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39)
- 2023(15360)
- 2022(12918)
- 2021(11775)
- 2020(9788)
- 2019(22593)
- 2018(21901)
- 2017(40980)
- 2016(22448)
- 2015(25266)
- 2014(25112)
- 2013(25111)
- 2012(23910)
- 2011(22071)
- 2010(22071)
- 2009(20374)
- 2008(20362)
- 2007(18209)
- 2006(16099)
- 2005(14677)
- 学科
- 济(102812)
- 经济(102711)
- 管理(58795)
- 业(58262)
- 企(43685)
- 企业(43685)
- 方法(41825)
- 数学(37224)
- 数学方法(36942)
- 中国(32114)
- 农(29099)
- 地方(24898)
- 财(22678)
- 贸(22049)
- 贸易(22033)
- 业经(21759)
- 易(21398)
- 学(21058)
- 农业(19804)
- 制(18122)
- 银(16876)
- 银行(16809)
- 融(16346)
- 金融(16344)
- 行(16242)
- 环境(16025)
- 发(14830)
- 技术(14503)
- 和(14321)
- 地方经济(13744)
- 机构
- 大学(333115)
- 学院(331595)
- 济(144061)
- 经济(141411)
- 研究(124962)
- 管理(120898)
- 理学(103728)
- 理学院(102399)
- 管理学(100752)
- 管理学院(100132)
- 中国(94077)
- 科学(77805)
- 京(72134)
- 农(67271)
- 所(65786)
- 财(62896)
- 研究所(60150)
- 中心(55666)
- 业大(53683)
- 农业(53399)
- 财经(50055)
- 江(49873)
- 北京(46081)
- 经(45594)
- 经济学(45282)
- 范(44328)
- 院(44125)
- 师范(43772)
- 经济学院(41034)
- 州(39302)
- 基金
- 项目(220738)
- 科学(172638)
- 基金(160448)
- 研究(155507)
- 家(143296)
- 国家(142106)
- 科学基金(119012)
- 社会(100725)
- 社会科(95571)
- 社会科学(95542)
- 省(85496)
- 基金项目(84546)
- 自然(76698)
- 自然科(74960)
- 自然科学(74932)
- 自然科学基金(73638)
- 划(73364)
- 教育(70376)
- 资助(65465)
- 编号(60379)
- 发(52866)
- 重点(50816)
- 成果(49090)
- 部(49030)
- 创(45886)
- 创新(43116)
- 课题(42938)
- 科研(42803)
- 国家社会(42749)
- 计划(41850)
- 期刊
- 济(159292)
- 经济(159292)
- 研究(99367)
- 中国(69122)
- 农(61864)
- 学报(60248)
- 科学(53481)
- 财(46760)
- 大学(43991)
- 管理(43067)
- 农业(42221)
- 学学(41636)
- 教育(33537)
- 融(32122)
- 金融(32122)
- 经济研究(27171)
- 技术(26358)
- 业经(26096)
- 财经(25020)
- 业(23476)
- 问题(21650)
- 经(21641)
- 贸(19333)
- 国际(17277)
- 世界(17181)
- 技术经济(16926)
- 版(16761)
- 科技(15726)
- 商业(15584)
- 统计(15336)
共检索到5033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任栋 吴翔 曹改改
文章利用中国31个省份1990~2018年的相关数据,对各省的人类发展水平进行测度。数据分析表明,1990年以来,中国的人类发展水平稳步提高,人类发展指数由1990年的0.485上升至2018年的0.773,已跻身高人类发展水平国家行列。但分地区来看,中国各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较为突出,人类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升面临一定的困难。文章为此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对影响中国人类发展水平的诸要素进行实证分析。主要结论是:中国的教育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水平明显阻碍了中国人类发展水平的提升;稳步提高中国城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财政对医疗费用的支出比例及提高中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是提升中国人类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群哲
碳金融绿色发展有助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快速实现。文章利用时序多指标模型对2014—2019年中国碳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不同因素对中国碳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整体碳金融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从区域视角分析,北部沿海、长江及黄河中游经济区的碳金融涨幅较大,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涨幅较小,西南、东北及大西北地区涨幅基本不变。进一步分析影响因素发现,CDM项目数、新能源公交车运营数、工业污染治理完成投资、城市造林覆盖率对碳金融发展起促进作用,而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工业增加值则会抑制碳金融发展。
关键词:
碳金融 金融市场 绿色金融 绿色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群哲
碳金融绿色发展有助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快速实现。文章利用时序多指标模型对2014—2019年中国碳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不同因素对中国碳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整体碳金融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从区域视角分析,北部沿海、长江及黄河中游经济区的碳金融涨幅较大,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涨幅较小,西南、东北及大西北地区涨幅基本不变。进一步分析影响因素发现,CDM项目数、新能源公交车运营数、工业污染治理完成投资、城市造林覆盖率对碳金融发展起促进作用,而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工业增加值则会抑制碳金融发展。
关键词:
碳金融 金融市场 绿色金融 绿色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齐岳 谢晨瑶 黄佳宁
提出包括碳金融渗透度、碳金融可得性和碳金融作用效果3个维度的测度体系,利用TOPSIS法构建地区碳金融发展水平指数,测度全国各省2017年和2021年的地区碳金融发展水平,并分析影响碳金融发展的因素。研究发现:各省份的碳金融发展水平差异巨大,整体的碳金融发展水平有所提升,产业结构、金融发展水平及地方财政支持力度是关键影响因素。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胡竟男 任青青
流通业是第三产业中污染物排放最多的行业,所以流通业绿色发展对于减少经济系统碳排放至关重要。基于已有研究成果,本文通过构建流通业绿色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各省份2010-2021年流通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流通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娟 秦放鸣
提高经济效率是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途径。文章构建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测算了中国30个省份2000—2019年的经济效率值,发现各区域呈东、中、西递减的分布格局。通过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发现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导因素。为了深入分析影响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因素,在测算经济效率的基础上,运用面板Tob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创新驱动、对外开放对提高经济效率具有正向作用,而经济发展、绿色环保、公平共享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经济效率的提高。只有经济发展与绿色环保协调兼顾,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才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杨辉 许舜威
本文从金融服务的供给能力、可得状况以及使用情况三个维度构建普惠金融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了2007-2016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并构建了个体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实证分析普惠金融的影响因素。本文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普惠金融发展区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明显好于东北及中西部地区,且区域内部发展也不平衡;经济结构维度下的财政支出占比以及社会发展维度下的城镇化水平对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能够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
