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66)
- 2023(8049)
- 2022(6561)
- 2021(6514)
- 2020(5028)
- 2019(11406)
- 2018(11089)
- 2017(20472)
- 2016(11157)
- 2015(12981)
- 2014(12769)
- 2013(12533)
- 2012(12174)
- 2011(11087)
- 2010(11029)
- 2009(10412)
- 2008(10690)
- 2007(9555)
- 2006(8468)
- 2005(7800)
- 学科
- 济(48333)
- 经济(48278)
- 管理(26986)
- 业(24070)
- 方法(20767)
- 企(19052)
- 企业(19052)
- 中国(17402)
- 数学(17239)
- 数学方法(16984)
- 农(13611)
- 贸(12145)
- 贸易(12138)
- 易(11914)
- 学(11272)
- 业经(10622)
- 制(9400)
- 财(9265)
- 农业(8786)
- 理论(8384)
- 银(8087)
- 银行(8068)
- 行(7852)
- 和(7827)
- 融(7704)
- 金融(7701)
- 教育(7435)
- 地方(7285)
- 环境(7189)
- 发(7180)
- 机构
- 大学(171306)
- 学院(167501)
- 济(71705)
- 经济(70461)
- 研究(65749)
- 管理(56477)
- 中国(50396)
- 理学(48030)
- 理学院(47346)
- 管理学(46353)
- 管理学院(46043)
- 科学(39607)
- 京(38164)
- 所(33893)
- 财(31988)
- 研究所(31042)
- 中心(28253)
- 农(28237)
- 财经(25751)
- 范(25159)
- 师范(24932)
- 北京(24816)
- 江(24345)
- 经济学(24011)
- 经(23663)
- 院(23339)
- 业大(22991)
- 农业(22349)
- 经济学院(21569)
- 师范大学(20490)
- 基金
- 项目(109022)
- 科学(85826)
- 研究(80485)
- 基金(80388)
- 家(71553)
- 国家(70970)
- 科学基金(58633)
- 社会(52557)
- 社会科(49697)
- 社会科学(49686)
- 基金项目(40928)
- 省(38599)
- 教育(36955)
- 自然(35754)
- 自然科(34967)
- 自然科学(34953)
- 划(34666)
- 自然科学基金(34351)
- 资助(33287)
- 编号(31335)
- 成果(27865)
- 部(25615)
- 重点(25506)
- 发(24267)
- 中国(23801)
- 国家社会(22967)
- 课题(22626)
- 创(22146)
- 教育部(21884)
- 大学(20947)
共检索到2604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姚晶晶
在社会发展中史学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史学传播既能推动史学研究发展,也能让史学的传承、借鉴及教化功能得到更好发挥,研究中国史学传播途径对于了解中国史学文化意蕴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史学的重要性有了愈加深刻的认识,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文化娱乐需求的增加、史学教育与通俗史学的发展都推动了史学传播的发展与史学传播途径的扩大。
关键词:
史学文化 史学传播 史学典籍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志凌
汉语典籍存在的主要意义就是不断被继承和弘扬,其中重要的存在形式就是对外传播。当我们关注对外传播中的汉语典籍时发现,典籍文化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实际是不同的,主要可以分为前文化形态和后文化形态。这两种文化形态直接影响了典籍文化价值的产生、文化特征的形成以及典籍的社会服务功能。
关键词:
汉语典籍 对外传播 文化形态 价值 功能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欧阳剑
利用新的信息技术与面向数字人文研究的跨学科方法,采用大数据研究理念对古籍文本进行字词的历时词频分布规律可视化分析,以中国史定量研究为例,对部分中国史的经典宏观理论从量化角度进行了初步验证。认为大数据视域下的技术逻辑和人文逻辑相耦合的数字人文研究为人文社会科学经典理论的验证和拓展提供了更多研究空间与研究方法,有利于推进古籍文献深层次的开发与利用。
关键词:
大数据 数字人文 定量分析 计量史 古籍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邓新 刘伟乾
本文以"孔子学院的文化传播"为主题,在全球化背景和现代性社会中,从文化"在场"的角度重新审视孔子学院文化传播方式及其价值理解,探讨文化"在场"在孔子学院文化传播活动中对场域、对象、主体、形式及内容选择等方面的意义和重要性,为孔子学院开展多样化的文化传播活动提供建设性的思路,从而为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具有借鉴意义的研究范本。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锋
发轫于20世纪初的"史界革命"是近代中国史学史乃至文化史的一个里程碑。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国近代的史学转型始于梁启超的《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梁启超在著作中号召建立新史学,对中国旧史学大张挞伐,论证史学的重要性,并引入进化论,倡导"史界革命"。但是,两部著作却明显带有较强的政治意味,存在难以逃避的主观性,并陷入社会进化史观的误区,这导致梁启超新史学思想带有缺憾。然而,20年后,当梁启超淡出政界,潜心治学之后,其史学观发生变化,对传统史学评价变得客观,并对早年的新史学思想做了若干反思与修正。这种转变在客观上体现出学者的政治主张对其学术思想与价值取向的影响。
[期刊] 求索
[作者]
杨艳秋
新时代以来,中国史学理论研究在唯物史观指导下,朝着构建中国特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方向不断前进,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新时代的中国史学理论研究应自觉肩负起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三大体系”的重要任务,进一步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研究,建设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史学方法论,建立成体系的学科理论和概念;发扬中国史学优良传统,发掘中国史学的民族特色;坚守中国史学立场,构建中国历史学的自主知识体系。
