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597)
2023(20974)
2022(18002)
2021(16622)
2020(13979)
2019(31999)
2018(31267)
2017(59475)
2016(32198)
2015(36210)
2014(35613)
2013(35307)
2012(32852)
2011(29805)
2010(29531)
2009(26808)
2008(26318)
2007(22935)
2006(20322)
2005(18054)
作者
(95866)
(79885)
(79208)
(75114)
(50705)
(38361)
(36008)
(31245)
(30564)
(28427)
(27305)
(27009)
(25446)
(25275)
(24983)
(24748)
(23800)
(23673)
(22937)
(22923)
(19875)
(19599)
(19402)
(18244)
(17937)
(17710)
(17619)
(17475)
(16129)
(15788)
学科
(131863)
经济(131723)
管理(87806)
(84807)
(68204)
企业(68204)
方法(57916)
数学(50698)
数学方法(50081)
中国(38928)
(35984)
(32069)
地方(29162)
业经(29116)
(29076)
(26881)
(25829)
贸易(25810)
(25530)
银行(25448)
(25067)
农业(24355)
(24258)
(22036)
金融(22034)
环境(20967)
技术(20272)
理论(19967)
(19774)
(19528)
机构
大学(457893)
学院(454660)
(185754)
经济(182015)
管理(174202)
研究(163069)
理学(150633)
理学院(148870)
管理学(146059)
管理学院(145264)
中国(125172)
科学(102755)
(99184)
(85217)
(83494)
(83472)
研究所(76590)
中心(73479)
业大(72592)
农业(67329)
财经(66805)
(66418)
北京(62934)
(61048)
(59728)
(59203)
师范(58968)
经济学(56715)
(53703)
经济学院(51198)
基金
项目(315030)
科学(246768)
基金(229302)
研究(222715)
(204003)
国家(202354)
科学基金(171749)
社会(141128)
社会科(133822)
社会科学(133789)
(121817)
基金项目(120755)
自然(113831)
自然科(111215)
自然科学(111181)
自然科学基金(109187)
(104154)
教育(102171)
资助(95264)
编号(88096)
重点(71620)
成果(70622)
(69703)
(69144)
(65265)
课题(61686)
创新(61061)
科研(60976)
国家社会(58903)
计划(58899)
期刊
(199719)
经济(199719)
研究(135924)
中国(90812)
学报(81060)
(77257)
科学(72377)
管理(64004)
(61915)
大学(60615)
学学(57282)
农业(52513)
教育(48964)
(48018)
金融(48018)
技术(38162)
经济研究(33364)
财经(32620)
业经(32460)
(28091)
(27969)
问题(25965)
科技(22516)
图书(22342)
(22236)
(21623)
技术经济(21384)
业大(21204)
理论(20635)
资源(20094)
共检索到6782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宋芳秀  范瀚予  
本文研究了2005年5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中国A股上市公司可转债预案公告的101个样本,结果显示预案公告效应显著为负,但全流通股样本的预案公告效应为正,这从一个侧面验证了中国股权分置改革的成效。对60个可转债发行公告样本的研究表明,中国可转债的发行公告效应显著为正,这与英美市场完全不同,其原因可归结为股权分置改革及《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的实施。本文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可转债发行公告的股价效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流通股比例和股权集中度有力地解释了预案公告的负效应,与预案公告效应正相关;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和股权稀释度是发行公告正效应的显著影响因素,与发行公告效应负...
[期刊] 会计之友(中旬刊)  [作者] 杨伟  
文章以2001年4月至2009年6月30日期间最终成功发行可转债的78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其首次公告可转债发行议案为公告日,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对其公告日前后超额收益率进行验证。实证结果表明:可转债发行公告具有显著负的股价效应,这种负的股价效应在"清洁样本"以及"股改前样本组"表现得更为显著。这说明了上市公司在公布可转债融资公告的同时,释放的"好消息"在一定程度上减低了可转债发行负的公告效应;佐证了股权分置改革在一定程度减少了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矛盾。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雪芳  
本文以我国2001年1月至2007年5月之间A股上市公司中曾作出可转换债券发行预案公告的124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检验我国可转换债券的发行预案公告效应。研究发现,在预案公告当日,股票价格显著下降,股票价格的负效应主要集中在预案公告前一日和公告当日两天之内,尤其是清洁样本的股票价格负效应比总样本更大一些。这说明,在我国市场把公司准备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公告看作是一个"坏消息"。进一步的回归分析表明,清洁样本的预案公告日超额收益率与公司规模成反比,与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成正比。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蔚  陶辉  
以2001年4月至2008年10月期间的69只发行可转债的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以股权分置改革为分界点,并将其分为两个部分,运用事件研究法分别对这两部分可转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股改前可转债发行产生负的公告效应,而股改后可转债发行产生正的公告效应;通过对股票的累计异常收益率与公司的财务性指标多元回归,发现股改前后结果差别较大,这表明股改对可转债市场的发展有积极的推动意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付雷鸣  万迪昉  张雅慧  
本文以2007年8月至2009年8月发行公司债的31个样本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事件研究法对这些公司发行公司债所产生的公告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我们研究的事件窗口中,我国公司债发行会产生负的公告效应,但是在公告发布之前的累积异常收益率为正,而在公告发布之后的累积异常收益率为负。横截面数据的回归分析表明,股票的累积异常收益率与公司的成长性显著的负相关,与固定资产比率、资产负债率、债券相对发行规模及公司规模显著的正相关,与公司的年龄、债券的信用评级及债券的存续时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成彦  王其文  
