使用DEA技术测度29个省份的全要素能源利用效率,在此基础上通过面板数据进行聚类分析。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从静态规模与动态改进角度看,我国各地区能源利用效率均呈现出区域聚集的特征,表现为东中部好于西部、经济较发达地区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并且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相邻程度是各地区能源利用效率形成区域聚集特征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能源利用效率 测算 聚类分析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李超
利用熵值法、聚类分析与区域分布图对我国31个地区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以全面反映其发展水平与差异,剖析各地区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的优势与不足。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东中西部发展层次较明显;从状态层与分行业来看,多数地区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不平衡;基于熵值法的现代信息服务业评价体系同样适用于区域和国家等层面的现代信息服务业评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赤东 郑垂勇
本文采用了相对指标和绝对指标相结合的新指标——地区差距指数(RDI),对我国各地区(西藏除外)的R&D经费投入的地区差距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分析了经济基础、科技基础、人力资源、结构与制度等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R&D 地区差距 地区差距指数 变差系数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慧卿
笔者基于我国30个省区扩展型投入产出表,对省际产品贸易之隐含碳排放进行测算,以有效反映各省区碳排放强度,为合理制定地区减排目标提供参考。笔者研究认为:从国内贸易看,存在高碳排放产品由能源富集区流向东部沿海地区的空间特征;从国际贸易看,碳排放进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国家分配减排责任时,应强化"消费者负责"原则,适度增加高能耗产品消费地减排责任,激励沿海省份对能源富集省份进行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持,以实现全国总体减排目标。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赵楠
本文对“地区金融相关比率”(RFIR)指标的设置进行了原因分析,并使用该指标测算了中国大陆地区31个省级行政区的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对我国各地区金融业的总量发展规模、扩张程度、内在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研究发现,我国各地区金融体系正在经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东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但政策性信贷支持对西部地区金融发展贡献最为显著,中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本文从地区金融发展角度支持了国家的“中部崛起”战略。而国家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差异是造成三大地区内部诸省份间金融发展程度出现差异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地区金融相关比率 经济增长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朱恒鹏
本文构造了“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和资本自由度指数”这样一套指标体系,用比较的方法从多个不同方面对各地区的金融发展与资本自由流动程度的相对水平和发展进程进行测度。该指数体系由四个方面、21项基础指标构成。文中利用这一指数体系,计算了各地区1999—2004年的金融发展和资本自由度指数,给出了各地区相应方面的分项得分和总得分以及各地区的相应排序。这套指数体系大致准确反映了各地区间在金融发展和资本自由流动方面的相对差距及发展进程。利用这套指数体系,我们可以深化对金融发展及体制改革进程的动态认识。
关键词:
地区间差距 金融发展 资本自由流动 指数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阎大颖
1978年以来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改革过程中,在经济自由度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同时,不同地区收入水平的差距呈不断加大趋势,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了近10年来中国市场化进程与地区收入水平的内在联系。为实证考察市场化对地区分配的影响机制,本文构建了一套针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市场化创新度量指数,并以此揭示出各地区市场化进程差异与收入分配失衡的相关性特征。最后根据实证结果归纳了若干缓解这一制度转型过程中经济结构性失衡问题的启示和建议。
关键词:
市场化指数 经济自由化 地区收入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