关键词:
普惠金融 IFI指数测算 影响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鹿晨昱 成薇 黄萍 刘小莞 唐相龙
工业化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寻求适合中国工业的绿色发展之路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基于2005—2019年中国工业数据,结合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构建测度模型和指标体系,使用熵权-TOPSIS模型、空间自相关、空间杜宾模型(SDM)等分析方法,对中国工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时空综合测度以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中国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空间上呈现“东部>西部>中部”的发展格局。(2)中国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在空间上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分布特点,且表现出由东部地区向西北内陆地区不断递减的变化趋势。(3)能源使用效率、工业化水平、经济水平的提高和技术供给的增加,可以有效促进中国工业绿色发展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
工业 绿色发展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中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鹿晨昱 成薇 黄萍 刘小莞 唐相龙
工业化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寻求适合中国工业的绿色发展之路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基于2005—2019年中国工业数据,结合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构建测度模型和指标体系,使用熵权-TOPSIS模型、空间自相关、空间杜宾模型(SDM)等分析方法,对中国工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时空综合测度以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中国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空间上呈现“东部>西部>中部”的发展格局。(2)中国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在空间上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分布特点,且表现出由东部地区向西北内陆地区不断递减的变化趋势。(3)能源使用效率、工业化水平、经济水平的提高和技术供给的增加,可以有效促进中国工业绿色发展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
工业 绿色发展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中国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刘红梅 谭宏卫 田应福
本文主要利用聚类分析和多元回归模型等统计方法对我国各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的差异状况和产生原因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进行了统计分析。1997-2010年间,各地区的教育水平迅速发展,但绝对地区差异并没有显著缩小,相对地区差异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此外在探讨地区差异产生的原因部分主要讨论了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人均GDP、平均生师比对教育发展水平的影响。
关键词:
地区差异 聚类分析 多元回归模型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汪芳 石鑫
以中国制造业27个行业为研究对象,从绿色发展效率和出口技术结构两个方面综合测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从内部要素供给和外部环境因素两个角度分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在样本期内年均提升3.17%。从影响因素来看,前期积累的发展质量存在良性循环和示范作用,继而形成持续不断的“高质量提升效应”,技术创新、人力资本及要素禀赋结构等内部要素供给质量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均存在促进作用,外部环境因素中只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促进作用。从产业维度拓展了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范畴,为新发展格局下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现实依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徐晓光 樊华 苏应生 郑尊信
研究目标:测度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并研究影响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因素。研究方法:在运用熵思想对构建的绿色经济发展指标体系进行测算后,结合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确定全局因素及局部因素,并对局部因素回归系数显著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整体而言呈上升态势。影响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因素在不同年份作用范围不同,同一年份相同局部因素对各省份的影响显著性也不相同。研究创新:构建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揭示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体趋势,探明不同影响因素的作用范围及其影响的显著性。研究价值:为政府制定持续深入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
绿色经济 熵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晓鹤 张桂文 曾伏
文章基于“五个现代化”的特征内涵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值法测度了2008—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水平,揭示了其时空演变特征,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及区域与时期异质性。研究表明:(1)样本观测期内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水平增长趋势明显,增速放缓,呈“东高、西低、中塌陷”的区域分布格局;(2)在全国层面,财政支出、财政分权、信息化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均能显著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财政分权水平的提高正向调节了财政支出的影响,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3)区域及时期异质性分析表明,各因素的影响大小与显著性呈“东强西弱”的区域异质性特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蕴喆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我国要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推行可持续发展。构建碳金融评价体系及验证影响因素,有助于定量评估我国碳金融发展现状和潜力。在借鉴国内外相关文献的背景下,本文构造了碳金融发展指数,发现中国部分省份的碳金融水平还很低,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近年来中国碳金融发展呈现上升趋势,区域差异明显;实证进一步表明产业结构调整、创新能力、清洁技术水平和政策激励对中国碳金融发展有正向影响,结合中国碳金融发展实际分析了区域的异质性,提出了中国碳金融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清可 段学军 张伟 叶磊
运用AHP-熵权法、马尔科夫链和ESDA方法,在GIS技术支持下,基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31个空间单元2000、2005和2010年3个时间断面的数据,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的时序演变中各省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差距在2000~2005与2005~2010年两时期中均不断扩大,尤以前一时期更甚,数据说明高水平的省份发展速度快于低水平省份,高水平省份才是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动力。省区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虽然整体上均在不断发展,但是区域间的差异不断扩大,出现强者愈强,弱者恒弱的"马太效应";(2)发展水平指数处于高水平、较高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