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53)
2023(8479)
2022(7055)
2021(6469)
2020(5039)
2019(11629)
2018(11378)
2017(21233)
2016(11161)
2015(12744)
2014(12465)
2013(12708)
2012(12415)
2011(11731)
2010(11701)
2009(10747)
2008(10521)
2007(9196)
2006(8460)
2005(8055)
作者
(32549)
(27138)
(27108)
(25686)
(17430)
(12972)
(12276)
(10566)
(10532)
(9611)
(9509)
(8995)
(8873)
(8719)
(8662)
(8459)
(8132)
(7819)
(7735)
(7429)
(7019)
(6581)
(6521)
(6266)
(6130)
(6113)
(5966)
(5897)
(5463)
(5458)
学科
(61076)
经济(61026)
管理(26007)
(25298)
中国(22675)
方法(18956)
地方(17796)
数学(16997)
数学方法(16934)
(16926)
企业(16926)
(16220)
(13916)
贸易(13902)
(13535)
业经(12617)
(11440)
(11169)
金融(11169)
农业(10986)
(10923)
银行(10914)
(10802)
地方经济(10371)
环境(10214)
(9942)
(9051)
(9030)
发展(8639)
(8617)
机构
大学(164840)
学院(164526)
(82204)
经济(80955)
研究(69805)
管理(57621)
中国(54902)
理学(48039)
理学院(47405)
管理学(46902)
管理学院(46576)
科学(38402)
(37525)
(35554)
(34580)
研究所(32089)
中心(29750)
经济学(27075)
财经(26911)
(26288)
北京(25318)
(25009)
(24707)
经济学院(24317)
(24078)
(23476)
师范(23289)
科学院(21839)
农业(20238)
业大(20169)
基金
项目(103887)
科学(82818)
研究(79154)
基金(76320)
(66631)
国家(66095)
科学基金(55546)
社会(53405)
社会科(50858)
社会科学(50851)
基金项目(38774)
(37639)
教育(34758)
(32747)
自然(31929)
资助(31664)
自然科(31197)
自然科学(31190)
自然科学基金(30656)
编号(30165)
(29662)
成果(25187)
发展(24883)
(24477)
(24448)
重点(24056)
中国(23713)
国家社会(23595)
课题(22221)
(21474)
期刊
(97620)
经济(97620)
研究(59109)
中国(39599)
(26161)
管理(23727)
科学(23517)
(23409)
学报(22510)
(20268)
金融(20268)
教育(18871)
农业(18564)
大学(17681)
经济研究(17385)
学学(16398)
业经(15058)
财经(13878)
技术(13780)
问题(13058)
(12988)
国际(12605)
世界(12594)
(12229)
(10668)
技术经济(8706)
经济问题(8205)
资源(8030)
(7951)
论坛(7951)
共检索到2731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石儒标   高鹏飞  
<正>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加快可再生能源产业布局,十年间取得了突出成就,不仅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位居世界首位,技术创新能力也不断增强,特别是储能技术已占得先机。如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国际形势风云激荡,气候危机不断加剧,能源安全已成为全球最重要和最紧迫的挑战之一。随着《巴黎协定》的全面落实,全球已有超过140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碳中和或零碳目标,推进可再生能源及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抢先布局,在可再生能源产业和技术等领域加速领跑,这对于改善能源结构、应对气候变化等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石儒标   高鹏飞  
<正>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加快可再生能源产业布局,十年间取得了突出成就,不仅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位居世界首位,技术创新能力也不断增强,特别是储能技术已占得先机。如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国际形势风云激荡,气候危机不断加剧,能源安全已成为全球最重要和最紧迫的挑战之一。随着《巴黎协定》的全面落实,全球已有超过140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碳中和或零碳目标,推进可再生能源及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抢先布局,在可再生能源产业和技术等领域加速领跑,这对于改善能源结构、应对气候变化等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圳  
可再生能源并非新生事物,但在2006年中期石油价格飞涨期间,可再生能源吸引了国际社会的空前关注。然而,可再生能源的全面发展与利用却面临许多挑战,这种挑战不仅来自经济领域,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赵勇强  
在应对气候变化压力、政策扶持和技术进步推动下,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核心,开始全面规模化利用并逐步成为重塑能源体系、影响地缘政治、促进绿色经济的重要力量。中国应抓住主办二十国集团(G20)峰会的机遇,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和参与全球能源治理。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赵勇强  
在应对气候变化压力、政策扶持和技术进步推动下,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核心,开始全面规模化利用并逐步成为重塑能源体系、影响地缘政治、促进绿色经济的重要力量。中国应抓住主办二十国集团(G20)峰会的机遇,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和参与全球能源治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霞  
能源是现代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石。随着全球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能源消费也相应地持续增长。在长期的能源战略中,发展绿色能源已成为全球共识。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徐强  
