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51)
2023(14232)
2022(12133)
2021(11722)
2020(9431)
2019(22064)
2018(21638)
2017(41284)
2016(22487)
2015(25422)
2014(25020)
2013(24839)
2012(22621)
2011(20631)
2010(20150)
2009(18339)
2008(17608)
2007(14991)
2006(13025)
2005(11339)
作者
(63674)
(53250)
(52663)
(50159)
(33662)
(25351)
(23948)
(20952)
(20190)
(18686)
(18069)
(17971)
(16658)
(16561)
(16337)
(16190)
(15796)
(15734)
(15044)
(14899)
(13032)
(12931)
(12623)
(11866)
(11854)
(11768)
(11561)
(11550)
(10586)
(10502)
学科
(91166)
经济(91075)
管理(60144)
(58034)
(45352)
企业(45352)
方法(42718)
数学(37662)
数学方法(37302)
(26479)
中国(26244)
业经(19935)
(19927)
(18918)
(18451)
贸易(18442)
农业(18058)
(18009)
地方(17090)
(15208)
环境(14841)
(14141)
理论(13770)
技术(13539)
(12879)
银行(12829)
(12389)
(12313)
教育(12200)
(12189)
机构
大学(318654)
学院(315643)
(131578)
经济(129058)
管理(125711)
研究(110528)
理学(109988)
理学院(108749)
管理学(107040)
管理学院(106484)
中国(81230)
(68370)
科学(68118)
(55256)
(54855)
(52190)
研究所(50704)
中心(48737)
业大(48451)
财经(45619)
北京(43402)
(42721)
(42090)
(41839)
师范(41731)
农业(41028)
经济学(40238)
(39937)
经济学院(36386)
(34621)
基金
项目(223674)
科学(176441)
研究(164279)
基金(163685)
(143496)
国家(142333)
科学基金(121540)
社会(104420)
社会科(98993)
社会科学(98965)
基金项目(86924)
(84725)
自然(78193)
自然科(76366)
自然科学(76349)
自然科学基金(74987)
教育(74819)
(72455)
资助(66974)
编号(66240)
成果(53546)
(50229)
重点(50144)
(48329)
(46504)
课题(45302)
国家社会(43633)
创新(43415)
教育部(43096)
科研(42480)
期刊
(137582)
经济(137582)
研究(93074)
中国(57105)
学报(51228)
科学(47927)
(47909)
管理(44542)
大学(38951)
(38699)
学学(36581)
教育(35076)
农业(34182)
技术(26484)
(23102)
金融(23102)
经济研究(23069)
财经(21651)
业经(21572)
(18631)
(18150)
问题(18130)
图书(16471)
科技(15581)
技术经济(15445)
(15009)
理论(14967)
(14549)
资源(14485)
世界(14300)
共检索到4492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杰鲲  康忠燕  韩文杰  梁璐璐  
论文以2006—2016年各省份可再生能源电力产量为基础,测算中国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重心,并分析重心迁移特征;构建重心迁移的区域贡献模型和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变动的驱动因素分解模型,对中国七大区域进行实际分析。结果表明:2006—2008年、2008—2013年、2013—2014年、2014—2016年中国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重心分别向西南、西北、西南、东北方向迁移。第一、三阶段的主要推力是西南地区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快速增加,第二阶段的主要推力是华北、东北、西南、西北地区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快速增加,第四阶段的主要推力则是华东、华北地区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快速增加。结合各地区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变动的驱动因素分析和有关各省份的实际情况,提出促进区域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加的对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宋杰鲲  韩文杰  康忠燕  梁璐璐  
分析技术创新产出重心迁移路径,寻求区域贡献及其技术创新产出变动的驱动因素,对落实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区域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构建了技术创新产出重心测算模型及重心迁移的区域贡献模型,并构建了区域技术创新产出变动的驱动因素分解模型,分解为人员投入、经济基础、投入强度和经费产出效率四方面效应,同时对2001-2017年的专利授权数进行实际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7年中国技术创新产出重心迁移可分为四个阶段,重心分别向东南、东北、西北和向南迁移;华南、华东地区技术创新产出快速增加是2001-2005年重心迁移的主要推力,华东、西北和华南地区技术创新产出快速增加则分别是2005-2012年、2012-2016年和2016-2017年的主要推力。结合各地区技术创新产出变动的驱动因素分析和各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促进技术创新产出增加的对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武春友  赵奥  卢小丽  吴荻  
