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56)
- 2023(11298)
- 2022(9913)
- 2021(9655)
- 2020(8001)
- 2019(18845)
- 2018(18556)
- 2017(35672)
- 2016(19356)
- 2015(21996)
- 2014(21800)
- 2013(21767)
- 2012(19972)
- 2011(18251)
- 2010(17809)
- 2009(16186)
- 2008(15610)
- 2007(13159)
- 2006(11400)
- 2005(9986)
- 学科
- 济(78801)
- 经济(78713)
- 管理(51850)
- 业(48561)
- 企(39734)
- 企业(39734)
- 方法(37862)
- 数学(33345)
- 数学方法(33008)
- 中国(22468)
- 农(19650)
- 学(17494)
- 财(17374)
- 贸(16439)
- 贸易(16431)
- 易(16063)
- 业经(15936)
- 地方(13937)
- 农业(12957)
- 制(12928)
- 和(12600)
- 环境(12313)
- 理论(11776)
- 技术(11487)
- 银(11281)
- 银行(11246)
- 融(11068)
- 金融(11065)
- 行(10780)
- 务(10579)
- 机构
- 大学(277362)
- 学院(271720)
- 济(113116)
- 经济(110938)
- 管理(108985)
- 研究(97109)
- 理学(95135)
- 理学院(94082)
- 管理学(92548)
- 管理学院(92078)
- 中国(71423)
- 京(60081)
- 科学(59991)
- 所(48932)
- 财(47893)
- 研究所(45205)
- 农(43467)
- 中心(42039)
- 业大(41021)
- 财经(39532)
- 北京(38531)
- 经(36310)
- 江(36030)
- 范(35993)
- 师范(35697)
- 院(35332)
- 经济学(34448)
- 农业(34325)
- 经济学院(31112)
- 财经大学(29762)
- 基金
- 项目(192197)
- 科学(151119)
- 基金(141443)
- 研究(139869)
- 家(123979)
- 国家(123017)
- 科学基金(104878)
- 社会(88158)
- 社会科(83564)
- 社会科学(83542)
- 基金项目(75120)
- 省(71453)
- 自然(68563)
- 自然科(66982)
- 自然科学(66967)
- 自然科学基金(65782)
- 教育(63456)
- 划(61560)
- 资助(58905)
- 编号(55509)
- 成果(45370)
- 部(43573)
- 重点(42870)
- 发(40491)
- 创(39525)
- 课题(38111)
- 教育部(37382)
- 科研(37007)
- 创新(36931)
- 国家社会(36668)
- 期刊
- 济(117651)
- 经济(117651)
- 研究(81627)
- 中国(48210)
- 学报(44723)
- 科学(41897)
- 农(39212)
- 管理(38945)
- 大学(33595)
- 财(33420)
- 学学(31482)
- 教育(28782)
- 农业(28316)
- 技术(21866)
- 融(20520)
- 金融(20520)
- 经济研究(19635)
- 财经(18742)
- 业经(17146)
- 经(15970)
- 问题(15450)
- 图书(15232)
- 业(15218)
- 理论(13538)
- 贸(13500)
- 世界(13409)
- 科技(13356)
- 技术经济(12942)
- 实践(12256)
- 践(12256)
共检索到3894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江世宏 卓晨雷
选取中国叩甲科昆虫 12亚科间的 13个特征 ,经量化处理并判定特征的极化方向后得到数据矩阵 ,再利用计算机支序分类软件PAUP 4.0进行数据处理 ,得出中国叩甲科昆虫 12亚科的谱系图。研究结果表明 :叩甲科可明显地划分为 3个自然类群 ,它们的亲缘关系可表示为 (7,8) ,(((2 ,4) 3) 9) ,(((11,12 ) 10 ) 5 (1,6 ) ) ,其中齿胸叩甲亚科 (7)与露唇叩甲亚科 (8) ,槽缝叩甲亚科 (2 )与萤叩甲亚科 (4) ,小叩甲亚科 (11)与心盾叩甲亚科(12 ) ,尖鞘叩甲亚科 (1)与异角叩甲亚科 (6 )是 4对姊妹群 ,每对姊妹群中的 2个亚科...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艳玲 江世宏 杨长举
通过统计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中山大学生物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昆虫标本室、华中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应用工程系昆虫标本室叩甲科昆虫定名标本和相关资料,分析了中国叩甲科昆虫属的区系分布特点。结果表明:除异角叩甲亚科Pityobiinae在古北界没有分布外,其余11个亚科在东洋界和古北界均有分布;东洋界的特有属很多,达到64属,占到总数的一半(50%)。从各区的分布情况看,分布于华南区的属最多,达到100属,占总数的78.1%;华北区和青藏区分布的属最少,分别只有21和14个属,分别占总数的16.4%和10.9%。中国叩甲科昆虫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共有37个分布型,其中华南区...