本文考察了我国A股市场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市场反应和原因,事件研究的结果发现发行公告具有显著的正价格效应。该结论与英、美市场已有的研究结果相反,而类似于日本与荷兰市场的情况。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发行公告的价格正效应不能由在美国研究中得到了广泛证实的逆向选择理论中的信息传递机制来解释。本文在提出解释的同时,对我国独特的国有股、法人股和流通股并存的股权结构与公告期间异常收益的关系也进行了分析。最后,本文对关于可转换债券发行的几种主要模型对于公司特征与公告期间异常收益的关系的预测进行了检验。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牟晖  韩立岩  谢朵  陈之安  
本文对中国截至2004年底发行的全部可转债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可转债发行公告对股东价值存在显著的负效应。将可转债按股性价值大小排序后发现,发行股性可转债对股东价值的负效应小于发行债性可转债的负效应,这与Myers和Majluf(1984)模型的“优序融资顺序”不一致,反映了中国市场特有的“股权融资优先于债券融资”的融资顺序选择。结合考虑中国上市公司特殊的治理结构,在回归分析中引入反映“二元”股权结构的变量,发现可转债公告效应不仅与股性价值负相关,与公司规模和发债规模负相关,且与股权流动性结构、非流通股帐面值和财务杠杆等反映公司治理结构的变量正相关。由此可见,上市公司股权分置与治理结构的变革对中国...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晓莉  樊庆红  
本文以2007年7月至2011年8月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的74家公司发行的87支离岸人民币债券为研究对象,运用事件研究方法对这些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的公告效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我们研究的事件窗口中,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会对公司股价产生显著为负的公告效应,此效应近似等于我国公司在国内股权融资所产生的公告效应,小于可转债和公司债发行时所产生的效应。横截面的数据回归分析表明,股票的累计异常收益率与公司的规模、信用评级和债券的相对规模成正相关关系,与债券的期限、公司的固定资产比率、负债率和成长性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赵璐  梁秀桓  
国内外主要运用事件研究法研究公司债发行的公告效应和对公司实际业绩的影响。公司债发行对公司股票价格和公司业绩的实际影响到底如何?目前并没有统一的结论。随着我国公司债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研究公司债发行对公司实际业绩的影响将是未来这一领域的研究重点。本文对此进行了综述。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慧  蓝文勇  
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对我国2007~2012年通过发行债券进行融资的409家上市公司发债的公告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债券的发行会产生负的公告效应,而发行公告的负影响不足以抵消公司盈利状况良好带来的积极效应,在整个窗口期内,累积超额收益率为正。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娥平  
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通过我国上市公司2001年4月至2003年12月期间董事会首次公告发行可转换债券议案的88家样本在公告日前后的超常收益来验证市场对该事件的反应,从而检验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发行公告是否具有财富效应。实证结果显示,可转换债券发行公告具有显著负的财富效应,但明显低于增发股票公告的负效应。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公告效应进行考察后发现,中国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发行的公告效应,主要由稀释度和负债比率两个影响因素来解释,而公司规模、发行的相对规模、市价账面比、流通股比例等在解释公告日超常收益时没有说服力。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黄娟  刘岩  刘燚  
本文选取2007年8月14日至2011年8月31日间首次公布公司债券发行公告的107家A股上市样本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事件研究法和横截面回归分析法,分别以董事会决议日和证监会核准日为事件基准日,考察发行公司债券公告效应的存在性、公告效应的行业差异以及影响公告效应的因素。研究发现,市场对"证监会核准公司债券发行"的反应要大于对"董事会公告发行公司债券议案"的反应;公司债券发行向市场传递的是正面信号,但存在行业差异;投资者对房地产业发行公司债的关注程度超过制造业。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谢赤  宫梦影  
文章采用事件研究法对境外上市企业回归发行A股的公告效应进行研究,样本为1993—2008年21家先在香港市场发行H股,后到内地市场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以A股上市日为事件日,在(-40,+40)的事件窗口内,境外股票价格的平均超额收益率和累计超额收益率均未出现显著变化,但事件日后境外股票的波动和交易量都比事件日前有所增长。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胡敏杰  余怒涛  蒲云  
对沪深两市2000~2010年间174家公司董事会发布可转债融资信息导致的股价波动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宣告日当天及次日股价存在显著性的负效应;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的行为是不同的,在熊市和调整市环境下,宣告当日的股价存在显著的负效应,而在牛市环境下,不存在显著性非零的异常收益。回归分析结果支持压力假说理论而不支持信号理论的解释。研究结果反映了我国证券市场上,投资者的行为除了受到事件本身的影响外,更受到市场环境的因素影响。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谢琳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到来,定向增发日渐成为我国股票市场再融资的主要工具。文章从发行条件,发审要求以及内幕交易程度对定向增发和普通增发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分析上市公司更多选择定向增发的原因和交易状况。发现定向增发发行要求低,发行价格可选择性,发行股本无限制等优点,导致定向增发的发行规模远远大于普通增发;同时也发现定向增发的内幕交易程度普遍高于普通增发,而定向增发后的超额累计收益率占事件区间总超额累计收益率的比例也远远高于普通增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