随着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掠夺式开采的日益严重,中国不可再生能源供需缺口日渐放大,来自于经济增长和消耗强度的冲击使得中国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压力逐年增大。在对不可再生能源供需缺口以及消耗构成分析的基础上,运用IPAT方程、LMDI分解法,对中国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压力的驱动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针对作为主要驱动因素的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强度,运用费雪指数分解法进行二次结构、效率效应分解,并就分析结果作出具体剖析。研究结论如下:①中国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压力呈现"谷峰交替"型变动趋势,消耗压力的增加主要源于经济因素的驱动,消耗压力的减弱主要源于消耗强度的抑制性驱动作用;②结构效应指数对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春华  
本文综述了可再生能源的概念及分类、中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障碍、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和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武春友  赵奥  王晓岭  
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在急剧增长,经济发展对能源供给与环境约束的压力已经濒临可持续发展平衡底线。无论从国家能源安全还是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的和谐发展角度出发,提高不可再生能源消耗效率都是必然选择。在此背景下,基于C2B-DEA、超效率DEA模型,测算出1 990-2009年间中国不可再生能源消耗效率值,选定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城市化进程、技术进步以及不可再生能源消耗结构等五大影响因素与效率值进行影响因素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三产业比重、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比重、城市化率以及不可再生能源消耗构成中煤炭消耗比重与不可再生能源消耗效率呈负相关,科技研发经费...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赵振宇  马旭  
面向中国“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根据2010-2019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借鉴中介效应模型进行检验分析,从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容量、消纳比率、发电占比三个指标进行横向与纵向对比研究。依据能源系统理论,量化分析可再生能源电力对碳排放量的作用路径及影响。结果表明:上述三个指标对碳减排的单位效应影响值由大到小排序为消纳比率、发电占比、装机容量,其中,促进能源消纳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研究得出,实现“双碳”目标需优化可再生能源电力投资结构与规模,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就地消纳,实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提升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研究结果为“双碳”目标的实现路径提供了参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艳  朱雅丽  
能源开发利用的变迁过程中,常规化石能源面临资源储量和环境恶化的双重约束,可再生能源可以循环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小,有利于能源、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分析了制度变迁在能源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机理。运用新制度经济学中的技术锁定、制度竞争、资源赋存、制度安排、主导价值目标等原理来讨论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能源的产业发展路径。得出结论: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存在路径依赖。其原因是技术锁定使得可再生能源技术水平在短期内难以获得突破性进展;可再生能源与常规化石能源相比,不具有价格优势;可再生能源资源赋存与消费空间的矛盾,导致短期内还不能以合理的价格获得廉价的可再生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制度配套的相关...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蔡强  
