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70)
2023(8489)
2022(6944)
2021(6899)
2020(5411)
2019(12689)
2018(12230)
2017(22925)
2016(12023)
2015(13382)
2014(12930)
2013(12887)
2012(11907)
2011(10753)
2010(10409)
2009(9519)
2008(9304)
2007(7748)
2006(6913)
2005(6165)
作者
(31428)
(26588)
(26179)
(24945)
(16831)
(12669)
(11824)
(10261)
(10211)
(9131)
(9063)
(8902)
(8368)
(8266)
(8145)
(8077)
(7765)
(7687)
(7422)
(7360)
(6540)
(6340)
(6205)
(5985)
(5971)
(5927)
(5698)
(5594)
(5196)
(5167)
学科
(51819)
经济(51755)
管理(29696)
(29568)
方法(20507)
(20027)
企业(20027)
(18780)
数学(18685)
数学方法(18495)
中国(17463)
农业(13382)
(11810)
(11735)
贸易(11727)
(11494)
地方(11015)
业经(10898)
(9687)
环境(9185)
(8383)
银行(8380)
(8330)
(8003)
(7909)
金融(7906)
(7892)
收入(7118)
(6842)
(6741)
机构
学院(163758)
大学(163465)
(75189)
经济(73850)
研究(60379)
管理(60226)
理学(51175)
理学院(50571)
管理学(49921)
管理学院(49605)
中国(49326)
(35616)
科学(34101)
(33671)
(29143)
中心(27366)
财经(26748)
研究所(26442)
(25029)
经济学(24560)
(24546)
北京(23151)
(22604)
(22310)
(22206)
师范(22167)
经济学院(22144)
业大(21364)
财经大学(19816)
农业(19232)
基金
项目(110608)
科学(87918)
研究(84457)
基金(81854)
(71131)
国家(70530)
科学基金(60112)
社会(55822)
社会科(52875)
社会科学(52858)
基金项目(42598)
(40458)
教育(37584)
自然(36197)
自然科(35264)
自然科学(35256)
自然科学基金(34652)
(34639)
编号(33638)
资助(33169)
成果(27205)
(25574)
(25364)
重点(24840)
国家社会(24363)
中国(23652)
课题(23449)
(22716)
教育部(22175)
(21540)
期刊
(83806)
经济(83806)
研究(52378)
中国(34316)
(25726)
(24255)
科学(22806)
学报(21908)
管理(21278)
大学(17626)
农业(16955)
(16566)
金融(16566)
学学(16481)
教育(16327)
经济研究(14290)
技术(13770)
财经(13107)
业经(12732)
问题(11688)
(11435)
(10951)
世界(10039)
资源(9724)
(9660)
国际(9582)
技术经济(8041)
(7592)
经济问题(7183)
现代(7142)
共检索到2496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玮琳  夏英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如何实现农村可持续脱贫是目前倍受关注的重要理论和实践课题。近年来资产收益扶贫正以其实践成效成为有价值的路径之一,并对中国农村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产生积极而重要的影响。本文从资产收益扶贫的背景和形成原因入手,深入分析资产收益扶贫中的资源收益扶贫模式、IPO扶贫模式、金融创新扶贫模式等三种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其应用条件和前景及相应的启示。
[期刊] 改革  [作者] 檀学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首次正式提出探索资产收益扶贫。2017年5月,财政部、农业部和国务院扶贫办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做好财政支农资金支持资产收益扶贫工作,尤其是要严格选好项目实施主体,注重形成物化资产,实施贫困户优先的分配政策。资产收益扶贫是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生动实践方式。一方面,资产收益扶贫在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在全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即将实现,我国的扶贫脱贫攻坚战到了最后的决战时刻。随着新的扶贫策略的调整,精准扶贫成为新战略,如何进一步探索出更好更多更切合的扶贫脱贫道路和模式,成为理论和实践中的新课题。在回顾我国治理贫困的历史的同时,探讨了贫困问题的标准界定,并研究了在未来消除贫困的工作中仍需进一步创新的必要性。结合甘肃陇南在精准扶贫实践中取得的有效成果和摸索出的新路径和模式,为进一步的精准扶贫工作带来启示与借鉴。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在全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即将实现,我国的扶贫脱贫攻坚战到了最后的决战时刻。随着新的扶贫策略的调整,精准扶贫成为新战略,如何进一步探索出更好更多更切合的扶贫脱贫道路和模式,成为理论和实践中的新课题。在回顾我国治理贫困的历史的同时,探讨了贫困问题的标准界定,并研究了在未来消除贫困的工作中仍需进一步创新的必要性。结合甘肃陇南在精准扶贫实践中取得的有效成果和摸索出的新路径和模式,为进一步的精准扶贫工作带来启示与借鉴。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朱江瑞  
产业扶贫具有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经济属性是前提、核心,社会属性是保障、目的,对其关系认识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产业扶贫脱贫成效。本研究在对三省19个县近百个产业项目进行实地调查走访及追踪了解的基础上,结合典型产业项目的剖析,提出产业扶贫持续稳定脱贫的路径在于围绕产业链治理思路,从协同治理、网络治理和空间治理着手,推动产业持续发展,保障农户稳定增收。主要的结论有:(1)推动多主体协同治理,组建产业扶贫联合体能有效处理好产业扶贫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关系。(2)推动扶贫产业链网络治理,完善产业链条,优化利益联结机制是实现产业扶贫经济属性的可行路径。(3)优化扶贫产业链空间治理,延长价值链条,是实现产业扶贫社会属性的有力保障。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伟军  谢若扬  