关键词:
叩甲科 属 区系 中国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杨毅 梁潇予 杨春平 杨桦 杨伟
象甲科Curculionidae昆虫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包含许多农林业的重要害虫。象甲科昆虫中已鉴定具有性信息素的有2属2种,具有聚集信息素的有7属12种。针对象甲科昆虫信息素的化学成分、分泌部位、应用概况等研究现状做简要综述,旨在为象甲科昆虫信息素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哲民 李鑫 许姝娟 张小静 孙慧敏
记述分布于中国的3种赤翅蝗属昆虫,其中有1个新种:短翅赤翅蝗Celes brachypterasp.nov.,附有分种检索表和种类分布情况。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
关键词:
蝗总科 斑翅蝗科 赤翅蝗属 新种 中国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王义平 吴鸿 徐华潮
对菌蚊科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概括 ,其中包括其生物学、分类与鉴定、地理分布、分类的系统地位和系统发育等 ,同时还提出存在的问题与展望。依据最新的资料 ,菌蚊科应由5个亚科构成 ,即真菌蚊亚科、粘菌蚊亚科、邻菌蚊亚科、滑菌蚊亚科和菌蚊亚科 ,其中菌蚊亚科包括 2个族 ,即伊菌蚊族和菌蚊族
关键词:
菌蚊科 地理分布 分类地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法圣 李志红 彩万志 杨定
本文报道了中国目昆虫分类研究的立题背景、研究历史、研究方法与内容以及研究成果等。经过40多年的研究,先后共发表新种1524个、新属98个、新族7个、新亚科12个、新名3个,使中国虫齿目达到3亚目27科166属1588种,为世界已知种类的29.2%;提出了目下亚目、总科及科级分类新系统;全面分析了中国目昆虫的区系地理分布;提出,在区系分布中"交叉分布率愈低,特有物种愈丰富;区系分布差别愈显著,物种多样性也愈显著"。
关键词:
目 中国 分类 种群分布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正学 龙见坤 陈祥盛
为了解我国颖蜡蝉科29属123种昆虫的区系分布情况,探讨其起源和演化原因,依据中国颖蜡蝉科地理分布数据,研究其区系组成特点,并运用SPSS 20.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颖蜡蝉科昆虫属级、种级阶元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以东洋区所占比例最高(属级占96.55%,种级占91.86%),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以华南区和华中区分布为主(属级分别占89.65%和68.96%,种级分别占54.47%和49.59%).此外,聚类分析显示华南区和华中区物种相似性最高,区间联系最为密切,推测这两个区为我国现生颖蜡蝉科昆虫分化中心和汇集中心.中国颖蜡蝉科区系起源和演化的基础主要归因于地质构造,而我国现生颖蜡蝉科目前的分布格局则主要受植被分布、复杂的地理环境和诸如第四纪冰期活动等气候因素的影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秀爽 黄敏 张雅林
【目的】分析小叶蝉亚科昆虫在中国动物地理各区、亚区的分布情况,探讨小叶蝉亚科分布格局形成的原因。【方法】根据中国动物地理区划,基于现有标本及相关文献,建立小叶蝉亚科昆虫在中国的分布区/属、分布亚区/属矩阵,并用PAUP4.0进行启发式搜索得到分布区支序图,用SPSS17.0软件对有小叶蝉亚科分布的亚区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中国小叶蝉亚科昆虫分布区形成的顺序首先为东北区、青藏区,然后是蒙新区和华北区,最后是西南区、华中区及华南区;华北区2个亚区与东洋区分布的小叶蝉及滇南山地亚区与西南山地亚区分布的小叶蝉相似性程度均较高。【结论】小叶蝉亚科昆虫动物地理分布区形成的先后顺序可能与第四纪冰期活动有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肖子豪 王文倩 秦道正
【目的】探究蜡蝉科及其各亚科的分布格局与起源。【方法】根据世界动物地理分区,以搜集到的标本和权威文献记录为依据,建立蜡蝉科物种及地理分布数据库,采用Arc-GIS软件的地理信息处理功能对地理分布数据库进行运算,得到蜡蝉科物种地理分布图,用区系相似系数分析区域间物种的相似性。【结果】(1)蜡蝉科在新热带区分布的种类最多,达290种,其次是东洋区、非洲区和澳洲区,在新北区和古北区较少;(2)新热带区分布的属和特有属最多,非洲区次之,东洋区的特有属比例小于前2个大区,澳洲区分布属较少,但特有属比例很高,古北区分布的特有属明显较少,新北区无特有属分布;(3)新北区和新热带区蜡蝉科物种的相似系数为4.38,古北区与东洋区的相似系数为2.29,其他各区之间的相似系数都较低。蜡蝉科中Lyncidinae、Phenacinae、Poiocerinae和Strongylodematinae 4个亚科均起源于新世界;Aphaeninae、Xosopharinae和Zanninae 3个亚科起源于旧世界;Amyclinae、Dichopterinae、Enchophorinae和Fulgorinae 4个亚科可能分别起源于新世界和旧世界。【结论】各大区间蜡蝉科种类相似性系数高低与该科的地质演化历史密切相关。蜡蝉科可能起源于新世界和旧世界,起源时间可能在白垩纪早期,距今约135 Ma。