一、全球可再生能源产能地位格局及其增长态势(一)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消耗中的比重2010年,在全球能源消耗总量中,化石能源、核能、可再生能源分别占80.6%、2.7%、16.7%。其中,在可再生能源中,以生物质能为主的传统可再生能源和除此之外的现代可再生能源占比分别为8.5%、8.2%。在现代可再生能源中,可再生热能、水电、现代可再生发电、生物燃料占比分别为3.3%、3.3%、0.9%、0.7%。在电力领域,到2011年末,全球可再生电力容量1360吉瓦,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武芳  
非洲拥有巨大的可再生能源潜力,可再生能源行业对于非洲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非洲多国均有实现能源转型的强烈意愿和明确规划。目前,中非在除水电之外的可再生能源领域合作规模较小,特别是私人投资在与发达国家的市场竞争中较为滞后。未来,我国政府和企业应抓住契机,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加速可再生能源行业在非布局,通过为非洲各国提供适宜的技术、标准和解决方案,在可再生能源的国际竞争中进一步扩大领先优势。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任东明  曹静  
中国可再生能源存在着成本高和市场狭小两大问题 ,要根本解决这两大问题必须制定新政策 ,形成新机制。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政策的多目标性决定了新出台政策应该是一个政策体系 ,具体应包括目标机制、定价机制、交易机制、选择机制和补偿机制五种运行机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静  任东明  
在中国加入WTO之后 ,对于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研究应该以积极的态度更多地关注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问题。本文以考查目前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障碍为起点 ,分析了加入WTO之后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面临的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为了适应加入WTO之后的新形势 ,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应该有新的举措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晏清  袁平红  
在研究英国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对中国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的分析,指出制约中国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因素和存在问题,进而通过英国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经验启示,提出发展中国海洋可再生能源,必须建立健全海洋可再生能源管理机构和法规、加强国际间技术合作和开辟多元化融资渠道,并配合实行配额制和税收改革,以实现海洋可再生能源的有效供给和市场吸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虹  董亮  段红霞  
中国实现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5%的目标需要科学的规划,不同类型的可再生能源发展需要有合理的比例配置。为此,本文根据"自底向上"的建模方法构建了中国可再生能源综合评价与结构优化模型(REAO模型),模型集成两个模块:第一,基于层次分析法(AHP)构建可再生能源综合评价模块,从经济、技术、资源和环境四个方面设置核心指标,各级指标最终耦合为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指数从而实现对不同可再生能源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优先级排序;第二,基于综合评价结果与线性规划模型,构建优化模块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配额权重进行优化配置。实证结果显示,受成本、技术、资源和二氧化碳排放等条件约束,在2020年可再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瑛  李晓兵  扈海波  孔平涛  张东宏  李俊峰  王忠颖  时璟丽  
可再生能源资源具有的可再生性和清洁性,使其逐渐成为世界性的能源建设发展方向。根据可再生能源的特殊自然属性,建立了包括:资源监测指标、设备指标、经济评价指标、环境评价指标的一套稳定、可操作的指标体系,并依照此体系开发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地理信息系统。系统采用GeomediaProfessional平台,基于Client/Server模式,是第一个全国范围的可再生能源资源GIS,它实现了对中国可再生能源资源中的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四种能源资源的空间、属性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动态监测。同时,利用GIS特有的空间分析功能,结合资源开发评估模型,为中国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晓红  
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使山西承受着巨大的环境压力 ,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发展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 ,推动山西能源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是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对我省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少中  
自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及配套的电价政策陆续颁布实施以来,电价政策为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可以说是最为直接、灵敏、有效的手段之一。但电价政策在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根据可再生能源发展变化的情况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电价政策的调节导向作用,促进可再生能源健康协调有序发展?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谈几点看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