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23)
2023(11193)
2022(9308)
2021(8577)
2020(6785)
2019(15547)
2018(15004)
2017(29086)
2016(15070)
2015(17029)
2014(16484)
2013(16660)
2012(15908)
2011(14885)
2010(14702)
2009(13670)
2008(13888)
2007(12233)
2006(11144)
2005(10633)
作者
(42826)
(35613)
(35519)
(33904)
(23012)
(17103)
(16108)
(13733)
(13661)
(12724)
(12420)
(11824)
(11550)
(11516)
(11346)
(11000)
(10650)
(10411)
(10395)
(9801)
(9115)
(8627)
(8577)
(8215)
(8174)
(8032)
(7810)
(7657)
(7140)
(7029)
学科
(75726)
经济(75652)
(42053)
管理(41412)
(33191)
企业(33191)
方法(28422)
数学(25437)
中国(25361)
数学方法(25339)
(19496)
银行(19487)
地方(19009)
(18627)
(18574)
(18567)
(18516)
业经(16143)
(15707)
贸易(15691)
(15646)
金融(15646)
(15269)
农业(12755)
(12195)
环境(12089)
(11777)
财务(11761)
财务管理(11743)
企业财务(11406)
机构
大学(220559)
学院(220044)
(105896)
经济(104203)
研究(82632)
管理(81463)
中国(70382)
理学(68737)
理学院(67957)
管理学(67235)
管理学院(66805)
(50270)
(47605)
科学(44363)
(41298)
财经(39534)
中心(36962)
研究所(36940)
(36246)
经济学(35047)
(33394)
(32099)
经济学院(31666)
北京(31530)
财经大学(29693)
(29356)
(28497)
师范(28259)
(26333)
业大(25985)
基金
项目(138280)
科学(111089)
研究(104201)
基金(103794)
(89567)
国家(88843)
科学基金(76507)
社会(71380)
社会科(68032)
社会科学(68018)
基金项目(53447)
(50290)
教育(46410)
自然(45534)
自然科(44487)
自然科学(44476)
自然科学基金(43760)
(43003)
资助(42950)
编号(39870)
(35281)
成果(32659)
(32630)
国家社会(31383)
重点(31227)
发展(29504)
(29017)
中国(28918)
(28884)
教育部(28739)
期刊
(120011)
经济(120011)
研究(77137)
中国(48089)
(38545)
(37310)
金融(37310)
管理(32162)
(32019)
科学(29616)
学报(28954)
大学(22950)
学学(21594)
教育(21323)
经济研究(21251)
农业(21006)
财经(20994)
业经(18951)
(18102)
技术(16761)
问题(16013)
(15101)
国际(14140)
世界(13808)
(11949)
技术经济(11088)
商业(10154)
经济问题(9970)
理论(9946)
统计(9798)
共检索到3563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林海  郑振龙  
本文运用Merton(1990)的或有索取权分析方法,对中国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行为对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东股权价值的不同影响作了深入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在中国目前股权分割的情况下,无论可转债是否按照合理价格发行,原有流通股的价值都会减少;(2)在非流通股东占控股地位的情况下,它会选择折价发行并向全体股东配售这一对其最为有利而对流通股东最为不利的可转债发行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修改可转债发行法规,规定可转债只能向原有流通股股东配售,不能向社会公众和非流通股股东配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蔚  陶辉  
以2001年4月至2008年10月期间的69只发行可转债的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以股权分置改革为分界点,并将其分为两个部分,运用事件研究法分别对这两部分可转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股改前可转债发行产生负的公告效应,而股改后可转债发行产生正的公告效应;通过对股票的累计异常收益率与公司的财务性指标多元回归,发现股改前后结果差别较大,这表明股改对可转债市场的发展有积极的推动意义。
[期刊] 预测  [作者] 胡敏杰  王娟  余怒涛  
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对沪深两市2000~2010年间公司发行可转债导致的股价效应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可转债除权日前,股价存在显著性的正效应,在除权日后存在显著的负效应;股票价格在可转债发行公告日及股权登记日时并不存在显著的负效应,这表明发行可转债的消息到来并没有使股票价格下跌。回归分析表明投资者情绪指标可以很好地解释除权日后的股价负效应,而对除权日前股价正效应没有解释能力,这进一步证明除权日前的股价正效应是由于发行可转债信息本身所驱动的。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宋芳秀  范瀚予  
本文研究了2005年5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中国A股上市公司可转债预案公告的101个样本,结果显示预案公告效应显著为负,但全流通股样本的预案公告效应为正,这从一个侧面验证了中国股权分置改革的成效。对60个可转债发行公告样本的研究表明,中国可转债的发行公告效应显著为正,这与英美市场完全不同,其原因可归结为股权分置改革及《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的实施。本文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可转债发行公告的股价效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流通股比例和股权集中度有力地解释了预案公告的负效应,与预案公告效应正相关;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和股权稀释度是发行公告正效应的显著影响因素,与发行公告效应负...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刘春  孙亮  刘娥平  
在将债务区分为直接债和间接债的基础上,本文讨论了债权人对于公司大股东掠夺行为的治理功能。研究发现,与直接债的软约束特质不同,作为间接债的可转换债券因其硬约束特质,能够有效抑制上市公司中大股东的掠夺行为。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积极发展债券市场和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将有利于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质量,进而提高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保护。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唐康德  夏新平  汪宜霞  