关键词:
新时代 史学理论研究 实践成就 话语体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陆虎
文章在深入分析地方文化的内涵、地方文化对提升城市品牌和对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的前提下,明确高职院校与地方文化的关系以及高职院校在传播地方文化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通过对高职院校传播地方文化有效途径的研究,使得高职院校、地方文化和地方经济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地方文化 传播途径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高跃丹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最早成书、最早出现英译文献的古典小说,其英译与传播研究对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交流有着重要意义。1905年,英国汉学家斯蒂尔出版的《舌战》让《三国演义》英译文献流布进入单行本时代。然而长久以来,斯蒂尔其人其作相关研究暂付阙如,本研究旨在弥补这一缺失,发掘斯蒂尔英译《三国演义》的价值。文章借用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广泛搜集第一手英文文献,以斯蒂尔《舌战》英译活动为起点,从其来华背景、译本特色和译本传播与流布等方面,深入探讨《舌战》的英译与传播对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启示。斯蒂尔《舌战》译本语言简洁明了,凸显中国文化异质性;译者还刊登广告、发表书评,积极推动提升英译与传播效果。然而译作在西方的流布较为零散,这受到该作品的节译形态、译者惯习和社会资本影响。
关键词:
译者惯习 社会资本 三国演义 首部单行本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花家明
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书籍的民族。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古代书籍的流通经历了官书垄断、抄写传播和印刷传播等三种主要形式的演变。中国古代书籍的每一种流通形式,都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文化传播 古代书籍 流通形式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英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内容涉及国家民族、历史地理、习俗传统、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思维模式等方面。不同的国家或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客观存在,这些差异与中国典籍的英译效果关系密切,必须受到翻译者重视。从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处事原则和习俗禁忌等方面阐述中西文化差异,以龙、颜色和敬老等常见的中国典籍内容为例,分析中西文化差异在中国典籍英译过程中的种种表现,旨在强调中国典籍英译过程中文化差异视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淑勤 李新辉 石存斌 赖子尼 潘厚军 李凯彬
采用PCR方法,追踪养殖鳜的亲鱼、子代、饵料鱼及与鳜养殖环境相关的水体生物和非生物因子中鳜鱼病毒的存在状况,并探讨鳜鱼病毒的传播途径。本研究中,鳜鱼塘水体中采集的除鳜以外的其他生物、底泥及水样的核酸抽提样本PCR扩增病毒结果呈阴性;感染病毒的亲鱼,其性腺中可检测出病毒,其子代组织病毒检测亦呈阳性。研究获得病毒可以在鳜体内呈潜伏状态存在和病毒可以垂直传播的一些证据。
关键词:
鳜鱼病毒 聚合酶链式反应 传播途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玥
中国文化发展至今出现了与经济建设不相适应的滞后局面。为优秀的中国文化传播找到适合时代发展的新途径、新渠道、新平台,是使文化艺术价值重新得以凸显和发扬的关键。本文提出,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互联网+传统行业"已经成为我国产业经济发展的新业态。可抓住当前互联网产业与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契机,以"互联网+旅游"的深度融合形成载体,建立我国文化艺术传播的新途径,以及建立新途径下兼有二者传播优势的具体平台。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卢军羽 刘宝才
中国瓷器的生产历史就是一部窑场的变迁史,向域外读者译介中国陶瓷典籍和传播中国悠久的窑炉文化,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任务。中国陶瓷典籍中的窑名可分为三类:地名窑、人名窑和功能窑。窑炉文化具有系统性,且窑名属陶瓷行业术语,因此窑名的翻译应遵循系统性和可辨性原则,但具体翻译方法因窑名的不同类别而异。
关键词:
窑名 分类 翻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姚建惠
地方院校在服务区域文化发展和传播方面有着重要地位,然而,只有不断创新,地方院校才能兼具培养人才和服务区域发展的重任。文章认为,地方院校应从探索教学新途径出发,通过走进区域文化,实现项目模拟教学,整合文化资源,打造新媒体实践平台,深入文化基地,校企间联合教学等方式,为区域文化传播培养更多的适用人才,进一步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
[期刊] 求索
[作者]
欧阳秋子
年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间美术形式,展现了不同时期的文化特点及社会生活,体现了民众的思想情感、生活智慧、文化观念、审美情趣、道德标准等各个方面。其蕴藏着的民众审美、民俗习惯、民间信仰、民族精神等传统文化意蕴经过历史的积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标志性符号,对当代国人的理念信仰、道德情操、行为准则等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
年画 民众 文化意蕴 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