关键词:
蜡蝉科 地理分布 动物区系 昆虫起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宋雅琴 陈力
对中国已记载的30属336种28亚种楔天牛族昆虫进行了区系初步分析,明确了本族昆虫种类组成及地理分布状况。结果表明,不论是在属级阶元上还是在种级阶元上,本族昆虫均以东洋界分布为主体;楔天牛族在中国的种类数量分布趋势为由南向北,由东向西依次减少;特有种丰富,有167种20亚种,占中国已知种类的51.37%,其中以华南区拥有的特有种最多;青藏区分布的特有种虽然很少,但是特有种占本区分布种的比例却远远大于除华南区外的任何一个区,这与本区所处的独特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东北区分布的特有种也比较丰富,这与楔天牛族部分属的起源中心为古北界有关。
关键词:
天牛科 沟胫天牛亚科 楔天牛族 区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敏平 李晓东 韦仕珍 邓维安
为构建蚱总科昆虫的系统发育关系,探讨蚱总科传统分类和分子系统发育关系的异同,扩增并测定了16种蚱类昆虫COI基因部分序列,结合NCBI记录,对蚱总科6科17属41种蚱的COI基因597bp序列,分别采用邻接法(NJ)、最简约法(MP)、最大似然法(ML)和贝叶斯法(BI)重建蚱总科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蚱总科为一单系类群,其中蚱科较为进化,其次为刺翼蚱科,其余各科在蚱总科中的位置不确定,枝背蚱科、刺翼蚱科、短翼蚱科、蚱科均不是单系类群;在属的水平上,股沟蚱属、优角蚱属、瘤蚱属是单系类群,瘤蚱属与优角蚱属形成姐妹群,其他属不是单系类群,拟后蚱属应归入蚱科;在种的水平上,细庭蚱Hedotett...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胡翔 许姗姗 彭萍 王晓庆 盛忠雷 林强 鲁礼勋
采用样地法对重庆主要茶区20个样地进行蚂蚁群落多样性调查,结果发现茶园蚁科昆虫分属5亚科31属67种。英格来铺道蚁、来氏大头蚁为优势种,在茶园中数量多,分布范围广泛;而吉氏酸臭蚁、史氏盘腹蚁等种类虽然分布范围相对较窄,但其数量优势在所在地区较明显。对于这类优势种群,可进一步探究其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对害虫的控制能力,丰富茶园害虫的天敌种类。
关键词:
重庆茶区 蚁科昆虫 多样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长琨 王荫长 朱荣生
夜蛾科昆虫小地老虎、棉铃虫和粘虫,由幼虫经蛹至成虫的变态过程中,马氏管、直肠、脂肪体、后肠和前肠等成虫器官细胞的发生,具有相同的"细胞变态"模式:(1)预蛹期这些器官的幼虫细胞的细胞器如微绒毛、基膜内褶、线粒体和内质网等在崩解后,形成自体吞噬泡;(2)至前期蛹(1~5d),幼虫细胞残骸内的细胞核迅速分化或分裂,在自体吞噬泡逐渐消失的同时,成虫细胞器不断发生,形成成虫细胞的雏形;(3)后期蛹(5日龄后)成虫细胞进一步发育和分化,羽化后成虫细胞执行与幼虫不同的生理功能。"细胞变态"的启动在预蛹期,此时存在特种类型的脑神经分泌细胞,前胸腺处于蜕皮激素释放高峰期。成虫细胞分化关键时期是前蛹期。
关键词:
小地老虎 棉铃虫 粘虫 细胞变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常虹 郝德君 杨晓军 肖荣堂 刘勇 钱路 安榆林
为探讨小蠹科昆虫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分别以单头削尾材小蠹、削尾材小蠹足部肌肉组织以及多年75%酒精浸渍标本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的酚仿抽提法、改良的CTAB法、SDS法及动物组织/细胞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即磁珠法)4种方法提取小蠹基因组DNA,对提取的基因组DNA进行分光光度值的测定以及COⅠ基因扩增。结果表明:4种方法均可从单头标本中提取总DNA;对于75%酒精浸渍2年的标本,4种方法均适用,大于2年的浸渍标本,仅磁珠法适用,且磁珠法适合微量组织总DNA的提取。
关键词:
小蠹科 基因组DNA COⅠ 分子鉴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