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措施、增强扶贫移民可持续脱贫能力是脱贫攻坚阶段必须着力解决好的重大课题。基于能力贫困视角,解析扶贫移民可持续脱贫能力结构,探求可持续脱贫能力形成机制,剖析可持续脱贫能力建设面临的突出难题,提出了促进可持续脱贫能力建设的根本路径。研究发现,扶贫移民的可持续脱贫能力主要由社会资本、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层面的能力所构成,形成机制在于能力建设主体各自定位清晰、分工明确、形成合力。当前能力建设面临移民自身生存发展能力不足、城乡二元贫困治理体制制约、社会组织扶贫参与不够等难题。协同治理是促进扶贫移民可持续脱贫能力建设的根本路径,需要移民自身主动提高生存发展能力,政府部门强化制度政策供给,民营企业积极履行扶贫责任,社会组织深度参与脱贫攻坚。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缪军翔  张钦成  郑甜甜  胡高福  
消费扶贫作为我国重要的扶贫方式之一,在脱贫攻坚战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但是要做到充分发挥消费扶贫的作用,需要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将制约消费扶贫的痛点、难点和堵点逐个击破。本文立足消费扶贫作用机理,向政府、企业、贫困户三方提出如何做到"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由此构建政、企、民三方良性循环机制,发掘贫困县实现消费扶贫的有效路径。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潘国臣  李雪  
本文引入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研究脱贫的关键要素及其风险管理,其中重点分析了生计资产和生计策略方面存在的主要风险及危害,现行的风险管理措施及效果,在此基础上探讨保险在扶贫风险管理中的作用。研究发现,针对脱贫过程中的各类风险,保险可以提供全面的应对措施,发挥较好的风险管理作用。最后,从政府和保险公司两个角度探讨了推动保险扶贫的体制和机制创新思路。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戴旭宏  
本文通过对四川省资产扶贫模式的观察和研究,认为资产扶贫模式是精准扶贫的有效载体,资产收益扶贫通过对地区致贫原因的精准瞄准实现了对贫困群体的精准帮扶。同时,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了地区的整体发展。通过资产收益扶贫模式的实施,参与试点的贫困农户获得了稳定增收的渠道、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增强、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提高、农村社区建设得以推进,实现了贫困与非贫困群体、社会组织和政府的多方共赢。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秦冲  
目前,青海省已率先实现全省脱贫,青海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森林和草原分布区域,依托生态资源脱贫是当地政府和贫困人口的希望和途径,是联结百姓富、生态美的桥梁和纽带,因此,林草生态扶贫在全省脱贫攻坚中承担着特殊使命,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应纳尽纳为生态管护员,是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文章重点分析了设置生态公益管护岗位在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性,提出继续设置公益管护岗位,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月  
可持续脱贫能力是解决贫困农民"人穷志(智)短"弊病,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以及促进个人、家庭、国家发展实现良性循环的根本前提,教育则是助力贫困农民可持续脱贫能力建设的最佳途径。当前教育扶志(智)脱贫事业面临着在战略部署上缺少协同配合、在价值取向上呈现孩童倾向、在赋能设计与实践上存在偏差、在扶贫效益上显效缓慢,以及扶贫组织责任缺失等现实困境,使得贫困农民可持续脱贫能力建设工作支撑不够、建设不足、动力不强,以及缺乏可持续性等。因此,需要采用协同推进、大力发展农村职成教、明确以农民能力建设为中心的教育赋能设计与实践、切实提高扶贫效益,以及强化组织领导等举措,有效促进贫困农民提升自身脱贫能力,以实现全面脱贫、彻底脱贫与可持续脱贫。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高杨  刘永功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是针对我国贫困问题提出的科学的系统理论。我国"直过"少数民族虽然从原始社会形态过渡到现代社会形态,但由于长期空间隔离和思想观念落后等原因仍处于深度贫困状态,因此也成为当前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本文以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体系为指导,以云南边境拉祜族村落为例剖析了"直过"民族贫困的原因,提出了培育脱贫内生动力,快速融入现代市场等多种途径摆脱贫困的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胡赵华  郭江  
本文在分析孝感市金融扶贫模式成效的基础上,剖析了可持续金融扶贫工作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金融扶贫的路径思考。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白先春  宦颖洁  
以公益岗位为代表的"购买服务式"扶贫治理模式,是针对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开发式扶贫基础上的一种创新。为验证公益岗位扶贫的政策效应,本文基于2016年、2018年末南京市栖霞区低收入农户两期面板数据,分别采用Logit模型、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PSM-DID)方法,分析公益岗位扶贫对象特征,实证检验公益岗位扶贫对低收入农户收入所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低收入农户参与公益岗位并非是一个随机行为;参与公益岗位的低收入农户相较于其他扶贫对象,其户主以男性居多、受教育程度略高;家庭成员中具有一定劳动能力、距村主干路较远,属于一般低收入农户等。公益岗位扶贫政策在促进低收入农户就业的同时,使其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11%左右,有助于实现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赖作莲  
资产收益扶贫是精准扶贫机制的重大创新,是实现"十三五"扶贫目标,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手段。资产收益扶持制度通过折股量化的方式,将市场机制和资本运作模式引入农村扶贫,激活农村资源要素,从而帮助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资产收益扶贫的形成有其深厚的基础和条件,其运行呈现多方参与、股权联结、产业为本、资产增值、保底分红等特征,已有的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面临部分项目对财政补助资金过度依赖、股权设置的法律支持不足、企业、合作社等实施主体的经营风险和违约风险等多重风险。推进资产收益扶贫,要积极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对企业、合作社等实施主体的监管,建立和完善相关保险机制,加快制定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