可再生能源电力投资决策不仅受到技术、成本、政策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同一电力市场中各种竞争关系的影响。基于可再生能源电力投资环境特征及可再生能源电力产品固有特点,本文分别构建完全垄断、双寡头技术对称、双寡头技术非对称三种情形下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投资的期权博弈模型,通过对模型的经济学解释和评价,进一步指明可再生能源电力投资期权博弈模型的拓展范围和途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兰兰  徐婷婷  李方一  焦建玲  
在研究2000—2014年中国居民天然气消费重心迁移路径及其变化特征的基础上,首先运用夏普利值分解八大经济区域对重心迁移的贡献率,然后采用LMDI分解方法,将天然气消费增量分解为基础设施效应、服务效率效应、需求效应,探讨各区域对重心迁移贡献大小的原因与规律。结果显示:2000—2014年居民天然气消费重心经历了向西北、东南、东北方向迁移的三个阶段;2000—2003年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2003—2008年东部沿海、南部沿海地区,2008—2014年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和长江中游地区是居民消费重心迁移的主要推力;2000—2014年,基础设施效应一直是促进中国及各区域居民天然气增长的主要动因,而未来效率效应和需求效应将会逐步成为大部分区域的主要驱动因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兰兰  徐婷婷  李方一  焦建玲  
在研究2000—2014年中国居民天然气消费重心迁移路径及其变化特征的基础上,首先运用夏普利值分解八大经济区域对重心迁移的贡献率,然后采用LMDI分解方法,将天然气消费增量分解为基础设施效应、服务效率效应、需求效应,探讨各区域对重心迁移贡献大小的原因与规律。结果显示:2000—2014年居民天然气消费重心经历了向西北、东南、东北方向迁移的三个阶段;2000—2003年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2003—2008年东部沿海、南部沿海地区,2008—2014年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和长江中游地区是居民消费重心迁移的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波  白婷  
本文以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投资可再生能源产业的116家公司为研究对象,对投资影响因素、投资优势以及政策对投资的作用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企业规模、法人股比例和行业属性对投资有正的显著性,国家股比例和企业国际化程度对投资有负的显著性;上市公司具有生产规模和技术优势;政策对投资起着推动性作用。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王健  路正南  
运用最优控制理论讨论了可再生能源资源的最优价格路径,通过建立社会福利最大化目标下考虑贴现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消费模型,并将截断垂直终结线问题转化为固定终结点问题,分析了可再生能源资源再生率及贴现率对最优价格路径的影响。研究发现:1)再生性较强的能源资源可以承受持续恒量开采,且保证固定终结时间的资源储量非负;2)社会贴现率等于再生率时,能源资源最优价格路径为常量;3)社会贴现率等于两倍再生率时,最优价格路径呈指数增长,增长率等于再生率;4)其他一般情形下,最优价格路径以贴现率与再生率的差值为增长率呈指数增长运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代春艳  张希良  
不确定性是可再生能源规划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不确定性如何发生,如何掌握和运用不确定性,如何在不确定条件下得出结论以及处理不确定性至关重要。因此提出树立"不确定性"可再生能源规划决策思想观念,讨论不确定视角下的可再生能源思想体系,提出不确定视角下的可再生能源规划方法与思路。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卓淳  
在社会—技术系统转型视角下,将新古典经济学的"市场失灵"、创新系统理论的"系统失灵"和可持续转型研究的"转型失灵"三大彼此独立的研究思路整合为涵盖含八大失灵的分析框架,并结合中、欧等国家可再生能源技术(RETs)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对不同失灵作出举证。分析表明,失灵问题普遍存在,每一种失灵都可能由不同原因引致,充分说明当前RETs扩散缓慢的阻碍因素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最后,从5个方面探讨综合"失灵"分析框架,为推进能源系统可持续转型的创新政策制定提供启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瑛  李晓兵  扈海波  孔平涛  张东宏  李俊峰  王忠颖  时璟丽  
可再生能源资源具有的可再生性和清洁性,使其逐渐成为世界性的能源建设发展方向。根据可再生能源的特殊自然属性,建立了包括:资源监测指标、设备指标、经济评价指标、环境评价指标的一套稳定、可操作的指标体系,并依照此体系开发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地理信息系统。系统采用GeomediaProfessional平台,基于Client/Server模式,是第一个全国范围的可再生能源资源GIS,它实现了对中国可再生能源资源中的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四种能源资源的空间、属性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动态监测。同时,利用GIS特有的空间分析功能,结合资源开发评估模型,为中国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