本文以 2 0 0 0~ 2 0 0 3年在沪深交易所发行可转债的 2 1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 ,利用事件研究方法对可转债发行公告的市场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 ,在事件公告日样本的平均超额收益为 -0 .66% ,2天的累计超额收益为 -0 .14 % ,而在事件窗 [-3 0 ,3 0 ]内的累计超额收益为 1.5 3 % ,但均不显著。同时还发现 ,可转债发行的市场效应与公司特征和发行规模不存在显著相关性。
[期刊] 会计之友(中旬刊)  [作者] 杨伟  
文章以2001年4月至2009年6月30日期间最终成功发行可转债的78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其首次公告可转债发行议案为公告日,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对其公告日前后超额收益率进行验证。实证结果表明:可转债发行公告具有显著负的股价效应,这种负的股价效应在"清洁样本"以及"股改前样本组"表现得更为显著。这说明了上市公司在公布可转债融资公告的同时,释放的"好消息"在一定程度上减低了可转债发行负的公告效应;佐证了股权分置改革在一定程度减少了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矛盾。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丽坤  肖万  
本文以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后的可转债发行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发行的公告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可转债发行公告会产生正的市场效应,且在公告日最为显著。同时,净资产收益率与公告效应显著正相关,公司规模与之显著负相关。可见,在经营过程中不能仅注重公司规模的扩张,更重要的是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肖万  张宇彤  许林  
我国可转债发行条款同质化,尤其较低的折股溢价、赎回强制转股,扭曲了发行人与投资者之间的风险与收益配置,动摇了资本市场对发行人的价值预期。本文从可转债的期权属性出发,研究公司治理与可转债发行动机之间的关系,并与可转债债务、股权属性的作用做了对比。实证研究发现,转股稀释率与"股东—管理层"之间的代理成本负相关,与"股东—债权人"之间的代理成本正相关,与"大股东—小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无关,验证了我国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有利于治理投资不足、投资过度的两难问题;但民营企业可转债发行的治理动机有所不同。我国资本市场陷入了投资者积极认购可转债,发行人不愿采用可转债,可转债治理功能难以全面发挥的多重困境。降低可转债的全生命周期成本,优化可转债发行的转股条款和赎回条款,改革配售制度,是发挥可转债全面治理功能的重要前提。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贾甫  谢铭庭  郑琛  董笑蕊  
本文以中国资本市场的18只可转债及其标的股票为例,研究了可转债发行与标的股票价格波动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可转债的发行与否对于标的股票价格的波动性影响并不显著,解释力度不足5%。当对股本(流通股本)以及平均交易量进行控制后,发现解释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可达到15%,说明股本对股票价格的波动有一定影响。但是无论在哪种情况下,描述性统计分析的结果、方差分析的结果都不足以说明可转债发行与股票价格波动之间的关系是显著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牟晖  韩立岩  谢朵  陈之安  
本文对中国截至2004年底发行的全部可转债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可转债发行公告对股东价值存在显著的负效应。将可转债按股性价值大小排序后发现,发行股性可转债对股东价值的负效应小于发行债性可转债的负效应,这与Myers和Majluf(1984)模型的“优序融资顺序”不一致,反映了中国市场特有的“股权融资优先于债券融资”的融资顺序选择。结合考虑中国上市公司特殊的治理结构,在回归分析中引入反映“二元”股权结构的变量,发现可转债公告效应不仅与股性价值负相关,与公司规模和发债规模负相关,且与股权流动性结构、非流通股帐面值和财务杠杆等反映公司治理结构的变量正相关。由此可见,上市公司股权分置与治理结构的变革对中国...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彭莉  
发行可转债上市公司的基本面状况及其融资、投资和股利分配行为具有共性,在国内上市公司存在“融资饥渴”现象以及股权融资偏好现状下,公司为发行可转债和顺利转股,会做出有利于可转债投资人的决策。对可转债价格波动进行实证分析,证实了可转债具有较大的投资价值。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胡敏杰  余怒涛  蒲云  
对沪深两市2000~2010年间174家公司董事会发布可转债融资信息导致的股价波动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宣告日当天及次日股价存在显著性的负效应;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的行为是不同的,在熊市和调整市环境下,宣告当日的股价存在显著的负效应,而在牛市环境下,不存在显著性非零的异常收益。回归分析结果支持压力假说理论而不支持信号理论的解释。研究结果反映了我国证券市场上,投资者的行为除了受到事件本身的影响外,更受到市场环境的因素影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万  张宇彤  
新股发行制度,历来是我国资本市场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新股发行注册制改革,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个伟大目标。在这种既定战略指引下,研究提出可转债的新股发行制度设想,即拟IPO企业借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走上上市道路,上市伊始不再直接发行股票,而是改为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可转债的发行,不仅能从根本上解决新股炒作、事后监管薄弱、公司治理不力等问题,而且还能为注册制改革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红平  
宏观经济环境和个股表现会影响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选择决策。公司规模和股权结构对公司在普通股和可转债之间的选择有显著的影响。盈利能力和所得税对公司在公司债券和可转债之间的选择有显著的影响。公司总风险和成长机会与可转债融资选择显著负相关。财务杠杆和资金宽松度对可转债融资选择没有显著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